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統治下的東北,真的是經濟繁榮?還是虛偽的假象

2020-12-15 文學史林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意欲挑起戰爭,中國軍隊簡單的抵抗後,東北邊防軍總司令張學良將軍選擇了不抵抗政策,他認為自己不是日本人的對手,最終撤離東北。

東北軍

東北軍的撤離,直接導致日軍佔領東三省絕大部分土地,約百萬平方公裡。數千萬同胞淪為亡國奴,直到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日軍佔領東北約14年之久。

當時日本人對外界與國際公布,日本與偽滿統治下的東北經濟繁榮,老百姓豐衣足食,其實都是鬼子欲蓋彌彰的障眼法。今天單講在日本統治下的東北,14年間到底掠奪我們多少財富。

偽滿洲地圖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瘠的國家,他們打中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掠奪資源。9.18事變後,日本人在東北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為全面侵華提供保障,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東北之前在奉系軍閥張作霖的統治下,發展得相當不錯,經濟繁榮,工業化程度高,老百姓豐衣足食。各行業在東北都是當時中國最發達的地方之一。其中煤炭,鋼鐵,木材,黃金,石油產出量都是全國之最。工業建設鐵路佔全國37%,發電力佔全國的23%,甚是繁榮。

日本佔領東三省後,開始報復性瘋狂掠奪東北的財富與資源。

1.日本人通過偽滿洲政權大量印刷紙幣,刺激市場,造成通貨膨脹名正言順的收割老百姓的財富。

2.日本對礦產資源的無底線掠奪,其中掠奪煤炭約2.1億噸、鋼鐵1600萬噸、石油20萬噸、木材278億立方米,這些資源從朝鮮被源源不斷地運回日本國內,為侵略戰爭打好後備基礎。

3.日本人還強迫東北老百姓無償提供軍糧,日軍累計無償徵收軍糧12.4億噸,而這些糧食大部分都餵養了殺害中國軍民的日本鬼子。

4.日本人實行移民政策,想要全面佔領中國,就得有日本的老百姓作為基礎,他們累計移民東北55萬人,強佔東北良田152萬公頃。東北的企業98%是由日本人控制,只有2%為中國人私有。

這些數據,表現了在敵人統治下的東北大放血,使東北元氣大傷,直接導致資源匱乏。

勿忘國恥,打鐵還需自身硬!下期講在日本鬼子統治下的東三省老百姓生活狀態和慘無人道的731部隊。

我是文學史林,喚醒每一位忘記歷史的中國人,吾輩當自強!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東北民國初年異常繁榮丨東北百年風雲錄
    無論是山東農民,還是知名教授,都是如此,上世紀東北大學的工資,曾經是中國最高,各個知名教授紛紛「闖關東」。寧恩承回憶說:「東北大學教授月薪三百六十元,天津南開大學二百四十元,北大、清華三百元。東北百年來,無論是張作霖的軍閥戰爭,俄國侵佔,日本侵略,滿洲國的水深火熱,國共相爭,再到新中國東北重建,東北都保持了當時世界領先的經濟增長速度,這也是上世紀前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移民潮的根本原因,所謂的闖關東!試想倘若東北當時是個窮地方,會有上千萬的關內人冒死前去移民嗎?
  •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當時日本正在搞「脫亞入歐」的富國強兵運動,龐大的臺灣統治經費使日本不但沒有從臺灣的割讓得到什麼現實的利益,反而對富國強兵運動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臺灣統治在經濟上是完全失敗的。因此有人提出將臺灣高價出售給歐美列強的建議,這樣一方面可以擺脫沉重的臺灣統治費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富國強兵所需的巨額金錢,可謂一舉兩得。
  • 日本的統一和德川幕府的統治
    為了建立全國性的統治,他們都比較注意發展自己的經濟力量,注重發展生產,提倡工商業。16世紀以來,在農業方面,先進的農具和生產技術幾乎普及全國,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在工商業方面,由於城市有了很大發展,給了商業手工業以有力的推動。國內市場也因城市的增多而逐步形成並日趨繁榮。國際貿易除了與傳統的貿易國——中國、朝鮮、東南亞依舊頻繁往來外,還同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有了商業關係。
  • 最慘無人道的戰爭,導致虛偽的日本人死傷無數,哀鴻遍野
    最慘無人道的戰爭,導致虛偽的日本人死傷無數,哀鴻遍野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滿洲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這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各自的野心和利益展開了一場互毆。
  • 東北的經濟是日據時期才發展起來的嗎?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東北實行的是二元政治體制,日本人在日俄戰爭後,以「滿鐵」附屬地為名,管轄著南滿鐵路沿線附近區域及大連旅順一帶。而張氏父子則統治東北其餘區域。張作霖重視經濟建設,特別是從交通、商貿、金融、工業等方面將瀋陽等城市打造成一個個繁華的都會。
  • 當年的東北有多富?1945年偽滿洲國就超越日本是亞洲第一大經濟體
    工商業的繁榮契機那如果僅僅是只有農業的話,那麼絕不可以稱之為富的流油的,一個地區的興旺發展必然是以商業工業的繁榮為基礎的。這就不得不提到當時在清朝滅亡之後。以及民國的軍閥混戰時期,當時由於關內久經戰亂,而關外相對來說一直都被於一個穩定的軍閥統治,那就是張作霖,就是後來的東北王。
  • 臺灣被日本整整佔領了50年,殖民統治對臺灣產生了什麼影響?
    臺灣日據時期,為清朝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之後,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時期,又稱為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雖然那代老人家已經不剩多少了,但日本殖民時期給他們的思想印記卻流傳下來了。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真的太「成功」了。
  • 一戰雖然促使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經濟卻並沒有立即繁榮起來
    《泰晤士報》曾經報導一戰爆發前日本經濟存在問題,債務負擔沉重,這是符合客觀情況的:「大戰前的經濟,由於偏重日俄戰爭後的軍事性質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政策,而致連年入超,政府保有的現金竟不夠支付外債利息,國家財政陷入瀕臨破產的危機。」
  • 日本:脫離亞洲還是主宰亞洲,日本為侵略戰爭都找了什麼藉口?
    那此時的日本就應該崛起,替代清朝成為亞洲的領導者。只有在更為強大的日本的帶領下,亞洲才可以抵禦西方的侵略者,並且走向繁榮。《日韓合併條約》就強調了日韓合併可以「增進相互幸福,永久確保東洋和平」。加之「泛亞主義」認為日本和亞洲同根同源, 那麼讓鄰國成為日本統治的一部分似乎說得通的。
  • 老照片: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人鏡頭下的東北
    日軍在九一八事變後,逐漸佔領了東北全境。1932年,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在東北地區成立了偽滿洲國,將長春改名為新京,將其作為偽滿洲國的首都。與此同時,日本召集有關專家對新京進行規劃,1936年,一批具有興亞式風格的建築在新京拔地而起。圖為偽滿洲國的司法部。圖為偽滿洲國的國務院。
  • 衰落的帝國——日本戰後經濟的發展
    著名的甲級戰犯岸信介,當今安倍首相的外公,也被宣判無罪加入美國實際統治的日本內閣。 1961年,日本制定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旨在刺激經濟發展,穩定出口與貿易,此前日本已經完成了大量企業的重啟,如三菱重工。
  • 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從許多投資故事來看,東北的確沒能在制度上防範竭澤而漁乃至「關門打狗」的現象,非常不利於經濟活動。但同樣地,在這一點上東北與關內各地是程度上而非根本上的區別。不僅如此,這也無法解釋為何北海道多年來也出現了不可挽回的經濟衰退和人口老化,按說它在制度上與日本各地一體化,至少沒有東北的許多問題。
  • 日本曾經真的被美國「弄丟」20年嗎?一切都是「假象」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一個政治大國,與此同時日本經濟的市場戰略,也從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為了刺激日本內需經濟的增長,日本銀行發布了貸款低利率政策,並且加大了流通向市場的貨幣供給量。
  • 元朝經濟的繁榮
    點擊題目下方蒙古文化周刊,免費關注 元朝經濟的繁榮字數:3250,閱讀時間:約15分鐘備註:紅色字體為參考文獻 和名詞解釋馬可書中最有趣的描述之一是他勾畫的中國南北兩地經濟活動的圖畫水路的運用同樣使他吃驚,他尤其提到了中國經濟的主動脈長江在商業上 的重要性。「這條河上往來的船隻和運載的貨物比基督教世界中 的任何一條河和任何一個海都要多。」他還說,「每年沿該河而上的船就有20萬條,更不用說順水而下的船隻了。」他還提到了帝國運 河的經濟作用,這條運河是忽必烈時徹底鑿通的,經這條運河,大 米可以從長江下遊運到北京。
  • 假如日本統治中國,中華民族將更壯大?
    文懷沙對於中華文化非常推崇,並舉中國歷史上的歷次少數民族入侵為例,大膽推測,假如日本當年真的統治了中國,最終的結果也不過使中國的民族從56個變為57個,大和民族最終也將被漢化。因此,他認為世界競爭的結果就是文化的較量。(《南方都市報》7月20日報導)  文老的話中,不乏真知灼見,但有關日本侵華的這一推測,未免真的過於「大膽」。
  • 日據時期,臺灣是怎樣被日本統治的?
    在這個基礎上,日本用現代教育和經濟建設,同化臺灣的人民,其實等於是在一片空地上建築樓臺,並不需要花多少時間,就剷除了原有的建築物。不過,至少在初期,臺灣對日本殖民者的抵抗,還是非常激烈的。甲午割臺,乙未抗戰,臺灣的民眾,至少死了五六萬人,而日本軍隊也折損不下萬人。除了正式抵抗以外,還有許多日本警察以強壓的手段,隨時拘捕他們認為靠不住的分子。
  • 5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西來庵事件平息之後,臺灣人民的抗日運動轉向反殖民、爭民權、爭自主權的民族運動,此時日人統治臺灣已久,臺灣人的抗日運動也完全脫去武裝抵抗的色彩。此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許多弱小民族都經歷了民族覺醒。於是,臺灣一些新興知識分子在民族情感的支持下,以爭取臺灣的民主、自治,進而爭取自決、自主為目標,繼續和日本對抗。
  • 脫離亞洲還是主宰亞洲,日本為侵略戰爭都找了什麼藉口?
    「脫亞論」相信這些舉措可以讓日本成為和西方平起平坐的大國。而從「泛亞主義」的角度來看,清朝國力羸弱,因此不能帶領亞洲對抗西方的侵擾。那此時的日本就應該崛起,替代清朝成為亞洲的領導者。只有在更為強大的日本的帶領下,亞洲才可以抵禦西方的侵略者,並且走向繁榮。《日韓合併條約》就強調了日韓合併可以「增進相互幸福,永久確保東洋和平」。
  • 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在臺灣幹了什麼?
    1895年侵略臺灣的日本軍艦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60周年。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了解了這段歷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統治優越的論調也就不攻自破了。
  • 日本投降後,留在東北的10萬日本女人去哪了?難怪日本從來不說
    中國抗日戰爭足足打了十四年,當時的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了我國的東北三省,也許是因為當時佔領東北三省太過容易,導致日本狂妄自大起來,認為我國只是一個看起來地大物博,人口居多的好欺負的國家,於是日本開啟了他們的移民計劃,先將二十萬年輕男女移民到我國生活,並計劃三個月完全佔領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