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逗逗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眾所周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所有的言行舉止無一不在塑造和影響孩子。
有些父母受傳統觀念影響,覺得愛孩子就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甚至溺愛孩子,而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極其容易養成不良習慣,比如,把父母或者別人對自己的付出當作是理所當然,習慣性啃老等等。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這樣的新聞,一位天津的男生,為了娶老婆,要求父母給他買房,還要父母支付彩禮,最終,婚還沒結,母親就被他氣到跳樓自殺。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小夥子談了一個女朋友,兩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女方要求男方婚前買房,而且還要男方給6萬彩禮。
奈何男方出身農村,家裡條件普通,別說買房,就連這6萬彩禮都很難拿出來。但父母為了讓兒子結婚,貸款了30萬給兒子買婚房。這位小夥子並沒有感謝父母,還要父母幫忙給6萬彩禮,壓根沒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裡。
父母左右為難,口袋沒錢,實在是有心無力,慚愧地跟孩子解釋,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然而,這位小夥子沒有一絲感恩之情,啃老啃到底。
面對兒子的不斷索取,母親無奈地說:「兒子呀,我和你爸沒錢了,實在是幫不了你,你這是要逼我跳樓嗎?」也許是因錢生恨,兒子竟然說:「那你跳呀。」
本來就覺得自己無能,沒錢給兒子娶老婆,對生活失去希望的母親,聽了兒子的話,更是絕望透頂,當即從5樓的家裡縱身一躍,以悲慘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為人父母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不捨得孩子受苦受累,總以為自己對孩子無條件地付出,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愛,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自己。而現實卻是,越是溺愛孩子,孩子越不懂感恩,越會無視父母的付出。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含辛茹苦,掏心掏肺地把孩子養大,最後卻養出了「白眼狼」的原因。
作為父母,這是我們最不願看到的,但這也是父母一手造成,親手塑造的。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有些孩子長大後成了啃老族,不懂感恩呢?
小編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溺愛,實際上是父母的自我滿足。小時候,自己想吃的東西父母買不起或者不給自己買,長大後,自己成為父母了,孩子想吃什麼就給孩子買什麼,孩子想要什麼就給孩子買什麼,這是自己對自己的滿足。
經常溺愛孩子的父母覺得只有無條件滿足孩子,讓孩子開心才是愛孩子,殊不知這種物質上溺愛只會讓孩子養成好吃懶做,不懂感恩的性格。
愛孩子的正確方式是在精神上富養孩子,物質上不溺愛孩子。
有些家長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什麼都幫著孩子做,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導致孩子學不會獨立,一直依賴父母。長大後,如果孩子大學畢業找不到好的工作,在家休息,父母也不說什麼,繼續養著孩子,直到孩子找到合適的工作為止。
可能有些人覺得父母這樣的做法很正常,孩子再大終究是自己的孩子,自己不養誰養。也正是因為父母有這樣的想法,孩子才有當啃老族的資本和勇氣。因為即便自己不去工作,父母也會養自己,也會給自己錢花,長期以往,孩子很容易喪失了找工作的鬥志和想法。
有些剛畢業的學生覺得自己名牌大學畢業,學歷高,文化水平高,眼高手低,看不起那些底層工作,不肯從最低級別幹起。這嫌棄,那看不起,也因此失去了很多適合自己的好工作。這也是孩子成為啃老族其中的一個原因。
作為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一個不獨立,經常依賴父母的孩子很容易發展成為「啃老族」。
【今日話題】你覺得導致孩子成為「啃老族」的原因還有哪些?
(圖片源自網絡,侵聯刪)
關注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內容喲,感謝您的點讚,轉發和收藏,與你攜手同行育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