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解決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突出問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網課平臺規範有序發展,中央網信辦、教育部決定即日起啟動為期2個月的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專項整治。(8月7日 央視網)
在一個網際網路無所不「加」的時代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讓在線教育方興未艾;網課平臺的興起,讓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從夢想照進現實。網課平臺不僅可以推動教學方式互動化、智能化,也可以促進人才培養的個性化、特色化,還可以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化和一體化。
在線教育迎合了時代浪潮,契合了「注重全面發展、注重面向人人、注重終身學習、注重因材施教」等教育現代化理念,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廣闊前景的市場「富礦」。網課平臺不僅改變了疫情期間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還重塑和更新了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即使疫情結束,在線教育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價值認同,依然未來可期。
在誘人的「利益的蛋糕」驅動下,商業資本趨之若鶩地進入在線教育領域;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網課平臺,還處於一種「野蠻生長」的狀態。為了進行瘋狂的利益變現,一些網課平臺將社會責任拋到腦後,屢屢用網課推廣網遊、交友信息,甚至散布色情、暴力、詐騙信息,不僅危害了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
不論時代如何發展、科技如何進步、社會如何變遷,教育的本質不會發生改變。網課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平臺,不僅要給學生們傳授知識和技能,也要成為夢想的播種者和希望的燃燈者,對孩子們進行文化認同的塑造和價值追求的指引,讓孩子們有正確的價值坐標和精神航向。網課教師不僅要做傳授知識和技能的「經師」,也要做能夠引領學生們精神世界成長、燭照學生們人生道路的「人師」。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網課平臺能夠打破地域、時間、空間的制約與束縛,真正地實現「天涯共此時」。在線教育具有開放性、流動性,網課平臺卻不能沒有底線與禁忌,需要樹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規則意識與邊界精神;如果放任網課平臺自彈自唱、孤芳自賞,難免會導致在線教育的「一地雞毛」。
網課教師也好,網課平臺也罷,都需要多一些對教書育人的尊重與敬畏,多一些自律、自製和自我淨化、自我規範,真正地把關心學生身心健康、點燃他們的「希望之燈」放在第一位;不能只將網課當成營銷場,卻忽略了「課比天大」 。公共部門也要加強監管,維護良好的網課生態,對那些想方設法繞過規則甚至公然挑戰公序良俗的網課教師和網課平臺,要重拳出擊、勇敢「亮劍」,讓投機者和失範者付出沉痛的代價。只有多方合力,在線教育才會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