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兩年以前,5G才剛剛進入人們視線的時候,提起5G各種美好憧憬仿佛就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但在如今5G已經商用一周年後,人們對於5G的看法也更趨於理性和現實。5G本質僅僅是針對4G的一次速度升級,要想顛覆移動網際網路的格局其實還很遙遠。大部分所謂的「創新」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無非就是想讓你多花點錢僅此而已。
不斷被證偽的創新
當初提到5G人們設想出來很多創新應用場景,其中最「凡爾賽」的當屬高大上的遠程醫療。醫生遠隔千裡之外通過5G網絡操縱機械臂遠程為病人進行手術,聽上去就這麼科幻級。後來人們幡然醒悟,難道醫院裝不起光纖寬帶麼,光纖不比5G更可靠更穩定更快?
5G遠程手術是偽命題麼?
業界普遍認為5G網絡最大的革新是萬物互聯,而萬物互聯當中的殺手級應用是自動駕駛。但是按照目前5G網絡的性能來看,想要承載自動駕駛還有很大難度。況且對於汽車工業而言,更為迫切的其實還是新能源的切換作為根基,而這少說也是10年後的事情了。
技術層面仍有局限
眾所周知5G網絡存在Sub-6GHz和毫米波兩大頻段,前者成本低覆蓋廣,後者成本高性能強。基於我國幅員遼闊和4G網絡成熟便於升級改造,我們選了Sub-6GHz。如果不加區分,用泛5G的技術特性去描繪我國網絡的應用場景,這顯然會造成很多誤導。
根據目前現有的5G網絡測速,iPhone 12 Pro或三星Galaxy S20 Ultra 5G等主流5G手機的實際下來平均速率也才500Mbps左右,而且延遲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低。考慮到未來5G用戶的增加5G頻寬被更多人佔用,未來真實的5G就是比4G快一些罷了。
需求層面並不迫切
目前民眾唯一能用到5G地方就是手機,而手機升級到5G網絡除了速度更快一些,似乎也不存在太多應用模式的改變。流媒體1080P升級為4K,手機那麼小屏幕能看出多少差別?320KB的MP3音樂升級為無損,非專業設備和極安靜環境誰有能聽出差別?
5G速率浮動很大短板效應明顯
其實早在5G網絡落地商用之前,就有專家指出5G網絡並不會帶來應用模式的革命,其前景更多是在於工業網際網路。因為4G時代人們對於移動應用模式的潛力已經幾乎全部挖掘。難怪有網友說,主要4G網絡速率能達標,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就沒有不夠用的。
回歸理性夠快就好
時至今日5G網絡商用已經超過一整年,5G手機的價格也已經跌破1000元。遺憾的是,能夠稱得上是5G殺手級別的應用仍然尚未出現,人們甚至完全沒有任何頭緒和方向。或許我們應該放下「5G必然帶來革命」的包袱回歸理性的心態,難道更快就不是進步嗎?
掐指一算,5G的生命周期最多也不過短短十年,而十年時間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連一粒塵埃都算不上。從1990年代手機興起到如今手機改變生活至少走了30年才有如此成就,或許5G這十年也僅僅是萌芽或是孕育萬物互聯開端,畢竟未來還有6G乃至XG……
5G的拐點就在眼前
如果本著5G網絡會更快且量更足的務實想法,或許我們會快樂很多。以前行動網路看視頻根本加載不出來,如今抖音快手隨時隨地刷,這難道就不是進步嗎?過去我們在行動網路不敢下載東西,現在百十兆的App直接隨便下載隨裝隨用,這難道也不是進步嗎?
資費越來越便宜是必然的
行動網路必然會越來越快,資費必然會越來越便宜,5G只是其中一個節點,在這個節點或許會有反覆,但大的趨勢必然不會改變。可以預見2021年5G套餐必然下調,5G晶片因為5nm工藝普及必然更加成熟。真正的5G換機潮就要來了,5G的拐點就在眼前。
當多半人能用得起且用得爽5G網絡的時候,或許才能培育出真正殺手級的5G應用。在5G網絡和應用模式創新的這個問題上,必然是先有雞後有蛋的邏輯。
只是到了那個時候,6G也即將在眼前了,這就是科技進化的腳步!
(757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