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沒錢=沒命!有一種病用錢買不到命,卻可以續命

2020-12-25 天空的秘密

輕鬆、幽默本是我們的格調

在緊張的工作、生活之餘

給大家帶去歡聲笑語

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這一次,不得不說稍顯沉重

關乎生死存亡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

導演:文牧野 主演:徐崢 周一圍 王傳君

這部並不算完美的電影

沒有好萊塢的特效

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

也沒有豪華的演員陣容

卻異乎尋常地刷爆了「某瓣」評分

口碑炸裂

你有沒有假設過,如果某天,你得了一種病,這世上只有一種藥,可以讓你續命,你會如何抉擇,也許現在想來,會自我了斷、減輕家人痛苦;可當人真的面對死亡,怕早已視錢財為糞土,只求活命。直到那刻,也許錢真的可以買來時間、買到生命。

如果沒有錢買藥了,只能在孤獨的等待中死去。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一瓶4萬元的藥只夠續命1個月,這種無底洞的漩渦,足以吞噬任何一個家庭,而另一邊的情況是,有一種國外仿製藥只要500元每瓶,同樣能起到效果,但是卻因制度、法律而被定義為假藥,其購買、運輸都是違反法律的。面對如此情況,你又該如何選擇?

上面我說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這種病叫慢粒白血病, 這種藥叫格列衛,電影《我不是藥神》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

在印度賣性藥的程勇,生意差到入不敷出,老婆也在鬧著離婚,更雪上加霜的是自己的父親因為血管瘤還等著他的救命錢,走投無路的他只能走上一條不歸路。

如果沒有錢,他的父親將離他而去;如果沒有錢,他老婆就要和他離婚,兒子也要被帶到國外,骨肉分離;如果沒有錢,過不了多久,他就會被房東掃地出門,流落街頭,這一切,對他來說,不想面對,又不能不面對。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和慢粒白血病患者一樣,沒有錢,程勇終將失去所有的一切。

影片中有兩個讓人心如刀絞的場面。

警察為了找到藥販子,把買藥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全部逮住,逼他們供出上線賣藥的藥販子,但是這些患者都明白如果招出藥販子,那麼他們只能購買4萬的正版藥,500元一瓶的仿製特價藥將斷了渠道。所以他們都莫不吱聲,閉口不言。

這個時候,一位阿婆打破了這份沉默......

」領導,我...我就是想求求你,別再追查印度藥了,行嗎?

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的正版瑞士進口藥4萬元1瓶,我吃了3年。

家裡房被我吃沒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它是假藥。

那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

那藥才賣500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有賺錢。

誰家不遇見一個病人,你能保證這一輩子不生病嗎?「

那一刻,很多人都深有感觸,淚眼朦朧,我們終將面臨生死訣別,不管是父母,還是伴侶。

我們最大的病,其實是窮病。

點擊

最讓人動容的其實是小黃毛了,為了掩護程勇,小黃毛開著程勇的麵包車引開警察逃跑,在警察的追趕之下,他最終命喪大卡車輪下。

在醫院搶救小黃毛時,程勇難掩悲憤之情,衝著周一圍飾演的警察怒吼道:「他只有二十歲,想活著有錯嗎」?

而警察和程勇想不到的是,小黃毛其實為了不拖累家人,自己離家出走的,在屠宰場幹苦力,得到的薪水甚至連最便宜的仿製藥都買不起。

而他買到藥後,還一心想著其他人,把並不充裕的藥,分給其它病友。

這個世界上,財富的分配是極其不均的,有人為了果腹,風雨奔波,卻難有立錐之地;有人巧舌如簧,投機倒把,卻穿金戴銀,人前風光。最難能可貴的是,心懷憐憫的底層掙扎者,並沒有在生死來臨時失去人性。

2

在疾病面前,貧窮是多麼的讓人絕望,讓人無助。

深圳有位63歲的林女士,他的兒子得了強直性脊柱炎,沒錢醫治,母親一直嘆言:「媽幫不了你,真是生不如死啊」。

林母依稀記得,自己買過一份保險,如果自己出現意外,可以賠償20萬。

那一刻,她心動了。

平時一貫節儉的她,在外吃了一份餃子後,縱身一躍,從9樓陽臺跳了下來,也許在她看來,她的死,可以換來錢,換來兒子的生。

可是讓人更唏噓的是,自殺身故,保險公司是不賠償的,而那份420元的1年意外險已經過期了。

她在遺書中,她寫到:」你放心,媽一定能幫你籌到治病的錢「,可是她不知道,有時候用命也不一定換來錢。

你所看到的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我們所輕視的現在,殊不知有很多人為了它傾其所有。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這個世界對每一個人都不盡相同,你心如刀絞、萬箭穿心,他人卻不以為然,你能體會到的生不如死,在他人眼裡只是過眼雲煙。

有的人活著已經是竭盡全力,他內心的煎熬與悲痛,你永遠不會懂,因為境遇不同。

3

最怕你這一生碌碌無為,到頭來卻說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不是藥神》裡面有句臺詞:「這世上是有一種病,就是窮病」,沒有人願意等死,可是沒有錢,連活著都變成了奢望。

設想若干年後,你的父母臥榻不起,身為子女的你心如刀絞,甘願代父母承受痛苦,可是當ICU高級護理病房可以延長父母壽命,讓父母能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時。

你是否會猶豫到,自己沒有那麼多的錢?!

送走了父母,你麻木的以為,那是命,那是冥冥之中的劫數。

殊不知,還有一天,你的伴侶也將面臨著棄你而去,到那時,你是否能明白,錢就算買不到命,也可以續命,而沒錢=沒命。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一邊坦然於平凡,一邊又不甘心低人一等。

嫉妒別人比自己強大,而又嘲諷別人自己活得熱鬧,不屑與人為伍,卻有擔心自己與眾不同。

所以,請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追求平平淡淡、歲月靜好的生活。

你所謂的這些光鮮亮麗的享受,背後都有人默默替你負重前行。

趁著年輕,努力賺錢!

為自己父母買份保險,讓他們能頤養天年,沒有後顧之憂;

為自己的孩子請個家教,讓他們能在有限的教育資源競爭中不落人下風;

為自己的愛人報個歐洲遊,讓她也能在朋友圈說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對於《我不是藥神》這部劇大家有什麼新的見解和感悟歡迎分享留言!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現實題材悲喜劇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故事,在真實故事原型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編。電影講述的是生活落魄的保健品店老闆程勇機緣巧合認識了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後,接觸到印度格列寧這種便宜又救命的藥品,並開始了代購生意,而在代購的同時其實危機四伏,不僅有「同行」張院士的擠壓、警察的追查更有內心的不安。《我不是藥神》可以算得上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最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了,這個沉重的現實題材如果照搬照拍成電影則會有些過於沉重,因此在現實題材的基礎上創作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戲劇化改編和表達。
  • 我不是藥神,只是個有尊嚴的「爛人」
    「求你個事啊,我就是想求求你,別再追查那種藥了行嗎?那藥才賣500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賺錢。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這是《我不是藥神》裡,一位身患慢粒白血病的婆婆流露出的無助。「病了三年,4萬塊的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她抓著警察的手,說到最後聲音已經顫抖。
  • 我不是藥神: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一種藥,沒藥的世界我們怎麼活
    電影講了一個油膩離異兜售神油店的老闆勇哥,沒錢沒勢一身壞毛病,在孩子即將隨前妻移民、老爹突病昂貴的醫藥費面前,劍走偏鋒,決定拿到印度在中國禁售藥的代理權,在中國藥價四萬,在印度進價五百。可是,患癌通知書只是假設,有時候人們會陷入一種痛苦的死循環:假如我患了重病,我一定後悔從前沒珍愛生活,一定要提醒所有人,健康大於一切。可是如果沒患,我還是會拼命努力。就像《我不是藥神》裡的勇哥,假如他被警察抓住那就是十幾年的牢獄災,他一定後悔自己兜售過印度藥。
  • 世上只有一種病是窮病,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我不是藥神》引人深思
    很多得病的人,為了治病家裡積蓄都被掏空了,很多人為了治好自己的親人,不惜砸鍋賣鐵,但治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費用也高,導致最後看不起病。於是有人就看到了商機,從國外買同款藥回來進行倒賣,賺了不少錢,但其實這樣做是違法的。
  • 看完《我不是藥神》英文翻譯,才更加懂這部電影!你注意到了嗎?
    最近被《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刷屏了,口碑票房雙豐收,豆瓣上,超過10萬用戶給《我不是藥神》打了9.0分;截止7月8日晚,《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四天,加上點映成績1.63億,共計拿下13.57億元。《我不是藥神》根據一名白血病患者程勇(徐崢 飾)的真實故事改編。故事講的是在2004年的時候,程勇從印度為1000名白血病患者代購便宜但是未經核驗的抗癌藥物。而在當時那種藥還不在國家健康保險的報銷範圍內,最終程勇被捕,罪名是販賣假藥。
  • 《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想活著
    這天,有個叫呂受益的人找到了程勇,他拜託程勇到印度買一種叫格列寧的藥。這是治療他白血病的救命藥。正版藥國內只買三萬七,印度產的只賣兩千,但藥效確是一樣。剛好碰上自己的老爺子發病做手術沒錢,於是就鋌而走險決定拼一下。他從印度走私來100瓶格列寧,讓呂受益幫忙賣藥,但折騰了很多天,一瓶藥都賣不出去。
  • 凸顯社會問題的深度電影,《我不是藥神》到底揭露了哪些當下信息
    綜合以上因素,《我不是藥神》的背後其實是全民心中的痼疾,借著電影上映而來一次大爆發。《我不是藥神》能成為現象級的影片,從這一角度看,可以說是必然的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作窮病!「,一句話,重重砸下黑色喜劇《我不是藥神》所批判的生命不等價問題。
  • 《我不是藥神》:好人壞人的標準,不是法律,病友心中自有定論
    看完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眼淚譁啦啦地流,前期壓抑,後期感動。程勇(徐崢飾),一個中年失意又失婚的男人,開著一家保健品店,因為交不起房租,被房東關門,無法做生意。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個人認為程勇並沒有錯,第一,這是違法的事,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第二,他不是藥神,也不是白血病人,沒有這個義務去救助病人,他只想賺錢,只是做了一個小人物該做的事,違法賺的錢及時收手,沒什麼不好。第二次賣藥,是在一年後,程勇開了一家小工廠,早已擺脫了窮困。
  • 我不是藥神,貧窮是我們面對病魔最可憐的姿態
    那些需要花一輩子花很多錢去治療的病,那些即使是你有錢也治不好的病,那些自己無可奈何的病。最近熱播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電影裡有句話:「世界上有一種病,叫窮病,治不好的。」窮,是我們面對病魔最可憐的姿態。癌症病人說:如果可以還我一個健康的身體,我一定好好呼吸每一口空氣,一定好好珍惜我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
  • 我不是藥神,但我們用善良治病救人
    這個夏天,《我不是藥神》厲害炸了,劇中經典臺詞直戳人心,一句「命,就是錢」道出了當時病友們用錢換命的無奈。不知觀影的小夥伴們有沒有先笑後哭,攥著紙巾感慨人生呢?劇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有人為程勇無私救人拍手叫好;有人為呂受益沒能兌現「如果我兒子早點生孩子,我都可以當爺爺了」的承諾,斷藥病亡的結果扎心不已;有人對黃毛的報恩,吃橘子的鏡頭記憶深刻;有人為思惠遇人不淑,獨自帶病兒的遭遇扼腕嘆息。
  • 《我不是藥神》未映先火!猛過《戰狼2》?這家A股...
    這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臺詞,影片還沒有上映,已經提前火了。截至昨日17:30,《我不是藥神》累計票房達到1.32億元,實時票房2902萬元,排名第一,超過同期上映的《動物世界》、《侏羅紀世界2》等。
  • 《我不是藥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我不是藥神》電影中,借一個無賴騙子的嘴,說出了這麼一句扎心的真話。(有劇透,慎看)「警察同志,我求求你,不要去抓那個藥販子,正版抗癌藥要兩萬一盒,我吃了兩年,讓全家人窮困潦倒;他賣給我們的印度藥才500一盒,他是真沒掙錢,是不是假藥我們不知道啊?你要是抓了他,我們就得等死啊,我想活,我不想死!」
  • 《我不是藥神》所有的人都在目送著英雄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我今天剛剛看完。之前在美團上看到評分非常高,我既沒有看任何的簡介,也沒有去看預告片,也沒有人給我劇透,我純粹是衝著徐崢和王傳君去看的,但是看了之後才發現,竟然是如此優秀的一部電影。徐崢,不用多說,他的演技已經贏得了無數人的認可。
  • 天價續命藥一瓶3萬,一針70萬:一場大病,足以摧毀體面人的尊嚴
    曾燃爆全網淚腺的影片《我不是藥神》,有位患癌的老人,噙著淚,哽咽著對警官說:4萬一瓶的藥,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誰家沒有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眾生平等這四個字,在大病大難面前體現的淋漓盡致,管你有多麼高的文化水平,管你有多不凡的成就,病來了,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有錢的,或許會好受點,沒錢的,只能聽天由命。
  • 看了《我不是藥神》,小編明白了其實活著真的很難
    看完《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小編最想說的話就是有什麼不能有病,沒什麼不能沒錢。可是如今小編最擔心的兩件事情卻也是現在社會的基本國情了。沒錯表面上我們都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背後的不容易是常人看不見的,小編今天想說的就是好好賺錢吧,為了自己衣食無憂,生病的時候可以給自己治病,做一個健康的人吧。讓人慶幸的是影片最後說慢粒白血病從02年的20%的存活率升至成85%。這也算我國的一大進步。希望以後得將來,我們都可以無病無災。
  • 《我不是藥神》: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劇,最後卻讓人落下眼淚
    《我不是藥神》: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劇,最後卻讓人落下眼淚中國的藥價貴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的了,而是早已根深的一個東西,拔又拔不出來,仿佛扎進了時代的骨髓中,窮人不配生病,窮人不能生病,得病了沒錢的話,那就去死好了,
  • 老杜夢畫 1301|見招拆招的「藥神」
    本世紀初,在白血病患者的眼裡,「格列衛」就是命,就像《我不是藥神》影片裡講的,格列衛可以救命,但它的天價也是在「殺人」。當時,像「格列衛」這類進口藥都不在醫保範圍內,得了這個病,想要續命,就得花錢,每天的藥錢就是大幾百元,沒多長時間就讓患者家徒四壁,然後,錢沒了,命也就沒了。但是在印度,卻有著藥效和世界製藥巨頭研發的品牌藥一樣的仿製藥,關鍵是價格親民。
  • 《我不是藥神》電影原型是誰?電影背後的故事你知道麼?
    今天是《我不是藥神》上映的首日,可以看到,院線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全國過半的排片量都給了這部電影,而觀眾的反應也很積極,全國75%的票房都是這部電影提供的。我們很欣慰能夠看到中國也拍出了這類「高分韓國電影」,同時更欣慰國家和社會對這類電影的支持。
  •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的原型竟然是他
    我不是藥神 命就是錢。——《我不是藥神》有兩組數據,值得看看。迄今為止,豆瓣評分過9的國產電影,正兒八經只有九部,其中一部是1961年版《大鬧天宮》。我們一直缺乏深刻的現實題材電影,這下我們可以說,韓國有《熔爐》,中國有《我不是藥神》了。藝術來源生活,這麼一部刺痛人心的電影,也有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