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著力破解「三個難題」,促進鄉村教師隊伍增量提質出活力

2020-09-09 南方plus客戶端

河源市地處山區,農村中小學佔全市總數一半以上。由於條件比較艱苦,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面臨「招不到」「留不住」「教不好」的難題。對此,河源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以「創強」「創現」為契機,大力推動鄉村教師隊伍規模、結構、質量協調發展,實現整體水平穩步提升。

河源江東新區臨江鎮鄉村小學。蔣才虎 攝。

開展定向培養,破解「招不到」難題

實施農村小學教師培養機制改革,依託本地高校資源,採取「免費入讀、定向分配」的方式,吸引優秀初中應屆畢業生報讀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師範五年制大專班,畢業後定向分配到農村小學服務不少於8年,從源頭上提升鄉村教師隊伍的質量。

2014年,河源市開始實施農村小學教師培養機制改革工作,採取免費入學,委託河職院培養,五年一貫制大專畢業後定向分配到農村小學服務8年的方式,培養一批綜合素質優秀的小學教師。農村小學教師培養機制實施六年來,河源市共招錄了773名定向培養生, 2019年,首屆委培畢業生94人全部分配到生源地農村小學任教。

此外,自2018年起,我省開展公費定向培養粵東西北地區中小學教師工作,每年為河源市農村學校培養本科層次小學教師100多名。

截至目前,全市共招錄定向培養生6批773名,首屆定向培養生已於去年畢業並全部分配到生源地農村小學任教,成為農村學校的新生力量。

鄉村小學學生學習條件逐漸改善

提高福利待遇,破解「留不住」難題

為破解「留不住」難題,河源全面落實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補貼標準達到人均不低於1000元/月,1.8萬多名農村教師、200多所農村學校從中受益。目前,結合各縣區實際,農村教師平均工資水平比城鎮教師高出200—1100元。同時,大力推進教育「創強」「創現」,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實現「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區)」全覆蓋,推動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持續改善。

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貼後,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明顯增強。年輕、優秀的教師願意到鄉村學校任教並紮根鄉村,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安教樂教蔚然成風。

統籌資源配置,破解「教不好」難題

河源還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各縣區對縣域內教師資源進行統一調配,通過自願分流、崗位競聘、交流輪崗等方式,引導優秀校長、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

自2018年,河源市開始實施中小學「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以來,參與交流的校長、教師累計4600多人次,進一步縮小了城鄉之間教師隊伍的水平差距。同時,實行「走教」制度,將音樂、美術、體育、英語、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教師組成若干個「駐點走教」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就近2—3所學校對應學科的教學工作,推動有限的教師資源發揮更大效用。

「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為促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提供制度保障,增強了教師隊伍的合理流動,教師、校長交流數量不斷增加,積極引導優秀校長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有序流動,縮小城鄉、校際間教師隊伍水平差距。同時,有效激活教師隊伍活力,進一步優化人才配置,增強群體活力,吸引和凝聚優秀人才到教學一線。

【全媒體記者】餘佩

【通訊員】歐陽海帆

【實習生】鍾文俊

【作者】 餘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相關焦點

  • 淄博臨淄區:破解教師發展瓶頸 激活教師隊伍活力
    近年來,臨淄區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工作的「牛鼻子工程」,聚力破解突出瓶頸問題,出實招、定實策,激活了教師隊伍「一池春水」。一、聚力破解教師職稱評聘瓶頸,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職稱評聘難,是教師十分關切的問題,也是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一大難題。臨淄區創新實施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讓教師在職稱評聘上有想頭、有盼頭,激活了教師隊伍活力。一是實行教師專業技術崗位分級聘任,改變過去教師專業技術崗位統一聘在最低等級的做法,實現崗位等級的逐級競聘甚至越級競聘,提升了教師職級待遇。自2016年政策實施以來,臨淄區每年增加投入近1400萬元,近萬名教師受益。
  • 肅南:多舉措破解鄉村教師發展難題
    肅南 多舉措破解鄉村教師發展難題金海軍 王 偉每日甘肅網9月9日訊據張掖日報報導 肅南縣採取有效措施,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難題,不斷夯實脫貧攻堅教育基礎。推進「縣管校聘」 破解結構性短缺難題2017年起,推行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縣教育局根據各學校班額、生源、師資變化等情況,對學校教師編制進行動態調整,做到有增有減、編隨人走。制定出臺《肅南縣校長教師交流管理辦法》,建立區域內校長教師在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雙向流動的長效機制。
  • 抓強「五大」建設,破解鄉村振興難題
    全國各地貧困地區逐漸脫貧離不開對產業發展的支持與投入,產業發展賦能農業工程,農業工程推動產品提質增效,產品增量帶動貧困群眾經濟收入穩增長。為此,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存在的短板問題,實施「一對一」幫扶至關重要。產業模式老套,加大創新形成生產新模式;技術落後,引進強企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針對不同問題制定「一對一」策略,確保精準服務、有效幫扶。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築牢鄉風文明。
  • 我州「三堅持三著力」破解教師不足難題
    我州「三堅持三著力」破解教師不足難題:一是堅持多頭並進,著力拓展教師補充渠道。突出引育並重,依託高校加大公費師範生引培力度,積極培養本土人才。強化特崗教師考試招聘,積極參與「千名英才·智匯涼山」引才行動,近三年共補充教師7800餘名。
  • 激發隊伍活力 補齊鄉村短板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在師資隊伍。近年來,廣東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大力實施「強師工程」,補齊鄉村教育師資短板,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推動教師隊伍建設邁出新步伐、實現新跨越。●南方日報記者 馬立敏外引內培▶▷教師隊伍學歷層次明顯提高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
  • 多地加大政策供給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難點,「激活」鄉村教師工作狀態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圖集 「鵲橋工程」,讓他們沉下心來教書「陽光人事」,讓他們合理有序流動多地加大政策供給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難點,「激活」鄉村教師工作狀態夫妻雙方均為特崗教師且兩地分居,經過申請可以調入同一學校任教;通過「陽光人事」計劃,城鄉優秀教師實現有序流動,激勵青年教師成長;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申報正高級、20年申報副高級、10年申報中級,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近年來,多地通過加大對鄉村教師的政策供給,著力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和難點,有效「激活」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狀態。
  • 政策丨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意見及解讀
    答:結合當前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互促進,為努力造就一支熱愛鄉村、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隊伍,《意見》提出了7個方面舉措。 答:為破解城市優秀教師和鄉村學校教師雙向流動難題,《意見》推進三方面改革:一是健全縣域交流輪崗機制。完善雙向交流輪崗激勵機制,將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作為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3年以上作為選任中小學校長的優先條件。二是加強城鄉一體流動。
  • ...希望火種六部門出臺《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日前,教育部、中組部、中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著力保障鄉村教師地位待遇,讓鄉村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提升鄉村教師職業保障力。
  • 濰坊以機制創新引領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除魏亞麗入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外,我市還有4人入選齊魯最美教師和省教書育人楷模。這是我市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成果的一個縮影。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教師待遇地位不斷提高,素質結構更加優化,職業發展動力更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提質增效。
  • 鄉村教師隊伍擴量提質的鎮原探索
    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在教師。深處內陸西北,鎮原縣也面臨著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共性難題。如何為鄉村教師樹起近處可學的榜樣,讓鄉村教師隊伍不僅有規模更有質量?如何在資源有限情況下,彌補教師結構性短板難題,開足、開好課?鄉村教師流動大,如何才能「留住」「留穩」?  圍繞這些問題,鎮原縣開始探索寫出了自己的答卷。  鄉村教師怎麼強?
  • 事關鄉村教師!
    明確責任主體,加強經費保障,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努力造就一支熱愛鄉村、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隊伍。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意見》回答了記者提問。
  • 甘肅省教師隊伍擴量提質增優
    我省教師隊伍擴量提質增優每日甘肅網蘭州9月9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欣瑤)今天上午,甘肅省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暨全省教師發展視頻會議召開。記者從會議中了解到,目前我省教師數量已基本滿足教育需求,教師隊伍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工程,在政策設計、職業發展、待遇保障等方面系統謀劃、優先支持。我省著眼薄弱區域教育質量提升,在全國率先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制定實施「關於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為建設教師隊伍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 留住教師才能辦好教育:鄉村教師隊伍擴量提質的鎮原探索
    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在教師。深處內陸西北,鎮原縣也面臨著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共性難題。如何為鄉村教師樹起近處可學的榜樣,讓鄉村教師隊伍不僅有規模更有質量?如何在資源有限情況下,彌補教師結構性短板難題,開足、開好課?鄉村教師流動大,如何才能「留住」「留穩」?圍繞這些問題,鎮原縣開始探索寫出了自己的答卷。
  • 鄉村教師隊伍擴量提質增優,這個縣有「實招」!
    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在教師。深處內陸西北,鎮原縣也面臨著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共性難題。如何為鄉村教師樹起近處可學的榜樣,讓鄉村教師隊伍不僅有規模更有質量?如何在資源有限情況下,彌補教師結構性短板難題,開足、開好課?鄉村教師流動大,如何才能「留住」「留穩」? 圍繞這些問題,鎮原縣開始探索寫出了自己的答卷。
  • 基層治理怎樣破解"最後一公裡"難題 看看他們的做法!
    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次全會以來,石嘴山市委、政府對標自治區完善基層治理《若干意見》及企業治理《實施意見》,細化措施定任務,壓實責任抓落實,突出重點求突破,在規範企業經營行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企業治理效能、促進企業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成效。一、突出黨建引領,強化企業治理組織保證。
  •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推動孔子學院提質增效
    教師隊伍是孔子學院建設發展的根本,而職業化教師隊伍又是其中的關鍵。實踐證明,職業化骨幹教師因為熟悉和了解所在國的教育文化和法律法規,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對於強化孔子學院的教育屬性,促進漢語教學有效融入當地國民教育體系,推動漢語教學本土化,從而促進孔子學院實現提質增效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大力發展精品民宿 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升級——北京市懷柔區
    一、鄉村旅遊發展基本情況   懷柔區立足生態資源和民俗文化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並將其作為特色項目、品牌項目加大培育。截至目前,全區發展鄉村旅遊村53個,鄉村旅遊接待戶2900餘戶,其中,星級村46個,星級戶1412戶,評定鄉村酒店、養生山吧、休閒農莊等鄉村旅遊新業態89家,形成了以雁棲「不夜谷」、夜渤海和琉璃廟「白河灣」為主的特色品牌區域。
  • 縱深推進「五地 一產」入市改革 促進各項工作全面提質增效——全...
    具體表現為:一是增強了思想自覺,激發了改革動力;二是明確了目標方向,找到了改革路徑;三是激活了農村資源,釋放了改革紅利;四是打造了亮點模式,形成了示範經驗;五是錘鍊了幹部隊伍,提升了幹部本領。通過8個月的工作實踐,我們不僅收穫了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成效,更積累了一些彌足珍貴的經驗,為全面推進「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益啟示。
  • 海南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
    為了破解鄉村教師「招不來」的難題,海南在實施「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的同時,還因地制宜地為各市縣制定了分門別類地教育引才計劃——通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鄉鎮公辦幼兒園特設崗位教師計劃,累計為五指山等16個市縣招聘特崗教師7746人;通過實施海南省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每年為公辦鄉村小學和鄉鎮幼兒園培養師範生共400名;通過開展「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每年選派150名優秀中小學教師到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支教一年
  • 海南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程推進
    為了破解鄉村教師「招不來」的難題,海南在實施「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的同時,還因地制宜地為各市縣制定了分門別類地教育引才計劃——通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鄉鎮公辦幼兒園特設崗位教師計劃,累計為五指山等16個市縣招聘特崗教師7746人;通過實施海南省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