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顧名思義,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父子兩代在位期間治理天下的成果。那麼,漢景帝在文景之治起到的關鍵作用有哪些呢?他又具有哪些人格魅力呢?
知人善用,御人有術
漢景帝在用人方面,絕對是有一套的。軍事上,重用將軍周亞夫平定七囯之亂。竇嬰、衛綰、李廣、程不識、袁盎等。
其中對郅都的使用最為藝術。漢景帝當初要處置嬪妃慄姬一案,本來打算安排衛綰處理,但是考慮衛綰寬厚德高,立刻改派郅都去處理。
郅都此人執法嚴酷,處理此案用他的露靂手段再合適不過。後來又派郅都逼死臨江王,也是物盡其用。
但竇太后厭惡此人,漢景帝又看出郅都有軍事才能,派他去雁門當太守防範匈奴。匈奴人聽到郅都的名字,都不敢來侵犯。
更奇葩的是,匈奴人用木頭刻了一個郅都模樣的筍靶來練習射箭,因為匈奴人害怕郅都,射擊這個木頭人偶都射不中,在郅都死前不敢進攻,真正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
對郅都使用可謂是人盡其才,漢景帝用人眼光可見厲害。
漢景帝同時也精通御人之道。為了拉攏弟弟梁王,漢景帝不惜說出死後傳位梁王的荒唐之話,梁王知道漢景帝說的是假話,但是心裡也很開心。
抑貶諸侯王 加強中央集權
漢景帝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重用御史大夫晁錯,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國之亂"後,絕大多數諸侯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其實際地位已經降為郡級,國與郡基本上趨於一致。
諸侯王國領郡由漢高祖時的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郡由漢高祖時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漢郡總數大大超過諸侯王國郡數。
漢景帝抑貶諸侯王的地位,剝奪和削弱諸侯國的權力,收回王國的官吏任免權,僅保留其"食租稅"之權,並且收奪鹽鐵銅等利源及有關租稅。
但是諸侯王勢力並未徹底解決,以致後來漢武帝不得不繼續採取相應的措施。
輕徭薄賦 嚴厲抑制豪強
漢文帝時期曾經兩次下詔"除田租稅之半",將漢高祖時期的田稅從"十五稅一"降低到"三十稅一",指農民田畝收成的三十分之一上繳國家。
景帝二年(前156年),又下詔:"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也。"漢景帝繼續執行了"三十稅一",更重要的是他從此將"三十稅一"作為漢代的固定政策,這是中國古代田稅最低的時代。
漢文帝時期曾下詔"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漢景帝在前155年又在其父的基礎上,將成年男子服徭役最低年齡提高了三年,減少了百姓服徭役的整體時間。
景帝即位之後,繼續進行馬政建設。他下令擴大設在西邊(如北地郡)、北邊(如上郡)的馬苑,而且鼓勵各郡國及民間飼養馬匹。
由於景帝時期養馬業的大發展,軍馬生產頗具規模,屬於官府的馬匹發展到了40萬匹,民間的尚且未計。
漢景帝即位之後,在抑制豪強的政策上明顯要比他父親嚴厲的多,面對豪強權貴毫無懼色,採納晁錯的建議,重用了郅都、王溫舒、嚴延年、寧成等所謂的酷吏,痛扁不法豪強。
《史記》、《漢書》均記載過當時的情況,稱"流血十餘裡""餘皆股慄""豪強肋息,威震旁郡"等。極大地打擊了豪強權貴的囂張氣焰,在一定程度維護了耕農的利益。
輕刑慎罰 改進苛法
景帝在法律上實行輕刑慎罰的政策:
其一,繼續減輕刑罰,對文帝廢肉刑改革中一些不當之處的修正。
其二,強調用法謹慎,增強司法過程中的公平性。
其三,對特殊罪犯給予某些照顧。
實行"賣爵令" 及"黷罪之法"。這兩項措施都是在文帝時由太子家令晁錯提出,並被文帝批准實行的。景帝即位後,繼續執行了這些被證實是有效的措施,並使它更為完善。
大批徙民充實於邊地,成為一支兵農混一的墾戍隊伍,不但減輕了內地百姓的徭役,而且爭取到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行仁政時措施得當,該殺伐果斷時毫不留情。總體上來說,配得上仁君之名。
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他成功延續了文景之治,為西漢政府和漢武帝留下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和高效的運行機制,成為漢武帝開疆拓土、威震四海的巨大動力。
謹慎外交 和親安撫
外交方面,景帝繼續採取和匈奴和親的政策,對匈奴進行安撫。同時在匈奴的邊界地區設立關市,和匈奴貿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騷擾。
重視文教 首創郡國學
景帝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及發展已達到相當的程度,所以統治階級上自景帝,下至郡縣官都逐漸重視文教事業的發展。景帝末年任命文翁為蜀郡太守,文翁首創了郡國官學。
對於思想,景帝也不再嚴厲禁止其他學派的發展。當時的西漢初期,朝廷流行的黃老學派,即以黃帝和老子命名的學派,主張無為而治,輕徭薄賦。
景帝在提倡黃老的同時也讓包括儒家學說的其他各派存在、發展,這為後來董仲舒學說的發展以及被漢武帝的重視採用提供了前提條件。
事實上,歷史上也不存在真正的仁君。在封建社會的框架下,一味的仁慈忍讓也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會出現養虎為患的現象,前秦宣昭帝苻堅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評價一名皇帝,不在於他的私德,而在於其目標,方式和結果。
如果劉榮還在,等他大行之後,很多人可能會借著劉榮前太子的名頭,向劉徹發難,而現在劉榮死了,這種事就不會發生。
而他的繼任者漢武帝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三打匈奴,匈奴打得無還手之力,給了漢朝一個安定的環境,發展國力。
綜合幾個因素,漢景帝未必是一個好人,但是憑藉平定七國之亂,繼續修生養息成就文景之治,他就是一個好皇帝。
給大家推薦一套書,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這本書參照多個版本,取其精華,反覆校勘,經過國內專家精心編校整理而成,書中的內容儘可能能保證原貌,力爭做到準確科學。而且是精裝典藏版,適合收藏,也可以買來送給朋友,也是很有面子的。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