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京智
「地鐵可以與泉水和諧共生「。
12月7日,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於受理《濟南城市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公示,從這份公示文件中,可以看到33個車站的具體位置,雖然只是公示,但未來變動的概率不大。因其經過的站點人流量巨大,所以備受關注。
4號線路作為貫通濟南東西的大動脈,其開工則意味著濟南交通網絡建設邁向了新的臺階,也是實現濟南未來建設現代化網絡體系,實現山東階段發展目標極重要的一環。山東省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完備的軌道網絡將推動濟南形成通達的交通運輸體系,為濟南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不僅方便了市民生活,也助力了山東省「強省會」戰略的實施,助力創造城市產業新高度。
而在此之前,濟南地鐵1號線與3號線已經投入運營,加上即將投入運營的2號線,濟南的地鐵建設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作為泉城,濟南的地鐵之路卻頗為艱難。泉水成就了濟南最亮麗的名片,也為地鐵的修建設置了障礙。濟南的地鐵建設,早在1988年就開始了論證,但遲遲未能修建,原因很現實——濟南是著名的「泉城」,如果建地鐵,很可能會破壞地下泉脈。
2019年1月,高德地圖聯合多家單位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濟南在中國堵城排行榜上位居第七,同時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沒有地鐵的省會城市。
然而就在同月,濟南地鐵一號線進入試運行階段。
自2015年7月16日軌道交通1號線開工建設,到通車試運行,前後歷時1200多個日夜。同年4月1日上午8點,1號線正式進入商業運營階段。濟南自此迎來「地鐵時代」。
它改變了市民的出行習慣,「高鐵+地鐵」成了市民新的出行選擇;它促進區域發展,促進長清區24個項目籤約;它串起濟南西部景點,僅方特就因此新增40萬客流量。作為濟南首條地鐵線,它在備受關注的同時,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答卷。
同年9月,濟南地鐵3號線正式投入運營。作為濟南開通的第二條地鐵線,其建設周期僅為39個月,創下了全國領先的「濟南速度」「濟南效率」。它不僅緩解了沿線區域交通壓力,也加強了主要出行方向交通系統的速度和容量,同時串聯城市大型客流集散點,實現客流的合理疏導。
3號線一正式通車後,途徑多個居住密集區,東部城區多個商業、產業經濟帶,直接服務人口超百萬,大大提升了濟南東部新城的城市交通服務水平、密切了濟南主城區與東部新城之間的聯繫,也提升了濟南東站對外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同時催生出更多的商務、就業、娛樂等需求,推動沿線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如今臨近年關,2號線也即將投入運營。
2號線像一對張開的翅膀,東接3號線,西連1號線,開通後濟南市軌道交通將初步形成「一橫兩縱」的「H」形線網。正式開通後將大幅緩解東西向的城市交通擁堵壓力,未來將方便數百萬人的生活、出行。屆時濟南市城市軌道交通將實現從單一線路運營到基本成網的重大跨越。
2019年元旦軌道交通1號線的通車,標誌著濟南邁入了「地鐵時代」,那麼2020年軌道交通2號線通車後,則意味著濟南從地鐵時代邁向換乘時代。
有一點值得一提,從城市空間和經濟發展的視角來看,濟南地鐵2號線沿途經過的西客站片區、臘山片區、西部新城核心區、中心主城區、高新區、唐冶新城等都是商業和人流集散中心。在開通後,勢必將大幅拉近濟南市區東部、西部與市中心的時空距離,加強東、西城區聯繫,直接帶動西部新城和東部高新區的發展,拓展濟南的帶狀城市空間,大幅帶動樓市和商業活力,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助力濟南東拓、西進、中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
濟南作為全省政治、文化、教育、交通和科技中心;在區位上承東啟西、溝通南北,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中,是北京、上海之間重要的節點城市,濟南的交通建設顯然是重中之重,不僅對於山東對於全國也有重要意義。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交通強省。屆時,山東將建立起互聯互通、面向國內外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便捷高效、先進共享的運輸服務體系,創新協同、融合開放的智慧交通體系,可靠完善、反應快速的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體系,可靠完善、反應快速的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體系以及相應的組織保障。
而濟南作為山東省的龍頭城市顯然被寄予了厚望。
其實早先的《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18-2050)》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時,就已經規劃形成「一體兩翼多點」的空間格局。北跨黃河,南越泰山,讓濟南由大明湖時代邁進黃河時代。然而無論北跨還是南越,軌道交通都是重中之重。濟南的大發展離不開軌道交通。
不久前,山東省委發布《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其中明確,「十四五」時期山東要增強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支持濟南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濟南要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當好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值得關注的是,《建議》提出,山東將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這十餘年間,濟南的城市定位經歷了從省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到「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嬗變。如今濟南地鐵項目建設的速度、規模與密度,讓人看到了泉城的勇氣與決心,執著與擔當。
今年,1號線、2號線、3號線三條市域快線建設完成後,濟南基本形成「H」型軌道交通網絡體系。二其後的二期建設規劃也只是濟南軌道交通「大網」中先期建設的一部分,在未來,濟南軌道交通「全域線網」規劃將伴隨著城市規劃發展繼續擴容升級。反過來,軌道交通建設也是對濟南城市空間發展格局的支撐。軌道交通網絡的完善,將會極力推動打造高效便捷的省會「一小時經濟圈」,為山東交通強省建設,貢獻濟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