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定位山西太原某高校,一大二學生在補考期間因涉嫌拿手機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並沒收考卷,隨後該學生給母親留言&34;墜樓身亡...
事發後,當事人家屬發聲稱&34;
然而從監控中可以發現,考場內並未發生過任何衝突。
顯然,對於當事人家屬的指責,無人買單。
然而,平心而論,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發生這樣的慘劇,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但對於學校來說,作弊受罰,這又本是一件公平公正的事件。
如何才能兩全其美?
如果學校賠償,實則給出了一針並不高明的鎮靜劑,側面默許了這一類玻璃心的孩子在觸碰錯誤的底線時,讓他們有了一種可以依賴的扭曲心理,日後用於威脅學校甚至社會亦有可能;
如果學校不賠償,家長苦心送孩子去學校卻最終換回一具冰冷的屍體,人道主義下,於家屬而言也有失公允,況且慘劇的發生地點的確是在學校。
但無論最終的判決如何,我都相信會得到一個公正的結論,也相信會呈現出一個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
逝者為大,未知全貌,本應不予評論。
然而透過這一幕慘劇,卻讓我看到了一個&34;、&34;、&34;多方造就下有著一顆玻璃心的&34;。
就考生而言,開考後發現身上有手機不管開機關機一律視為作弊,這本該是每一位大二學生都很清楚的紀律,尤其還處於補考這一特殊情境。
與其因為擔心考不好而選擇在考試時作弊,為何不願多花些心思提前複習一下呢?
既然冒險選擇了作弊這一途徑,事先就應該做好作弊被抓的心理預案。
被抓後又磨不開面子,既然承擔不了結果,何必劍出偏鋒?
大二學生也算成年人了,沒有人再會像對中小學生那樣做到時時關注,心理方面的疏導更需要自己去尋求幫助。
無獨有偶,一位14歲的初三女孩偷綁母親手機,在一款手遊中前後消費108筆,累計充值6萬餘元,被家人發現後竟選擇了自殺。
事發前,女孩兒曾給母親發了帶有&34;意味的簡訊,&34;而此時遊戲代理商已回應稱退款正在進行。
生命如此珍貴,是讓你來秀玻璃心的嗎?
未來走向社會時就會發現,社會中最廉價的就是面子。
教育主要由社會、學校、家庭構成,提及責任,三方自然責無旁貸。
心理問題的積壓不在一朝一夕,沒收卷子或許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家庭本該是每一位家庭成員的避風港,缺失的羈絆和歸屬感無形中成為了學生走向偏激的助推器。
當學生準備自殺與家長告別時,家長的一句&34;,是不是說明學生原先就存在類似的抑鬱情況或者其他負面情緒呢?對於當時幾近崩潰的學生來說何嘗不是又一擊重擊?
如果早有先例,為何不能早些警醒做疏導呢?
人,是避錯生物。
當自家孩子出了問題,追責是一方面,但是家庭也該去考慮一下自身問題。
畢竟,教育並不是一件你把孩子扔到學校就ok的小事呀!
對於校方而言,學校應該保護好學生卻未能保護好學生,心理疏導方面的確存在疏漏。
但是大學是教育機構而非保姆機構,的確很難去解開一個已經成長了20餘年的成年人的心結。
然而,高校往往提倡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並設有相應的心理諮詢室和心理導員,但是往往經歷過學生時代卻發現,這通常都是些形式主義或口號主義。
學校裡每年的心理普查真的有價值嗎?
學生真的願意向心理輔導員表露真正的自我嗎?
心理輔導員真的專業嗎?
大學期間,我就曾是班裡的心理輔導員,然而,當時的我對於心理學一無所長,還時常覺著自己有點兒問題。
未出事前無人重視,事情發生時各方追責,風風火火幾個月。
最可怕的是,事情過了,就忘了。
社會輿論也有說,&34;,&34;,將矛頭直指監考老師。
發現作弊收卷子,合乎常理的操作,老師有問題嗎?
假如監考老師真的只是秉公執法嚴抓作弊呢?
假如這都要擔責,以後誰敢當老師呢?
假如不去抓作弊,老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好我好大家好,那又是否對的起那些熬夜苦讀的學子呢?
做正義之事,卻成為殺人犯,孰是孰非,永遠的難題。
口誅筆伐,褒貶不一,假如監考老師也有一顆玻璃心,不堪輿論相向而致悲劇再生,這就圓滿了嗎?
這是一個聯動的世界,沒有可以脫離一切做到完全獨活的個體。
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都將帶來多方面的影響,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當結果來臨時,泰然處之。
當你因為玻璃心做出極端行為時,當你因為玻璃心四處甩鍋、亂扣帽子時,或許可以滿足的只是你內心中的一絲小慰藉,卻改變不了任何既成的現實和結果。
因為,這是一個對玻璃心並不友好的世界,卻也是一個仍然有著正確價值觀的世界。
你若不勇敢,誰替你堅強?
你若不堅強,懦弱給誰看?
別為自己的玻璃心找理由,也別為別人的玻璃心找藉口。
成年人的生活,誰不是負重前行?
成年人的體面,誰在乎你的賣慘?
所以,此時的你,需要的是一塊防彈玻璃,然後會有一個聲音告訴你,歡迎來到成人世界。
然而,悲劇已然發生,一條鮮活的年輕生命就此離去著實讓人痛心,究竟他經歷了多少痛苦或許也只有他自己知曉,只願類似的悲劇不要一再上演。
逝者已矣,逝者安息~
作者:筆炮君
生命不息,筆炮不輟
辯證地侃,溫柔地噴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