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湖南法政屆大律師貝允昕及其家族瀏陽東鄉高坪船倉貝氏

2020-12-23 末齋

看到譚嗣同的《報貝元徵書》,貝元徵何許人也?貝元徵即民國時湖南法政屆大律師貝允昕,元徵是其字,瀏陽東鄉高坪船倉人,是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湖南解元劉人熙的女婿。之前寫湖南省第一位經選舉產生的省長瀏陽劉人熙時有提到,劉人熙的大女兒劉敬止嫁給了光緒戊子科(1888年)舉人貝允昕。

貝允昕,字元徵,號源昆。

貝允昕(1865-1929),字元徵,號源昆。光緒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舉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十二日生,少與譚嗣同交往甚篤,曾在湖北撫署和福建、廣西藩署掌管文案10餘年,先後任瀏陽文華書院、圍山書院山長。「戊戌政變」後,貝允聽慨嘆「民智之不開,朝政之日敝,由教化之不行」。光緒三十年(1904年)留學日本東京政法大學,1907年在法學專門部畢業回國,在廣西梧州師範學堂等校任教,後回湖南發展教育。

1910年貝允昕受羅德源之邀,在長沙參加重建湖南私立育才中學,確立「公、勇、勤、樸」為育才中學校訓。同年,在譚延闓辦於妙高峰的簡易師範基礎上,他與譚延闓、方克剛創設湖南中路師範學堂(妙高峰中學前身,現為長沙市第十一中學)並任監督(校長)兼教務長,1912年1月學堂改為湖南公立第一中學,貝允昕任譚延閩湖南都督府法治院院長、政報處處長。1913年,貝允昕離開長沙去北京,在熊希齡內閣任編纂兼統計,1914年充政治會議議員。1914年湖南省都督湯薌銘大量削減教育經費,湖南公立第一中學校被迫停辦,校長貝允昕辭職。教師羅元鯤、張有晉等組織校董會,在貝允昕支持下,籌集資金將學校改為私辦,更名為私立妙高峰中學,推貝允昕為董事會總理。

1915年9月袁世凱稱帝,貝允昕邀請嶽父劉人熙,與龍兼公、張平子、李抱一等人創辦湖南《大公報》。1919年後,貝允昕的思想轉趨保守。1923年7月在長沙福星街創辦私立楚材中學校,又曾在此創辦建國法政專門學校,後改為私立建國中學校。1925年起,貝允聽除主持妙高峰中學和湖南《大公報》外,還專司律師業務,擔任長沙拉師公會會長,並先後倡辦財政學堂、新民法政學校、湘東女校等。湘中不少教師、律師皆出其門下,時人譽為「校長之長,律師之師」。民國十八年(1929年)五月二十八日病逝於長沙,享年六十四歲,公葬長沙妙高峰。

譚嗣同贈貝元徵聯

解字九千三百;

坐席五十餘重。

瀏陽高坪貝氏家廟

瀏陽船倉貝氏(清河堂)

明洪武年末,萬福公(字南叟,號一峰,娶城北黎氏)自蜀入湘,定居瀏陽東鄉船倉。至今已傳26代。譜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一修,光緒三年(1877年)二修貝德壽主修,民國六年(1917)年三修貝德襄主修,民國三十六年丁亥(1947)四修貝鏡森主修。1995年五修貝遠昆、貝承忠、貝承漢、貝承沛等主修。一修家譜,由十三世嗣孫顯功、顯宦,十四世嗣孫榮泮、榮袞、榮縉、榮浩、榮山、榮誥、和瀏陽南臺書院進士陳世雅、名士饒一模等共作序11篇。

字派:

萬代興隆,開宗大福。良國崇光,顯榮華耀,世德允昌。

遠承先志達,宏啟裕昆祥。

掄才文治美,佐政英名揚。

富貴繁發久,忠孝映輝煌。

長沙市級文保單位 貝氏家廟(瀏陽市高坪鎮船倉村新屋組)

貝氏家廟,位於瀏陽市高坪鎮船倉村新屋組中段,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貝允昕於光緒十四年中舉後,貝氏宗祠諡封為貝氏家廟。家廟內有「蘭薰桂馥」匾額,出自唐代駱賓王的《上齊州張司馬啟》:「常山王之玉潤金聲,博望侯之蘭薰桂馥」。2003年翻新家廟屋面,2006年廣州宗親貝子永倡捐修繕家廟天井與地面,2010年貝承忠為首,貝智輝、貝鈺、貝斌生、貝遠光、貝承祥、貝珍、貝亮等倡捐重修家廟神龕、中門,加修家廟護牆,水泥硬化家廟前坪。2011年成為瀏陽縣保,2014年被列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歲貢 貝珩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歲貢 貝珩

相關焦點

  • 瀏陽籍書畫家婁師白、湖南提督婁雲慶及其家族瀏陽寧鄉瀏溈婁氏
    藝術界有「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婁師白的鴨」的說法,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是瀏陽人,師從齊白石的婁師白也是瀏陽人。1912年瀏陽人婁德美隨官熊希齡北上定居北京,在北京香山慈幼院任職工程員。這婁德美正是婁師白的父親,來自湖南瀏溈婁氏家族。
  • 湖南瀏陽餘氏新安堂各支分遷祖及派行字輩匯總
    瀏陽東鄉達滸、三口茶園餘氏(元吉公裔)瀏陽東鄉達滸、三口茶園餘氏,系平江白雨湖元吉公裔。元吉公原籍廣東曲江,為從公七世孫。公之祖仲荀由曲江遷居江西吉水,公之父嗣昌公復由吉水徙居新喻,至公於宋淳熙年間始遷來湖南平江,故尊公為白雨湖始祖。
  • 你可能不知道,瀏陽除了有「黎氏三兄弟」,還有「雷氏四兄弟」
    還記得2017年的湖南高考文科狀元,是瀏陽永安禮耕社區的雷詠荃,瀏陽市第一中學1420班畢業。當年雷詠荃的高考作文《老屋記》中首尾用一首詩作呼應:「我家曾住赤闌橋,鄰裡相逢路不遙。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說起老屋,末齋就想起了離開多年的外婆,外婆也姓雷,閨字桂英。
  • 自瀏陽古港磊石山烏龍寺,淺談瀏陽的龍王廟和許真君廟
    相傳很久以前,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挑著一擔土要去填東邊的大海,走到今天的瀏陽古港境內時,誰知扁擔突然斷了,灑落的兩筐土就變成了今天的高滸尖和磊石山。因此瀏陽東鄉有個古老的民謠:「高滸尖、癩子山、張果老、一擔擔。」磊石山上原來有一座烏龍寺,明朝萬曆年間,善士周濟堯跟烏龍寺僧元徹說:老僧莫向空中去。元徹回答說:明年仍佈法雨來。之後到烏龍寺祈雨輒應,非常靈驗,於是有人便在寺旁的石頭上鐫刻「祈雨靈壇」四字。
  • 瀏陽剛出的北大父子,村裡不僅出了26位博士,家族還曾出過進士
    2020年的高考,湖南瀏陽沙市鎮秧田村(山上羅)的羅宇軒同學考上了北京大學,而32年前的1988年高考,羅宇軒的父親羅志勇考進了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是北大的博士生。早在二三十年前,瀏陽北鄉人捨得供孩子讀書在瀏陽也是出了名的,當時南鄉部分地區就曾有個說法「南鄉人留錢給崽討婆娘,起新屋,北鄉人留錢給崽讀書,住舊屋」。瀏陽還有句俗語:「東鄉出蠻扮、南鄉出煤炭、西鄉出小旦、北鄉出書擔」也是說東南四鄉中北鄉人更重視讀書。在瀏陽北鄉,除了沙市鎮的秧田村,淳口鎮的楊柳村,龍伏鎮的焦橋村和石柱峰村也都出過不少博士。
  • 歷屆黃埔軍校瀏陽籍學生中,有哪些名字是你熟知或是之前聽過的?
    ,常德會戰時壯烈殉國,後追授其為陸軍中將。,字筱農,27歲,湖南瀏陽人,東鄉古港鎮郵務代辦所轉三口□呈樣屋魯忠耿,字綏撫,23歲,湖南瀏陽人,瀏陽東鄉東門市郵局轉魯乾裕堂炮兵科(補錄)石堅,字興吾,21歲,湖南瀏陽人 ,瀏陽西鄉鎮頭市石隆興轉羅瓊階,字章潛,19歲,湖南瀏陽人,瀏陽東鄉永和市郵局轉政治科(補錄)傅常謙
  •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第一屆畢業生瀏陽李鴻樾及伯祖兩江總督李興銳
    上午看到清華大學舉行本科畢業典禮的直播,不由地想起前些年那張被稱作「最豪華導師陣容的清華大學畢業證」,證書的主人是我們瀏陽東鄉三口的李鴻樾,他的家族是瀏陽瀏東六碓李氏,始遷祖李文通,明代自平江遷瀏東六碓。後人聚居於三口、六碓。這個家族出過一位晚清重臣,官至兩江總督的李興銳,李鴻樾是李興銳的侄孫。
  • 貝氏家族:傳承近六百年的家族,擁有千套地產,後代多為哈佛學霸
    但世事無絕對,也有許多家族以德傳家不但延續了家族輝煌,也延續了富貴。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春秋名人幾乎都是貴族出身,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更是一度能左右政權。然而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門閥制度逐漸迎來了敗落和無法避免的衰弱。《孟子》中有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世事無絕對,也有許多家族以德傳家不但延續了家族輝煌,也延續了富貴。蘇州貝氏就是這樣一個家族。
  • 貝氏後人近百人集聚蘇州探祖尋根
    貝氏一族明中葉來蘇,從事醫藥業,至清朝乾隆年間,已是蘇州四富之一,貝氏一脈謙遜溫和,樂於公益,在蘇州民間傳下了呂洞賓、劉海等仙人與貝家的趣事。貝理泰,字哉安,是貝氏家族第十三世的一支,上海銀行的創建人,曾連任過兩屆蘇州總商會的會長,以「金融世家」著稱,其三子貝祖詒先後擔任過中國銀行北京總行副總經理,中央銀行總裁等職務,也是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父親。
  • 都說富不過三代,蘇州貝氏家族如何富過十五代,依舊傳承良好
    羅浮宮貝聿銘是蘇州貝氏家族的第十五世。說起這個家族,今年秋天,傳承了18代的吳中名門望族貝氏一族齊聚蘇州。貝氏家族聚會貝氏家族其實是金融世家,學建築的貝津銘算是跳出家族傳承。但是貝氏第一代也並非金融業出生,那還是明代嘉靖年代,第一代貝蘭堂從浙江遷到蘇州,做的是草藥生意。不過生意一般,僅夠餬口。
  • 瀏陽:興也花炮,困也花炮,中國中小城市單一產業依賴症的縮影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出版的《中國實業志·湖南篇》和《湖南之鞭爆》均記載:「蓋湘省鞭爆之製造,始於唐,盛於宋,發源於瀏陽也。」 北宋已大量生產捲紙煙花,不過多為小型筒花,諸如「地老鼠」、「蝴蝶花」等旋轉類煙花和「金猴獻瑞」、「福壽花」等噴射類煙花,這類煙花很受民間青睞。桶花、盆花、架子花較少,這些大型煙花僅為豪門貴族所用。
  • 第十四屆中國(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開幕
    第十四屆中國(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開幕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0日訊(記者 王文 攝影記者 範遠志 通訊員 唐嬌)今晚8點08分,第十四屆中國(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在瀏陽市花炮觀禮臺正式開幕。中外賓客1萬多人相約瀏陽河畔,共同感受煙花魅力,盡享視聽盛宴。 天空中150架無人機編隊焰火不斷變換造型,高空數字焰火「70」獻禮祖國七十華誕…。在觀禮臺主會場,由湖南花火劇團帶來的情景藝術焰火,以煙花載景,融合燈光、LED、水幕等多媒體藝術,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體驗。
  • 文脈頌中華丨瀏陽夏布活字典譚智祥:這是一種民族手藝,必須傳承下去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承辦的「文脈頌中華」湖南非遺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將以圖文、短視頻、創意海報等形式,全面展示非遺的傳承與創新之美,以及非遺傳承人的新風尚。紅網時刻記者 夏君香 瀏陽報導一路車行,開進湖南瀏陽高坪鎮。
  • 揭秘|錢學森科技大學落戶湖南瀏陽,你同意嗎?
    中國的大師不少,從民國時期、建國初期有許多有情懷、有抱負的大師哪怕歷經千辛萬苦地在海外汲取資源,學成歸來,貢獻祖國、貢獻社會,鼎鼎有名的如錢學森年輕時美國想盡一切辦法阻攔他回國,他毅然回國貢獻;如鍾南山院士,靠著國家湊齊的錢,坐著火車去了國外學習,以身試藥,研究了許多的專利,國外高薪誘惑想他留下,他還是回國造福這一方人民。
  • 五月杜鵑花盡紅 瀟湘迤邐瀏陽東——五一瀏陽美景美食美樂等你來嗨...
    當晚,以「煙花耀景區·點亮夜瀏陽」為主題的晚會活動也將點亮瀏陽夜間,也表示著「煙花進景(城)區」活動正式啟動。皇龍峽生態旅遊區「茶約四海客,鳶覓有情人」,5月1日至5月5日,瀏陽市第二屆採茶暨風箏文化旅遊節將在淳口鎮華盛山莊如約啟幕,觀看開幕式、焰火晚會、草地音樂趴更能讓遊客體會不一樣的精彩和快樂。
  • 2019年要不要舉辦第十四屆中國(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你說了算!
    為辦好第十四屆中國(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確保活動緊扣產業發展,彰顯時代特色,辦出節會實效,現在針對第十四屆中國(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舉辦時間、模式和內容等有關事宜進行調查,請大家集思廣益!第一屆湖南國際煙花節在長沙舉行,數萬發煙花射向天空,頓時化作滿天花雨,光耀照人,最令人叫絕的是,當300發禮發彈直射天空時,隨著一陣陣爆炸聲響,天空中神話般出現100多盞紅豔豔的宮燈,懸掛於玉宇瓊樓,便得外賓驚乎「OK!
  • 湖南農大舉辦以「遇見瀏陽」為主題的設計學科畢業展
    「食初蒸」瀏陽蒸菜小館vi設計。 復興「跡」劃——瀏陽米倉創意園空間改造設計。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設計學科的畢業生用行動作出了詮釋。   6月5日,湖南農業大學環境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舉辦2017屆設計學科畢業設計展。校黨委書記周清明、校長符少輝等校領導和瀏陽大圍山鎮副鎮長胡亮等專家出席開幕式。   此次畢業展是以「遇見瀏陽」為主題,分別以大圍山、白沙古鎮、中嶽屋場、菊花石、夏布、豆腐等實體實物為對象而巧妙構思精心設計的,共計157件作品。
  • 日本著名大學名錄(二十二) 法政大學
    如同校標一樣充滿活力的法政姿態,再加以華麗的裝飾,構成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法政校徽。校徽不僅代表著法政學子的對法政的自豪感,還有愛校之心。左上方是法政大學的校章,右上方則是代表法政大學的「H」,左下方的羅盤代表著朝未來有所成就的自己走去,意味著校訓裡的「進步」,右下方的羽翼則代表向前飛翔的意志,意味著校訓裡的「自由」。
  • 瀏陽有一支孔子直系後裔
    瀏陽有一支孔子直系後裔    並有我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孔氏家廟  本報7月13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劉國良 葉小玲)「瀏陽孔氏家廟有很高價值,對研究孔氏家族、儒家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 法政教育能否「速成」
    當時,經歷了「庚子之變」的滿清政權,不得不祭起新政大旗,期冀通過全方位的改革,以挽救岌岌可危的統治,而期間通過變法修律,收回治外法權,也成為挽回清廷顏面的急務,但要制定法律,則非有專門的法政人才不可。然而,當時各地法政學校還在籌設或起步階段,因此法政人才供不應求,儘管派遣「遊學」生出國學習是條捷徑,不過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又難免增加人才養成的時日,遠水解不了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