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稅改,跨境電商何去何從?

2020-12-13 和訊

  作者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戴悅

  瑛明律師事務所稅務組

  一、數字平臺,你動了誰的奶酪?

  當我們足不出戶,只需憑藉手機app就能買到自己需要的Made inAnywhere的產品和Deliver at Anytime的服務時,全球化的概念已然是一種不受語言、時差和地理位置限制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數字經濟正在影響各國消費者的消費喜好和消費方式。我們可隨時在網上訂購與支付,賣方公司則通過海外第三方分銷商發貨,或由遠程數據傳輸提供數字產品,或通過3D列印技術輸送產品、或以區塊鏈的方式傳輸服務信息等等,實現即時交易。也就是說,有別於傳統模式,作為消費者,我們不用去百貨商店、豪華辦公樓等,即可享受科技公司從雲端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然而,基於數字經濟的高度流動性和無形性,科技公司也在不斷挑戰現行的國際稅收規則。科技公司憑藉數字平臺,無需再在銷售地設立常設機構就可實現點對點的服務和貨物銷售。據此,科技公司傾向於將架構搭在低稅國,一方面將利潤轉移至低稅國降低所得稅,一方面也可按特權授權費、利息等方式在高稅國進行成本扣除。節稅構架加劇了市場競爭,對消費者來說,在價格上可謂是惠及於民。然而,這觸犯了銷售地的徵稅主權。也就是說,這樣的節稅架構對現行的常設機構原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根據常設機構原則,外國公司必須滿足在一定條件,包括在當地有固定的運行地址和運行時間,地域國才有對利潤徵稅的權利。科技公司因無需常設機構即可在地域國全面運行,擾亂了不同國家間的利潤分配,地域國受限於現行國際稅收原則,無法根據目的地銷售額等其他標準對科技公司課稅。

  二、跨境電商,無形卻有形

  我們這裡著重來聊一聊跨境電商。跨境電商不僅包括國外的平臺向國內消費者銷售產品,也有大量的國內平臺將Made inChina外銷於全世界。當80、90後刷刷小紅書,內心長了草,海淘湧現,Net-a-Porter這些響噹噹的國際平臺,自然而然就進入了中國市場。與其說是佔據國內市場高地,不如說是為了更接地氣擴展銷售渠道,很多國際電商平臺也與京東、淘寶合作,擴大銷量。與此同時,我們國內電商也風起雲湧,在國家「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下,將高品質而低成本的國貨與世界人民分享。

  2018年全球零售電商銷售額為28420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23.4%,2019年電商銷售額突破3萬億美元。同時,電商銷售額在全球零售總額的佔比為11.9%,比去年增長了16.7%,預計未來將持續增長,線上購物在全球將越來越普及。同年度,全球在線購物人數為17.9億人,同比增長7.8%,2019年全球在線購物人數突破19億人。同時,全球在線購物滲透率為61.6%,同比增長2.3%,線上購物將在全球進一步普及。

  2015-2018年中國進口貿易交易規模持續上漲,2018進口總值約為14.1萬億元,比2017年全年增加了1.6萬億元,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動力。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9.1萬億元。而電商法和跨境電商系列新政出臺也進一步規範了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促進了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全球化趨勢、消費升級的趨勢也在不斷推動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增長。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8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5萬億元,同比增長25%。出口跨境交易規模為3.47萬億元,同比增長26%。進口電商交易規模達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9.4%。進出口結構上出口佔比達到77.1%,進口比例22.9%。規模之大,使用人數之廣,可見,跨境電商的無形之手早就滲透了大洋彼岸消費目的地的日常生活。

  三、走出去的電商們,如何架構?

  和眾多跨境電商一樣,X公司是一家著眼全球的中國電商。除了在境內有兩家公司外,X公司在香港建有平臺子公司。境內兩家公司分別為技術服務公司和貿易公司,前者為集團內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和特許權使用服務,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資質,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貿易公司從事境內商品的採購並將採購的商品銷售給香港公司,出口產品可享受出口退稅或免稅政策。香港公司則向中國大陸或境外採購商品,負責商品對外銷售、售後、供應鏈維護、物流支持和資金管理等。香港公司作為香港的實際管理機構,是香港稅收居民,繳納16.5%的香港利得稅,無流轉稅,同時,因香港的個人所得稅率遠低於大陸,可較大幅度降低集團人力成本。最終,利潤以分紅的形式匯回境內母公司。

  此種構架之下,走出去的電商可以享受到的幾大優勢概括如下:

  1.優惠稅率:

  a.境內的技術服務公司因是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優惠稅率

  b.香港公司繳納16.5%的香港利得稅

  c.根據中港稅收協定,股息紅利享受5%的優惠稅率

  2.選址節約:

  藉助區位優勢,境內的貿易公司能節省商品採購的成本、租金、運輸和基礎設施,提高集團公司的全球競爭力

  3.增值稅優勢:

  a.境內貿易公司出口至香港時享受出口退稅

  b.境內技術服務公司向香港公司提供技術服務時可享受跨境服務免增值稅優惠

  c.在直郵模式安排終端消費者作為進口人,則無需繳納消費地增值稅

  四、國際稅收改革來襲,電商適者生存?

  談國際稅改離不了談美國。自川普上臺,似乎是帶來了一陣全球性的減稅之風。且不論向來是「全球徵稅」的美國是不是真的向「交易目的地徵稅」進行轉變,很多國家也相繼指責川普減稅改革不負大國責任,與國際多邊行動相違背。據此,美國認為,川普政府的稅改超過BEPS的最低要求,與BEPS反稅基侵蝕、利潤轉移方針相符合。稅改至今兩年多,美國科技公司的稅收籌劃策略一直緊跟改革要點,一邊BEAT一邊GILTI,但目前並沒有看到包括亞馬遜在內的科技巨頭因川普稅改而實施大規模架構遷徙。也就是說,「雙愛爾蘭(荷蘭)三明治」架構依然還是GAFA(谷歌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國際社會簡稱GAFA)等科技公司普遍使用的節稅框架。在此三明治架構中,科技公司的母公司往往在高稅國,利用愛爾蘭企業所得稅12.5%的低稅率和歐盟國家之間的免預提所得稅的條約,實現遠低於本國法定稅率的實際稅率。

  回到數字經濟這個主題,歐盟和美國歷經兩年多的「數字服務稅」改革方案的談判,找個折中點可謂是費勁九牛二虎之力而不得。最終,這個棘手難題拋給了經合組織和G20。在一定程度上,這場關係交雜的國際稅收體制改革已經遠超於對稅收體制本身的討論,在本質上更是國家之間的政治利益權衡,即對徵稅主權的判定。

  經合組織的「第一支柱」主要關注的是利潤分配問題,但截至目前,第一支柱下統一方法的規則設計還沒有達成統一意見。

  我國跨境電商的運作普遍是海外消費者在Amazon、eBay等更廣泛使用的平臺進行網購,下單後將貨款支付給第三方支付機構;香港公司接到訂單後,通知物流服務商從海外倉取貨或物流服務商派送至海外消費者處,Amazon、eBay劃款,最終到帳香港公司。在此種運作模式下,香港公司若安排直郵至終端消費者作為進口人,可免去消費地的增值稅,但這也正是「第一支柱」強調的信號之一,即加大市場管轄區的徵稅權,根據消費者的實際所在地課稅。

  一部分機構建議將所有B2B型交易排除在金額A的適用範圍之外,若跨境電商是通過和海外網店合作對接貨物,則屬於可排除在金額A的適用範圍之外,但這也對B2C型交易幫助不大。然而,Facebook、Netflix等科技公司認為,B2B和B2C型交易均應涵蓋在內。在目前提議之下,跨國公司全球年合併收入超過7.5億歐元時才會受到「第一支柱」的影響,也有聲音提議調整門檻額。無論門檻額是提升或降低,或B2B被排除在外,我國的跨境電商是否可提前應對?

  考慮到國際稅改方案的多重不確定性因素,我們認為,跨境電商可提前預知的改變在於:其必然會遇到更多的稅務合規和風險管理工作。由於跨境電商在海外的多種運作模式,建議根據不同運作模式分類管理相應的營業收入和財報虧損,這樣有助於判斷各類營業收入是否達到「第一支柱」中的起徵點,也有助於判斷是否在海外市場構成「遠程稅務地址」的標準,以及市場管轄區承擔與之盈利相匹配的制度性虧損。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會對集團的核心成本分配加大難度。同時,引入新的記帳和報稅方式,考慮在報稅中填寫第三方分銷商/海外網店的信息等,以協助確定跨國公司內部究竟哪些實體賺取了視同剩餘利潤、或產生高於視同常規利潤率而按比承擔納稅義務、或擁有相關的智慧財產權技術。

  當報稅信息和範圍擴大時,這也對跨境電商的數據收集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目的地消費者的數據收集和對目的地銷售的利潤分配。在經合組織尚未全面推行改革之前,跨境電商可著手加大研發投入,尤其是對大數據的開掘和應用,而位於國內的科技服務公司也能因此享用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

  受篇幅限制,我們暫不在本文中討論如何避免或消除雙重徵稅的問題。但是,市場管轄權的崛起勢必在挑戰現行的國際免雙重徵稅體制。為此,我們會持續更進如下話題:1. 最新的國際雙重徵稅和反避稅問題;2. 經合組織常設機構的制度性改革對不同類型的跨國公司的影響;3. 金融科技、人工智慧、大數據對傳統轉讓定價模式的影響;4. 產生國際稅務爭議問題時,跨國公司可如何應對;5. 大數據分析對跨境稅務爭議的規則影響。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數字經濟與社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跨境電商稅改後,個人買家如何「海淘」才划算?
    從2016年4月8日起,跨境電商稅收新政已經正式實施了,跨境電商從此告別免稅時代。那麼,跨境電商稅改後,個人買家該如何「海淘」才划算呢? 小編答 2016年3月24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共同公布了《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從4月8日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而不再按照之前操作中的按郵遞物品徵收行郵稅,並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 在海淘越來越普及的現在,跨境電商稅改後,個人買家還能愉快地海淘嗎?
  • 跨境電商新政來了,在線保健品零售將何去何從?以Swisse為例
    《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主要內容為: (1)跨境電商渠道(保稅集貨模式+B2C散貨直郵模式)由之前的按物品品類徵收行郵稅改為徵收關稅、消費稅以及增值稅,保健品稅率由之前的0%(保健品按10%增收行郵稅,但有50元的免徵額)提升至目前的11.9%左右。同時,消費者受到20000元/年跨境電商消費額度限制,超過部分按照一般貿易稅率增收。
  • 「雙11」國內電商酣戰正濃 上海跨境電商接軌國際期待「黑色星期五」
    「雙十一」購物狂歡浪潮滾滾而來,包括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在內的各大電商將其視為搶佔市場的重要節點。而對於上海的洋碼頭、天天果園這樣的大型跨境電商而言,「雙十一」過後的「黑色星期五」更被視為其在市場較量中的重頭戲。
  • 專訪萌店國際肖亮:跨境電商「蝦米」咋跟巨頭爭食?「差異化競爭...
    這裡不得不提遭遇「C輪死」魔咒的蜜淘,許多業者認為這是跨境電商創業下一個周期的開始。 究竟什麼才是跨境進口電商正確的打開方式?中小型跨境電商創業者如何在巨頭底下求生存?在2016雨果網跨境電商大會召開期間,萌店國際總經理肖亮接受雨果網採訪時表示,在存量用戶市場爭奪戰加劇的背景下,跨境電商企業必須要實現差異化競爭,向差異化尋求競爭力。
  • 波羅蜜張振棟:稅改實為良性調整,價格上漲壓力並不大
    雨果網獲悉,跨境電商稅改新政還未正式落地,坊間傳言又掀起一段高潮,稅改獲得跨境電商行業前所未有的關注。波羅蜜全球購CEO張振棟在接受《中國商報》採訪時對此次稅改也提出了看法。(點擊進入>>跨境稅改的「前世今生」專題) 據流傳的消息,跨境電商稅改新政將於今年4月8日落地實施,按照行郵稅徵收的50元以下免稅額度將被取消。消息顯示,為降低對一般貿易進口的衝擊,同時考慮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合理消費需求,設置單次交易限制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制2萬元。
  • 跨境電商綜合稅怎麼算?跨境電商綜合稅計算方式及最新稅率
    跨境電商綜合稅規定,消費者單次跨境消費額度在2000元及以內,年度消費額度在20000及以內,將被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之和70%的稅額,關稅暫定為0。跨境電商綜合稅怎麼算?具體算法如下
  • 跨境進口電商一周猛料:新政「滿月」迎來調整之機,保稅備貨業務將...
    【編者按】:5月的第二周,稅改餘威仍在,保稅倉空置,跨境電商平臺補貨困難;正面清單對化妝品、保健品等品類的限制讓很多平臺不得不考慮轉型;政策細則遲遲不定,也讓整個行業舉棋不定。跨境進口電商僵局能否改變?就在新政滿月之際,陷入僵局的跨境電商終於迎來一線轉機。更多精彩內容,請看本周盤點。 保稅備貨業務將全面恢復正常 雨果網消息:陷入僵局的跨境電商終於迎來一線轉機。消息稱跨境電商進口監管新政擬作調整,保留新政對稅率的調整,暫緩一年實施行政所涉及的具體監管措施,直至形成新的合理監管方式。
  • 一臺iPhone可省2500,免稅店和跨境電商,讓代購怎麼活
    疫情以來,免稅店將生意搬到了線上,而受到免稅店的攪動,跨境電商們也在從直購、線下以及聯合經營中尋找突破:洋碼頭宣布進軍線下、考拉海購升級會員電商、天貓國際推出海外直購……外在形式上的融合正在逐漸打破彼此的邊界。免稅店與跨境電商的相遇,是新的海淘市場。
  • 澳佳寶沉浮50天:跨境電商清單致負面影響
    隨著中國跨境電商稅改新政落地「滿月」,至上月月底,財政部又證實了此前傳聞多時風波不定的跨境電商新政一年過渡期,諸多國外品牌商在新政洗禮下經歷了驚魂的兩個月。其中受政策變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國外保健品品牌。
  • 飛鳥視角 | 剖析2021稅改新規-下局
    下卷:場景案例剖析◆直發業務◆海外倉業務◆英國賣家結尾:脫歐後時代—跨境電商蓄勢待發、順勢而為直發業務場景共有2021年,疫後歐洲經濟重振,「一帶一路」落腳,電商滲透率暴漲,都將給跨境電商帶來新的利好拐點,都給了賣家更多裝雞蛋的「籃子」。對「英國脫歐」,不必過於放大恐慌。英國始終未加入歐元區與申根體系,所以它退出歐盟的殺傷力,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
  • 跨境電商新稅制實施 境外免稅購物額5000元不變
    》, 這讓保稅區、跨境電商等不少平臺亂作一團。目前,這部分奶的命運該何去何從,還不得而知,許多人都在等政策進一步的細節落實。「企業最痛苦的就是沒有培訓,好多政策的具體情況不了解。」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位電商高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各保稅區跨境進口訂單遭到攔截跟正面清單出臺有關,清單上明確不能通過跨境進口通道進來的商品的訂單將會遭到攔截。
  • CRS新稅改時代,港豐助力一站解決海外投資籌劃難題
    陳老師具有20餘年的外貿業務管理經驗, 對國際貿易術語有極其精確的理解,在處理外貿業務疑難問題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技巧,先後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四川等地舉行了600多場國際貿易專題講座。  此次講座,陳老師以「CRS交換執行及稅務社保新政的離岸應對策略」為主題,分析國際宏觀經濟環境、中美貿易戰、最新CRS政策、稅改和社保新政、海外投資行業發展趨勢等熱點話題,並且詳細論述了國內企業家面對各種政策的離岸應對策略。活動現場,各界知名企業家與陳老師進行了深度交流,共同探討政策調控下的離岸企業發展、海外資產配置方向選擇等切實相關問題。
  • 跨境電商漲價 海外直郵或成「避風港」
    4月12日,跨境電商平臺洋碼頭宣布,將投資10億日元深耕日本市場。去年1月,該公司剛剛完成B輪1億美元融資,領投方為上海國際集團旗下賽領國際基金。由于洋碼頭平臺是C2C買手代購模式,商品均從海外直郵。因此,該公司不得不加大海外物流倉儲的建設。洋碼頭逆勢「建倉」的行為與謹慎的B2C平臺形成了鮮明對比。
  • 嘿嘿,稅改後怎樣才能買到便宜的奶粉、化妝品和奢侈品
    關於跨境電商稅改的問題已經刷了幾天的朋友圈,新聞標題最多的就是奶粉要漲價。
  • 保健品巨頭澳佳寶沉浮50天:跨境電商清單致負面影響
    隨著中國跨境電商稅改新政落地「滿月」,至上月月底,財政部又證實了此前傳聞多時風波不定的跨境電商新政一年過渡期,諸多國外品牌商在新政洗禮下經歷了驚魂的兩個月。其中受政策變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國外保健品品牌。
  • 【深度解讀】:2016年跨境電商行業稅制改革的預測、影響及諫言
    (點擊進入>>跨境稅改的「前世今生」專題) 本文寫在2016年伊始。我嘗試對稅制的改革做一預判,從稅改的內容入手,拓展到其對行業的影響,並依此為基礎,從企業的立場,提出一些淺顯的應對方略。希望可以拋磚引玉,給大家些微的思考。 一、關於稅改的預測 目前跨境進口方面存在兩大類稅種。
  • 【跨境電商晚報】天貓國際進口戰略大升級,跨境設計師電商平臺細刻...
    【編者按】2016年,雨果網推出「跨境電商早晚報」系列,旨在為跨境進出口電商從業者提供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全球跨境設計師電商平臺細刻StyleWe獲聯想樂基金1500萬元投資 中國網消息:3月3日,全球跨境設計師電商平臺細刻(StyleWe.com)對外披露已完成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1500萬人民幣,由聯想樂基金投資。
  • 跨境進口電商一周猛料:進口電商玩紅酒需三思,進口文具不合格率98%
    本周(9月12-18日)開學季的到來,卻迎來不幸的消息,51批進口文具,其中50批存在安全問題;廈門跨境電商出奇招,開啟「前店後倉模式」;丁磊測試蘋果7,最牛「防水」系統讓人咋舌;此外電商旺季即將到來,進口物流又該何去何從!更多精彩內容請看詳細報導。
  • 連連國際CEO David Messenger受邀出席2020中國國際跨境電商發展...
    11月6日,2020中國國際跨境電商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商務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局長宋先茂、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米拉•科克•漢密爾頓(Pamela Coke-Hamilton)等海內外嘉賓參會並致辭,連連國際CEO David Messenger受邀同與會嘉賓探討貿易數位化重塑跨境電商新機遇等話題。
  • 2018外貿牛跨境電商(瀋陽)高峰論壇——南北對話 攜手共贏
    2018外貿牛跨境電商(瀋陽)高峰論壇於10月18日在遼寧瀋陽圓滿落幕。  出席此次會議的領導嘉賓有:  瀋陽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跨境電商處相關領導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商業管理學院電商專業相關領導老師   此次峰會的召開,旨在加強南北外貿企業的交流,通過對當前外貿行業熱門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實現南北外貿差異的碰撞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