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覺得學習很苦很累的孩子,都有著"生活很累很不如意"的父母

2020-11-14 素質教育觀察

文/霓裳

11月10日,安徽安慶一位媽媽讓孩子在泔水桶撿麵條的視頻在網友中傳開了。

原來,這個孩子說"不想學習",媽媽就讓他把泔水桶裡的麵條抓到籃子裡,帶回去給奶奶餵雞。

據說,媽媽的教育方法十分奏效。事後,男孩完成作業的時間從以前的兩個小時縮短到了四十分鐘。

網友對媽媽的做法持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贊同:認為孩子"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另一種看法是:這樣的做法太簡單粗暴了。

01

類似這樣的教育方法,此前也有家長使用過。但不同的人,效果卻不一樣。

曾經有一位孩子因為"不想上學",媽媽就讓他去撿瓶子賣錢。孩子在撿瓶子的過程中吃了許多苦,體會了生活的艱辛與賺錢的不易,很快便主動要求去上學了。

後來,陸續有些家長紛紛效仿那位媽媽,但是他們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為什麼同樣的做法,卻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呢?


有人說,那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說得有道理,每個孩子確實是不一樣的。

其實,除了孩子是不一樣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的父母也是不一樣的。他們可能只是用了一樣的形式,但是內容的本質還是有差別的。

有人通過這個方式讓孩子體會生活,從生活中獲得領悟。有人卻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懲罰孩子,讓孩子討厭生活。

因此,真正影響孩子的,不是某個具體的做法,而是父母的狀態。比如,父母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等,也就是他們給孩子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成長環境。

02

視頻中這位媽媽給孩子提供的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呢?

首先,她自己是開店的,孩子平時很懂事,會幫媽媽幹活。這說明媽媽其實是讓孩子參與到了生活中,在這方面的教育做得很好。

主要是,媽媽的做法不刻意,不突兀,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而是一種自然的挫折教育。從目前來看,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但是,媽媽的心態還需要調整。否則,對於孩子的長期發展,可能會帶來負面的作用。

如果只是因為孩子說:"不想學習了,隨便做點什麼都可以,學習太累了。媽媽,我想跟你一起下麵條。"媽媽聽完後很生氣,就讓他從髒桶裡撈麵條,那麼,這做法裡有些方面還是值得思索的。

本來,孩子想跟媽媽一起下麵條是件好事,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值得大人的肯定和鼓勵,而不是生氣。

媽媽生氣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孩子覺得學習太累,不想學了。

當我們聽到孩子說學習太累了,首先要問問孩子,他為什麼覺得累,是不是有什麼困難還是其它原因,然後再來解決問題。

而這位媽媽的反應是:

既然你覺得學習累,那就來做做這個髒活,看看哪一個是你更不能忍受的?

這樣做的負面影響是,可能媽媽正在用一盆冷水澆滅了孩子愛生活的火苗。這就是為什麼網友會說她的教育"簡單粗暴"。

之所以簡單粗暴,一是因為媽媽認為兒子不應該覺得學習累,二是她不想讓孩子將來也跟自己一樣辛苦,把自己對生活的不好感覺放在了兒子的身上。

"其實我們比較辛苦,所以我們也不想孩子以後走我們的路。想想我們那時候,父母讓我們念書,我們也不念。我們沒有吃學習的苦,現在我要吃生活的苦了。"

從媽媽的這番話裡也可以看出,媽媽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她生的其實是自己小時候不好好學習的氣。

03

當我們陷入一種本能反應時,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局限。

我並不是在否定這位媽媽的做法,其實她做的已經屬不錯了。讓兒子體驗生活的真相,這樣也能讓他更好地領悟到學習的意義。

只是,媽媽傳遞出來的這種"不得不"的消極生活與學習態度,會讓孩子感覺到人生就是一場折磨與痛苦。這樣,孩子就會認為生活沒意思,學習很辛苦。他會活在一種身不由己的狀態中,感覺很疲憊。所以,孩子會說"學習太累了"。

當我們陷入一種本能反應時,往往很難看到有些解決目前問題的方式,可能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就能做得更好。

人類在生活面前有很多選擇,同時也有很多無法選擇的東西,這就是人生。而學習的意義,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能夠為我們的人生增加了更多的選擇。

父母儘量不要讓孩子覺得「生活和學習都是苦的,都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否則,會讓孩子厭倦學習和生活,在兩者中"不得不"選擇了那個相對沒有那麼討厭的選項。

的確,生活裡有很多不如意。但是,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生活的不如意可以是我們改變與進步的動力,也可以是我們抱怨與消沉的藉口。事實上,負面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的心態。

從髒桶裡撈麵條帶回去餵雞,這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一件事,其實也算不上什麼吃苦,甚至還可能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因為,孩子自己親自動手給小雞提供了食物,內心也因體會到自己有價值而感到開心。

但是,如果大人是帶著一種嫌惡的心態來看待這件事,並把它作為對孩子不滿的懲罰,孩子也會覺得這件事很討厭,很痛苦。他選擇學習,很可能只是為了逃避這種痛苦。

04

很多覺得學習很苦很累的孩子,都有一對"生活很累,很不如意"的父母。

如果父母是因為不想讓孩子將來與自己過一樣的生活,而逼迫孩子努力學習,那其實是把對自己的現狀的不滿意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這樣的話,孩子等於在背負家長的期望,在承受家長的焦慮和壓力。他學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不讓媽媽失望和生氣。

也就是說,他努力學習不是來自於內在的自主動力,而是來自於外力。比如,為了逃避另一種不想要的結果,比如,為了讓媽媽高興,為了讓自己不再幹這種又髒又臭的活。

正如一位育兒博主所說的那樣:

"孩子今天能因為厭惡勞動而學習,明天也會因厭惡學習而做其他的事。"

我們都知道,外力的作用是短暫的,只有內力才有長遠的效果。

05

父母的好心態,會帶給孩子內心無限的力量與熱情。

孩子對生活有著天然的好奇與興趣,這是他們學習與成長的主要動力源泉。

所以,我們要學會挖掘出生活的正面意義,培養孩子內在的動力。

比如,媽媽可以從孩子幫助自己做事中,讓他體會這個過程的樂趣,收穫成就感與價值感:

你收拾得真乾淨,真是能幹的孩子!這個店裡有你的一份功勞;

你會幫我洗碗了,讓媽媽省了好多時間,可以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

孩子,你能幫媽媽幹活,有你真好,媽媽真為你而自豪!

當孩子能夠從正面上體會生活帶給自己的意義與快樂,他就擁有了努力的內在動力。

然後,我們再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的意義,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生活。

如果不學習,可能就只能享受到很少的生活樂趣,因為很多事都需要知識和技能,需要不斷學習才能去做。而學習能讓你在將來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不學習,就只有很少的選擇,很多事情你都做不了。

當我們用更積極的態度來喚醒孩子對生活與學習的熱情,這樣,孩子才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擁有持久的內在成長動力。

這樣,他才會不斷地在主動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帶給自己的快樂,內心充滿了前進的力量與幸福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生活很苦很累很無奈,但生活值得期待
    有時候,感覺生活很累,辛辛苦苦的付出沒有收穫,讓人感覺很累,忙忙碌碌沒人能懂,讓人感覺很累,苦辣酸甜無人能夠傾訴,讓人感覺很累,人生總有些事身不由已,也讓人感覺很累,也許生活本身,就是有很多的無奈,但是生活讓人又愛又恨的是,又總會有一些意外的驚喜,讓人值得期待。
  • 抱怨讀書苦,媽媽罰孩子泔水桶撈麵: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安徽的一個小學生,覺得學習有點枯燥,便跟媽媽說不想學習了,學習太累了。他讓媽媽給自己找點事做。媽媽聽聞此言,便讓他去泔水桶裡把剩下的麵條撈起來,拿到奶奶家裡給雞吃。孩子一邊撈,一邊被噁心得連連乾嘔,累得不得了。
  • 當你學習累了,工作累了,生活不如意了,這就是一針強心劑!#夢龍樂隊...
    當你學習累了,工作累了,生活不如意了,這就是一針強心劑!#夢龍樂隊 #音樂 #英文神曲 原標題:當你學習累了,工作累了,生活不如意了,這就是一針強心劑!
  • 高一新生軍訓很苦很累,做不到這五點,後面的學習生活會更苦
    導語:高一新生軍訓很苦很累,做不到這五點,後面的學習生活會更苦軍訓是開學的第一課,高一新生開學,除了有特殊情況外的新生,剩下的新生都需要軍訓。如今的孩子幾乎都沒吃過苦,就連家務活都幹得少。在家裡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冷不丁的要參加軍訓,很多新生會不適應。
  • 現代人為什麼覺得活著很累,網友:有時不想活了
    記得小時候,經常會和爸爸媽媽吵著想要快快長大,羨慕成年人的世界,覺得成年以後,會少了父母的嘮叨和看管,也會有了隨心所欲的生活。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和我一樣,在的小時候,都盼著能夠儘快長大,而現在的我們,都希望能夠回到小時候,回到小時候的無憂無慮。
  • 孩子不如意就對父母拳打腳踢?父母教養孩子時,五個規則是底線
    因為女孩因為沒有喝到飲料,就連踢媽媽三腳,爸爸還主動拍手說,女兒幹得好很多人在下面評論,他們認為這對父母的教育是完完全全存在著一定問題的,不應該任由孩子這樣對父母拳打腳踢,整個過程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變形記,在變形記裡面,大部分的孩子都在不如意的時候對自己的父母拳打腳踢,有些更嚴重的是對自己的弟弟妹妹拳打腳踢,全然不顧在旁的父母也不顧別人的眼光,總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他們來到農村的時候也和節目組有著非常多的衝突,在整個衝突過程當中,他們基本上使用暴力來解決這一切的問題,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使用暴力。
  • 與歐美小學生相比,中國小學生的學習為什麼那麼累?不累不行嗎?
    很多人感慨中國小學生的學習太累了!要寫很多作業,要上各種學習班。確實中國的小學生很累,為什麼會那麼累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在校學習時間與中國小學生差不多。比如美國小學是早上8:30上學,下午3:00放學;德國小學是早上8:10上學,下午4:30放學;英國小學是早上8:40上學,下午3:30放學。歐美公立小學的學習內容都比較簡單,孩子們基本在學校能消化。很多課程都是動手的課程,與活動相關的課程,孩子們學起來比較輕鬆。
  • 生活工作很苦很累的不止你一人,但你我都要堅強並快樂地面對生活
    生活很苦,但是你依然要堅強與快樂。因為你快樂也是過一天,愁容滿面也解決不了問題。沒有那麼多的來日方長,我只想要現在的快樂。這是我今天在朋友圈裡面看見的一段話。說這句話的人是一個準新娘。她下周就要結婚了,很多人說活在當下,可是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卻很難做到。
  • 年紀輕輕卻覺得活著很累?
    當你覺得生活很累,因為一點挫折或其他原因便認為自己「活不下去」的時候,你可想過,其實有很多人都在咬牙堅持地活著,甚至有很多人拼命的想要「活下去」。前段時間外婆因病住院,醫生也和我們家屬說了外婆的病情,反正就是外婆年紀大了,無論是做手術還是不做手術,都「難逃一劫」,與其在醫院受折磨,不如回家吃點藥,順其自然吧。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讀書,家長很累?
    因為並不是現在孩子讀書家長都很累,而是「中國的」家長很累。中國家長的累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而是至少十幾年前就突顯出來的,只不過彼時網絡並不發達,自己的苦只有自己知道罷了。孩子讀書家長累,其實不過是種教育激進化的不正常狀態罷了。中國家長的悲慘世界中國的家長身體累。
  • 父母注意!別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旅遊,家長和孩子都累
    導讀:父母注意!別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旅遊,家長和孩子都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注意!別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旅遊,家長和孩子都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這五種特徵的女人活得都很累,大部分人都有第一種特徵
    婚後抑鬱、產後抑鬱往往都是導致女人不幸的開始,要讓生活輕鬆起來,要避免成為這五種特質的女人。第五:把一切都看得太清楚總是把生活掌握在手裡,對身邊的人了如指掌,這雖然會覺得生活都在自己的控制中,有安全感。可是糊塗的人才快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有時候裝糊塗,會讓彼此都輕鬆·,生活也會更加容易。
  • 為何你會覺得活得累,什麼原因
    現在為何很多人都說活得累,什麼情況?這輩子,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活的這麼累,那是由於眼高手低,欲望太多,而能力平平,很難能順利達成自己的欲望所致,其實也是因為自己的心裡想的太多不確實際的東西所致。社會高度發展了,人們的三分九等也就出來了,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也將會有貧富差距的分化,只要你有欲望,你就會有虛榮心攀比和仇富心理,有了比較有了攀比就會有心理不平衡,因為一山更比一山高,你永遠有比不過的山,久而久之就會覺得累。
  • 太累了,不想學習!把這15幅圖送給高中生,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孩子根本收不了心,而且對待學習的態度很敷衍,一點都不想著怎麼樣努力學習把成績提高上去。其實,大多數孩子不想學習,學習不好,都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學習到底有什麼用!而父母,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總對孩子說,上大學能學到很多東西,卻不能真正說清楚:上不上大學到底有什麼不同?!這篇文章給出了答案,下面的圖片和文字可能會刺痛你的某些點, 但說的卻是現實。
  • 孩子學習要家長盯著,家長累孩子還不愛學,自律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對於大多數的家長來說,對於孩子的學習那真的是操碎了這個做父母的心,每次到了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都會感覺很無助,因為很多的孩子自己根本就不好好學習,所以就需要父母盯著孩子學,父母真的是非常的累。特別是最近這段時間,孩子沒有辦法上學,所以很多孩子都是在家中學習,這更是愁壞了很多的老母親,幾乎到了孩子學習的時間就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態,要不一不注意孩子就溜號了,或者乾脆就拿起手機玩起來了。而很多寶媽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都是很生氣、很暴躁,然後將孩子逼著再去學習,而家長們這樣的做法會讓自己真的很累。
  • 你為什麼總是覺得很累?
    上一天這樣的班也算累?曾幾何時,我也是這樣的狀態。上班打不起精神,下班啥也不想幹。吃過晚飯,就躺在床上追劇,不知不覺到了夜裡十二點。早晨踩著點起床、上班,有時候連現成的早餐都顧不得吃。家裡的地板上總是印著疊亂的腳印,家具總是蒙著一層灰。忙嗎?忙。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累嗎?累。每天都在趕時間能不累嘛。
  • 為什麼總是感覺生活很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總是感覺自己的地生活很累,不管是工作也好,還是自己的感情也好,總是感覺不盡人意,甚至有的時候會讓自己感覺喘不過氣來,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有了這種感覺呢。
  • 該如何讓孩子明白 生活不會事事如意
    該如何讓孩子明白 生活不會事事如意 2018-01-27 08:27:03 來源:   大家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如自己的意嗎?答案是肯定的,現實是殘酷的。
  • 過去和現在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現在孩子累,問題多?
    一、過去家裡孩子多,父母不慣孩子,造就了孩子的自立、懂事。現在家裡基本一個孩子,四位老人慣孩子,孩子自然不自立、不懂事。計劃生育之前,家家至少2個孩子,三四個孩子的家長家庭也很多。無論是父母,還是(外)祖父母都很忙。沒有多少時間關注孩子,多數孩子都很自立。
  • 你覺得孩子累嗎?為什麼還不對孩子放手?
    最近幾年越發的發現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太累了,我覺得小時候的我是最幸福的,也是最無拘無束的,但是現在的孩子們怎麼就活的這麼累呢?,我總結了兩點原因,一方面是社會在進步,所以孩子需要學習的東西比較多,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比較多;另一方面是因為當下的父母的經濟水平和認知水平都有所提升,所以對孩子的要求以及能夠為孩子提供的物質保證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