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臉譜中你不知道的那些潛在規則

2020-12-23 歷史講壇進行中

中國戲曲經過歲月的洗禮,在歷史長河裡按自己的特色發展著。中國的戲曲的藝術特色主要有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這三個藝術特徵,它們聚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藝術,構成了特有的戲曲結構。藝術表演也有著自己的面貌,最初是以歌舞形式表演,慢慢的脫離了生活,從而開始變異。在現在的戲劇舞臺上,表演的戲曲人物真真假假,有的運用一些手段製造虛虛實實的場景,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沉浸在故事裡。

中國戲曲內容博大精深,今天我們就說一下中國戲曲裡的一種,戲曲臉譜。我們著重的普及一下戲曲臉譜。戲曲臉譜的妝容都比較的誇張,這種妝容不是隨意畫的,儘管我們看上去妝法很大膽,但是臉譜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戲曲臉譜藝術很講究章法,它將點、線、色有規律的相結合,形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所以臉譜也是有一定的章程的。戲曲臉譜也有一定的分類。它可以將臉譜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整臉,這個臉譜的妝容顏色基本上是一個色調,稍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人物的眉間和眼部,但整體的臉部圖案是簡單的。比如包公的黑臉,關羽的整紅臉等等;三塊瓦臉,這是臉譜中最基本的譜式,它是用一種顏色作為底色,然後再用黑筆勾畫眉、眼、鼻三部分。分為腦門和左右臉頰三大部分,比如關勝、馬稷等。

六分臉,它主要特點是腦袋上的立柱紋與眼部以下都會畫同一種顏色,除了立柱紋以外的顏色,佔到全臉的百分之四十,除了眼部以下之外的顏色佔到全臉的百分之六十。因此這樣畫出來的臉譜被稱為六分臉;歪臉,顧名思義,就是畫有不對稱的圖案,給人一種傾斜的感覺。丑角臉,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小花臉,其臉譜的特點就是臉部中心位置有一塊白,各種形狀的都有。比如《女起解》中的崇光道。

除了以上所介紹到的,還有幾種類型,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再簡單的介紹一下臉色。臉色有功能固著的功能,它體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這是長期演出約定俗成的結果。紅臉,一般表示比較有血性的人物,是忠厚、勇烈的代表;黑臉,一般代表鐵面無私、粗魯耿直的人物形象;紫臉,一般表示很穩重的人;黃臉,一般表示很殘暴、善於作戰的人物特點;藍臉,一般表示勇猛的人物形象;白臉,表示奸詐之人和善於用心計的人物形象。

以上是歷史講壇進行中的精彩分享,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中國戲曲》「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
    嗨,大家好,我是婷子寶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中國戲曲的臉譜,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
  • 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到美國
    本報記者 楊 競 核心提示 受美國大學邀請、國家藝術基金支持、為期一個月的「『東方神韻·粉墨中國』——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12月15日在美國結束。此展全面展示了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的特點與價值,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我國戲曲中的臉譜究竟是什麼來歷,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熱捧?
    到了元代的時候才出現了正面人物的圖案,不同的臉譜,可以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比如紅色臉譜代表忠勇,黑色臉譜代表莽撞,白色臉譜代表奸邪。而在一些比較經典的角色上,一般都有著固定的臉譜,比如我們熟知的包拯、關羽、張飛、曹操以及各種皇帝等人,基本上一看臉譜的妝扮,就知道表演的是誰了。
  • 戲曲 戲曲臉譜分類
    譜式分類是從臉譜的構圖上來分類。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一些基本類型:整臉:臉部的化妝顏色基本上是一個色調,只是在眉、眼部位有變化,構圖簡單。如《鍘美案》中的包拯為黑整臉、《戰長沙》中的關羽是紅整臉,《赤壁之戰》的曹操為白整臉。三塊瓦臉:也稱三塊窩臉,最基本的譜式。
  • 中國傳統 文化:臉譜
    今天就給大家交流一下我國的文化中的一個――臉譜。臉譜最早由代面(面具)演化來的,代面在古代戰爭中用來威嚇敵人,後來就被用到了舞臺上。在南北朝和隋唐時的樂舞節目裡已經有了「假面歌舞」。到了宋代,為了方便戲曲的演員才有了將油彩直接勾書在臉上,成了現在的臉譜。
  • 中國戲曲的四大行當你知道哪些
    賈府的焦大與林黛玉,從心理到外形都有很大的差異,在舞臺上就要有不同條件和類型的演員採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在戲曲發展的過程中,就將人物類別進行分為各個行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中國戲曲的四大行當。中國戲曲四大行當分為:生、旦、淨、醜。首先是——生行,它是中國戲曲主要的表演形式之一,一般指的是除了淨、醜之外的男性角色。
  • 戲曲中的臉譜顏色有什麼寓意?代表人物是誰?快來看看吧!
    導語: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見過戲臺上面的臉譜表演吧,無論是詩老人還是小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戲曲中的臉譜表演,那麼戲曲臉譜的各種顏色有什麼含義嗎?代表人物是誰呢?一起來看看中國戲曲臉譜的含義吧。
  • 讓戲曲人物的靈魂再現,「臉譜」的演變和色彩運用
    戲曲演出,屬於高臺勸話形式,人物一出場,觀眾已辨是非,不用過多的舞臺語言修飾,「扮相」已經完成八分的人物形象刻畫,加上演技的襯託,一個鮮活的人物就被塑造出來了。「勾臉」的演變之路「勾臉」的由來,眾說紛紜。最原始的雛形應該是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圖騰崇拜中的巫術活動需要紋身和面具裝飾。
  • 中國範兒的「藝術臉」——臉譜
    黑臉的張飛,叫喳喳……」看到這段歌詞你會不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出來?其實京劇的魅力,不僅存在於它的唱念做打之間,更存在於它的苫肩、靠旗和臉譜之中。單是這臉譜的畫法就有很多有趣的小知識哦。今天,讓我們和小編一起,去看一看京劇臉譜中的秘密吧。
  • 你喜歡京劇嗎?京劇中的臉譜,你知道它們代表什麼意思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央視即將上線的首檔選秀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這個節目的主題還挺有意思的。既然是華彩之風骨,或許京劇也算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吧。在華彩少年的比試當中就有這樣的一道題目,說中國京劇的臉譜的色彩非常的豐富,問什麼顏色用來代表忠勇俠義的人物,又是什麼顏色用來代表陰險奸詐的人物。
  • 中國國粹文化戲曲,這些你可能不太了解
    中國戲曲小品的主要特點戲曲經過無數代藝人的不斷地探索和發展,才形成了自身顯著的特點。戲曲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每一種行當內又有更為細緻的進一步分工。我國戲曲講究用「唱念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另外,戲曲中的唱腔、龍套(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臉譜、服飾以及表演出場地所涉及的露臺、廟臺、舞臺等都有他們獨特的韻味,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 兒童畫/創意美術教程:國寶臉譜
    畫筆材料:素描紙、鉛筆、水粉筆 HB、2~8號小朋友們,說道我們我們中國,你們會想到哪些呀?那你們我們中國的國粹是什麼嗎?對啦,是京劇,那你們有沒有聽過京劇呢?我們知道,在唱京劇的時候,那些戲曲演員是不是會把臉畫上臉譜呀?
  •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探尋我國戲曲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
    戲曲劇種繁多,經過不完全統計就有三百六十多種,中國戲曲分為萌芽期,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形成期唐代的「參軍期」,發展期的宋代「雜劇」,南宋時的「南戲」,成熟期元代的雜劇,繁榮期清代地方戲曲。只有我們的中國戲曲還活躍在世界舞臺上,所以戲劇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唐朝的高度繁榮,使的中國文學高度發展,出現了大量詩詞歌賦,為戲曲產生了很大影響。音樂舞蹈的發展,為戲曲提供了很雄厚的基礎。梨園的產生了正規化訓練,大量戲曲工作者大量出現。無數話本,劇目躍然出世。
  • 可以讓你一秒辨別京劇臉譜的方法
    京劇臉譜是中國戲曲表達的一種特殊方式,其化妝有特定的技巧,臉譜在國內外都非常受人追捧,它以誇張的顏色色彩和充滿變化的曲線勾畫而成,列如京劇中的「醜」行就需要化妝來改變本來的面貌,已達到戲曲效果。臉譜的突出特點就是它是一種性格妝,直接變現人物的性格氣質,每一個「醜」、「淨」角色不同,所對應的臉譜就不一樣。隨著戲曲的不斷發展,臉譜也日漸成熟,譜式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固定模式。或許很多人看到過許多的臉譜,但因為不懂京劇,不懂臉譜,所以很多的人肯定會說感覺臉譜是一樣,今天我們就來細分臉譜,讓你很快的分辨臉譜。
  • 中國文化——京劇臉譜是「Beijing face」嗎?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怎能少得了中國戲曲呢?你知道中國戲曲有幾大劇種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於中國戲曲的相關英文表達吧!戲曲是一種強有力量的,可以捕捉和攪動觀眾情緒,從而影響人們的態度的表演。淨 painted face醜clown胡琴lyre鑼鼓gong and drum臉譜
  • 中國傳統戲曲上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有著什麼不一樣的歷史魅力呢
    秦腔是我國西北地區最歷史悠久的戲劇之一,它又被稱為亂彈,現主要流行與中國的西北地區,比如陝西、青海、甘肅等地,秦腔在2006年經國家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裡。秦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它是起源於西周,成熟在秦。
  • 中國戲曲中的符號特性,給戲曲的發展帶來了什麼重要意義?
    因而,我們要探究傳統戲曲色彩的符號性,就不能脫離傳統戲曲賴以生存的歷史文化背景。戲曲舞臺上的色彩是整個戲劇表演系統最重要的視覺組成符號,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視覺符號體系,它包含了戲曲色彩表達層面上傳達寫意性、構建審美意象的能指部分;也涵蓋了戲曲色彩內容層面上隱喻秩序、組成別異功能的所指部分。
  • 京劇臉譜出面膜了,你要了解下這些面膜都是誰?
    面膜基本上都取材於我們常見的戲曲人物圖案。試想每天你在敷面膜的時候都可以體驗一下中國京劇裡的各種角兒,是不是也有點小興奮?但不了解一下你臉上敷的這些臉譜是啥性格和特徵,想必也少了很多樂趣。所以今天集郵君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常出現的臉譜吧!
  • 田有亮京劇臉譜集出版
    信報訊 京劇臉譜畫家田有亮所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封神演義》京劇臉譜集,已由中國畫報社納入《中國戲曲臉譜叢書》,並分為四冊單獨出版,將於8月9日舉行首發式。    田有亮是老戲劇家翁偶虹的弟子。翁偶虹不僅長於創作劇本,還擅描畫臉譜。曾數十年多方收集古今戲曲臉譜珍藏並描繪。
  • 楊青青談中國戲曲紋樣元素碼應用的新媒體視覺設計
    觀眾通過選擇有臉譜紋樣的VR眼鏡,假設扮演一個戲曲角色,在空的劇場裡觀看虛擬實境的戲曲展演。中國戲曲的圖案紋樣作為元素碼素材和道具,拓展的虛擬實境的互動設計計及其在公共藝術項目的應用,將會讓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盛宴隨著VR視覺開放至世界的任何一個劇場、博物館、展示廳、家庭、海邊、輪船飛機上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