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戲曲人物的靈魂再現,「臉譜」的演變和色彩運用

2020-12-19 文化過客

戲曲人物在演出前一般主要角色都要「勾臉」,「勾臉」即「扮相」,古人常言「相由心生」,意即一個人的好與壞從相貌上就能分辨出來。所以「扮相」的好壞即代表這個人物的內心形象。戲曲演出,屬於高臺勸話形式,人物一出場,觀眾已辨是非,不用過多的舞臺語言修飾,「扮相」已經完成八分的人物形象刻畫,加上演技的襯託,一個鮮活的人物就被塑造出來了。

「勾臉」的演變之路

「勾臉」的由來,眾說紛紜。最原始的雛形應該是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圖騰崇拜中的巫術活動需要紋身和面具裝飾。古老的藏戲仍然保留著這一特點,眾多的出土文物也揭示面具的存在,陝西出土的商代青銅面具已經出現不同類型的面具,用於表現鬼神和獸類的形象。

北朝時蘭陵王戴面具參加戰爭的故事,說明相貌可以用面具來替代,這是最早的勾臉動機。《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北齊蘭陵王高長恭,戰力非凡,但容貌俊美,眾人皆認為其乃文弱書生。為了提振士氣,增加自己的威猛形象,他佩戴威猛無比的面具出戰。文有文相,武有武威。身份的定位需要勾臉來完成,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當面具被畫筆和顏料取代後,勾臉完成藝術性的變身。

蘭陵王的故事出自《舊唐書·音樂志》,而唐教坊音樂和宋元時期的勾欄瓦舍演出活動,正是我國戲劇文化的前身,在這一時期,勾臉扮相隨著商業性演出的需要,走上戲劇創新的發展之路。

為什麼要「勾臉」?

戲曲的「勾臉」行為,最大的目的是顯示人物外在特徵以及原型人物的內心性格,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人物的感染力和戲劇效果,另一方面展示了舞臺色彩效果,從而達到烘託整場氣氛。「勾臉後」的人物性格已經定型,不同階層的人不會因為歷史典故的欠缺,認知方面的誤差造成戲曲效果的不同觀點。人物的好壞全在一張臉上,不需要交頭接耳去討論,去求證,你只需要欣賞就可以了,就這麼簡單。

臉譜的種類

我國戲曲臉譜經過不斷的發張,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臉譜造型,由於種類繁多,難於數計。但萬變不離其宗,勾臉常用底色還是黑、白、紅三種,然後根據不同需要細分出紅、紫、白、黃、藍、綠、灰、金銀色等等。另外,勾臉主要用於淨行和丑角,演員勾臉又受流派和師傅偏好影響,勾法又各不相同,這裡不能強調具體的勾法,儘管千變萬化,各有奧妙,其基本特點相互之間差距並不是很大。

臉譜色彩的基本含義

1、紅色臉,代表忠義、耿直、有血性。如關羽,吳漢等。

2、黑色臉,表示性格嚴肅或粗魯豪爽。如包公,張飛等。

3、白色臉,象徵奸詐兇險之人。如曹操,嚴嵩等。

4、五花臉,象徵威猛雄壯。如李逵,程咬金等。

5、紫色臉,表示穩重有正義感之人,如徐延昭等。

6、金色臉,一般用於神仙的神秘莊重感。

7、丑角臉,表示市儈、勢力,愚笨的一些形象,如婁阿鼠等,昏官等。

臉譜藝術是我國戲曲獨有的、在舞臺演出中使用的化妝造型藝術。經過漫長的演出實踐,目前已經逐漸成熟,並以譜式完善固定下來,成為我國戲曲藝術寶貴的文化遺產,同時又為我們的精神生活增光添彩。

本文由文化過客原創

相關焦點

  • 戲曲 戲曲臉譜分類
    碎臉:由「花三塊瓦臉」演變而來,比「花三塊瓦臉」更花哨。構圖形式多樣,色彩種類豐富,線條複雜而細碎。如《取洛陽》中的馬武,《金沙灘》中的楊七郎等。歪臉:構圖、色彩不對稱,給人以歪斜之感。如《打龍棚》中的鄭子明(鄭恩)、《落馬湖》中的於亮等。
  • 細說京劇臉譜之色彩文化
    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一門藝術,國內外都很流行,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籤。臉譜來源於面具孕育於上古圖騰,發源於春秋儺祭,滋養於漢唐代面,演變於宋元塗面,成型於明清臉譜俗語說
  • 中國戲曲臉譜中你不知道的那些潛在規則
    在現在的戲劇舞臺上,表演的戲曲人物真真假假,有的運用一些手段製造虛虛實實的場景,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沉浸在故事裡。中國戲曲內容博大精深,今天我們就說一下中國戲曲裡的一種,戲曲臉譜。我們著重的普及一下戲曲臉譜。戲曲臉譜的妝容都比較的誇張,這種妝容不是隨意畫的,儘管我們看上去妝法很大膽,但是臉譜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 《戲曲與美術》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戲曲的藝術特色、品貌及劇種。認識其作為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的發展歷程。過程與方法:通過圖片、故事及視頻再現等手段,製作戲曲系列宣傳小報。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鄰近色的美感,提高對色彩的感知度,學會運用鄰近色表現生活的情趣。
  • 《中國戲曲》「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
    嗨,大家好,我是婷子寶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中國戲曲的臉譜,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
  • 戲曲中的臉譜顏色有什麼寓意?代表人物是誰?快來看看吧!
    導語: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見過戲臺上面的臉譜表演吧,無論是詩老人還是小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戲曲中的臉譜表演,那麼戲曲臉譜的各種顏色有什麼含義嗎?代表人物是誰呢?一起來看看中國戲曲臉譜的含義吧。
  • 兒童畫/創意美術教程:國寶臉譜
    我們知道,在唱京劇的時候,那些戲曲演員是不是會把臉畫上臉譜呀?在京劇臉譜裡,不同的人物,會擁有不同的色彩搭配,通過色彩表現人物性格,是不是很有趣,今天我們就要來畫畫京劇臉譜,但是我們用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作為我們的臉譜模特,將大熊貓和國粹京劇臉譜組合起來。創作一個熊貓臉譜!是不是很特別?
  • 戲曲 各個行當都有各自的形象內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規制
    扮演劇中人物分角色行當,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行當從內容上說,它是戲曲人物藝術化、規範化的形象類型。從形式上看,又是有著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類系統。這種表演體制是戲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創造上的集中反映。每個行當,都是一個形象系統,同時也是一個相應的表演程式系統。舉例來說,老生就是一個形象系統,其中包容著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剛毅的男性人物形象。
  • 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到美國
    展覽包括「追根溯源·中國臉譜的前世今生」「大國工匠·宣紙脫胎臉譜展」「雅韻中國·臉譜文創產品展」「遇見戲曲·中國戲曲體驗之旅」和「春風化雨·走近中國戲曲」五個板塊。展覽以英文視頻形式,對中國戲曲臉譜藝術進行了詳細介紹,展示了宣紙脫胎立體浮雕臉譜,以戲曲臉譜元素為創作靈感和素材衍生的文創產品,如臉譜藝術衍生的書籤、信封、掛件、明信片等。
  • 京劇流派臉譜之竇爾墩
    臉譜的演變和發展不是個人憑空臆造的產物,而是戲曲藝術家們長期藝術實踐中對劇中角色的分析,判斷,作出評價,才逐步形成的藝術手法圖案。 京劇臉譜與京劇表演藝術是一樣的,是和演員一起在舞臺上的活的藝術。
  • 程式化是戲曲藝術走向成熟的必然結果,是對現實生活的高度概括
    人物故事可以千變萬化,但終不離這個體系,這是戲曲藝人幾百年來總結和提煉的精華,絕不是因循守舊,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因時代而變化的不斷繼承、創新與發展。戲曲藝術在內容上褒貶分明,懲惡揚善。其實這類臉譜造型是程式化的、藝術化的、臉譜化的,其目的是通過演繹傳說與故事來匡扶道德,教化人心,不是再現歷史。當然,這其中宜揚了封建道德與皇權思想,這是其歷史的局限性,不過,對於一門民間藝術而言,其在自身領域與歷史條件下,能成熟至此,也是彌足珍貴的。
  • 賀州市圖書館開展樂兒課堂「多彩非遺·魅力戲曲」活動
    11月27日,賀州市圖書館開展樂兒課堂「多彩非遺·魅力戲曲」活動。50多名小朋友和家長們齊聚一堂,通過精彩紛呈的課堂共同學習中華民族璀璨的非遺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活動現場。老師先用一首兒歌帶動全場氣氛,隨後通過觀看動漫的形式讓小朋友們了解中國五大戲曲是什麼,以及中國入選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戲曲有哪些。動漫結束後,老師還請小朋友回答問題,讓孩子們對這些戲曲知識愈加清晰深刻。隨後,老師進一步介紹了中國戲曲的五大行當,通過臉譜色彩的運用判斷人物的性格特點,並著重介紹了崑曲。
  • 戲劇臉譜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將京劇臉譜與平面設計完美融合
    傳統文化對設計的影響越來越大,民間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體現了民俗風情、倫理道德、巫術觀念和宗教習俗等因素,是世代相傳的文化和藝術表現。臉譜作為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戲曲不景氣的今天,臉譜卻備受人們的青睞,在設計領域作為一種獨特的符號元素而被廣泛應用。本文從臉譜的圖案造型、色彩入手,探討它對設計的影響,以及它在設計中形式的創新。
  • 京劇的臉譜有什麼含義?美與醜的奇妙融合,組成了臉譜文化
    臉譜就是在戲曲演出時在戲曲演員臉上進行的繪畫,是直接拿著油彩在臉上繪畫的,不同的角色化的妝是不一樣的,他們會根據所演角色的性格的不同在臉上勾畫不同的妝容。說唱臉譜這首歌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就有體現,它的歌詞是那一天爺爺領我去把京戲,看見那舞臺上面好多大花臉,紅白黃綠藍咧嘴又瞪眼,一邊唱一邊喊 哇呀呀呀,好像炸雷 嘰嘰喳喳震響在耳邊;這是前面部分,說的是當時作者跟著爺爺去看京劇,看到戲曲演員在戲臺上咿咿呀呀地唱著,當時的作者不甚了解戲曲的演唱方式,只是看著新奇。
  • 可以讓你一秒辨別京劇臉譜的方法
    京劇臉譜是中國戲曲表達的一種特殊方式,其化妝有特定的技巧,臉譜在國內外都非常受人追捧,它以誇張的顏色色彩和充滿變化的曲線勾畫而成,列如京劇中的「醜」行就需要化妝來改變本來的面貌,已達到戲曲效果。臉譜的突出特點就是它是一種性格妝,直接變現人物的性格氣質,每一個「醜」、「淨」角色不同,所對應的臉譜就不一樣。隨著戲曲的不斷發展,臉譜也日漸成熟,譜式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固定模式。或許很多人看到過許多的臉譜,但因為不懂京劇,不懂臉譜,所以很多的人肯定會說感覺臉譜是一樣,今天我們就來細分臉譜,讓你很快的分辨臉譜。
  • 京劇臉譜裡藏著的深厚的文化!
    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一門藝術,其濃墨重彩,色彩變幻莫測,讓國人,甚至包括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深深著迷。臉譜的色彩含義臉譜的色彩含義 臉譜的色彩運用有一定的內容和含義,它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 紅色:象徵忠勇、正義、威武、莊嚴,大多用於富有血性的人物。如關羽。
  • 中國範兒的「藝術臉」——臉譜
    其實京劇的魅力,不僅存在於它的唱念做打之間,更存在於它的苫肩、靠旗和臉譜之中。單是這臉譜的畫法就有很多有趣的小知識哦。今天,讓我們和小編一起,去看一看京劇臉譜中的秘密吧。臉譜的由來關於戲曲臉譜的起源,眾說紛紜。
  • 2020教師資格證六年級美術—— 《戲曲人物》教案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用中國畫表現戲曲人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細微的觀察力、表現力和畫面的組織能力,通過對戲曲人物的動作、神態的細緻刻畫,學會運用中國畫的技法表現戲曲人物。通過對戲曲人物不同動作、神態的刻畫,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從而達到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目的。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嘗試用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戲曲人物的動作、神態。   難點:對戲曲人物動作、神態主要特點的合理把握。
  • 讀懂高甲戲臉譜的「形」與「色」
    勾臉時要突出眉宇間的線條和色彩,圖為「蝴蝶眉」單雄信臉譜。­  戲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舞臺藝術,它融匯了文學、音樂、舞蹈、武術、雜技、美術等多種元素。臉譜是戲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戲曲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高甲戲是閩南諸劇種中傳播區域最廣、觀眾面最多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發源於泉州,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以「化裝遊行」方式起源,便決定了高甲戲在妝面化妝上的講究和造詣。­  「以臉識人,以臉識情」,臉譜大多表現不同人物性格與面貌特徵,臉譜色彩對比強烈,既誇張又有象徵性,用色豐富。
  • 小學美術《精彩的戲曲》說課稿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通過感受戲曲人物的不同角色,了解生、旦、淨、醜,並且通過學習京劇臉譜的譜式以及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不同的性格和品質,製作臉譜並進行小組表演,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二、說學情分析教材後,深入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