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句話,說得合情合理是教育孩子,說得簡單粗暴就是傷害孩子

2020-12-13 文拓說教育

在一個綜藝節目中,出現了「對孩子傷害最大的5句話」這個話題,其中就包括我們日常經常對孩子說的一些話:「我養你有什麼用」、「再這樣我不要你了」,雖然是節目,但也應當引發我們對於孩子教育方面上的反思,畢竟如果對孩子造成傷害,那麼對於孩子今後的生活會產生影響。

像這類語言在孩子聽來,就像一把刀子刺入他們的心口。很多時間如果「毀滅」一個孩子,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行動和言語,最簡單的話語可能就會把孩子傷得體無完膚。同樣,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需要設立一條底線,需要慎重地考慮自己的言行舉止帶給孩子的影響。

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誤區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以偏概全的批判。舉個自己的例子,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出門前告訴我要把陽臺上的衣服收起來,預報下午有雨,而我卻沉迷於看電視劇忘記了。等媽媽回來後,看見衣服被淋溼了,就一陣批評教育:「怎麼每次叫你做點事情都弄不好,一點記性都沒有」。聽過這句話,只是偶爾一次的遺忘,卻被媽媽說成了是每次,媽媽不在意的一句話全盤否定了我原本的努力,自己難過了好久。

這也是現如今家長們的通病,總是以偏概全,無論是在作業上還是生活上,只要一做錯,就會被說成「每次都這樣」。當孩子長期受到這種批評時,本身就會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他什麼都做不好。

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起來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被摧毀只需要家長的一句話。因此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要以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育,該肯定的時候肯定,該批評的時候以一種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來。而這種話語式的批判,只會嚴重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能動性。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不分場合地隨意指責。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公共空間裡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說得輕了,會使孩子不自信;往重了說,孩子的一生可能就會毀在那幾句話語中,因此在教育孩子時要給孩子留一份尊嚴。

文學家胡適的母親就深知這個道理,即使私下對兒子要求非常嚴格,但從來不會當著外人的面指責他。他的母親一直秉承的原則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被別人當作議論的話柄。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也是教育孩子的底線。

還有一點就是千萬不要對孩子實施冷暴力。我們都知道,情侶之間出現問題最害怕的就是雙方實施冷暴力,各不理睬,在家庭教育中同樣如此。相信大部分人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家裡人的「變臉」,一面對著你時眼睛裡透露出凌厲的殺氣,另一方面就能對著別人笑得春風滿面。

但我認為在所有的這一系列行為中,冷暴力是最可怕的,因為在家人的行動和眼神中,對你只有冷漠和無視,所有的言行舉止在眼神中體現得極其透徹,讓孩子壓根不敢靠近。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生活在這樣的空間裡,最終造就的孩子只有可能是沉默、自卑、不自信。因此,父母應該要與孩子多交流,用溝通的方式解決你認為對孩子的不滿,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父母一句話,說得合情合理是教育孩子,說得簡單粗暴就是傷害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長,但是在孩子成長中,也會犯許多錯誤,而我們所需要的做的並不是去指責,而是以正確的方式教導孩子走出這個錯誤,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的義務!

相關焦點

  • 家長粗暴教育孩子的學習,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身為父母可以關注孩子的習性,重視孩子的教育是可取的,但必須按照教育的發展規律,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用大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更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否則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父母粗魯地教育孩子學習,這不是家庭教育,而是家庭暴力。一對父母擁有一對子女,只有當子女對父母拳打腳踢時,才會受到父母的嚴厲懲罰,才會感到受氣。
  • 這樣教育孩子,你說得再多,孩子也不會懂規矩
    導讀:這樣教育孩子,你說得再多,孩子也不會懂規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樣教育孩子,你說得再多,孩子也不會懂規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簡單一句話在孩子眼裡就是傷害,三個原則避免「威脅性」語言
    父母對於孩子的言傳身教是十分重要的,一句在成年人看來無關痛癢的話,有時在孩子心中卻能造成不小的傷害。1.你認為只是簡單的一句話,有時在孩子看來,是威脅親子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爸爸楊爍曾經就因為對兒子多分嚴厲,而上了熱搜,並且引起了觀眾與網友的不滿。
  • 《小歡喜》父母都說愛孩子,錯誤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只是傷害
    這部電視劇所圍繞的就是三個不一樣的家庭,在面臨高考的時候,他們有著不同的故事,可以說沒有一個教育是完美的,雖然父母口口聲聲說對於孩子的只有愛,殊不知到頭來對於孩子全部都是傷害,我們先來看一下第1個家庭。
  • 孩子哭了怎麼辦?專家說這4種做法傷害大,父母卻誤以為做得對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在她的著作《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給出了教科書式的回答。她既是一名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詳細介紹了父母在管教孩子時的4類常見錯誤做法,以及如何用情感引導的方法拉近你和孩子的距離,提升孩子的情商,幫助他成長為一個富有同情心,善於理解他人,受人歡迎,同時能夠控制衝動,有效管理情緒的人。而這不正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孩子嗎?
  • 你的簡單粗暴,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而樂觀佰愛的初衷,就是幫助更多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孩子,這樣才能更好地愛孩子。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表現出「控制」和「管理」兩個極端,最常見訓斥孩子的話就是「我說你做」和「這是規矩,沒什麼可商量的!」樂觀佰愛認為正確的教育方法應該是「又拉又推」,也就是會給孩子制定規則,告訴他要有秩序感,同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讓他覺得去執行一件事情是一件好玩有趣的事情,而不是被迫的不願意的。比如到了飯點孩子依舊在玩積木,不要去輕易打斷孩子,因為這樣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孩子本身的專注力就是很短暫的。但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只能再玩十分鐘就必須吃飯」,要告訴他這是遊戲規則。
  • 教育專家:當孩子說「我考試考砸了」,父母這樣做,孩子會更優秀
    考試查完成績之後,家長各近展示,&34;、&34;、還有的無所謂的樣子&34;......對於考雙百的家長,都是同樣一句話 看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爹媽笑。成績不好,爹媽心大的,不批評反而還會安慰幾句;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免不了被一場&34;。每個家長教育方式的不同,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家長們的回答也各不相同。
  • 孩子總是重複犯一樣的錯誤?教育孩子不能簡單粗暴,還要讓他服氣
    究其原因,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這種想法很多時候是和我們大人不一樣的,簡單粗暴的方式可能在眼前起到效果,根本上的問題其實還是沒有解決。一、 你不認同孩子,孩子也不會認同你在一些比較極端的家長眼裡,似乎孩子做什麼都是錯的。
  • 孩子叛逆怎麼辦?想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就得先教育好自己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一半是幼稚,一半是成熟。面對學習和生活,儘管離不開學校和父母,但是青春期孩子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開始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以往的成長經歷。歸根到底,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情感衝突,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長期以來的教育方式過於陳舊、固化,沒有順應孩子在成長中思維、能力和心態的劇烈變化。因而,一旦孩子表現出對家長權威的質疑和不滿,父母們就立刻大發雷霆,輕則批評責罰,重則棍棒教育。其結果,要麼促使孩子叛逆暴戾,要麼導致孩子自卑怯懦。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隨口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殊不知,這種「撒謊式、恐嚇式」育兒最終會讓父母「自食其果」,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1不可磨滅的傷害嚇唬孩子,很簡單,卻很粗暴,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一、內心安全感被破壞當家長說出那一句「不要你了」的話時,會讓孩子內心有一種拋棄感。有人將這種「嚇唬式」的教育稱為「愛的撤回」。心理學家威利·詹姆斯說過一句話:「在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 如何正確教育發脾氣的孩子?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引言相信很多家長朋友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都經常碰到過孩子發脾氣,自己又不知道該怎麼進行教育的問題,很多家長碰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要麼用語言恐嚇、用暴力解決問題,要麼就是儘可能順著孩子,可這些方法顯然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當然不是說不能管教孩子,管教和懲罰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 作為父母,你會「說話」嗎?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要避免說兩種話
    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避免對孩子說這兩種話。一、你對得起我嗎?這位父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帶出了明顯的強勢,那種很強烈的表達方式流露出了對孩子的不尊重,久而久之,會帶來兩種結果。一種就是絕對服從型,孩子會表現得膽小怕事,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沒有一絲主見,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沒有主意。
  • 抓好父母的有效期:教育孩子得從小抓起,錯過了後悔莫及
    這個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這位母親平時是十分寵慣孩子的,從沒打罵過孩子,視孩子如珍珠,百依百順,而今天一反常態,兒子便吃不消了。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你就任他性子來,他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孩子對於家庭教育的感受,通常可以分為3個級別:歸屬感、幸福感和眷戀感。可以說孩子的感受好壞,就是父母對家庭教育是否用心,對孩子是否尊重理解的直觀表現。請相信,只要你願意抽時間、動腦筋去陪伴孩子,那麼孩子會遠比你想像中要學得更快、做得更好。而在父母陪伴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對家庭會有歸屬感,對生活也會更有幸福感。
  • 父母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像鋒利的刀子傷害了孩子。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假期裡,請父母嘴下留情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為了孩子有個好未來,不斷督促他進步,可一句好話能讓孩子重拾信心,一句不好的話卻能讓孩子陷入自卑。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像鋒利的刀子,傷害著孩子。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
  •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在某育兒節目上孩子吃飯的時候非要在餐桌上搭積木,爸爸媽媽勸他說吃完飯再玩,沒想到孩子突然就發起了脾氣,把玩具扔在地上使勁的踩,然後躲在門後嚎啕大哭,誰勸都沒有用,媽媽把孩子拉到沙發邊上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貼標籤「你這孩子能不能聽點話」,孩子聽了反而哭的更大聲了,一邊哭一邊喊著「奶奶,奶奶,我要奶奶」。
  • 孩子自尊心太強,說幾句就難過得受不了,父母該怎麼辦?
    小雅這麼說道「媽媽,有時別人說我不好的時候,我會很不開心。」自尊心本可以催人上進,讓孩子自強不息。然而物極必反,自尊心太強的孩子,背後往往隱藏著一顆脆弱而又自卑的內心。老師說的沒錯,小雅的自尊心太強了,同時受限於年齡,當別人說她不好時,她無法對自己的優缺點進行評估,進而對自己已有的認知出現動搖,情緒上表現為焦慮不安,備受壓力,當孩子無法處理這種情緒時,她就會採用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自尊心太強的孩子,關注點往往不在自己的內在成長上,而是在乎別人的稱讚和表揚,這也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強烈的自尊心往往還隱藏著一定的攻擊性。
  • 為什麼說父母的愛,沒有像孩子的愛那樣純粹?很累還得管就是心魔
    教育孩子之路,父母的愛永遠不會像孩子愛媽媽那樣純粹前些天,朋友娟子說:&34;,這樣的話實際上一聽就是氣話,孩子再頑劣、再不聽話,最終也是自己的孩子、更沒有不管的理,即便是上一刻說得多麼絕情,下一秒該疼孩子、該管的時候還是一分鐘都不會馬虎。
  • 親媽一句話讓女兒得抑鬱症:多少孩子,毀於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正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所說的話才那麼特別,具有那麼強大的影響力。當我們轉換語言表達的方式時,會發現,孩子也會快速的發生改變。有時候,我們吼過孩子,自己也會懊惱,但覺得當時就是忍不住。父母自身的心情常常會影響對孩子的寬容度,心情好時更有耐心,心情不好就一吼了之。
  • 孩子叛逆、愛發脾氣?家長第一句話很重要,高情商父母這樣說
    孩子叛逆、愛發脾氣?家長第一句話很重要,高情商父母這樣說你家孩子是否也經常發脾氣?孩子本來玩得好好的,突然就和同學打了起來;本來和父母聊天聊得好好的,剛說他兩句他就炸毛了……53%的家長這樣說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曾經有過這樣一則問卷:「問家長,當孩子們犯錯時,您第一句話會說什麼?」結果有超過53%的家長都這樣回答:「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好啊,又不會發脾氣,你要有人家一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