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諾貝爾化學獎是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設立的原始四大獎項之一,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8年,共頒獎110次,有180人獲獎,化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是58歲。

資料圖:2018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斯·阿諾德在諾貝爾博物館的椅子上簽名留念。

  以下是21世紀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

  2018年: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喬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裡·溫特利(英)用遺傳變異和選擇,開發出人類所需蛋白質。

  2017年:約阿希姆·弗蘭克(瑞士),理察·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結構。

  2016年:讓-皮埃爾·索維奇(法)、J·弗雷澤·斯託達特(英)和伯納德·L·費林加(荷)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獎。

資料圖:2015年10月7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託馬斯·林達爾、保羅·莫德裡奇和阿齊茲·桑賈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DNA修復的細胞機制方面的研究。

  2015年:託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裡奇(美)、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美),因「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獲獎。

  2014年:埃裡克·貝齊格(美)、威廉·莫納(美)、斯特凡·黑爾(德),為發展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做出貢獻。

  2013年:馬丁·卡普拉斯(美)、麥可·萊維特(英/美)、阿里耶·瓦謝勒(美/以色列),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做出貢獻。

  2012年:羅伯特·萊夫科維茨(美)、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

  2011年:達尼埃爾·謝赫特曼(以)因發現準晶體獲獎。

  2010年:理察·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鈴木章(日),發明新的連接碳原子的方法。

  2009年:萬卡特拉曼·拉瑪克裡斯南(英)、託馬斯·斯泰茨(美)、阿達·約納什(以色列),在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貢獻。

  2008年:下村修(日)、馬丁·查爾菲(美)、錢永健(美),發現並發展了綠色螢光蛋白(GFP)。

  2007年:格哈德·埃特爾(德),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作出貢獻。

  2006年:羅傑·科恩伯格(美)以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獲獎。

資料圖:2014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頒獎典禮隆重舉行,多名瑞典王室成員出席。

  2005年:羅伯特·格拉布(美)、理察·施羅克(美)和伊夫·肖萬(法)以對烯烴複分解反應的研究獲獎。

  2004年:阿龍·切哈諾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歐文·羅斯(美)發現了泛素調解的蛋白質降解。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羅德裡克·麥金農(美)憑藉對細胞膜中水通道的發現以及對離子通道的研究獲獎。

  2002年:庫爾特·維特裡希(瑞士)、約翰·貝內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以對生物大分子的鑑定和結構分析方法的研究得獎。

  2001年:威廉·諾爾斯(美)、野依良治(日)憑藉手性催化還原反應,巴裡·夏普萊斯(美)憑藉手性催化氧化反應研究獲獎。

  2000年:艾倫·黑格(美)、艾倫·麥克迪爾米德(美/紐西蘭)、白川英樹(日)因對導電聚合物的研究獲獎。

相關焦點

  • 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高齡化現象
    對20世紀與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取得主要學術成果的年齡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傑出化學家取得主要學術成果的年齡並沒有發生變化。對典型高齡諾獎得主進行案例分析,發現諾獎認可成果時間的延長才是造成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高齡化現象的直接原因,並試圖從中總結對基礎教育改革的一些啟示。北京時間2016年10月5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將這一萬眾矚目的獎項授予索瓦日(J.
  •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原標題:   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Frances H. Amold、George P. Smith和Gregory P.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出席發布會 笑容滿面 (1/5)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出席發布會 笑容滿面 (1/5) "← →"翻頁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11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111次。因戰爭等原因,有8個年份未頒獎,分別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2019「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事實上,是2019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了——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以往那些腦洞大開、奇葩迭出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 2018年 人體唾液清潔劑 2018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同樣和唾液有關
  • 三位科學家因分子機器分享2016諾貝爾化學獎(附歷屆化學獎得主)
    從歷史發展來看,分子馬達和19世紀30年代的電動機何其相似,當時科學家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旋轉曲柄和輪子,卻沒意識到這些東西將導致電車、洗衣機、風扇以及食品加工機的產生。今天,分子機器很有可能在新材料、傳感器以及儲能系統的研發中得到應用。距離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已經過去115年,2016年是第108次揭曉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名單。化學獎是眾多諾貝爾獎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就在剛剛,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科學家獲獎!
    歷年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自 1901 年開始頒發,截至 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授予 184 位獲獎者。由於弗雷德裡克·桑格獲得過兩次諾貝爾化學獎,因此自 1901 年以來已有 183 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受聘天津大學名譽教授
    圖片來源:天津大學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麗霞)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今日,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斯·阿諾德受聘為天津大學名譽教授,授予儀式在衛津路校區科學圖書館舉行。記者了解到,弗朗西斯·阿諾德是世界著名女性科學家,現為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化學工程教授,於201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曾於2011年獲得美國國家工程院Charles Stark Draper獎項,2013年獲歐巴馬總統授予的美國國家技術與創新獎,是美國最早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三院院士」稱號的女性科學家。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近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2019年: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古迪納夫教授(John B Goodenough)、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斯坦利·惠廷厄姆教授(M.stanley Whittlingham)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 美國三名科學家獲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
    本周初,三位美國科學家憑藉發現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英國和比利時的兩位科學家憑藉創建能夠解釋大爆炸後物質如何形成的理論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將於10日揭曉,和平獎得主將於11日宣布。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是什麼來頭?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科學家獲獎
    當地時間 10 月 7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 · 漢松宣布,將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過去 5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2019 年——美國和日本 3 位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lingham、Akira Yoshino 獲獎,獲獎理由是 " 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
  • 一人「梅開二度」 跨界「混搭」成風……諾貝爾化學獎歷史趣聞
    獲獎183人從1901年到2019年,共有184人次榮膺諾貝爾化學獎,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所以,共183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獨享諾貝爾化學獎榮耀的科學家共63位;由兩位獲獎者平分的情況出現過23次;另有24次為3人分享大獎。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中新網10月7日電(劉丹憶)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就是那個獲獎的笨蛋(圖)
    馬丁·沙爾菲  當地時間10月8日,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成為得主之一。後來,我忽然想起當天是揭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的日子,於是上網看看今年會是哪個笨蛋得獎。打開電腦,發現自己就是那個笨蛋!」  一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還有日本科學家下村修和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這三位科學家將平分諾貝爾化學獎獎金。沙爾菲隨後與瑞典皇家科學院取得聯繫,確認了這一消息。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獲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科普蘇州,ID:kepusuzho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科學家被《時代》周刊評為2015年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並收穫了包括生命科學突破獎在內的多項生命科學大獎。CRISPR-Cas9 基因編輯系統是本世紀最為重要的生物發現之一。
  • 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都頒給了誰?
    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都頒給了誰?1911 年獲獎的波蘭裔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Marie Skłodowska Curie)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她同時也獲得了 1903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她發現了鐳(Ra)和釙(Po)元素、對鐳進行了提純以及相關性質和化合物研究,對化學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到目前為止,僅有 7 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