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讓學生「動起來」 讓文化「活起來」

2020-12-25 科學網

 

■高雅晶

近日,在江蘇大學公共選修課《戲曲鑑賞》的課堂上,會計學專業學生莊婉穎體驗了一把《西廂記》中「紅娘」一角的全套裝扮。「包頭、吊眉、貼片子、帶水鑽頭面……整個化妝過程耗時近一個小時。」雖然頭套很緊,戴久了頭很痛,但變身為「角兒」的莊婉穎難掩興奮,「這個經歷太有意思了,看著鏡中的自己感覺精神頭都不一樣了。」

文化是養成、浸潤、升華。只有符合青年人的趣味和審美,實現有青春氣息的文化育人,才能源源不斷地把優秀文化輸送到學生面前,實現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

近年來,作為一所以農機起家的綜合性大學,江蘇大學始終堅持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統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本著讓學生「動起來」、讓文化「活起來」的理念,充分運用沉浸式、體驗式教育新模式,實施文化育人工程,讓優秀大學文化在學生心底牢牢紮根。

借力傳統文化「圈粉」

文化是活的生命。校園文化的生命力也在一個「活」字上,只有形式活潑、內容靈活的文化育人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事實上,江蘇大學的學生對戲曲向來不陌生。學校大禮堂每年都有校外職業劇團上演經典戲曲劇目,校內也有戲曲社等藝術社團,學生可以自發排練、表演。今年,為建立藝術傳承發展的長效工作機制,持續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學校與鎮江市藝術創研中心合作成立「戲曲傳承基地」,定期邀請大師團隊進校開展精品戲曲欣賞、經典戲曲教學、展示交流等活動。

去年獲第十四屆全國高校京劇演唱會二等獎的楊學超已在校園裡小有名氣,加入戲曲社以來,參加了大學生藝術團年度匯演、中外文化交流夏令營、國際文化節、社區戲曲公益講座等各類校內外演出近二十場。從一名「零基礎」戲曲愛好者成長起來,走近戲曲、愛上戲曲,楊學超說:「希望能夠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國粹之美,爭取在校園裡讓傳承國粹的火燃得更廣、更旺。」

日前,江蘇大學還通過制定實施《江蘇大學關於進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加快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實施意見》等措施,將美育教育全面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憑藉美育專業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藝術進校園,藝術展演等形式,將研習賞析與文化傳承相結合,更好地形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藝術教育新格局。

多元文化思辨中前進

一間間高大空曠的實驗室、一座座精密繁複的試驗臺、一排排不同型號的農業機械裝備……近日,在江蘇大學菁英學院正式啟動的「行走的課堂」上,來自全校20個學院、62個專業的150名菁英學員在校黨委書記、菁英學院院長袁壽其的帶領下,一同走進校園裡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機大院實驗室等各類涉農「現場」。

不同學科專業背景的師生匯聚一堂,如何實現育人實效最大化?學科有界,文化無界。多元文化交流也許正是促進深度融合最好的「黏合劑」。

「作為一名文科生,雖然對排灌機械、智能農機等前端科研並不了解,但看見實驗室中大大小小的實驗設備以及實驗人員忙碌的身影,便深切感受到每一項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他們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文學院學生謝矅宇感嘆地說。

除了促進學科多維度融合,江蘇大學從特色項目出發,讓浸潤特色文化的「一院一品」校園文化精品項目,同樣成為打造多元校園文化的重要方式。

機械工程學院聚力培養工科「讀書郎」、農業工程學院厚植「知農愛農為農」情懷、藥學院大力弘揚「藥文化」……今年,全校20餘個學院按照「一個學院,一個特色,一個精品」的思路,創建了各自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院系文化,在促進校園文化百花齊放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特色校園文化的發展和形成。

特色文化下踐行時代使命

今年秋收時節,一群身穿紅馬甲躬身割水稻的「農民」出現在江蘇省黃海農場中德示範園。這些「農民」其實是農業工程學院的學生,埋頭收割的他們正和農場的聯合收穫機進行著一場水稻收穫競賽。

「看著收穫機5米多寬的『鐵嘴』一口一口吞掉水稻,確實特別震撼。」從小在城市長大、從未下過田地的本科生劉子榮說,「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親眼見識到農機技術的先進性,讓我對未來從事農機事業充滿了信心。」

這是一節開在田間地頭的勞動大課,也是一節開在學生心上生出「知農愛農為農」情懷的育人大課。根植於深厚的「農」字特色和歷史底蘊,江蘇大學正在大力推進「095工程」,著力強化全校範圍的「知農愛農」文化建設。

「我為什麼始終熱愛我的學校?這是我曾經奮鬥、戰鬥與堅守的地方。」當下,校園裡一支由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6名退休教師、10名涉農學科的優秀師生代表組建而成的「知農愛農,強農興農」師生宣講團正帶著他們的故事,深情講述著他們的愛國情懷、江大情懷和農機情懷。當學習不再局限於課堂、書本,甚至校園,學生得以用腳步丈量世界,以真心觸摸歷史,知識與文化終將重新跳動、組合與豐富。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面向未來,江蘇大學將繼續全力以赴,緊隨國家發展步伐,大力實施文化引領戰略,銳意創新文化育人體系,培育具有農機特色的一流大學文化,真正讓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中國科學報》 (2020-11-24 第6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讓課本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九江雙語實驗學校小學語文教研組...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馮美珍報導: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2020年12月10日,九江雙語實驗學校小學語文教研組舉行了「讓課本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為主題的課本劇展演活動。  孩子們跳出了課本學習的局限,來到了廣闊的演繹課堂,在舞臺上他們盡情展示自我,釋放天性。
  • 山丹:讓教師動起來活起來幸福起來
    山丹縣著力創新機制體制,讓教師動起來、活起來、幸福起來,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打破固有藩籬讓教師「動」起來制定出臺《山丹縣聯盟學校和教師交流輪崗考核辦法》,探索實踐城區優質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一對一」結對幫扶、聯盟發展機制,初步形成了8個城鄉教育聯盟發展共同體。每年聯盟學校互派相同人數、相同學科的教師相互學習一年,交流教師通過上課、聽課評課、試題命制、集體備課等形式實現自身專業成長,推動聯盟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
  • 五動課堂「動」起來 區域研討「活」起來 巴南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0日5時34分訊(晏豔輝)為進一步推廣「五動課堂」課題研究成果,促進巴南區、九龍坡區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學研討,近日,巴南區教師進修學校於重慶市九龍職教中心組織開展了中職公共基礎課「五動」課堂成果推廣活動。
  • 襄垣縣:抓覆蓋 激動力 促融合 讓學習多起來、活起來、動起來
    襄垣縣:抓覆蓋 激動力 促融合 讓學習多起來、活起來、動起來 2020-12-12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學「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怎樣實現:來一場新課堂革命
    讓理論教學活起來。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要善於運用啟發方式,尊重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有效改變傳統課堂缺自學、缺研討,用少數同學互動代替多數同學回答、用老師的思維代替學生思考的被動接受狀態,真正讓學生開動腦筋、迸發火花,生成思想。讓實踐教學動起來。
  • 讓思政教育「活」起來、「火」起來 重慶郵電大學探索「三維融合...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運用雨課堂軟體教學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強化實踐教學重要地位提升學生廣泛參與度  使思政課「活」起來為加強大學生對課程學習與教學實踐的廣泛、深度參與,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重慶郵電大學專門設置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
  • 讓校園文化活起來,怎樣建設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活動是校園文化「活的靈魂」,它以動態的形式深化校園文化的內涵。校園活動以集體生活的形式為學生提供體驗各種關係的「場」,在這個人際「場」中,學生自主地體驗到了規範的作用,從而自覺地服從規範的約束。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的輸灌與強制,最大限度的突顯的教育的自願與自覺功能。教育的成功與否,往往與教育氛圍有一定的關係。
  • 尤根地:好的職業教育是讓學生「動」起來 荔枝教育訪談
    23歲大學畢業即進入南京浦口中等專業學校任教,從教授歷史、旅遊課程的一線教師,到教務主任,再到如今任職校長,「老兵」尤根地在一校堅守30年。「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恐怕在江蘇教育界都再難找到「同款」校長。
  • 學生「動起來」 學風好起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學風建設很重要,但是建設學風並不是開會強調就可以落實下去,志願籤名就可以行動起來,也不是強制推行就可以立竿見影,最終的落點是要讓學生自己有動力、有方向、有方法地「動起來」,這需要因勢利導,對症下藥,挖掘問題,精準解決,內化於心,有三個問題必須要解決好。    首先要講清楚為什麼學的問題。學習動機不清、學習方向不明是大學生當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 只有讓學生「活」起來,教學才有效率,送你6招求「活」的方法
    筆者的體會是,要想方設法使學生「活」起來,只有使學生「活」起來,教學就有效果,教學就有效率。可以說,這個問題已經成了擺在眾多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現實而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這個問題一日不解決,教學效率就一日無法提高,並且還會每況愈下。那麼,如何使學生「活」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呢?這裡,筆者提6點建議,希望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 實踐育人:讓學生「活」起來、「做」出來
    如何真正發揮實踐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價值,如何真正讓學生「活」起來、「做」出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現在的學生有知識、少體驗;會做題、不會解決問題;知行脫節,有生命、沒生活;在紙面上成長,缺少『親力親為』的在場機會。」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學旅行研究所所長王曉燕談到當前學生實踐環節薄弱的現狀時,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與關切。
  • 想火起來,先活起來!故宮帶給二砂的「使動用法」
    在二砂波浪式穹頂的「包浩斯」巨大廠房裡,舉辦了一場題為「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的講座,主講人是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同理,不能吸引年輕人的文創,同樣沒有未來;第四,文物只有「活」起來,才能讓歷史與當下對話和互動,才會出現文化與市場的交集與衍生。文物只有「活」起來,才會更具價值、更有尊嚴;單霽翔院長認為,二砂現存的成規模包浩斯廠房,在全國也不多見,應該讓它們真正「活」起來,融入鄭州人的生活。
  • 讓學生動起來——煙臺九中開展「深度課堂」曬課活動
    讓學生動起來——煙臺九中開展「深度課堂」曬課活動 2020-12-08 09:23:54
  • 巧用動詞,讓作文動起來,活起來。
    對於三四年級孩子來說最好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能夠接受的寫作方法。今天就來講講動詞在作文中的使用。動詞在寫人的作文中就是動作描寫。動詞是表示事物的動作、存在、變化的詞。例如「走」「打」「趴」等。使用好動詞是開啟語言表達大門的金鑰匙。在一二年級孩子們對動詞有一定的了解。孩子們在了解的基礎上,如果能夠把動詞運用在寫作中,準確使用動詞。可以讓作文化靜為動。
  • 讓歷史文化「活」起來
    依託「太極文化之鄉」廣府古城,拍攝25集電視連續劇《廣府太極傳奇》近日在央視一套落幕,在全國掀起一股「太極文化風」,廣府古城正在成為全國及至世界遊客的熱選目的地。 近年來,邯鄲市深入挖掘得天獨厚的成語典故文化、太極文化、趙文化、磁山文化、邊區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脈系資源,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導一批民營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文化建設好戲連臺,令人喝彩。
  • 喚醒學生內動力 讓課堂動起來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顯得尤為重要,真正讓課堂"動起來"。【關鍵詞】自主探索 學習主體 高效課堂一、利用多媒體時代特徵——例題"動起來"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有著密切的聯繫。
  • 文化禮堂動起來!這場省級賽事嘉善開賽
    讓農村文化禮堂動起來
  • 服務「動」起來 人才「活」起來
    作為江門市的中心城區,蓬江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從印發政策文件,加快構建人才政策體系;到推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醫療衛生人才、文化產業人才等多支人才隊伍建設;再到不斷優化人才載體,全面提升人才服務保障……蓬江不斷加碼,讓人才資源「活」起來。
  • 王蒙談新疆:不要動不動就把民族文化對立起來
    著名作家王蒙5月22日、23日做客山東大眾報業集團,為採編人員作了一場題為《文化自信與文化定力》的報告(內容詳見本報第10版),他還滿含深情地談到了第二故鄉新疆。  王蒙先生曾經在新疆生活了16年。今年初我到新疆採訪姑麗娜爾·吾甫力教授,她說去年王蒙到喀什師範學院演講半小時,第一句話用的維語:「孩子們,你們好嗎?」當時維吾爾族學生都瘋了一般熱烈鼓掌,激動得不行。
  • 大連:增量留抵退稅讓資金「活」起來「動」起來
    目前,全球有色金屬市場競爭激烈,原材料採購和產品銷售間隔周期長,企業時刻受到購銷價格周期波動的衝擊,加之近期國內市場價格持續走低,企業生存壓力倍增,稅務部門快速辦理留抵退稅,讓公司這筆錢「活」了起來。東北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李晶說。2019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和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我國開始推行增量留抵退稅政策,這是增值稅制度的重大進步。留抵退稅政策實行以後,企業沉澱的資金才得以「活」起來、「用」起來、「漲」起來,極大地緩解了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