文:錦囊君
今年的高考季,依舊是一個話題叢生的時候。
尤其當高考分數公布之後,河南省和江蘇省的高考,一直讓眾多的網友津津樂道,話題此起彼伏;比如說,河南今年的高考,可謂是一個豐收年,700分以上的人數多、600以上的考生更是超過4.4萬。
可是,當考生取得了好成績,那就意味著,錄取分數線也會水漲船高。
於是一個又一個話題,又被網友們推上風口浪尖,比如700分的考生無緣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即使考到600分,或許還上不了一所「211」。
當河南省的高考,一再成為熱點的時候,江蘇的文科狀元,也無緣清華和北大,也成功吸引了許多讀者的眼球。
一位名叫白湘菱的考生,以430分的總成績,成功拿下江蘇文科狀元的桂冠;可是,讓人遺憾的是,她的歷史僅僅考出B+的成績,無法達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錄取要求。
這就意味著,除非這兩所名校破格錄取,否則白湘菱將無緣清北。
而結果卻是,清華和北大,都以「公事公辦」的態度,明確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無法破格錄取,負責招生的老師表示,在規則面前無能為力。
江蘇高考狀元,不被清華、北大錄取?
和一些網友聊天時,我們不約而同,有了這樣的一種意識,如若換成理科生試試!假如白湘菱是理科生的話,估計很容易被破格錄取吧。
要知道,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招生歷史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現象有很多。
比如說錢鍾書的數學,只考了15分,同樣能夠考入清華大學,只因為他有自己的特長;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卻能成為清華大學的教師,最終成為了數學家。
可是,白湘菱為何不能被破格錄取呢?
要知道,江蘇高考的文科總分為480分。
分別為,語文160分+40分的附加題,數學160分,外語120分,白湘菱能夠考出430分的成績,已經實屬難得了。
從江蘇高考來看,將語數外三科之外的其他科目,變成了選測,不計總分只計等級。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不敢在語數外上出現偏科現象,或許有助於培養綜合性人才,但是卻無法凸顯出學生更多的特長,也給招生帶來了難度。
或許是因為,選擇文科的白湘菱,在各個方面並沒有體現出所謂的「專長」,尚未達到清北錄取的心理底線吧;同時,從側面也反映出,文科生的尷尬之處。
那麼,和理工科相比,文科生有哪些弱勢呢?在此總結了幾點。
第一:文科生,高考志願可報的專業,遠比理科生少。
第二:求職的過程中,理科生有更多的市場需求,文科生具有「萬金油」現象。
第三:理科生的成績,更容易量化;而文科生的成績,甚至將來的成就,似乎難以用數據或者具體的東西來表達。
從物質或者短期的角度來看,和文科生相比,理科生更容易出成績。
但是文科生卻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才能提升管理能力、才能脫穎而出;不過,並不能因此,否定文科生的價值。
從歷史的角度看,理科生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推動著時代的發展。
文科生,又何嘗沒有自己的使命呢?他們堅持著文化的傳承,用自己的思想,影響著一代代人的生活方式,指引著時代的發展。
理科生有自己的價值,文科生亦有自己的優勢所在。
未來十年人類5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而正因如此,人類才有空間發揮我們的人文、文化、藝術、美。
在此,引用李開復的話來說,接下來的時間裡,文科生或許會迎來最好的時代。
江蘇高考狀元,或許是因為文科的原因,不被清華、北大錄取?
和網友聊天的過程中,有一些網友開始呼籲:文科生要挺住。在個人看來,無論白湘菱選擇一所什麼樣的大學,對於這樣優秀的學生來說,都能找準自己的方向,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人才。
對於諸多的文科生來說,大家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應該看到文科的前景,在孜孜不倦中,提升自己的專業實力,爭取厚積薄發的一天。
那麼,作為一名文科生,應該怎樣找準自己的方向,並且挖掘個人的潛力呢?
第一:要相信文科,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和理科生不同,文科生對社會的發展,可以上升到哲學的位置。
大家的思維方式,會從精神層面,給予身邊人一定的啟示,給大家帶來足夠的反思,從而讓我們用批評的眼光,去看待眼前和將來,從而更加具備指導意義。
第二:實現價值前,需要大家不斷沉澱積累。
如何讓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夠影響一代人的成長,指引時代的發展呢?
就需要文科生,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同時具備長遠的目光,在穩打穩紮中提升個人的專業實力,做好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形成個人的價值體系,從而去影響和督促他人。
江蘇文科狀元,未能被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錄取,要給予文科生足夠的啟發。
既然選擇了文科,同學們要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弊端,懷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做好眼前的學習任務,爭取沉澱自己,迎來厚積薄發的機會。
當同學們,在行業內獲得認可之後,才會意識到,在贏得真正的成功之前,唯有直面挑戰的人,才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活成生活的強者。
歡迎關注教育錦囊,持續分享有趣、有用的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