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經常收到一些邀請回答,有幾個問題很類似:」去哪裡下載文獻?「,
」如何查找某某主題的文獻?「,」求一篇關於某某主題的(英文)文獻。「
。。。。。
這些問題本質都是如何查找相應的文獻。查找文獻也是我們科研的第一步,我這裡整理了查找文獻的初級版和高級版。
上述的問題一般是本科生為了寫課程論文或者畢業論文而提出的。我其實很想簡單回答一句:問度娘。這個不僅僅是讓你不做伸手黨,自己找答案;也是因為度娘是可以查文獻的,可能不夠專業,但是對入門小白來說基本夠用。
如果你想要用某度進行進專業查找文獻,有兩種方式:
1.使用檢索關鍵詞邏輯組合
檢索關鍵詞的邏輯組合可以更加精準幫助我們檢索到自己想要的內容。最簡單是兩個關鍵詞一起搜,高級一點可以加邏輯符使得結果更加精準。
下圖我用了最簡單的組合查找青蒿素相關論文,對於小白(僅僅是找一篇論文看看,不適合做畢設)了解下這個要求基本是可以滿足的。
2.度娘的學術版——百度學術(專業工具)
百度學術雖然和谷歌學術比起來相差比較多,但是在國內這樣一款免費好用的學術搜尋引擎還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PS:有些大佬在國內推薦使用必應學術,這個相對於百度學術來說更好。
高級檢索的功能是基本上所有的搜尋引擎都有的,這裡可以對題目、作者、機構、初版時間做限定。當我們對文獻有一定要求的時候,可以利用高級檢索來提高檢索精度。
如果你對查找論文有更高的要求,就要進一步嚴格自己的文獻查找。
文獻查找有三種要求類型,一種要全,一種要好,一種要新。因為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
1、文獻最全的是谷歌學術(國內需要使用它的鏡像),百度學術、必應學術和谷歌學術還有一定差距。
2、文獻好需要各種專業資料庫,比如Web of Science、知網、Pubmed(醫藥生物類、免費)等。
3、文獻新是我們對於領域有足夠的了解後,才有必要做的工作——追蹤文獻。追蹤文獻的頻率方向和個人的需求和相關領域的熱門程度有關,具體情況具體設置。。
全文獻查找通常是比較正規的研究起始階段,比如研究生課題開題準備。當我們確定了大致方向之後,就要對這個領域所有的文獻進行查找、下載、總結,以幫助自己後期的研究。
谷歌學術基本可以滿足全文獻查找。而當你有更高的要求或者無法用谷歌的時候,就需要多個資料庫/搜尋引擎聯合使用——去不同的資料庫查找文獻,然後下載題錄進行去重。
學術文章很多,同樣學術垃圾也很多(學術質量不過關的文章很多)。所以大佬們一般只看一定質量的文獻,比如SCI影響因子5分以上。他們通過權衡,鎖定一定級別的文章,雖然有遺漏優質文章的風險,但是沒有把時間浪費在學術垃圾上。對於新手小白也最好只看核心甚至一級以上的期刊(中文)、較高影響因子的文章(英文)。因為學術垃圾不僅浪費時間,還有可能誤導你。相對來說看高分文章更加保險一點。而要查找些好文獻,要用專門的學術搜尋引擎。
2.1Web of Science(全領域,英文,收費)最權威的優質文獻查找方式就是集資料庫、學術搜尋引擎為一體的Web of Science(WOS)。WOS每年評選並收錄高質量科學類期刊提供給大家,從而形成了我們常聽的SCI/SSCI等。作為暢通學界的SCI/SSCI的制定者,WOS是期刊、論文把關的最好的門檻。
2.2其他國際通用的學術搜尋引擎SCI(科學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CPCI(科技會議錄索引,舊稱ISTP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
最最權威的科研資料庫Web of Science的資料庫體統則包含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CPCI-S(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cience,會議錄引文索引—自然科學版),CPCI-SSH(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會議錄引文索引—人文與社會科學版),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等幾個不同的資料庫。這些資料庫分別面向不同的領域,適合於不同的專業。
中文屆最權威的優質文獻資料庫非中國知網莫屬。我們可以類比它是中國的Web of Science,然而知網卻基本涵蓋了所有的領域,不僅僅是科技類的文獻。我們畢業論文(碩士、博士)都會被知網收錄,而查重也都是用知網的查重系統作為金標準。得天獨厚的優勢決定了知網在國內獨特的地位。
2.4PubMed(醫療生物,英文,免費)PubMed是免費的醫藥(生物)方面的文獻資料庫。然而PubMed只是一個搜尋引擎,它檢索的是美國MEDLINE的資料庫。(所以國內習慣稱PubMed,國外叫做MEDLINE)。因為MEDLINE資料庫由美國國家圖書館維護,所以數據完善、更新快,再加上免費,所以非常受歡迎。
即便是方便程度已經大大提升的Pubmed還有很多不便之處,比如無法顯示影響因子、不能直接下載文獻、手機端或微信端不方便使用,因此很多大神或者機構開發了各種形式的第三方工具——瀏覽器插件、小程序等等,來提升Pubmed的便捷性。
其他還有很多文獻查找的搜尋引擎或者資料庫,比如中文的萬方、維普等,英文的Elsiver, Springer Link等等,還有各種專利資料庫。這些都是全領域的專業資料庫,也是非常不錯的查找文獻的資料庫。
3、新文獻追蹤當你對某個領域的研究概況已經瞭然於胸的時候就需要追蹤最新的文獻。看文獻就像看報紙一樣,每天看看Science/Nature這樣的期刊,看看自己領域的期刊,了解別人發了什麼論文,自己的研究領域有啥新發現。這就是新文獻追蹤。
3.1、簡易信息聚合RSS
簡易信息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簡稱RSS)可以同步相關網站的信息內容到我們制定的閱讀器終端。
比如我最近在追蹤長壽基因的研究進展。最原始的方法是每天登陸各大學術搜尋引擎或者期刊官網查看是否有相關文章發表,我也要定期看一下相關的各大科技公司的官方報導或新聞。每天勢必要耗費很多時間,甚至有些無用功。但是如果你藉助RSS,你就可以擁有一個助理,它每天自動瀏覽你想要瀏覽的網站,並且你想要看的內容帶過來給你,你可以直接閱讀,這樣省去了大量的時間。
3.2、RSS閱讀器
RSS只是一種原理,需要工具來承載它,也就是RSS閱讀器。雖然RSS閱讀器不是為了閱讀文獻,卻可以幫助我們追蹤文獻。
3.3、搜尋引擎的文獻推送
一些搜尋引擎都是可以設置文獻推送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設置。
3.4、專門的文獻追蹤工具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文獻檢索工具,比如文獻鳥Stork。文獻鳥Stork可以幫我們搜集、篩選和推送新的重要科學文獻。只需要我們確定好關鍵詞(自己關心的領域、作者等等),文獻鳥就會自動發送相關文獻給我們。
最後還有一種特別的文獻查找——相關文獻挖掘。雖然我們剛開始要儘量全地看文獻。但是怎麼算全?相關度多大需要考慮,這裡有個平衡點。總會有一些必要文獻漏掉。因此當我們看到一篇關鍵文獻的時候,它的相關文獻也許對我們也很有價值。我們需要從這篇文獻開始挖掘其他相關文獻。
相關文獻分為:相似文獻,參考文獻,引證文獻(把本文獻作為參考文獻的文獻)。這三類文獻對於我們理解本文獻及其闡釋的相關內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很多學術搜尋引擎都具有整理上述三類文獻的功能,部分甚至具有全選相關文獻並一鍵下載題錄的功能。
PS:相關文獻挖掘定位應該是補充全文獻查找的漏洞。
我們通常會面對中文(母語)和英文兩種語言的文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但是方法一樣的:在合適的搜尋引擎或者資料庫(中文、英文、混合)通過關鍵詞檢索找到需要的文獻。到相應的資料庫搜索文獻!
備註:
圖片來自筆者網頁截圖,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谷歌學術如果無法使用,可用相關鏡像文件、必應學術或百度學術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