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之下,直播58天」! #企業如何扛過疫情危機#
混沌大學已經攜5位資深專家順利進行了4天的直播課程,有數十萬人從頭看到尾,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參與到互動學習場的討論中來。
今晚8點,我們繼續!
昨天,我們邀請到的是杏樹林首席醫學官——朱祖懿。
因為在後臺想分享和再看一遍的呼聲很大,混沌君立刻整理出來了文字版。本文是基於老師多年的醫學經驗給出的企業防疫落地措施:
1. 從傳染病三要素認識新型冠狀病毒
2. 企業應該如何評估在疫情中的風險
3. 企業應當如何落實防疫措施,保護好員工的生命安全?
看完,你就知道今晚8點的直播有多麼值得期待!
來自首都經貿大學的陳立平教授講述:「危中尋機?被重創的零售業自救指南」!數百位混沌領助教,30萬混沌學員將與你一起學習!
混沌大學授課老師 | 杏樹林首席醫學官 朱祖懿
從傳染病三要素認識新型冠狀肺炎
想要了解如何預防一種傳染病,首先要搞清楚傳染病的三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傳染源指的是感染了病毒,並且有能力傳染給他人的生物。就新冠病毒來說,目前我們認為其起源於蝙蝠,但是蝙蝠體內的病毒正常條件下不能直接傳播給人類,因此會存在一個中間宿主:蝙蝠先感染中間宿主,中間宿主再感染人類。雖然當前中間宿主還沒有找到,但是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人傳人現象,因此,當前的傳染源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或者是病毒攜帶者。
那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什麼呢?
根據目前的了解,傳播途徑有三種:一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即患者咳嗽、打噴嚏和說話時產生的飛沫,接觸到另一個人的黏膜,比如眼睛、口腔造成感染;二是接觸傳播,指的是我們接觸了感染者碰到的東西,然後用手又碰觸到了自己的面部、眼睛、鼻子等位置,從而導致感染;第三種不太明確,因為我們在患者的大便中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因此口-糞傳播也是一種可能的途徑。
新型冠狀病毒的易感人群是普遍的,從幾個月的嬰兒和八九十歲的高齡人群都有,任何人都沒有天然的抵抗力。只不過對於原來就有基礎性疾病或者老年人而言,身體狀況不如年輕人,患病之後會有更高的死亡率。
企業防控專項小組行動指南
面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企業可以設立企業防控專項小組,確定這個小組的管理結構、職責和分工,重點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設立檢測報告制度、落實應急防控措施、保障後勤以及開展針對員工的宣傳和關懷活動。
針對這個企業防控專項小組,我們給出了一套完整的行動指南。
知己知彼,做好整體評估
首先要對企業本身和疫情嚴重程度做一個評估,評估疫情的風險主要是衡量企業在疾病傳播三要素上的風險。
第一步,我們建議企業用如下的問題列表評估企業在傳染源方面的風險。
1. 公司所處的地點在哪裡?此處疫情狀況如何?
2. 員工的健康狀況如何,是否有人感染?
3. 員工都是哪裡人,近期和親友的接觸狀況如何?
4. 是否有來自疫區的患者或者疑似患者?
第二步,評估傳播途徑。
1. 企業大概有多少人?是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
2. 員工是集中宿舍還是租房居住?
3. 主要的通勤方式是什麼,會存在怎樣的風險?
4. 哪些員工需要出差,目的地疫情如何?
5. 企業的業務特點怎麼樣 ,是否需要頻繁和外界人員接觸?
第三步,評估易感人群。
1. 企業員工的年齡分布如何?
2. 是否存在員工患有慢性病的情況?
3. 員工的身體素質怎麼樣?
第四步,評估企業措施
1. 企業辦公場所能否痛風?是採用的中央空調還是新風系統?通風效果如何?
2. 企業是否存有足夠的防疫物資,如口罩、消毒劑等等,可以堅持多長時間?
3. 如何進行辦公室的消毒工作,如何落實?
以上這些,是根據傳染病的三要素和企業防疫措施能否實施四個方面進行的評估。如果企業發現在任何一個環節可能存在較大的問題,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個人的建議是對於條件允許的企業,可以考慮員工在家裡辦公,通過在線會議、在線文檔的使用降低各環節風險。
企業如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步,找到和管理傳染源。
這裡有三個建議,一是做好職工健康檔案登記,對員工的地域分布、健康狀況要心裡有數。二是員工過去兩周的行動軌跡要做信息收集。三是掌握員工現在的位置,包括他居住的小區、小區周邊是否發現了感染、疑似感染者。
第二步,情景模擬:如果在企業中發現了疑似病例怎麼辦?
一旦有員工出現發燒(高於37.2度)、咳嗽的情況,首先不要驚慌,因為並不確定他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我們要評估他的接觸史,他之前是否有接觸過診斷的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如果沒有,那麼其感染的概率是比較低的,這時候可以考慮是普通的流感。
但是由於普通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症狀比較類似,我們無法完全鑑別,最穩妥的方式是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一旦懷疑員工是疑似患者,必須要及時將其隔離,並且提供相應的防護用品,做好員工的安撫工作,然後聯繫企業所在地的疾控機構,請他們指導企業進行深度消毒。此外,企業要排查該疑似病人接觸過哪些人,時間、名字都要做記錄,然後進行14天隔離。
第三步,企業如何切斷傳播途徑?
1. 出入公司必須登記,在企業入口設立體溫測量點,檢查員工是否佩戴口罩。當前階段,不佩戴口罩禁止進入辦公區。
2. 健康日報制度。每天員工的體溫必須要記錄,一般情況下每天檢測一次,對於頻繁進出公司、接觸外界人員的員工,每天測量兩次,早上和下午各一次。重點在於,體溫計要專人專用,不能和他人共享,防止交叉感染。實在沒有條件的,可以對體溫計消毒,再給其他員工使用。最好的辦法是企業配備額溫槍,採用不接觸式測溫。
3. 病毒喜歡沉積在表面光滑的地方,比如玻璃、不鏽鋼、桌面、塑料等等等。這些位置消毒要特別注意。其他包括通風系統、餐廳、衛生間、會議室也是消毒的重點區域。
4. 消毒劑的選擇。第一種是含氯消毒劑,有效消毒濃度在250-2000毫克/升,該種消毒劑可以向空間噴灑。另一種是乙醇消毒劑,也就是75%濃度的酒精,可以用來擦拭、浸泡物體,但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向空中噴灑,因為容易引發爆炸。
5. 大廈的中央空調能不能開?能不開就不開,即便要使用,也要進行消毒,頻率可以在每周1-2次。
6. 物體表明的消毒要保證消毒劑噴灑之後,在物體表明停留30分鐘以上,才有好的效果。
7. 關於備餐問題,如果公司有食堂,需要設置一些員工就餐管理辦法。首先要加強食堂工作人員的監管,以往的接觸史要弄清楚,每天體溫要測兩次,口罩4-6小時更換。員工取餐建議採用無接觸取餐,即請工作人員把飯餐放在一個地方,讓員工自取,避免人員之間的接觸,同時就餐時,人與人之間保持在一米以上的距離,避免人員集中。
8. 關於員工通勤。有條件設置宿舍的,儘量一人一個房間。公司不提供住宿的,儘可能提供班車,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9. 關於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和使用。對於普通人而言,不必要使用N95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即可,更換頻率一般是6小時換一次,N95大概2-3天換一次。勤洗手,要注意三點,一是用流動水,二是加肥皂或者洗手液,三是洗手時間不短於20秒。
第四步,企業如何做好員工關懷
1. 傳達正確的信息。恐慌來源於未知,焦慮來源於不確定性。企業有條件的可以展開健康講座,讓員工充分了解這個疾病。
2. 注意員工的情緒。最常出現的情緒有三種:焦慮、擔憂、緊張。因為每天員工接觸大量的信息,有真實的也有虛假的。企業在做好宣講的同時,也要保證員工充分休息,增強體質。(完)
特別提示
今晚20:00,NeuroEdge 首都經貿大學 陳立平教授,將為大家帶來「圍城之下,直播58天!」05期免費公益課《危中尋機?被重創的零售業自救指南》,快來掃碼預約!
陳立平,經濟學博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消費大數據研究院院長
*本文根據相關直播課程內容整理而成,僅為完整課程內容1/5。轉載請聯繫授權。撰稿:Michael Liu 版式:JY.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