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4月8日起,跨境電商稅收新政已經正式實施了,跨境電商從此告別免稅時代。那麼,跨境電商稅改後,個人買家該如何「海淘」才划算呢?
小編答
2016年3月24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共同公布了《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從4月8日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而不再按照之前操作中的按郵遞物品徵收行郵稅,並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
在海淘越來越普及的現在,跨境電商稅改後,個人買家還能愉快地海淘嗎?相信對於很多習慣海淘的消費者來說,都有著類似的疑慮和擔憂。今兒小編就來跟您一起研究研究。
首先我們來看看,目前個人消費者的海淘方式都有哪些。
據小編了解,現在大多數個人消費者在電商上的「海淘」方式基本分為三種:電商直接採購、個人直郵、電商從保稅倉發貨這三種類型。
企業直接採購海淘產品是電商平臺直接從國外採購大宗進口商品的貿易,和傳統進出口貿易沒什麼不同。
個人直郵其實就是最開始人們談的海淘。用戶從海外的購物網站下單購買,再通過跨國物流,寄送到國內。商品入境後,由於各地海關只會以一定比例抽查,這也使得用戶並不是每次購物都需要繳稅。
電商上還有一種海淘產品,叫做保稅倉發貨,其實就是電商提前備貨到國內的保稅區,用戶訂單形成以後,再從杭州、寧波、廣州等國內的保稅區倉庫直接報關、發貨,購物速度與國內網購沒有差別,從保稅倉發出的商品在用戶下單以後才需要報稅。
以往,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銷售的貨品徵收的是行郵稅。這一稅種,主要是為個人隨身行李和親友間郵寄自用物品設計的。大部分商品的行郵稅稅率僅為 10%,像食品、保健品、箱包鞋、部分廚衛和小家電等都歸為此類。此外,其他商品也會分門別類按照20%、30%、50%三個級別徵稅。如果稅額低於50元還能直接免徵稅,這一般是各種進口產品首選的渠道。
新政策實施之後,跨境電商,計稅方式改為了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三個部分。具體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單件海淘產品的稅收=(商品價格*增值稅率+商品價格*消費稅率+關稅)*70%
其中關稅的計算是這麼來的:當單次消費額度不足 2000 元,且個人年度交易額不足 2 萬時,關稅稅率暫時為 0%,超出則均會被全額徵稅。增值稅部分,國內統一按 17% 徵稅。至於消費稅率,則按不同商品類型分別計算。
按照這種算法,原本個人在電商平臺上金額小於 500 元的食品、母嬰用品、日用品等無需繳稅的商品,如今也需要繳納11.9% (傳統貿易增值稅為17%,17%*70%約11.9%)的增值稅了。
個人海淘此前一直參照個人物品實行行郵稅政策。而這次政策在行郵稅的稅率方面也有大幅提升,將海關原有四檔稅率10%、20%、30%、50%,調整為15%、30%和60%三檔。但海淘郵遞物品50元的免徵稅額沒有變。單從數據上來看,海淘購買成本確實有所增加。那麼,對個人買家而言,如何海淘才划算呢?
有業內人士就此「支招」。按行郵稅分類,15%稅率的商品包括計算機、照相機、食品、飲料、玩具、遊戲品等,稅額50元內免徵,因此可享受免稅的商品金額是333元,個人「海淘」仍然比較划算。
30%稅率的商品則包含衣服、自行車、攝像機等,可享受免稅的商品金額只有166.67元。假設購買1000元的商品,個人「海淘」需要繳納的稅費是300元,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需要繳納的綜合稅率是17%的增值稅,單次購買2000元以內免除關稅,綜合稅率還能打七折。算下來交的稅只有119元,比個人海淘少交了181元,所以還是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買更為划算。
而對於稅率為60%的菸酒、化妝品、手錶等商品,個人的免稅金額只有83元。
至此,跨境電商稅改後,各項稅目如何徵收,小編已經都分享給您了,追求品牌、信譽度的你,知道如何海淘更划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