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3月10日 —
— 這是每天睡前學到的第96個知識點—
一、長鞭效應
長鞭效應是對需求信息扭曲在供應鏈中傳遞的一種形象的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在供應鏈上的各節點,企業只根據來自其相鄰的下級企業的需求信息進行生產或者供應決策時,需求信息的不真實性會沿著供應鏈逆流而上,產生逐級放大的現象。
當信息達到最源頭的供應商時,其所獲得的需求信息和實際消費市場中的顧客需求信息發生了很大的偏差。由於這種需求放大效應的影響,供應方往往維持比需求方更高的庫存水平或者說是生產準備計劃。
二、表現
「長鞭效應」在如今的供應鏈管理無疑是表現得最為突出的了。1998年,在英國舉辦的供應鏈管理專題會議上,一位與會者提及,在他的歐洲日雜公司,生產、供應環節發生著這樣的現象:從漁場碼頭得到原材料,經過加工、配送到產品的最終銷售需要150天時間,雖然消費者得到這樣的商品沒有感覺到不好,而且所有的中間環節也都是按照他們原本的最優效率運轉著,但是這位管理者做了一個數據對比後,感到非常驚愕,他的產品加工的整個過程僅僅佔用了150天中的45分鐘。
為什麼供應鏈條被拖得這麼長,而真正最有價值的只有45分鐘,大部分時效被如何浪費掉了呢?
在整條供應鏈上,各個環節:零售商、批發商、分銷商和製造商等等,每一個節點企業的訂單都會產生波動,需求信息都有扭曲發生(只不過是或多或少罷了),這樣下來,通過零售商、批發商、分銷商、製造商,逐級而上,信息的扭曲越來越嚴重。
美國著名的供應鏈管理專家HauL.Lee教授解釋Bullwhip Effect為:儘管特定產品的顧客需求變動不大,但是這些商品的庫存和延期交貨波動水平卻相當大。
解決長鞭效應最好的方法是將這個鞭子縮得越短越好,這樣引起的變化也會很小。透過高效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可以減少長鞭效應,直接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實現實時響應客戶需求的理想境界。高效的整合供應鏈被認為是解決方法的最有效武器。
但是一些傳統的模式必須改變才能達到真正的高效運轉。因為通過分析,管理學家認為,問題不在於是否對供應鏈進行了管理,而在於沒有通過新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分銷與庫存管理方法上。
傳統上,由於供應鏈每一個環節都是自己管理的庫存,都有自己的庫存控制目標和相應的策略,而且相互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彼此獨佔庫存信息,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需求信息的扭曲和時滯,使供應商無法快速準確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主要問題發生在快速響應用戶需求的整個供應鏈上,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活動都應該是同步進行的,而傳統的庫存和分銷管理思想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必須從這兩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在國外首先出現了一種全新的供應鏈庫存管理——VMI(Vender Managed Inventory,供應商管理庫存),正在成為生產製造的避免「長鞭效應」的突破點。VMI與RMI(Retailer Managed Inventory,零售商管理庫存)的傳統庫存管理方式完全相反。庫存不在由各自企業自行管理,而是作為供需雙方共同管理的「第三方庫存」。
▼
*「睡前學個小知識」是睡前學管理推出的小欄目,每晚九點四十五,與你一起學習有貨有料的知識點,不見不散。
- 晚安 -
最後,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管理者聯盟」讀者群,近2000位企業管理者已經在等你了,還會定期邀請大咖微課分享哦。
掃描下圖二維碼即可申請加入!
戳『閱讀原文』搶前沿峰會免費名額/同行都在學的實用管理課程,或直接撥打400696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