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杜麗娟北京報導
電商平臺巨大的消費能力是中國經濟最主要的力量,數據顯示,「雙11」期間僅淘寶平臺就實現了1207億元的交易額。從2019年前三季度數據看,線上消費已經成為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0.5%,遠高於同期消費及GDP增速。
「雙12」之際,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以下簡稱「跨境電商企業」)的稅收政策進一步獲得利好。記者獲悉,明年1月1日起,特定區域內的跨境電商企業在符合規定條件下,試行採用應稅所得率方式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統一按照4%確定。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的通知》,批發和零售貿易業的所得稅率為4%~15%,在製造業、交通運輸業、農林牧副漁業等8個科目中,農、林、牧、漁業的最低稅率為3%,批發和零售貿易業的稅率按最低4%執行後,成為僅次於農林牧副漁業最低稅率的一個科目。
畢馬威中國稅務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核定徵收按照4%應稅所得率,是現行法規下批發和零售貿易業的最低應稅所得率,對於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企業而言,採取核定方式徵收,將大幅降低跨境電商企業的稅務合規不確定性。
對於特定區域,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的《關於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零售出口貨物稅收政策的通知》,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綜試區」)內的跨境電商企業出口未取得有效進貨憑證的貨物,凡符合規定條件的,試行增值稅、消費稅免稅政策(以下簡稱「無票免稅」政策)。
2019年10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要培育外貿新業態,增設綜試區,配合「無票免稅」政策,儘快出臺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所得稅核定徵收辦法。
對此,一位長期從事跨境電商諮詢的律師事務所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稅收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特別是大眾在網上進行交易的金額越來越大,對企業來說,其稅率按照核定徵收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實際稅負。
舉例而言,不同於增值稅的計徵方式,企業所得稅雖然可以適用不徵不退的情況,但是如果出口貨物未取得有效進貨憑證,即沒有進項收入,那麼其在年終彙算時就會面臨利潤特別高的情況,也就是說,按照原來的企業所得稅計徵方法,這些跨境電商企業就會面臨採購成本沒有進行稅前扣除的可能性。如此一來,企業實際承擔的稅負就會大大增加。
在當前減稅降費大背景下,降低實體企業實際稅負是大勢所趨,也是改善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內容。
「綜試區內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企業實行核定徵收,意味著整個跨境電商企業的所得稅率偏高現狀將得以緩解,這有利於擴大跨境電商企業的市場份額。」上述律師事務所人士告訴記者。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電商發展走在全球前列,佔據全球跨境電商份額的40%左右,跨境電商規模呈現高速增長。公開場合,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德銘曾表示,近3年來,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的管理平臺,跨境電商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滲透率持續攀升,保持年均30%的增速。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分析,企業所得稅核定計徵,說明國家對減輕跨境電商企業稅務負擔、促進跨境電商企業健康發展的決心與力度。未來,隨著各項配套措施的相繼落地,跨境電商企業出口收入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利好將進一步釋放。
根據政策要求,符合《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優惠政策條件的,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其中對於小型微利企業的認定,需要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人民幣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這三個條件。
小型微利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0%,企業所得稅按階梯式進行計算,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的部分、人民幣100萬元到300萬元的部分,分別減按25%、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即實際企業所得稅稅率分別降至5%、10%。
來源: 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