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如意就對父母拳打腳踢?父母教養孩子時,五個規則是底線

2020-10-09 等風來育兒聯盟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等風來育兒聯盟」。

因為女孩因為沒有喝到飲料,就連踢媽媽三腳,爸爸還主動拍手說,女兒幹得好很多人在下面評論,他們認為這對父母的教育是完完全全存在著一定問題的,不應該任由孩子這樣對父母拳打腳踢,整個過程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

孩子不如意就對父母拳打腳踢?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變形記,在變形記裡面,大部分的孩子都在不如意的時候對自己的父母拳打腳踢,有些更嚴重的是對自己的弟弟妹妹拳打腳踢,全然不顧在旁的父母也不顧別人的眼光,總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他們來到農村的時候也和節目組有著非常多的衝突,在整個衝突過程當中,他們基本上使用暴力來解決這一切的問題,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使用暴力。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群孩子這麼愛使用暴力?

1.父母過度的忍讓

在變形記當中,我們很多發現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父母對孩子特別的容忍,哪怕孩子動手打他,他也是輕輕的說一句不要打了,並沒有做任何的實質性的行動,所以就會讓孩子感覺父母的話可聽可不聽,所以做這件事情根本就不考慮任何的後果。

2.家長的溺愛

還有部分家庭家長是特別溺愛的,無論是對於女兒還是對於兒子,只要他們伸手拿錢自己就滿足他,所以孩子的胃口也就越來越大,當孩子不能滿足自己的私心的時候,就會通過暴力的方式逼迫父母去妥協。

這樣的暴力不僅僅是針對父母使用,也同時針對自己使用,總之能夠逼迫父母向自己妥協,在整個過程當中,父母也沒有進行任何的教育,反而是心疼自己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對他們過度的寵愛,對他們過度的溺愛,導致他們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3.家庭就是使用這個方法去解決問題

在變形記當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家長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使用了暴力行為的,尤其是一些父親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使用暴力對待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使用暴力對待自己的父親,他們就形成了一個對立面,這個對立面,漸漸的讓孩子明白,只有暴力能解決一切,所以他們在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的父母拳打腳踢,想通過暴力去解決問題。

4.他們知道這個方法會讓父母退讓

變形記裡面的孩子,他們其實一直在挑戰父母的底線,只要父母沒有爆發,只要父母沒有做過於激動的事情,他們就覺得自己做的這些事情依舊沒有觸碰到父母的底線,所以他們知道使用暴力這個方法使用拳打腳踢的這個方法,會讓父母退讓,他們就會一直使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用這個方法去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所有的東西。

所有的原因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他們的父母身上。

父母哪些教導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

第一,思想教育

變形記裡大多數的孩子,其實他們都存在很多的缺點,這些缺點大多來源於父母給他們的思想教育是錯誤的,一些思想教育是會影響孩子的人生的,如果他接受正確的思想教育,那麼他就會向正確的方向走,如果他接受的是錯誤的思想教育,他就會朝著錯誤的方向,所以對一個孩子的教導,思想教育這一塊的內容必須是正向的,這樣才能積極的影響孩子,才能讓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去走。

第二,金錢觀教育

孩子對金錢的概念其實都是來源於父母的教導,很多父母在教導孩子時總想孩子是富養,但是我們要分清楚富養,其實是精神上的富養,而不是金錢上的富養,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如果孩子的金錢觀念是錯誤的,那麼他就會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這個習慣會給這個家庭帶來很多的壓力,現在他找你要這幾千塊錢,你可能還有,可是未來呢,他要你拿出十幾二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錢,你還有嗎?所以一定要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念。

第三,制止教育

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這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教導了,老人常說三歲看老就是告訴我們孩子其實在三歲的時候已經開始有意識了,從他有意識開始我們就要制止他,什麼事情不該做,如果他做了將會受到怎樣的懲罰?變形記當中很多的孩子就是沒有接受這樣制止的教育,父母在教育他們的時候,也只是輕輕略過,而並不是像很多家庭當中這種教育對於孩子的這一塊教育應該是重點,而不應該是輕輕略過,只有著重教育才能讓孩子真實的意識到哪些事情是真的不該做。

第四,親情教育

孩子對父母拳打腳踢,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是不孝順的表現,雖然孩子還小,但是我們一定要從小教育孩子的親情教育,培養孩子和大人之間的親情感,讓他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告訴他,這是生你養你的父母,在這個時候你是不能對他拳打腳踢的,你拳打腳踢的過程其實就是破壞了你們之間的感情,這樣的親情教育讓孩子更加的明白親情到底是什麼,也更加懂得去尊重大人。

第五,明辨是非的心

孩子雖然在這個年紀,他的是非觀念比較弱,但是不代表孩子沒有,所以我們一定要孩子在他這個年紀就開始明辨是非,對於哪些道理是正確的,對於哪些說法是錯誤的,一定要從生活中的小事給孩子灌輸給孩子教導,一旦我們任由孩子自由的發展,孩子學到的內容很有可能就是錯誤的內容,那麼當孩子長大的時候,這個錯誤內容已經影響了他的一生,我們想要去改變已經來不及了。

孩子很多的性格都是不能慣著,我們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幫助他去改正這些壞習慣,壞性格。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的修養,孩子的教養
    科學研究發現,教養這個詞應該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關愛和約束。不難理解,教養分開來看就是教育和養育,養育需要關愛,而教育則是約束,教會孩子在這個世界生存的規則和禮儀。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長在家裡尊老愛幼,孩子自然也會和家長一樣孝順老人;父母遵守秩序,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父母不隨意在人後道人長短,孩子就不會輕易養成背後議論他人的習慣。二、約束約束是指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規則的執行等需要監督的事項上加以規範,嚴格要求。
  • 想跟孩子「做朋友」,又怕被孩子挑戰底線?先有規則感才能有界限
    劃清界限是為了規則明了很多人都說「和孩子做朋友是最好的教育」,可是我們真正抱著和孩子做朋友的心情去相處時,你會發現孩子不是頻繁挑戰界限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嘴臉,於是每逢有人一說「和孩子做朋友」、「跟孩子講道理」的育兒理念時,很多家長都會說「站著說話不腰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孩子的核心能力之三:孩子的終生保護者,不是父母,而是底線
    我想要什麼就給我什麼,從來就不說不。如果小時候你要好好管我的話,我能到今天嗎?我恨你,我恨你……!這樣的故事只是個例嗎?其實這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最近從網絡新聞上,總能看到孩子弒母殺親的新聞,孩子對父母拳打腳踢的新聞更是時有發生,還有很多父母給孩子下跪,給孩子道歉的新聞,看到這一類的報導和文章,我想每個父母都於心有戚戚焉。
  • 孩子不打就不聽話?父母做權威型家長,別讓娃一次次試探你的底線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2歲以後,開始學會反抗父母的「命令」,我的一位好友小張就面臨這種苦惱。以前叫孩子去吃飯,他就乖乖地坐在飯桌前,今天孩子鬧著小張買了個新玩具,回家後就一直在玩,叫他來吃飯也不捨得放下。小張大聲地說:「先吃完飯再玩。」
  • 釋放孩子的「天性」≠「沒教養」,父母教會孩子規則意識很重要
    「有個四五歲的孩子但是,該有的教養和規則意識,你一樣都不能少。可能有家長此時會說「我也知道得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立規矩,但是孩子一哭一鬧我就不知該如何是好了!」但是,即使現在有了紅綠燈,也有很多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動媽曾看到過不少父母帶著孩子,急匆匆的從馬路這邊跑到那邊,邊跑邊拽著孩子也快點。小侄女來動媽家裡暫住時看到這種情況就問我:「姑姑,老師說紅燈停,綠燈行,為什麼他們紅燈也過馬路了呢?」你看,連一個小孩子都知道紅綠燈這一基本交通規則,大人卻輕易的破壞了。
  •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什麼是「過度教養」?所謂「過度教養」,就是指父母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主要表現有兩種:一種是 「直升機教養」:父母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頭頂上盤旋,時刻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一旦出現困難和挫折,就馬上出手相助;另一種是 「割草機教養」:隨時趕在孩子前面,像割草機清除雜草一樣,提前幫孩子掃清道路上的所有可能存在的障礙。
  • 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世上從來沒有天生就「壞」的孩子
    世上從來沒有天生就「壞」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前段時間,江蘇淮安一位奶奶帶著1歲多的孫子逛超市,隨手抓了一大把散裝蝦條給孫子吃。還美其名曰:「釋放孩子天性」。 但是,我們不能把「釋放天性」當做你孩子粗魯沒教養的藉口。除了釋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會孩子在公眾場合遵守基本底線。既然是這個社會的一員,就必須遵守社會準則。一味的放縱自由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自由永遠是和規則相伴隨的。
  • 父母教養態度一致的孩子性格好
    父母教養態度一致的孩子性格好 文、韓三奇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意見不一致是最常見的現象。面對兩個心目中同樣重要的人,孩子往往無所適從,導致內心經常處於衝突狀態。成人之後,他們會有一個明顯的心理特點:遇事糾結,無從判斷,常常為拿不定主意而煩惱。教養孩子的對與錯,很多時候分不清楚,因為那些導致父母爭執的事情,無非是些瑣碎小事,原則上的事情一般不會有太大衝突。當然,有些父母根本說不清楚原則,或者各自製訂自認為對的原則,到處生搬硬套。
  • 孩子的教養,折射著父母的品行
    這時候,一個身穿校服的女孩做了一個讓大家都矚目的動作,她蹲下身子,把地上的蒜皮都收集起來,整個過程只用了五秒,然後在到站時帶下了車。 一扔一撿,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網友們紛紛評論,看人家的孩子多有教養啊。事後,有人問女孩,為什麼會想到這麼做,女孩輕描淡寫地說,我從小媽媽就是這麼教我的呀。
  • 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是父母的重要責任,教養是孩子的人生名片
    從孩子的言行舉止當中,就可以反映出來父母的素養,以及家庭教育的品質,如果一個孩子被別人認為缺乏教養,這不僅僅是對這個孩子的厭煩,而是對孩子身後的父母和家庭的反感,這樣不是天生的,是從小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以及父母教育的薰陶,而最終形成的,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這是父母對孩子極大的責任。
  • 正念教養:為孩子設立健康規則意識的5個工具
    這些教養路途上的顧慮在消耗父母,並且與認知發展背道而馳。我們希望儘量減少兒童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幸福感,關心愛護和尊重他們。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溫暖、支持性的環境,在適當的時候平衡規則和開放性討論。我們要守住的底線是:在情感養育方面給予清晰的設置,培養韌性和挫折承受能力,並讓他們學會如何與社會與他人連結。
  • 孩子性格問題源於父母教養方式
    其教養方式也有著相應的表現,可將父母的教養方式劃分為三個基本類型:絕對權威型、寬鬆放任型和民主權威型。(一)專制型父母及其絕對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專制型的父母把孩子作為附庸,對孩子的行為過多地幹預。要求孩子絕對遵循父母所訂的規則,不鼓勵孩子提問、探索、冒險及主動做事。較少對孩子表現溫情,並嚴格執行對孩子的處罰。
  • 不能堅守底線的父母,養不出品行端正的孩子
    都說「養不教,父之過」,試問有這樣沒底線的父母,又何以教養出守底線的孩子?馬蓉的人生悲劇不是從認識宋喆開始的,而是由父母的家教註定的。不能堅守做人底線的父母,養不出品行端正的孩子。而那些不能堅守做人底線的父母,禍害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一生,孩子的人生大壩也會因此決堤崩潰。如今「熊孩子」事件層出不窮,引來全社會的指責和憤慨,而每一個熊孩子身後都藏著一位不能堅守做人底線的父母。
  • 教養,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從這個男孩子的行為上,就大概能看出他的家庭對他的教養,讓他成為被人尊敬的對象。如果一個人沒有教養,那麼他就算再成功,或者智商再高,也很難被別人真心對待。反觀那些有教養的人,他可能學習並不好,但是卻在人們面前都很玩得來,因為別人能從他身上感受到那種真心的態度。而教養,是從小就開始給孩子培養的,也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
  • 孩子不懂規矩誰的錯?家庭教育責任重大,父母需做到4點制定規則
    這些孩子的性格往往都是自以為是,特立獨行,目中無人,而這一習慣性格的養成,多數與父母的錯誤方式有關係。愛孩子並不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對孩子的任何行為都聽之任之,更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教養的人。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我還記得學校裡當時分了好幾個小「幫派」。
  • 教養的迷思——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嗎?
    「父母不僅不可能對孩子的人格有決定性影響、甚至連長久的影響也做不到。」01為什麼父母教育對孩子並無決定性影響?跟小裴的孩子一樣,我們也經常會發現,有些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在學校的表現有非常大的差異。有些孩子在家裡非常聽話,但到了學校裡卻是個小霸王。有些孩子在家裡非常拘謹,不跟父母說話,到了學校裡,跟朋友們在一起,卻有說不完的話。
  • 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教養
    最近朋友圈被一張地鐵偷拍照刷屏了,照片上的母親非常疲憊,抱著孩子,但仍本能性的把孩子的腳護在手心裡,以免踢到別人,讓人感覺到撲面而來的教養,以及不打擾到別人的善意。特別是在現在這種交通特別發達的時代,在公共場合為他人著想,給他人應有的尊重和體諒,才能收穫到善意和讚許。
  • 孩子的教養,是父母最高級的炫富
    在這龐大的人群之中,其中不乏很多父母。帶孩子享受一頓豪華午餐之前,趕緊拍一些圖曬個朋友圈;給孩子買了一身名貴的衣服,迫不及待的曬照想引起他人關注;買了一輛接送孩子的好車,巴不得一下子讓整個朋友圈的人都知道。
  • 致父母: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對於這類挑戰的孩子,過去的教養觀念,就是打罵,打一次,讓孩子一個月都不敢再放肆。前幾天我在群裡跟寶媽們聊天,有個寶媽說,孩子像聽不懂話一樣,有求必須應,不能延遲,也不能做的令他不滿意。簡單地說,就是一點兒伺候得不好,孩子就得大發脾氣。這是非常明顯的界限不清,規則不明。孩子是把家長當成了自己的專屬僕從,只要他需要,家長就必須到。
  • 熊孩子亂按電梯寫檢討刷爆業主群:父母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因為孩子是否懂事聽話、知錯就改,往往與父母的正確教養分不開。正如好孩子是教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小惡不縱容 大惡方能止。不護短的父母才能教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孩子,父母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窮養富養,都不如爸媽有教養。愛不是簡單的給予、庇護,孩子從幼年開始,就應該被教導規則底線,學會分辯是非善惡。2019年,廣東佛山順德一男子陳某因使用假駕照被交警查獲。此前,他已經在2011年因交通肇事罪被拘役和吊銷駕駛證。根據相關規定,使用偽造駕駛證的陳某將被處以罰款5000元、行政拘留15日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