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譚嗣同的《報貝元徵書》,貝元徵何許人也?貝元徵即民國時湖南法政屆大律師貝允昕,元徵是其字,瀏陽東鄉高坪船倉人,是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湖南解元劉人熙的女婿。之前寫湖南省第一位經選舉產生的省長瀏陽劉人熙時有提到,劉人熙的大女兒劉敬止嫁給了光緒戊子科(1888年)舉人貝允昕。
貝允昕(1865-1929),字元徵,號源昆。光緒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舉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十二日生,少與譚嗣同交往甚篤,曾在湖北撫署和福建、廣西藩署掌管文案10餘年,先後任瀏陽文華書院、圍山書院山長。「戊戌政變」後,貝允聽慨嘆「民智之不開,朝政之日敝,由教化之不行」。光緒三十年(1904年)留學日本東京政法大學,1907年在法學專門部畢業回國,在廣西梧州師範學堂等校任教,後回湖南發展教育。
1910年貝允昕受羅德源之邀,在長沙參加重建湖南私立育才中學,確立「公、勇、勤、樸」為育才中學校訓。同年,在譚延闓辦於妙高峰的簡易師範基礎上,他與譚延闓、方克剛創設湖南中路師範學堂(妙高峰中學前身,現為長沙市第十一中學)並任監督(校長)兼教務長,1912年1月學堂改為湖南公立第一中學,貝允昕任譚延閩湖南都督府法治院院長、政報處處長。1913年,貝允昕離開長沙去北京,在熊希齡內閣任編纂兼統計,1914年充政治會議議員。1914年湖南省都督湯薌銘大量削減教育經費,湖南公立第一中學校被迫停辦,校長貝允昕辭職。教師羅元鯤、張有晉等組織校董會,在貝允昕支持下,籌集資金將學校改為私辦,更名為私立妙高峰中學,推貝允昕為董事會總理。
1915年9月袁世凱稱帝,貝允昕邀請嶽父劉人熙,與龍兼公、張平子、李抱一等人創辦湖南《大公報》。1919年後,貝允昕的思想轉趨保守。1923年7月在長沙福星街創辦私立楚材中學校,又曾在此創辦建國法政專門學校,後改為私立建國中學校。1925年起,貝允聽除主持妙高峰中學和湖南《大公報》外,還專司律師業務,擔任長沙拉師公會會長,並先後倡辦財政學堂、新民法政學校、湘東女校等。湘中不少教師、律師皆出其門下,時人譽為「校長之長,律師之師」。民國十八年(1929年)五月二十八日病逝於長沙,享年六十四歲,公葬長沙妙高峰。
譚嗣同贈貝元徵聯:
解字九千三百;
坐席五十餘重。
瀏陽船倉貝氏(清河堂)
明洪武年末,萬福公(字南叟,號一峰,娶城北黎氏)自蜀入湘,定居瀏陽東鄉船倉。至今已傳26代。譜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一修,光緒三年(1877年)二修貝德壽主修,民國六年(1917)年三修貝德襄主修,民國三十六年丁亥(1947)四修貝鏡森主修。1995年五修貝遠昆、貝承忠、貝承漢、貝承沛等主修。一修家譜,由十三世嗣孫顯功、顯宦,十四世嗣孫榮泮、榮袞、榮縉、榮浩、榮山、榮誥、和瀏陽南臺書院進士陳世雅、名士饒一模等共作序11篇。
字派:
萬代興隆,開宗大福。良國崇光,顯榮華耀,世德允昌。
遠承先志達,宏啟裕昆祥。
掄才文治美,佐政英名揚。
富貴繁發久,忠孝映輝煌。
長沙市級文保單位 貝氏家廟(瀏陽市高坪鎮船倉村新屋組)
貝氏家廟,位於瀏陽市高坪鎮船倉村新屋組中段,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貝允昕於光緒十四年中舉後,貝氏宗祠諡封為貝氏家廟。家廟內有「蘭薰桂馥」匾額,出自唐代駱賓王的《上齊州張司馬啟》:「常山王之玉潤金聲,博望侯之蘭薰桂馥」。2003年翻新家廟屋面,2006年廣州宗親貝子永倡捐修繕家廟天井與地面,2010年貝承忠為首,貝智輝、貝鈺、貝斌生、貝遠光、貝承祥、貝珍、貝亮等倡捐重修家廟神龕、中門,加修家廟護牆,水泥硬化家廟前坪。2011年成為瀏陽縣保,2014年被列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歲貢 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