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直以優質、實用、耐用的產品聞名世界,他們對細節的把握和對工藝的精益求精在產品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並且在許多領域都留下了自己的神話。例如,家用電器品牌西門子,相機品牌徠卡,光學鏡頭品牌蔡司,汽車領域就更不用說了,奧迪、大眾、寶馬、奔馳、保時捷都是世界上響噹噹的德國汽車品牌。
19世紀末,德國製造是當時價廉質劣的產品代名詞,英國議會甚至通過商標法規定所有德國進口的商品都必須註明「德國製造」,以此和優質的英國產品進行區分。21世紀的今天,德國製造反而成為德國的一張名片,贏得大家的信賴。德國製造能夠取得如此大的進步,離不開德國成熟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德國特有的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
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是世界公認的優秀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為德國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對德國在二戰後的快速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雙軌制職業教育具體是指什麼呢?
雙軌制指的是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構成的以實踐為主的職業教育系統,接受雙軌制職業教育的學生每周將會有1到2天時間在職業學校中學習專業理論知識,3到4天時間到企業進行實習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學生通過在企業中實習,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掌握了崗位中所需的技能技巧,鍛鍊了實際操作能力,彌補了理論知識的不足。
在德國,每年大概會有60%的學生選擇雙軌制職業教育,德國企業會承擔學生的主要培訓費用。開始學習前,學生需要和企業籤訂協議。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除了可以獲得實習經驗以外,還可以獲得企業派發的實習工資。經過兩年到三年半的學習之後,學生就可以參加行業協會主辦的考試,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正式畢業。每一個從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畢業的學生,都能掌握符合企業需求的職業技術能力,可以快速勝任崗位工作,自然受到企業的歡迎。
與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相比,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體系還是更偏重於理論。如果學生只是單純地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而沒有進行實際操作,等到他們畢業的時候,就會極度缺乏實操經驗。進入企業後,往往需要進行二次培訓,這無疑會大大增加企業和學生的時間成本。
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的產教融合理念對於職業教育發展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需要貫徹落實產教融合理念,加強職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整合學校與社會的力量,推動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相信在職教這片沃土上,校企合作一定能夠培育出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助力技能強國夢想早日實現。
作者: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