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2019「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2020-12-17 騰訊網

好吧,我承認自己標題黨了,開個玩笑哦。事實上,是2019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了——

天早上,第29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是的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搞笑諾獎每年都稱第一屆)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隆重舉行。

其中,化學獎頒發給了68歲的日本科學家渡部茂教授,以獎勵他在「兒童唾液分泌量」方面的研究。

這項研究開始於1995年,渡部茂和他的團隊通過研究30名5歲兒童的唾液樣本,以調查其一天的唾液分泌量。

在實驗中,他們先對大米、香腸、土豆泥、曲奇餅乾、蘋果和日式醃6種食物進行稱重,然後讓15名5歲的男孩和15名5歲的女孩分別咀嚼這些食物,但是不能咽下去而是在即將咽下前吐出來,隨後研究人員再次對食物進行稱重,以測量裡面多了多少唾液,經過反覆實驗,他們最終測定的兒童唾液分泌量是「一天500毫升」。

在領獎現場,渡部茂在他的三個兒子陪同下登上領獎臺,並現場演示了測定唾液分泌量的過程。三人一手拿香蕉,另一隻手拿杯子,並聽從父親的指令。

在60秒內,三人在父親指導下吃香蕉,「開始吃,咀嚼,咀嚼,咀嚼,咀嚼,然後吐出來。」現場畫面令主持人和觀眾哄堂大笑。而他們三人也是當年參與這項實驗的孩子。

至於「為什麼找5歲兒童」,渡部茂解釋說,曾考慮過以更年幼的兒童為對象進行研究,但由於存在部分兒童會將食物直接咽下的情況,因而認為「5歲是能聽從指示的極限年齡」。

此次頒獎,已經是第29次了。那麼,之前還有過哪些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呢?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以往那些腦洞大開、奇葩迭出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

2018年

人體唾液清潔劑

2018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同樣和唾液有關,它頒發給了 保拉·羅馬奧(Paula Romao)、阿迪利娜·阿拉爾奧(Adilia Alarcao)和已故的塞薩爾·維亞納(Cesar Viana) ——他們研究發現:人的唾液可作為骯髒物體表面的良好清潔劑。

三位獲獎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相比於其他清潔工具而言,我們人體的唾液的確能夠更好地清潔鍍金物體或陶器的表面。

他們甚至還在現場用棉籤沾著唾沫做了演示。不過,別光覺著搞笑和噁心,事實上,這項研究是很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這幾位科學家通過測量,還識別出了唾液中起作用的成分,這可以使我們加以借鑑,從而生產出一種合成版唾液作為清潔劑。

2017年

化學獎未頒發

2016年

大眾汽車尾氣檢測「黑」科技

2016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大眾汽車公司。以獎勵該公司所研發出的「在尾氣檢測時,汽車自動減少排放量「的「神奇」科技。

大眾汽車公司被曝出,在其所售的部分車型中安裝了專門應付尾氣排放檢測的「失效保護器」。該軟體在尾氣檢測時,會自動啟動來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以便能達到高環保標準。而當檢測結束後,這些汽車的尾氣排放量又會恢復到日常狀態——高達環保標準上限值的40倍!

為了諷刺這種作弊行為,此次搞笑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大眾汽車公司,當然,大眾公司不出意料地並未領獎。

2015年

用化學方法將熟雞蛋變生

2015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澳大利亞大學Callum Ormonde領導的科研團隊。以獎勵他們在「用化學方法將熟雞蛋變生」方面所做的研究。

其實,讓熟雞蛋變回生雞蛋只是一個概括性的比喻,研究者真正著眼的:是如何將錯綜複雜的蛋白質進行分離,使其從凝固狀態恢復到原來的液體狀態。

2014年

化學獎未頒發

2013年

避免切洋蔥的刺激流淚效應

人們在切洋蔥時常常會流淚,但很少有人想過洋蔥釋放出的濃烈氣味究竟是什麼?它為何會使人流淚,是否對人體有害?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日本好侍食品公司的研究小組,就揭示了其中的原理。

以前,人們一直以為洋蔥中的催淚因子只是由蒜氨酸酶單獨作用產生。直到2002年,日本研究者發現洋蔥中還存在另一種關鍵酶,這種酶也影響洋蔥催淚因子的產生。

研究表明,完整的洋蔥細胞中含有一種烷基半胱氨酸硫氧化物(ACSO),當切洋蔥的時候,細胞受到外力作用破碎,液泡中的蒜氨酸酶就會與ACSO接觸,並將ACSO水解成硫代丙醛-S-氧化物,同時生成丙酮酸和氨,其中,硫代丙醛-S-氧化物就是導致人眼睛流眼淚的主要成分,也被稱為催淚因子。

這些分解產生的物質有熱辣味並使嘴唇有灼燒感,由於具有揮發性,它還可以刺激人眼部角膜的神經末梢,人體則通過神經系統活動命令淚腺分泌淚液,將刺激性物質衝走。這就是洋蔥使得人們情不自禁流眼淚的原因。

2012年

瑞典居民頭髮變綠

以前看動畫片的時候常看到動畫人物有綠頭髮,紫頭髮或者紅頭髮等,而現實中,瑞典小城Anderslv居民的頭髮也會變綠,這是什麼原因呢?2012年的搞笑化學獎就授予擁有瑞典和盧安達雙重國籍的Johan Pettersson,以表彰他解開了其中奧秘。

原來,這是因為瑞典小城中的熱水從住房內的水管和加熱器中剝離了銅,銅溶進水裡,使得居民洗澡時頭髮便令人驚詫地變成了綠色。

2011年

芥末報警器

芥末是日式料理不可或缺的調料。而日本團隊今井真、漆畑直樹等人獲得該年度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的原因,便是他們用芥末來作為警報器的發明。

芥末報警器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芥末的刺激性,吃過日料的都知道,如果突然一口吃了很多芥末,眼淚馬上就流出來了。這一發明主要針對那些聽力障礙人士,還有那些睡著了怎麼也叫不醒的人。

根據實驗,14個被試者中有13個人在2分鐘內被叫醒,而且其中有一個僅僅10秒鐘就被叫醒了。

2010年

油和水原來能相溶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MIT、德州農業大學、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和英國石油公司(BP),獲獎理由是,他們挑戰了人們油水不相溶的舊觀念:原來油和水是可以混合的!

頒給相關研究人員是因為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試圖揭開了每次漏油事件後原油的去向之謎。而頒給英國石油公司(BP)則是諷刺其並沒有從這項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中得到啟示,反而製造了堪稱人類最大環境災難的墨西哥灣漏油事故。

2009年

從龍舌蘭中提煉鑽石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一組墨西哥科學家。他們發現,當將龍舌蘭酒放在不鏽鋼底座上加熱時,產生的熱蒸汽會形成鑽石薄層。

此前,他們曾對利用甲烷等氣體生產人造鑽石展開研究。之後,他們利用液體製造鑽石,並發現四成乙醇和六成水是理想的合成比例,而這類似龍舌蘭酒的成份比例。遺憾的是,他們研發出的鑽石都是小結晶體,由於顆粒太小,根本無法製成珠寶。

2008年

可口可樂是否能殺精

本年度化學獎共由兩支研究團隊獲獎,分別是臺北萬芳醫院洪傳嶽等人的研究團隊和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安德森領導的研究團隊。

洪傳嶽等人利用穿透薄膜程序研究,推翻了可口可樂能有效殺精避孕的論點,因此獲獎。但安德森獲獎的原因剛好與洪傳嶽等人唱反調,她研究指出可口可樂是殺精劑,而且實驗結果顯示,健怡可樂的殺精效力最佳。

安德森表示:「我們很高興贏得『搞笑諾貝爾獎』,因為研究原本有些滑稽。」但她建議不要使用可樂來進行控制生育目的。至於臺灣醫生推翻他們的研究,安德森表示雙方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另外,可口可樂發言人拒絕評論本次「搞笑諾貝爾化學獎」

2007年

牛糞萃取香精

日本國際醫學中心的食品科學家山本麻由發明了從牛糞中萃取出香草香精的方法,因而榮獲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

不過山本麻由指出,從牛糞提煉出的香草精,應該不會用在食品加工上,頂多當洗髮精或蠟燭的芳香劑。但麻省當地一家冰激凌店為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意,專門推出一款麻由冰激凌卷,並免費贊助給頒獎大會。各位諾貝爾獎得主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爭先恐後地分享了這一重口味的甜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搞笑諾貝爾和平獎也和化學有關——美國空軍萊特實驗室嘗試研發一種令敵人斷背的化學武器:「同性戀炸彈」。這種炸彈能讓敵方士兵互相產生愛慕之情,從而喪失戰鬥意志。不過,美國空軍並未參加頒獎,因為所有人都不承認這個主意是他們出的。

2006年

超聲波在幹奶酪中的傳遞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他們通過研究發現:超聲波在幹奶酪中的傳遞是受溫度影響的,當奶酪的溫度在0-35攝氏度之間時,超聲波的傳遞速度為1590-1696米/秒,當然,這一速度還會受到幹奶酪脂肪含量或表面是否有油的一定影響。

該研究小組提醒其他科學家:如果你要使用一種名為CHEDDAR的奶酪來進行超聲波測試,那麼最佳的溫度在0-17攝氏度之間,因為在此區間的測試數據最為準確。

2005年

在糖和水中遊泳哪個快

這一問題其實由來已久:牛頓當年就曾與好友討論過:「人類在清水裡遊泳速度快,還是在粘稠的液體裡遊泳快?」他認為人在清水裡遊的更快,而好友則持反對意見。此後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全世界科學家。直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愛德華·卡斯勒和布賴恩·蓋蒂爾芬格兩位學者的研究驗證,他們也因此獲得本年度搞笑諾貝爾化學獎。

本來,他們計劃向遊泳池中先後倒入相當於20節車廂的玉米糖漿和水的混合物,卻被明尼阿波利斯市政府制止,並被要求徵收2萬美元的額外清潔費用。兩人只好將310公斤重的瓜爾豆樹膠粉倒入遊泳池中,代替糖漿進行研究。不過16名志願遊泳者仍然奮不顧身跳了下去。經愛德華測試後發現,更濃厚的液體可以增加遊泳者的雙手擊打力,但同時也會增加身體的阻力,因此在水中和在糖漿中遊泳的速度沒有明顯區別。

2004年

自來水化身礦泉水

獲得本屆化學獎的是可口可樂公司當時新推出的達薩尼(Dasani)牌瓶裝純淨水。

這種500毫升裝飲料外包裝以天藍色為底調,畫面配有湖畔田園式風光畫,看起來相當漂亮,它的售價為每瓶1.4歐元。但英國食品標準署指出,該產品溴酸鹽嚴重超標,而該物質將極大地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面對人們憤怒的指控,可口可樂公司辯解:我們使用的其實是英國當地的自來水,這與我們無關。而隨後的檢測也證實:該飲料確實和英國本地自來水成分完全一致。於是人們更加憤怒:自來水裝瓶裡就敢忽悠成礦泉水賣高價!這使得上市才一個月的飲料大量被退回。

2003年

鴿子為何不接近雕像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日本金澤大學的廣瀨由紀夫,以表彰他對一座銅像的化學性研究並找到了這座雕像不吸引鳥類的原因。

大部分的室外雕像總會布滿鴿子糞,但廣瀨教授卻意外注意到某雕像上一點鳥糞也沒有。經過化驗後,他發現原來這座銅像是由一種銅鉛合金鑄成,而且雕像的銅中含有砷的成分。砷元素與銅鉛合金相結合產生的毒性,使得鴿子不願靠近雕像。

2002年

元素周期表桌

美國化學家西奧多-格雷憑藉其發明的元素周期表桌,獲得了本年度搞笑諾貝爾化學獎。

這是一個裝配著木塊的8英尺長的會議桌,桌子上填滿了刻有元素符號的木塊,並且這種元素周期表桌中每個木塊裡都放置著相對應的真實元素。格雷建造這個重500磅的木塊是因為他們的研究小組需要一個新的會議桌,並且他認為其他家具桌價值太高。雖然格雷僅使用這張桌子召開過一次會議,但他仍不斷對這張特殊桌子上相對應元素木塊中添加元素樣本。

2001年

化學獎未頒發

2000年

戀愛本質是強迫性神經病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由義大利比薩大學的多納特拉 馬拉齊蒂、阿萊桑德拉 羅西和喬瓦尼 卡薩諾,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哈戈普 阿基斯卡拉獲得,因為他們發現: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說,戀愛和嚴重的強迫性神經病是無法區分的。

他們對20名熱戀中的大學生的血樣和正常人的血樣進行比較,發現其血樣中複合胺的含量比正常人減少了40%,而這一比例與強迫症患者是一致的。調查同樣顯示,一年以後當熱戀的激情消退後,這些學生的複合胺濃度將回升至正常水平。

1999年

威懾出軌丈夫的精子檢測噴劑

本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大阪安全調查局局長武牧野,他成功地將犯罪鑑證學引入日常生活中,發明出一種名叫S-Check的檢測丈夫精液痕跡的化學噴劑。

該噴劑由兩部分組成,首先將A瓶噴在內褲上,不會顯示任何痕跡,而當該內褲沾染了哪怕一個精子,用B瓶噴劑噴上去後,會呈現出明顯的亮綠色。這一發明為廣大正室搜尋小三的蛛絲馬跡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

1998年

水分子能傳遞信息

本屆化學獎授予法國的雅克 本聞內斯特(他也是1991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的研究發現:水不僅是有記憶的,而且可以通過電子方式傳遞。

這意味著,將來有人生病就可撥通醫生的電話,並將聽筒放在一杯水旁邊聽醫生的叮囑後服用,即可除病,再也不用買藥。

頒獎典禮上還播放了一盤專門錄製的衝洗馬桶的磁帶,希望所有人能從中聽到水傳遞給我們的記憶信息。

1997年

化學獎未頒發

1996年

航空液氧助燃燒烤美味

人人都愛吃燒烤,但燒烤時最費力的就是生火。木炭不易點燃,而點燃木炭的引火物同樣也沒那麼好用。

於是,美國普渡大學的喬治 哥布爾將推動火箭的燃料液氧應用於點燃燒烤架,並採取一套類似於內燃機點火的程序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將60磅木炭放置在燒烤架上,裡面添加了3加侖液氧,創造出了在3秒中內點燃烤架的世界記錄。也因此榮獲當年度搞笑諾貝爾化學獎。

1995年

香水解碼生命奧秘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著名服裝和香水設計師BIJAN獲得。

BIJAN推出了著名的DNA系列香水,這種不含任何脫氧核糖核酸的香水其實是以他的三個孩子名字的首字母所組成。但這種香水又確實裝在一個模仿DNA模型的三螺旋瓶子中。他所設計的香水以這種化學手段對DNA概念做出了如此具象的表現,因而受到廣泛歡迎。

1994年

釜底抽薪的毒品立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身為德克薩斯州參議員和州長的鮑伯格拉斯哥。

為避免毒品販子或吸毒者便利地接觸毒品,他提議任何人未經批准而購買燒杯、燒瓶、試管或其他實驗室玻璃儀器均為非法行為。這一法案被得州政府通過,違法者最重將被判處1年監禁和4000美元罰金。

1993年

書中自有撲鼻香

本年度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田納西州的詹姆斯坎貝爾和蓋因斯坎貝爾獲得。他們發明了一種能夠在雜誌內頁附帶香水味道的香料帶。

這個香料帶上覆蓋了一張可寫字、可撕去的紙。當這張紙被貼在含書頁、雜誌或CD封皮等物體上時,並不會聞到香味,而一旦撕開這張紙,馬上就會散發出撲鼻的香氣。

1992年

明亮藍色的果凍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知名果凍品牌JELL O的技術員:伊維特。巴薩。她通過對膠體構造的研究,成功的合成了一種明亮藍色的果凍。

當許多成年人表示這種顏色的果凍看上去非常噁心時,她充滿自信地表示:如果這種果凍讓成年人感到噁心討厭,那它一定會對小孩子產生一種難以抵擋的誘惑。

在頒獎典禮上,巴薩向觀眾分發了這種果凍,事實證明了她的判斷準確無誤——所有的孩子都搶著要這種果凍,而大多數成年人都婉轉地拒絕了。

1991年

水有記憶力

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是《自然》雜誌的通訊記者:雅克 本聞內斯特(他也是1998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

醫學界有一個「同種療法」的概念:將某種藥物用水不斷稀釋,直至這杯藥物幾乎等同於清水時,它依然可能在臨床上達到和未稀釋的藥物同樣的療效。

雅克的研究充分解釋了「同種療法」的原理。因為水具有記憶力,能夠記住原來的水分子的信息,即:在水杯中曾經存在另一種化學藥品。

儘管外界對其研究有著諸多質疑與嘲笑,但雅克毫不理會。他一生都致力於研究:水是否是一種智能液體。這種堅持也使他成為唯一一位兩次榮獲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

觀後感

怎麼樣,看了這些「奇葩」的化學成果。你是不是也莞爾一笑了呢?

與我們傳統觀念裡高深莫測的科研、晦澀費解的論文、正襟危坐的科學家不同,搞笑諾獎所展現出來的,是科學家們作為普通人對生活、對科研的熱愛與追求;是科學帶給普通大眾的的快樂與啟迪。

正如英國《衛報》的評論:「科學是嚴肅的,但是欣賞科學的方式卻不必非得嚴肅「。

(「化學人生」搜集整理編輯,其他公眾號轉載請先聯繫授權,但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哦^_^)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日本科學家再次入選
    整理 | 常春藤 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獲獎者為鋰電池領域的三位學者: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惠廷漢姆和日本學者吉野彰。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11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111次。因戰爭等原因,有8個年份未頒獎,分別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97歲獲獎者「棒約翰」火了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聯合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惠廷漢姆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發工作。古迪納夫是至今為止最年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 2020 年 10 月 7 日下午 5 點 45分,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理綜獎」)重磅公布,頒給法國微生物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學家Jennifer Anne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人民幣)獎金。
  • 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都頒給了誰?
    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都頒給了誰?1911 年獲獎的波蘭裔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Marie Skłodowska Curie)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她同時也獲得了 1903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她發現了鐳(Ra)和釙(Po)元素、對鐳進行了提純以及相關性質和化合物研究,對化學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到目前為止,僅有 7 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出席發布會 笑容滿面 (1/5)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出席發布會 笑容滿面 (1/5) "← →"翻頁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近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2019年: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古迪納夫教授(John B Goodenough)、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斯坦利·惠廷厄姆教授(M.stanley Whittlingham)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得獎的竟然是物理學家
    剛剛,諾貝爾獎組委會公布消息稱,瑞士洛桑大學的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Joachim Frank、英國劍橋大學的Richard Henderson獲得201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stanley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是什麼來頭?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已經「119歲」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一部記錄了在化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的編年史。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1次。截至2019年,共有183人獲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  在眾多獲獎者中,有兩位「跨界高手」,分別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國科學家居裡夫人和半個多世紀前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
  • 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高齡化現象
    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高齡化現象研究及對教育的啟示胡雨宸  宋亞傑(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4)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呈現出高齡化現象,統計分析發現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獎年齡呈上升趨勢。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科學家獲獎
    當地時間 10 月 7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 · 漢松宣布,將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過去 5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2019 年——美國和日本 3 位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lingham、Akira Yoshino 獲獎,獲獎理由是 " 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
  • 一人「梅開二度」 跨界「混搭」成風……諾貝爾化學獎歷史趣聞
    圖片來自網絡歐內斯特·盧瑟福 圖片來自網絡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於10月9日揭曉,有人「居華山之巔笑傲江湖」,體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暢快與得意;當然,也有人與諾獎失之交臂,卻仍保持「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的豪情。
  • 2018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同物理學獎成果都極大促進了醫學治療領域的發展
    、物理學獎後,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也正式公布。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主要貢獻正是對進化的控制,並將這種控制技術應用於解決人類所面對的問題。弗朗西斯·阿諾德因研究酶的定向進化而獲得該獎項,並將分享一半的獎金,其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5位獲獎的女性。通過其發明的技術,我們製造出了從生物燃料到藥品的多種產品。喬治·史密斯和格雷戈裡·溫特爾因縮氨酸的噬菌體展示技術將共同獲得另一半獎金。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Goodenough, Yoshino, Whittingham。-FX...
    文 / 冷靜2019-10-09 17:49:01來源:FX168財經網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Goodenough, Yoshino, Whittingham。
  • 2019諾貝爾化學獎:熱門人選是誰?97歲鋰電池之父有望摘下桂冠
    2019諾貝爾化學獎:熱門人選是誰?97歲「鋰電池之父」有望摘下光榮桂冠2019年化學科學的最高榮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將於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時45分揭曉。而今年會是誰摘下化學獎桂冠?根據美國化學會周刊《化學化工新聞》(C&EN)的預測,電池研究、基因編輯技術、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研究等改變人類世界生活的三大領域先驅,有可能是今年的得主,抱回900萬瑞典克朗的豐厚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