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故事,說在山東淄川縣有個姓李的富家公子,我們就叫他小李,這個小李從小喜歡練武,性情豪爽,愛結交武林中人。
一天,小李正在後院練武,家人來報說來了一個化緣的僧人,小李本來就是豪爽之人,又樂善好施,就讓家人把僧人請進家中,好吃好喝招待。僧人吃飽了很感激,見他院子裡放著兵器架子和石鎖等練武用具,便說:「看樣子公子是個愛習武之人,我曾在是少林寺呆過,有點武藝在身,願意教給你。」小李聽了非常高興,就請僧人住在家裡的,並給他供給豐盛的夥食,從此每日跟僧人學武。
學了三個月,小李自覺武功大增,不禁洋洋自得起來。一天僧人問他:「公子,你覺得武藝學得如何?」小李回答說:「行了!師傅,您的武藝,我已都學到手了!」僧人聽了,笑著讓他練練看。小李也不推辭便脫下外衣,練了一套少林長拳。只見他一會兒像跳躍的猿猴,一會又像飛舞的仙鶴。練完後,小李氣不長出,很驕傲地站在那裡。僧人看他練完笑笑說:「還不錯。你既然已全部學到了我的武功,就讓我們來比試比試,分個高低。」
這小李也早想與僧人較量一下。於是二人便拉開架勢,你一拳我一腳地打在了一起。誰知才交手幾合,小李就被僧人一腳踢得仰面朝天,跌在了一丈開外。僧人跳出圈外拍手大笑說:「公子你還並沒學到我的全部功夫啊!」小李趴在地上既慚愧,又沮喪,便請師傅繼續教他。僧人又教了十幾天,就告辭說少林寺有事要離開,臨走時叫小李自己在家安心習武,不要出去惹事,在外邊也不要提他這個師傅。
僧人走後,小李繼續每天按僧人的要求練武。此間小李和不少高手過招,都取勝了,方圓百裡之內很少能碰上對手。這讓小李不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這武功也算天下無敵了。
轉年,小李去濟南辦事順便會幾個武林中的朋友。一天他和朋友在街上見一個帶發的少年尼姑正在擺場練武,四周擠滿了圍觀的人不時發出喝彩之聲。小尼姑練了一會,對眾人說:「我一人在這裡翻來復去地練,也太冷清了。有哪位行家,請不妨下場來一起切磋一下!」小尼姑一連招呼了三遍,大家面面相覷,始終沒一個下場的。小李在一邊看了,心想,不就是個小尼姑嗎?有何本領。於是他分開眾人來到場中。小尼姑見有人應招,很高興。兩人稍作謙讓便打在了一起。才交手幾回合,小尼姑忽然跳出圈外,拱手說:「公子你這是少林派的拳法。請問你師傅是誰?」小李開始不肯說,因為僧人臨走前叮囑過他。怎奈小尼姑再三詢問,小李只得把師傅說了出來。小尼姑聽後拱手說:「原來憨和尚是你師傅,既然這樣,我們不必較量了,我甘拜下風!」
小李見對方認輸有些不甘心,自己還沒展示武藝對方就認輸了,於是再三要求和她比試一下,而小尼姑堅決不肯。此時圍觀眾人也都在一邊慫恿二人比試一下,小尼姑無奈只好說:「你既然是憨和尚老師的弟子,那我們都算同門,那就點到為止,」小李見小尼姑一直示弱,心想你雖然也出自少林,但一個女流有什麼本領,看我如何打敗你。
於是,兩人重新打在了一起。可剛打幾合,小尼姑忽然又住手不打了。小李不解地詢問緣故,小尼姑只是笑著,也不說話。小李以為她膽怯了,非要和她比到底不可,小尼姑只好又動手。沒幾下,小李發現對方一個破綻,便飛起一腳向小尼姑踢去,哪知小尼姑並不躲閃而是併攏五指,手掌像利刃一樣,往下輕削小李的小腿。小李只覺膝蓋下一陣巨痛,像被刀斧砍中了一般,一下子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小尼姑見小李倒地,忙笑著說:「太冒犯公子了,請不要見怪!」而此時小李已經疼得滿頭大汗,腿也動彈不得。後來小李被朋友背了回去,養了一個多月能下床。傷好之後的小李銳氣全無,再也不敢輕易與人比武較量了,每日在家中閉門專心練武。
又過一年,一天忽然師傅來家中看他,小李便向師傅講述了這件往事。師傅聽了大驚說:「你也太魯莽了!惹她幹什麼!這尼姑是少林高手,長的年輕實際與我我相仿,輩分比我還高。幸虧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訴了她,不然,你的腿早就斷了!連我也要讓她三分。小李聽罷驚出一身冷汗,羞愧的無地自容,心說:「人不可貌相,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呀」。
從此小李便又把僧人留在家中,每日與僧人研習武藝。轉年小李變賣了家產和僧人一起外出雲遊尋訪武林高手,後來便隨僧人在少林修行習武,經過幾十年苦練,小李最終成為武林高手。
明月點評:上面這個《武技》的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講述一個愛好習武的青年與少林高僧學藝不久就自認天下無敵,結果被另外一位少林高手輕易擊敗的故事。而故事結尾關於青年悔悟繼續修行成為武林高手的部分則是明月為了故事更完整更有意義而加的。其實這也應該是蒲松齡先生要表達的意思即: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有所成就。
而故事中這個年輕的習武者小李自認為跟師傅學了幾個月就得到了少林真傳,在沒遇到高手時覺的無人能敵,那知在真正高手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好在後來能悔悟也算虧沒有白吃。雖然小李是書中人物,但現實中這樣的小李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