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看文獻的技巧

2021-03-01 學術成長學苑


我們很多時候悶在實驗室閉門造車,還不如稍抽出一點時間看看文獻,看看別人是否有同樣的困惑。我們的導師曾說,要想有成績別無他法,只有讀、讀、讀,大量的讀文獻,尤其國外的。

1. 閱讀文獻的來源 

精研資料庫,對於文獻資料庫和專業資料庫應該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Ncbi 等了。因人而異添加資料庫到你的收藏夾。

了解與自己研究方向有關的機構, 密切關注在該研究領域和方向的頂尖group 所發表的論文並認真研讀。對於本研究領域的國際領袖人物和實驗室,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去研究他們的主頁。

可以在google上免費訂購你所感興趣的alert,他24小時更新,會不間段的向你信箱發送網上出現該話題的文章。

經常上網看看最新的資訊說不準會激發你一時的靈感。

定期讀幾篇cell,nature,science還是很重要的,不要認為和自己專業無關的就不關心,其實目前生物醫學界的許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領域上完全可能豁然開朗。

對於你從事的領域的重點雜誌(NO.1)(<< 國外醫學>> 各個分冊每其都有許多可讀的綜述,注意自己專業的核心刊的專輯, 增刊, 很重要!),應該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閱讀一下,然後是重點閱讀。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應該閱讀的。

特別要注意中文綜述文章後的英文參考文獻,可以用回顧性的方法查找該問題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閱大量外文文獻,然後從文獻的文獻再去查找,如此往復循環,你的idea不知不覺中就被啟發開來。我們老闆說過,看文獻,最重要,最有權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麼,就是你查找的文獻的文獻。

讀文獻一定要注意文章後面列出的參考文獻,按圖索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獻,而且被引次數越多的越重要!!通過搜索參考文獻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該領域的文章。

2. 如何查找閱讀文獻 

1)課題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經所蒲教授的觀點,閱讀文獻從教科書開始,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查找相關綜述,你會發現書上一些所謂的成熟觀點,在綜述中是「推測」,然後找原始文獻,你會發現,有許多實驗證據是在當時條件不夠的情況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發現這樣的問題,一個流行觀點沒有使用目前、最新技術驗證,你去驗證一下,會有兩種結果:①證實,那你就是用最新技術驗證一個很正確的觀點,給他提供了新證據,這屬於好工作;②另外你發現前人的觀點有錯誤,那你就找到一條將來的科研方向,繼續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做的方向現在世界上是個怎樣的研究現狀——做到了何種程度,還有哪些關鍵問題急待解決。這一點對於自己找題目的戰友,我覺得尤為重要!

2)課題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尋找權威雜誌上相關研究領域權威人士撰寫的綜述類文章。這類文章信息量大,論述精闢,讀後不但有助於掌握相關研究的重點和焦點內容,而且能幫助 我們掌握研究領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個大學或研究所、在哪個方向比較強等等;其次是泛讀摘要,挑選最相關的進行精讀。精讀文章同時做筆記和標記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好文章可能每讀一遍就有不同的收穫,每次的筆記加上心得最後總結起來就會對自己大有幫助;再次是針對不同的需要對論文進行泛讀和跳讀。

涉足一些和專業有點瓜葛但有相當距離的領域。我一般研讀相關文獻的程序是:

1 、對該領域有較多介紹的中文成書(資料一般是比較老,如果是新書通常匯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讀後可以對這個領域發展歷史和近期狀況有個全面的了解,一些專門的術語和英文單詞也有了概念。

2 、根據研究內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過看綜述了解最近進展和一些國外發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還有國內做到什麼程度了,為請該類項目打個基礎。你可以知道國內那些同行在做這工作。如果實驗中碰到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的話,你可以聯繫他們,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

3 、根據上面的學習掌握的專業詞彙,人名,期刊名查國外文獻。我的體會是,如果那個領域和原來專業距離比較遠,那麼一來就去查外文的文獻往往找不出好東東,特別是一些關鍵詞常有臆斷的情況,導致檢索效果不好。

我覺得對於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內容,例如某種疾病,那麼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書,要對這一種疾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在你以後閱讀文獻時會很有幫助。

然後,在上網查一些你的老闆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題目的相關方面的中文綜述,也算是對教科書內容的補充。同時也讓你有可能觸及到國內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這時候,你可以開始閱讀一些外文的綜述,看一看國外的研究情況和進展。或許,此時你會對你想要研究什麼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接下來,就可以閱讀一些國外的原始論著,它將會告訴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題目。等到文獻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開始你的課題了。但千萬別忘了,時刻關注你正在研究的相關內容研究進展,它可能會給你的課題新的補充。最後一條,看文獻,編上號,做好筆記。

對於一個尚不熟悉領域的課題,先找相關的綜述,綜述是了解該領域最快的途徑, 因為教材具有滯後性,而論著又偏重於某一點,優秀的綜述可以作教材讀的。讀文獻的順序,當然還是從中文到外文,畢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語,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內容是從綜述到論著。一般花上一兩個小時,可以查一堆文獻,先把它們的摘要整理出來,甚至列印出來,根據摘要,可以初步判斷哪些是自己決定要的。然後再 到網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圖書館,還找不到就發E-mail 給國外的同學,一般都能獲取到。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僅要看原文,還要看它的參考文獻,一般深追上幾篇文章,對於想了解的問題也就知道個大概了。在讀文章的過程中,當然要做些筆記,建一個word文檔,做些複製拷貝的工作便可,這樣做的好處是,回頭就不必再花好多時間去找你的論據或論點。

3. 如何閱讀文獻: 

看文章時做筆記

閱讀筆記本可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摘錄,如:進展,研究方法,實驗方法,研究結果等,並可加上自己的批註。對於筆記要定期總結(總結過去已經做過什麼——做到心中有數;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做到知己知 彼;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和不足。預測將來的熱點和發展方向——才能準確出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著眼於將自己的成果往SCI 上發,所以對一些經典的陳述,要有選擇性的標記並記下來。另外,有的時候想到的思路,閃過的想法,作筆記記下來,隨時查一查,可能時間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

不單單是了解別人做了什麼,還要考慮別人沒做什麼,或者他的實驗能不能和他的結論吻合,數據可不可靠等等。用圖表的方式將作者的整個邏輯畫出來,逐一推敲,抱著一種挑的心態想。帶著挑剔的眼神去讀文獻,不要盲目崇拜,有些東東自己作作,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自己要動手,自己更要動腦。看文獻中懂得抓重點,找思路。主要是學習別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獻問幾個問題,文章的技術突破口在那裡。比如一大堆專利講了很多種分離方法,關鍵不是看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而是想這個分離方法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人家會想到這個方法,是不是還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為分離的依據。

多與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極好方式。和導師談談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領域某一方向的研究進展;與相關方向的牛人談談,對自己的啟發要比看文獻 大的多。不僅與本領域的牛人交談,還抓住機會與其他領域的牛人交談,牛人的一句話,有時你讀半年書都讀不來的。特別是其他領域的牛人,他沒準就給你一個金點子,特別是在中國,牛人一般對外行人不怎麼保守。集體討論非常必要,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獻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讀不同的文獻,然後大家坐到一起。順序開講,互相討論。這樣,文獻量是不是就成N 次方增加了!!!

比較閱讀

觀點相反的論文可以參照來讀,品味一下雙方的觀點。還有就是與原著同時發表的其他專家的述評、原著發表後的讀者質疑,都應當和原著一起讀。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讀論文的時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發現「一稿兩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數據寫成相似主題的不同論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變化。這時,如果你的課題與此類似,你的好運也就來了。因為能通過深入比較這幾篇文章的異同,發現作者(或科研小組)對同一組數據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變,或者發現作者本想隱藏的「真正」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組的類似實驗後,迅速發現自己實驗失敗的關鍵原因,短時間內成功完成動物模型製作的,為進一步實驗打下了基礎。

做技術的要善於比較和發現,一些技術含量高文獻,不可能把要點都報導出來,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專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個的條件或配方都不同,這時要多比較幾個同類文獻,看其共同點在哪裡。這點在製藥和表面活性劑行業還是要注意的。

全面參考國外文獻。一定要清楚,國外文獻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種現象就是關於重點的關鍵的東西他會略去不寫, 有時一些細節的東西他也不會寫的。問題是各人省略的關鍵和細節不盡相同,你便從對比中發現他們研究的脈絡和問題的關鍵所在。

單篇文章閱讀順序及側重

論文閱讀順序:

1. 摘要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

2. 圖表了解主要數據和解釋。

3. 討論和結論將圖表和結論聯繫起來,根據圖表判斷結論是否恰當。

4. 結果詳細閱讀結果,看數據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

5. 材料和方法詳細閱讀材料和實驗方法,看實驗是如何進行的。

6. 討論和結果進一步掌握論文,注意討論中的關於從已知的知識和研究如何解釋本文獲得的結果。另外對於論文中大量的圖表來說,當你能夠重新畫出這張圖,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解說這張圖,表明就讀懂了。

一篇論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圖表,討論,文字結果,方法。現在生命科學中的雜誌對圖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須做到僅通過閱讀圖表及其說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結果,再結合讀者自己的 原有知識,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這符合現代人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個領域做了一段工作後,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須看摘要、圖表即可,個別涉及新方法 或突破性結果,再看討論,文字結果和方法。這也提示我們在寫外文文章時,注重圖表及其說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

自己熟悉的領域:最省事的是只看摘要,因為依靠背景知識通過摘要即可大致勾勒出文章內容,但有時這是不夠的,相對省事的方法是細看摘要,略讀前言,再看結果中的圖表,最後讀一下自己感興趣的討論部分。但如果文章對自己很有意義,那就應該通讀全文了。

如在尋找課題階段,重點讀討論和結論以及展望,在課題設計階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該研究的思路, 可選取摘要及引文與結論進行泛讀。個人的經驗是儘量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後是學習他們的分析方法,最後是學習寫作技巧和寫作語言方式等。

文章的討論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時間稍微充裕點,建議研讀和模仿牛人paper的討論部分。不同的人對同樣的數據可能有不同看法和分析方式,圖表的趨勢解析,論據的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部分,我們老闆經常說:如果某篇SCI級別的文章讓我們這些菜鳥來寫,可能發國內核心都非常困難。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理解討論中的精髓,這是作者idea創新性以及與舊有的實驗結果比較的關鍵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設計此實驗的思路,在作出比較以後,對自己的課題會有很大啟發。

除了文章內容,還要學習人家寫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比如同樣一個觀點,別人有可能表達的很地道,同樣一個圖表,別人做的很漂亮,尤其是老外的文章,給老外投 稿,人家的修改意見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帶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專業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後還要求多用簡單句,能用簡單句說明的問題,就不要用複合 句,在同一句子中,最好不要讓同一個詞彙或短語重複出現.最後想說的一點,就是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證,注意一些專業詞彙的翻譯,注意用詞的恰當和簡潔,久而久之,對於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文獻追蹤的重要性

在現在這個資訊時代,往往你的idea別人也會有不謀而和的時候,所以要特別關注這個領域的最新動向。在抓緊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時,隨時根據有可能出現的「撞車」進行調整,做到心中有數。和自己課題相關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蹤,現在國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們在做到心中有數的情況下,可以揚長避短,做出新東西來。了解與自己研究方向有關的機構, 密切關注在該研究領域和方向的頂尖group(研究團體以及牛人)所發表的論文。對於資料庫的定題、定詞定期搜索,這樣才能保證你不丟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獻。文獻總要緊密結合自己的方向為方向服務!

已定課題的實施

1 、得到一個大概方向。

2 、查相關中文綜述,查看國內有誰或哪個單位在做相關內容。

3 、查外文綜述,比較一下,畢竟外文可能會更詳盡一些,看看大家對什麼感興趣。

4 、查較關鍵的參考文獻,注意雜誌和作者的權威性、引用次數。

5 、重檢相關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討論中存在什麼問題。

6 、根據本人所能控制的資金和本地技術資源考慮我能做什麼,怎麼做。

7 、再進一步緊縮範圍,有一個框架圖。

8 、根據框架圖再進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細節。

實驗思路永遠要走在實驗之前,凡事想好再做,一定沒錯!在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驗細節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力求用實驗室最成熟的技術。對於一些自己沒有做過的實驗,一定要吃透原理,再下手不遲,切記盲目。有些實驗若自己實驗室確有困難,可以考慮合作,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什麼都做好。我的體會是, 有時就需要請教專家!

來源:清華南都,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科研方法】閱讀文獻的方法和意義
    一、看文獻的方法:1、從文獻作者展開看文獻方法看到一篇好文獻後,可能覺得有些東西看不懂,這時候該幹什麼呢?2、從參考文獻展開的看文獻方法看到一篇好文獻後,找出所有的參考文獻,在看這些「參考文獻」的同時,繼續深挖他們的參考文獻,這樣不斷的循環,最終你將越多到類似研究的絕大部分參考文獻。
  • 科研小白不會搜索文獻?看這一篇就夠了
    近日來,我們碰到了一個真實但又不該發生的事情:有同學居然不能搜索文獻。看不下去了,科研路上必須給您剷平這個坎兒!!!所以國內的文獻搜索就不多說了。這裡需要提醒一點,中文論文的搜索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做學術的你總不能一直看普刊中的論文吧?
  • 科研新手必備文獻查閱下載技巧,你真的會嗎?
    為啥能拿到國獎呢,主要是我一讀研究生就開始查文獻、看文獻、寫綜述,在研一的時候發了一篇3分(二區)的綜述文章,然後就評上了國獎了,自此以後,摸清了一些查閱文獻與做實驗的規律技巧,因此又陸陸續續的發了一些文章,        因為我也是從一個渣渣碩士過來的,深知對於一個剛剛入門碩士新手,查找下載文獻,是一個多麼重要的事情      因此,我,80圖書館創始人,
  • 搞科研這麼久,你還不知道怎麼閱讀文獻?
    今天小櫻桃想給大家聊聊我們應該如何讓看文獻,只要搞學術,閱讀文獻是必須的,而且需要大量閱讀經典和最新的文獻。牛頓說過: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大的意義上來說,做科研工作需要知道最前沿的知識,當下研究領域在使用的思想和方法,這樣我們才能知道目前的差距和挑戰在哪裡,才能不斷創新,做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而且只有通過閱讀文獻,我們才能找到我們的工作在當下科研界中所處的位置,這樣我們才能明白我們的工作的意義在哪。
  • 【學習園地】科研小白如何檢索英文文獻
    如何儘快了解前沿科研動態,閱讀英文文獻必不可少。但如何快速、準確檢索英文文獻,對科研初學者是一項挑戰,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
  • 實用科研文獻分析軟體---Histcite
    (公眾號回覆:1500)資料包括:2018、2019年國自然寫作指南及解讀、國自然申請模板+申報流程、國自然撰寫各部分寫作模板、2016-2018年國自然資助情況剖析等等;SCI科研論文寫作技巧和投稿經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經驗總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標標書30份實戰案例、專利撰寫與申請經驗總結、各類精美PPT模板、各高校學術科研教學課件7、PPT教程
  • 文獻檢索的4個小技巧,助力你科研路上起飛!
    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庫和各種資料,如何能夠在茫茫文海中,查找到你非常心儀的那篇參考文獻呢?今天,榮格格就帶著大家,從幾個小問題出發,介紹幾種十分簡單且有效的文獻檢索小技巧。第一,找準檢索詞是文獻檢索的基礎。所以我們需要十分明確,我們所掌握的搜索詞合適嗎?專業詞彙的中英文翻譯如何準確轉換?
  • 閱讀文獻的方法和意義
    我們不知道可以從文獻裡得到什麼,也不知道導師為什麼讓我們看這些文獻。因此,陷入了迷茫之中。同學們,不要氣餒,也不要灰心,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既然已經讀研了。證明我們之前已經有了功底,具備了搞科研的基本素質。只是我們還沒有進門而已。簡單的說一說文獻對我們科研的意義。
  • 如何進行文獻檢索(方法與技巧)
    有了明確目標和具體任務,這樣進行文獻檢索才會更有效。2、檢索文獻之前是否找過相關資料你開始檢索之前,想一下是否尋到過有關資料,如果已經有些資料,可通過它使你得到什麼。與你周圍的人交談,看看他們中是否有人有資料或線索對你有幫助。
  • 高效閱讀英文文獻必備技巧
    其中,一個讀文獻的嚴重誤區就是:從頭讀到尾恨不得嚼透每個單詞,讀完後束之高閣讓記憶隨風飄散。本文總結讀英文文獻的高效方法,希望對各位科研同仁,尤其是初涉科研的同學們有些許幫助。Carr的視頻,詳細地講述了閱讀科研文獻的大體順序。
  • 提高閱讀文獻效率的3個小技巧
    本文由掌橋科研整理,平臺提供中外文獻檢索獲取,擁有1.3億+篇,月更新百萬篇,是科研人員與碩博研究生必備平臺之一當我們找到一篇文獻時,想要快速的獲取文獻的大概內容及要點,只需掌握這3個小技巧,立馬提高閱讀文獻的效率。
  • 讀文獻都有哪些技巧
    來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79411編輯: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聲明:僅做學術分享,侵刪對於學術性質的文獻,特別是CNS等頂尖雜誌的文獻,都有哪些閱讀方面的技巧呢,前幾天分享了博士生如何進行文獻閱讀和文獻整理,今天繼續分享一下小夥伴們的心得,希望你能通過看別人的經驗,總結實踐出來適合自己的方法
  • 速讀英文文獻的七大技巧
    而下文所介紹的速讀英文文獻的七大技巧,大家不妨拿來一試。打好醫學基礎,是解決英文閱讀障礙的第一步。這就需要大家先從閱讀文獻綜述開始,概覽全局,掌握疾、型連線知識,並熟知某醫學研究領域內常見的有限的專業詞彙。
  • 知乎:科研大牛們怎麼讀文獻?
    科研貓 今天科研大牛們讀文獻的技巧很多時候是指導給學生。很幸運,我的導師在指導學生方面非常盡職盡責,在平時的閒聊之中也教給了我很多的文章閱讀方法,同時加上我平時以及總結的文獻閱讀和獲取技巧,希望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 如何閱讀英語文獻及撰寫科研論文?
    但是,科研論文不同於讀者來信,有其專業特點甚至是固定格式。1994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寫科研論文,感覺很差。好不容易寫完的文章,連我自己都不願意讀第二遍,勉強修改之後交給了老闆Jeremy Berg。他拖了3周沒看我的文章,我實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9點,Jeremy告訴我:今天看。11點,我去他辦公室催,秘書攔住我,說Jeremy正在辦理重要事務,兩點前不得打擾。
  • 英文文獻看不懂,看不進去怎麼辦?
    本文由掌橋科研整理,平臺提供中外文獻檢索獲取,擁有1.3億+篇,月更新百萬篇,是科研人員與碩博研究生必備平臺之一了解: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92301方法有三有那有些哪翻譯工具比較好用呢(1)掌橋科研文獻翻譯可以保留原文格式,翻譯時有專業分類選擇,專業術名詞翻譯精準,行文格式更符合行業標準。
  • 科研新手該如何讀文獻?|開啟科研之路
    又有一批新學子要開啟自己的科研之路了。對於他們來說,讀文獻可能是最先經歷的考驗——面對一項課題,要先通過文獻積累相關知識。但我們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找到了相關論文後,哪一篇又該精讀?如何找準論文精華之處?本文作者王威教授,主要基於理工科學科特點,給初入科研領域的同學講述讀文獻的門道。為提高可讀性,文中涉及的專業研究內容作了模糊/生活化處理——王威課題組(遺憾地)並不研究紅燒肉。
  • 科研新手該如何讀文獻?| 開啟科研之路
    又有一批新學子要開啟自己的科研之路了。對於他們來說,讀文獻可能是最先經歷的考驗——面對一項課題,要先通過文獻積累相關知識。但我們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找到了相關論文後,哪一篇又該精讀?如何找準論文精華之處?本文作者王威教授,主要基於理工科學科特點,給初入科研領域的同學講述讀文獻的門道。為提高可讀性,文中涉及的專業研究內容作了模糊/生活化處理——王威課題組(遺憾地)並不研究紅燒肉。
  • 科研新手該如何找到合適的文獻?| 開啟科研之路
    ​ 在上一篇《科研新手該如何讀文獻》中,王威教授介紹了讀文獻的一些技巧。可是,仍有很多同學不了解如何找到一篇真正有用的文獻,尤其是在導師交給自己的題目並不是十分具體的情況下,本文將解決這一問題。上次跟你聊了一下如何讀文獻,你回信說收穫很大。但你也提出了幾個問題,我覺得非常好,對我也很有啟發。在這封信裡,我再跟你聊聊新生如何找到合適的文獻,以及讀文獻如何適可而止。寫在前面• 首先我想強調,原則上來說,任何科研新手都會遇到以下這些問題,所以你不必慌張和焦慮。隨著自己實驗和讀文獻的經驗不斷豐富,這些問題也就慢慢地解決了。
  • 科研新手該如何找到合適的文獻?|開啟科研之路
    在上一篇《科研新手該如何讀文獻》中,王威教授介紹了讀文獻的一些技巧。可是,仍有很多同學不了解如何找到一篇真正有用的文獻,尤其是在導師交給自己的題目並不是十分具體的情況下,本文將解決這一問題。上次跟你聊了一下如何讀文獻,你回信說收穫很大。但你也提出了幾個問題,我覺得非常好,對我也很有啟發。在這封信裡,我再跟你聊聊新生如何找到合適的文獻,以及讀文獻如何適可而止。寫在前面 首先我想強調,原則上來說,任何科研新手都會遇到以下這些問題,所以你不必慌張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