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

2021-01-12 平原公子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

《我不是藥神》電影中,借一個無賴騙子的嘴,說出了這麼一句扎心的真話。

(有劇透,慎看)

「警察同志,我求求你,不要去抓那個藥販子,正版抗癌藥要兩萬一盒,我吃了兩年,讓全家人窮困潦倒;他賣給我們的印度藥才500一盒,他是真沒掙錢,是不是假藥我們不知道啊?你要是抓了他,我們就得等死啊,我想活,我不想死!」

一個身患白血病的老阿姨抓著警察的手如是說。

」印度盜版藥在市場上的流行,是對我們正版醫藥商的傷害!未經授權的盜版藥,就是假藥,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侵權行為。」

一個衣冠楚楚的醫藥公司代表義正詞嚴地說。

每一個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每一個人,也都有保護自己利益的權利,當這兩者產生衝突的時候,你如何判斷?如果我們談的不是抗癌藥,而是糧食,如果有一天,大米漲到了一萬塊一斤,普通人吃不起了,但糧食生產商也很為難——我們的大米,使用了高科技的基因技術,一顆管飽,百病不生,我們是智慧財產權的,我們的研發投入是天價的,我們的定價沒有任何問題,就值這個錢,吃不起,就不要吃!

不要笑,這種場面,是有可能發生的,合法,合理的事情,未必合情。

我這是在看電影,看一部叫做《我不是藥神》的電影,臺詞不一定對,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在電影院,現場有三次大規模哭泣流淚的電影,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散場後,許多人激烈討論的電影。

有人大罵資本無良、見死不救。

有人反問:「藥企研發不要錢嗎?都去盜版,誰來為你們研發藥物?」

有人說:「窮人那麼多,救得過來嗎?」

有人憤怒地說:「窮人就該死嗎?」

還有人說:「世界在變好嘛,你沒看到嗎,國家已經讓這種抗癌藥進了醫保嘛!」

聽到這樣的討論,我抹抹眼淚,走出了電影院,雨後的陽光公平地灑每個人臉上,忽然覺得世界是如此美好,人類文明充滿了希望,這可能是今年的國產最佳影片了,我們的電影人,終於開始關心社會問題,關心每一個底層的窮人,關心他人是怎麼想的?關心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真實事件是——一個白血病人,為了救命,為了救人,代購印度盜版抗癌藥,然後遭到了法律的制裁。

這是一個江蘇無錫做針織品出口的小老闆,叫做陸勇,2002年的時候,他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而世界上有一種藥,叫做「格列衛」,長期吃藥,就能穩定病情,讓慢粒白血病人正常生活。

這種藥是瑞士諾華公司研發生產的,售價是一盒23500元,慢粒白血病患者想要穩定病情,每個月就必須服用一盒,高昂的醫藥費和治療費,讓當年的陸勇幾乎掏空了自己的家底。

兩年後,2004年,陸勇了解到印度仿製的「格列衛」抗癌藥,藥效和正版藥幾乎完全相同,印度和瑞士兩種「格列衛」對比檢測結果顯示,藥性相似度99.9%,但印度藥一盒的價格僅有4000元,於是,陸勇開始服用印度仿製的「格列衛」,療效顯著,於是他就在病友群中分享這一廉價印度藥。沒有人想眼睜睜等死啊,於是,先後有數千人想要通過他購買印度仿製版抗癌藥。

後來,陸勇持續和印度製藥方深入了解,建立了穩定的渠道關係,因為購買的人越來越多,這種盜版「格列衛」的價格不斷下降,2014年9月,這種印度仿製藥的「團購價」降到了每盒200元左右。他的努力,讓更多了中國慢粒白血病人擺脫了死亡的威脅,艱難地活了下來。

電影中的主角,一開始也不是什麼高尚的人物,他只是為了賺錢,順便救一些人的性命,但在目睹自己的好友斷藥後自殺離世之後,他忽然要去做個「救世主」,寧可不盈利、倒貼錢,也要讓更多的病人活下來。

這種事情,你要問「是不是違法」?那肯定是違法!畢竟在世界主流國家,是不允許盜版藥流通的。畢竟,資本和企業不是慈善家,人家的巨額研發投入,最終也是要靠巨額利潤掙回來的,如果沒有巨額的利潤,資本也不會有動力去支持任何科研行為。當今世界,智慧財產權愈發受到保護,售賣盜版抗癌藥,自然損害了人家正版藥物研發生產企業的合法權益。

更何況,在中國,按照中國的法律,這些印度抗癌藥哪怕100%有療效、成分100%相同,能夠治病救人,但由於並未取得中國進口藥品的銷售許可,均會被認定為「假藥」。賣假藥,必然是違法的。

在代購印度藥的過程中,為方便給印度藥廠匯款,陸勇從網上買了3張信用卡,並將其中一張卡交給印度公司作為收款帳戶,另外兩張因無法激活,被他丟棄。2013年8月下旬,湖南省沅江市公安局在查辦一網絡銀行卡販賣團夥時,將曾購買信用卡的陸勇抓獲。2014年3月19日,陸勇被取保候審。7月21日,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

和電影不同,陸勇在看守所一共待了135天,1002名癌症患者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說陸勇「使更多的患者獲得了自救路徑,從而逐步走出人生災難深淵」,這千餘名病友言辭懇切,希望司法機關對他免予刑事處罰。

2015年2月27日,湖南沅江市檢察院對陸勇案做出最終決定,認為其行為不構成犯罪,決定不起訴。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開始站在他這邊,醫生們聯名抗議大型藥企對抗癌藥定價過高,官方也開始尋求與他合作,雲南省工商聯希望他能夠牽頭,促成雲南藥企與印度藥企合作辦廠。

最終,我們見證了這個事件,變成了「個人英雄主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同時,也給更多的白血病、癌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徐崢的電影,完美改編了這個故事,讓一個人的孤軍作戰,讓一群人的痛苦和磨難,讓公平、善良和勇氣,重新播撒了出去。但這條路,還是漫長而艱難的。

因為想要扭轉這個世界的思考方式,必須先扭轉這個世界的利益分配模式,高級精英、資本家、底層勞工、弱勢群體、癌症病患,之所以不能夠互相理解,是因為他們的利益分配方式是不同的,信奉「力強者勝」、「盈利第一」的人們,他們是不能理解什麼是「越努力越貧窮」、不能理解「窮著窮著就病了,就死了」,更不能理解什麼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一個社會上層人士,擁有良好的醫療、教育資源,他們幾乎可以免於疾病的威脅,而一個底層勞動者,他們越努力,只會越快摧毀自己的健康,一旦疾病找上門來,就會瞬間摧毀他的整個世界。

「你是無法拯救所有人的,你救得過來嗎?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在疾病面前,人與人是不平等的,比如說,大家都得了慢粒白血病,得吃抗癌藥,但抗癌藥兩萬多一盒,一個月一盒,普通人兩年吃下來,一套房子就吃沒了,為了治病,就會把整個家庭拖入深淵,最後還得絕望地等死。

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對於很多人來說,還不如直接去死。

但對於這對於富人階層來說,不算個事兒,一個月兩萬的支出不過是毛毛雨。NBA的巨星「魔術師」詹森幾十年前就就感染了愛滋病毒,長期始用昂貴的藥物治療,到現在還是活得好好的,容光煥發繼續當他的籃球名宿,這放在普通人身上,是難以想像的。

我一直以為,好歹在死亡面前,人與人是平等的,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無論你是酋長、國王、蘇丹、總統、首相、皇帝、財閥領袖、富可敵國的天王老子,到了那一天,和我這樣的底層平民也沒啥區別。

直到有一天,為了看望我中風倒下的外公,我進入了三甲醫院的ICU探視,外公只住了幾個星期,就回家等待死亡了。因為舅舅和表哥傾盡全力,也無法支持每一天上萬的費用,外公曾經是紅軍的紅小鬼,是抗戰時期的新四軍,是百萬雄師過大江的一名解放軍,既便是靠補貼和報銷,也讓作為一個農村人的舅舅無法支撐下去。

在ICU中,我看到了另外一個老爺子,已經是植物人了,全身插滿管子,一個人孤零零躺在那裡,除了儀器上的曲線,我看不出他有半點生機,護士告訴我,這位老爺子躺了好幾年了,半年也不會有子女來看護探視,都是醫院在照顧他,只要拔掉管子,他立馬就會結束生命。

我知道,對這位老爺子來說,每天流逝的不是時間,而是人民幣,據說,他是一位級別頗高的人物,他躺在這裡,不但不是子女的負擔,甚至能夠給子女帶來經濟收益,只要還有一絲呼吸和心跳,他就能養活整個家庭。

我聽到這裡,目瞪口呆,我為這位老爺爺感到悲哀,他躺在這裡,每天就會燒掉一個三線城市一平米的房子,珍貴的醫療資源,也在像流水一樣流向他們身上。如此「活著」,肯定也是痛苦的,慶幸的是,他並沒有知覺。

我想起了一些科幻小說和科技新聞,如果未來醫學持續進步,只怕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是可以戰勝所有疾病,乃至於戰勝衰老和死亡的,不是有人已經在「冰凍軀體」,「保存頭顱」,走向未來了嗎?

有句俗話叫做:「有錢能讓鬼推磨」,我看可以改作:「有錢能改生死簿」。

終有一天,人類在死亡面前也是不平等的!

而窮人所處的環境,將會越來越差,他們從身體是疲憊的,精神是貧瘠的,情緒是焦慮的,他們比富人更容易患病,也更容易死亡,因為貧窮,他們無法在工作之餘改善自己的健康,在遭遇重大疾病的時候,很大概率只能等死,他們還會把他們的貧窮繼承、遺傳下去。

客觀上來說,陸勇和《我不是藥神》的故事雖然激發了人們善良的本心,引導了人們對醫療公平的思考,國家也逐漸把抗癌藥納入了醫保範圍。

從這部電影的口碑來看,我們的觀眾,也開始有了更高的審美和情懷,開始思考社會公平和人生價值的問題。我們再也不會虛偽矯情地哭,再也不會麻木無聊地笑,不會被沒有意義的個人小確幸所打動。中國的電影在成長,中國的觀眾在成長,中國的社會精神也在成長。

但我們還需要思考一件事——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資本和自由市場?我們都知道,資本不是慈善家,企業是要賺錢的,研發是需要投入的!像醫藥、能源、糧食、安全,是不是應該完全交給市場和資本去自行發展?我們追求公平正義的方法,難道依舊靠盜版、山寨、走私印度藥普渡眾生嗎?

印度的抗癌藥如此便宜,多虧了他們唯一一位鐵腕女總理:英迪拉·甘地。

她堅定不移的執行「藥物強制許可制度」,實現全世界的病人都看得起病吃得起藥。簡單的說就是「我不承認專利,只要有效治療的藥物都能進行仿製」。這話說到底——其實就是不講道理,我不承認你的專利,我要救人,所以我就必須山寨仿製。

我們能不能想一個更加公平、有效的方法,既能治病救人,又能鼓勵企業的研發投入?或者,這些事情,就該讓國家來統籌?既保護智慧財產權,又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創新的紅利?

我並不是說資本有什麼錯,資本沒有錯,資本要是不逐利,那就是救世主了。

有錯的是貧窮,貧窮讓許多人失去了可以站著做人、合法合理解決問題的機會。然而這個世界的大部分邏輯,還是反問一句:「你窮你有理?」

按照這個邏輯,窮人將會越來越窮,越來越弱,越來越貧病交加,最終一病不起,徹底放棄,這個世界的法律,就會變成保護強者、保護智者、保護先發優勢、保護既得利益群體的法律,而窮人,會病無所治,老無所依,生無可戀。

《贍養人類》中的那個「終產者世界」——就是這個世界的終極形態。

相關焦點

  • 世上只有一種病是窮病,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我不是藥神》引人深思
    大家都知道,生病是一件特別難受的事情,相信誰都不想生病,但是世界上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疾病,生病不可怕,及時去治療,相信一定可以治好的。很多得病的人,為了治病家裡積蓄都被掏空了,很多人為了治好自己的親人,不惜砸鍋賣鐵,但治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費用也高,導致最後看不起病。於是有人就看到了商機,從國外買同款藥回來進行倒賣,賺了不少錢,但其實這樣做是違法的。
  • 《我不是藥神》:沒錢=沒命!有一種病用錢買不到命,卻可以續命
    幽默本是我們的格調在緊張的工作、生活之餘給大家帶去歡聲笑語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一次,不得不說稍顯沉重關乎生死存亡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這世上只有一種藥,可以讓你續命,你會如何抉擇,也許現在想來,會自我了斷、減輕家人痛苦;可當人真的面對死亡,怕早已視錢財為糞土,只求活命。
  • 我不是藥神: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一種藥,沒藥的世界我們怎麼活
    可是,患癌通知書只是假設,有時候人們會陷入一種痛苦的死循環:假如我患了重病,我一定後悔從前沒珍愛生活,一定要提醒所有人,健康大於一切。可是如果沒患,我還是會拼命努力。就像《我不是藥神》裡的勇哥,假如他被警察抓住那就是十幾年的牢獄災,他一定後悔自己兜售過印度藥。
  • 石家莊女嬰墜樓,父親拒絕住院治療,男人莫讓「窮病」纏身
    正應了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從相關新聞畫面裡可知,該男子穿著普通,家裡破舊不堪,就連衣物床褥都有些發黴,沒有像樣的家具,娶的妻子也就是的孩子母親疑似有精神疾病------這些畫面閃過,在看到這名男子尷尬的表情,聽到閃閃爍爍的言辭,一切不用說了,不願意送院治療,究其根本就一個字「窮」。
  • 詹偉平:沒有窮病只有懶病
    懶,是人的通病,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知道只有動腦,才能拜託體力活。窮人吃不了學習的苦,一年看一百本書,好累根本不可能,去工地上搬三百天磚,好累但沒辦法。難,因為只有少數人。容易嗎?容易,因為凡事主動點,就超越了大多數人。十八歲之前窮,賴父母,沒生養在一個好的家庭,一出生就輸了十八年。十八歲之後窮,賴自己,所有找的藉口,最後歸根結底都是懶。
  • 《我不是藥神》究竟「神」在哪兒
    這部贏得廣泛讚譽的《我不是藥神》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又能給國產電影的創作帶來哪些啟示呢?作為商業片的成熟創作者,寧浩和徐崢的本次合作,將鏡頭對準了遭遇求醫困境的群體,他們的嘗試也收穫了不俗的口碑。在向來以苛刻的眼光審視國產電影著稱的豆瓣上,觀眾也給《我不是藥神》打出了高達9.0的評分。
  • 「我不是藥神」火了,但你知道它英文名的含義嗎?
    最近幾天小編的朋友圈,到處都曬著【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這部票房黑馬剛上線便收割了無數人的眼淚。電影裡面講了主人公,一位賣神油的生活走入絕境的男人,在生活的逼迫下,幫一位白血病朋友的帶藥的時候發現商機,偷偷做代購仿製藥賺了一筆錢後,害怕法律而馬上收了手。
  • 凸顯社會問題的深度電影,《我不是藥神》到底揭露了哪些當下信息
    而老闆程勇在片中最初只是扮演一位旁觀者的角色,沒有白血病的他,唯一缺少的就只有錢,所以打從一開始,到印度跟假藥廠商協商,還有之後走私轉賣的所有行為,都只是他在走投無路之下的生存手段。「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作窮病!「,一句話,重重砸下黑色喜劇《我不是藥神》所批判的生命不等價問題。
  • 《我不是藥神》:8句虐心臺詞之英譯
    有同學可能會問:電影不是有英語字幕嗎,幹嘛還要再英譯一下?嗯,翻譯表達的是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句話在不同人心中會有不同的解讀。正如這部電影的中文名「我不是藥神」表達的是電影黑色喜劇的外殼,而英文翻譯「dying to survive」揭露的是電影現實主義的內核。
  •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看完會笑會哭會沉默
    最近上映的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好評如潮,豆瓣評分跑到了9.0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從名稱上看不出有什麼特色,為何能有如此高的評價?帶著一探究竟的心理,我走進了電影院的大門。我想活著,行嗎?我不是藥神故事的開始,主角程勇的確不是藥神,他就是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他鋌而走險,賣五千塊一瓶的印度藥只是為了能掙錢,這時候他掙錢,病人活命,只是很普通的商品交易。
  • 《我不是藥神》究竟"神"在哪兒?
    這部贏得廣泛讚譽的《我不是藥神》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又能給國產電影的創作帶來哪些啟示呢?作為商業片的成熟創作者,寧浩和徐崢的本次合作,將鏡頭對準了遭遇求醫困境的群體,他們的嘗試也收穫了不俗的口碑。在向來以苛刻的眼光審視國產電影著稱的豆瓣上,觀眾也給《我不是藥神》打出了高達9.0的評分。
  • 《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想活著
    今天小編想要給大家說說《我不是藥神》這部國產佳作。小編個人覺得這是目前為止將文藝片和商業片結合得最好的一部國產片了,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而且十分感人!尤其是電影中一位老婆婆的話:「我們只是想活著。」簡直太好哭了吧!這部電影在拍攝上獨具特色,它首先使用的是手持槓的鏡頭拍攝,擁有非常少的固定鏡頭,畫面運動豐富,具有非常強的張力。
  • 看完《我不是藥神》,除了哭溼紙巾還能做什麼?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很不錯的片子,電影類型鮮明,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中另一個假藥販子,道出了社會上一句真理,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電影中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角色,劉思慧,一個在夜場上的風塵女子,同時女兒也是病人之一,生活中的單親媽媽。是她連接起來病友,來購買格列寧。劇中有一個鏡頭,他們的夜店經理,要她上臺跳舞,這時候程勇站了出來,用錢排在他面前,說道;來你跳,夠不夠?接著就又是一沓子錢,去。
  • 我不是藥神,貧窮是我們面對病魔最可憐的姿態
    那些需要花一輩子花很多錢去治療的病,那些即使是你有錢也治不好的病,那些自己無可奈何的病。最近熱播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電影裡有句話:「世界上有一種病,叫窮病,治不好的。」窮,是我們面對病魔最可憐的姿態。或許我們現在不能理解「體無病為富貴,身平安莫怨貧」這句話,終有一天,我們都明白了,健康才是最值錢的。我曾在抖音上看到一個女孩紅著眼眶在理髮店剃光頭,然後了解到這個女孩得了癌症,準備剃光頭治療。她剃完光頭瀟灑地走在路上,回眸一笑,好像不曾有過病痛。
  • 《我不是藥神》像一味靈藥,直接下到了中國電影長久以來的痛處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的前後那兩句「吃個橘子吧」反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直到最後黃毛(章宇 飾)坐在樓梯上默默的吃橘子……說實話,我很久沒有含著淚看完一部國產電影了。《我不是藥神》結尾到底看哭了多少人。我一開始以為《我不是藥神》就是個喜劇,結果並非這樣。前半段笑著,後半段哭著。前半段笑的有多嗨,後半段哭的就有多慘!
  • 電影我不是藥神,最開始不叫此名,而是叫生命之路和中國藥神
    電影《我不是藥神》,「思慧」為給女兒治病,不得不去跳鋼管舞。徐崢找了3個女演員才確定人選,楊冪、申霏霏和譚卓。當時申霏霏拒絕說:「我只演10億的電影。」沒想到才上映6天就破了18億票房。有一天,導演寧浩和文牧野在吃火鍋,聊到「陸勇」這個人的新聞。然後寧浩突然就說:「咱們把這個拍成電影吧!」兩個人一拍即合,於是30多億的《我不是藥神》就這樣在火鍋中誕生了。
  • 《我不是藥神》:現實題材悲喜劇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故事,在真實故事原型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編。《我不是藥神》可以算得上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最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了,這個沉重的現實題材如果照搬照拍成電影則會有些過於沉重,因此在現實題材的基礎上創作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戲劇化改編和表達。
  • 努力讓自己遠離窮困這種病
    電影《我不是藥神》向觀眾展示了很多人都聽聞過甚至經歷過的境況,戳中了很多人心中的痛,也成了一部幾乎全民討論的劇。對於電影的情節和電影背後的深意,我並不想做討論什麼,畢竟討論的人數已經足夠多,一刷朋友圈,幾乎都是關於此話題的自媒體文章,話題有大有小,立意有深有淺,但每一篇都言之鑿鑿,從不能的維度刺激我們的神經。
  • 《我不是藥神》將在日本上映,日版海報藏玄機,主創名字被刪掉
    3月12日,電影《我不是藥神》發布日本版海報,確定將於5月1日起在日本上映。這並不是電影第一次在海外國家定檔,日前電影已宣布將在3月19日在韓國上映。《我不是藥神》2018年7月5日內地上映,最終這部現實主義題材創造了30.98億的票房奇蹟,豆瓣評分更高達9.0,在權威電影平臺IMDb上的評分也高達7.9,是名副其實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好電影,正因如此,電影才有在海外大規模上映的機會。
  • 別讓「窮病」的自卑毀了你
    沒人兜底,沒有試錯的成本和機會​ 貧窮其實是很多人邁不過去的一道坎,「這個世界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出自《我不是藥神》)。俗話說,窮病難醫,窮人家的孩子容易自卑,總感覺自己與城市的孩子格格不入,雖然表面上看著差不多,但自己心裡明白有差距,在同學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什麼事情。可能很多人會說,努力拼吧,反正你已經一無所有了,也不會失去什麼。努力拼搏是沒錯,窮人家的孩子是應該付出高出常人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