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白或者初學者,在決定了學習雙板的時候,其中最困擾的,莫過於如何選擇裝備。
而滑雪板——雙板,首當其衝。
滑雪雙板的選擇,除了物理與材料等知識,還有風格、技術水平、價格、塗裝等諸多因素困擾。
下邊小編就來給大家深入淺出的分析分析。
1.雙板的分類
除去登山滑雪、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公園、貓跳)這些專項,大眾滑雪雙板主要分為:
● 競技板:類似冰面的硬化雪面。
● 雪道板:平整的機壓雪道。
● 道外板:非機壓的天然雪,樹林,野雪等環境。
專業競技:頂級比賽用板,一般都會冠以WorldCup字樣,適用於受過專業訓練的運動員。
大眾競技:面向大眾的競賽用板,適用於非專業滑手,通常是專業競技板的縮減版,以適應大眾/業餘比賽的強度和技術水平。
競技巡遊:面向大眾,喜歡競技的滑行風格,但是主要還是在雪道巡遊滑行的類型。
競技入門:通常是學習競技技術所用的雪板,使用目的單純,對滑行能力要求不高,通常價格也比較合適。
高速卡賓:又是一個暴力卡賓分子適用的類型,但是稍微低端一點,因此適用速度、操控強度、重量、硬度、價格相應的都會讓人舒服一些。
豪華雪道板:技術水平保持在高級,附加各種科技以提高操控、舒適等特性,同時塗裝也往往非常有個性,易於識別,簡而言之,不缺錢,希望彰顯個性,那就非它莫屬了。
高中低級雪道板:為從初級到高級的滑雪學習者準備,主打性價比。
全地域前坡板:板腰71~84的FrontSide板,也有說「全能板」的,道內為主,有一點道外能力(20%~40%)。
全地域前山板:板腰85~90+的Front Country板,大約40%~50%的雪道能力,50%~60%的道外能力。
全地域後山板:板腰90~106的All-Mountain BackCountry板,保留40%以下的雪道能力,更寬更沉,可以應付除深粉外的各種野雪地形。
粉雪板:板腰100以上,也叫大山板(BigMountain),僅保留約20%以下的雪道滑行能力,專門對付深粉的利器。
2. 雙板的特性
板腰寬度:這是最基本的雪板參數,初中級選取75左右的板腰最舒適,中高級以上按照自己的滑行能力和目標來決定需要的板腰尺寸。
雪板側切半徑(三維):決定了雪板在卡賓時走大彎還是小彎。至於搓雪,半徑小稍微好搓一點點,但是影響遠遠沒有硬度來的大。所以,大迴轉板還是小迴轉板,只對於高級以上雪道板和競技板需要考慮,中級以下絕大多數都是偏小彎。
硬度:廠商不會給出這個指標,但是通常越高級的板越硬,這是因為速度越快時轉彎承受的壓力就越大,所以需要更高的硬度。硬度直接關聯的特性包括重量和穩定性,同時越硬越不容易操控。
重量:板總要搬來搬去的,甚至還會隨身長途旅行,重量當然是越輕越好。然而,穩定性和高速能力決定了高級板很難做的輕便。這裡就出現了第三個要素:價格,通過一些高成本的材料(如碳纖維)將重量降下來。輕便的高級板不是沒有,只是很貴。
容錯性:雪板上會有一個最佳操控位置,也叫做甜點(不知道藍色鴉片有沒有甜點?),通常位於固定器中間,對應站姿的重心投影。甜點的範圍差別很大,通常越高級的雪板甜點範圍越小,對動作的精確度要求就越高。另一因素是板腰,窄板腰競技板在入彎、換彎等環節反應很靈敏,要求動作迅速,寬板腰的後山和大山板同樣也對動作時機(節奏)有較高的要求,這些都會減少容錯性。所以,量力而行很重要,買一副超出能力太多的雪板,滑起來很可能極不舒服。
3. 如何選擇?
所以,什麼樣的雪板才是適合自己的呢?
● 能否發揮出雪板的性能?
● 這副雪板能否發揮出滑雪者個人正常水平?
綜上所述,選擇雙板前,一定要先明確自己的目的,是競技?刷道?還是野雪?再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選擇與自己能力相適應的雪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