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報網訊 (實習生 潘晶記者張旭升)日前,記者發現,一些居民不嫌麻煩把家裡的紙殼、報紙等廢品送到廢品收購站,而對守在小區門口的廢品流動收購車視而不見。經緯十一道街的張大爺說出了大多市民的心裡話,廢品賣給「破爛王」被壓價、壓秤太吃虧,「破爛王」太不講誠信了。
前幾天,家住經緯十一道街40號的張大爺收拾了一下陽臺上舊報紙、紙殼子、易拉罐、塑料瓶等廢品,準備賣掉。一推著收廢品的流動車的中年男子過秤後,告訴張大爺,報紙是10公斤,5角錢一公斤,紙殼15公斤,因被水泡了,也按10公斤算,2角錢一公斤,易拉罐是鐵罐不值錢,現在不收,但可以幫著扔下樓去,隨後掏給張大爺7元錢,就要把廢品拿走。張大爺覺得不對勁兒,首先這些廢品加起來怎麼也有四五十公斤,再者價格也比他知道的低了許多。於是他就只賣了紙殼子,自己用自行車推著報紙和易拉罐到廢品收購站出售。結果,上秤後報紙有18公斤,每公斤1元,賣了18元,易拉罐一角一個。張大爺覺得自己這一趟沒白跑。
經調查,很多市民都曾經有過被「破爛王」壓價、壓秤的經歷。一些「破爛王」知道年輕人對此馬馬虎虎,對廢品價格也不知道,往往隨口說個價錢就把廢品拿走;對年紀大知道價格的市民,就壓低重量,有的還使用已經禁止使用的桿秤當面做手腳。有的還故意說一些廢品沒有人收,自己可以幫助拿下樓去,結果轉身就賣了,像啤酒瓶、礦泉水瓶、泡沫、塑料等。
對於部分「破爛王」這種不正當收購行為,許多上過當的市民表示,以前圖方便在門口就賣了,現在寧可自己費事送到收購站,不是為了多賣幾元錢,就是為了圖得心裡一個敞亮,要不事後覺得自己都是冤大頭。由於很多市民對「破爛王」公平買賣的誠信產生了不信任,導致一些專門在小區門口收購廢品的「破爛王」生意比以往差了很多,收入也銳減。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廢品收購站卻一直在忙著驗秤、裝車。
據了解,哈爾濱市在2004年對街面上收廢品的8000餘名流動大軍進行了統一管理,要求其不準強買、騙買、壓價、壓秤收購。但是,這些行為卻仍在不斷發生,物資回收業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遵章收購的話,「破爛王」這個職業將在哈爾濱市逐步萎縮,對哈爾濱市物資的及時回收再利用不是一件好事。
--稿件來自《新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