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就不聽話?父母做權威型家長,別讓娃一次次試探你的底線

2020-10-13 金櫻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2歲以後,開始學會反抗父母的「命令」,我的一位好友小張就面臨這種苦惱。

以前叫孩子去吃飯,他就乖乖地坐在飯桌前,今天孩子鬧著小張買了個新玩具,回家後就一直在玩,叫他來吃飯也不捨得放下。小張大聲地說:「先吃完飯再玩。」孩子不願意,抓著玩具不放,也不好好吃飯。

小張一下子把他手中的玩具搶過走,孩子就委屈地哭起來。孩子的奶奶看不下去了,把玩具還給孩子,然後一口一口地餵他吃飯。小張無奈地抱怨道:「我剛培養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又前功盡棄了。」

到了晚上,明明說好了9點上床睡覺,孩子在床上蹦蹦跳跳,精神得很,一會兒玩玩具,一會兒又去廁所,還想偷溜去看電視。小張不停地催:「好好呆在床鋪上,閉眼睛睡覺。」

小張被孩子折騰得精疲力盡,忍不住吼孩子:「好好跟你說的時候不聽,非得打一頓才肯聽話嗎?」氣急之下打了孩子的屁股,孩子邊哭邊鑽進被窩,把被子蓋到頭上,不願看媽媽一眼。

孩子哭累了才睡著,看著孩子還有淚痕的小臉蛋,小張後悔不已:「我也不想打孩子,可是忍不住啊,孩子不打就不聽話。」

孩子總在挨打的邊緣試探,是因為父母的「底線」不堅定

想必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崩潰時刻」,比如在孩子不按時睡覺、不好好吃飯、不認真寫作業、出門亂跑亂爬、在街上撒潑打滾等等時候,家長費盡口舌往往不如胖揍一頓見效。

被打除了讓孩子感覺到疼痛以外,還知道自己已經觸碰到父母的「底線」,不能再作妖了。而孩子總在挨打的邊緣試探,也是因為父母的「底線」不夠堅定。

比如孩子看中一個玩具非要買,如果家長不同意,他就會撒潑打滾,父母可能就會妥協。然而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下一次孩子想要什麼東西就會使出這一招「殺手鐧」,就仗著父母對他們沒轍,於是父母的「底線」一次次被降低。

最後孩子變本加厲,父母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打孩子一頓,孩子才會乖乖聽話。

但是我們都知道,「打孩子」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父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會打孩子,也是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只是暫時壓制住孩子。從長遠來看,父母打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方面給孩子造成心裡傷害,另一方面致使孩子產生暴力傾向。

孩子在試探父母的「底線」的過程中,也意味著父母在孩子的權威不斷下降,說難聽點就是孩子越來越不把父母的話當一回事兒。

父母做權威型家長,別讓娃一次次試探你的底線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提出「權威型」的教養方式,這是一種理性且民主的教養方式。

「權威性父母」總是以積極的態度回應孩子,同時也對孩子賞罰分明,由此樹立起家長的權威。

這種「權威」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一方面他們能與孩子共情,但不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妥協;另一方面他們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

在這種「權威型」的教養方式下,孩子的自尊心和獨立性強,不會過於依賴父母,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在人際交往中不卑不亢、自信勇敢。

  • 堅持底線,絕不破例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看到,自家孩子因為喜歡的東西跟自己耍賴的時候,是十分於心不忍的。但是,一旦你在這種事情上沒有堅持住底線,以後類似的事情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所以,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家長們要學會說「不」。

其實,這一方面是為了杜絕孩子以後以這種方式來表達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形象,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意識到底線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東西。

  •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爸爸媽媽需要讓孩子深刻地意識到,父母不會無端端地拒絕孩子的合理要求,而且在溝通的過程裡要注意做到:心平氣和。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先冷處理,平復情緒之後,再跟孩子就這件事情去講道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撒潑耍賴是不對的。

  • 及時撫慰孩子的情緒

面對孩子的撒潑耍賴,家長不能完全無動於衷。在孩子產生如此強烈的情緒波動以後,家長要懂得以另外一種形式去撫慰孩子的情緒,比如親親抱抱,又或者是給他買點好吃的,讓孩子感覺到及時爸爸媽媽拒絕了自己的要求,但還是愛自己的。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世界萬事萬物可以有秩序地持續運轉,正是因為其中存在規矩。家庭的維護也需要有規則去進行約束,所以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首先要考慮的還是規則,這也讓孩子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說給父母聽:

教養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打孩子是最不可取的,當父母感覺到自己非得打孩子一頓不可時,那就意味著自己的教育是失敗的。父母應該反省自己,平時是不是對孩子太過溺愛和縱容。父母要明確自己的底線,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才能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給孩子樹立什麼規矩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家長要學會做權威型父母,讓孩子懂得尊重
    簡單來說,就是父母罵孩子罵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會受不了。其實父母每罵孩子一次,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一點傷害,而傷害帶來的難受沒有及時得到緩解,就會積壓在孩子心中,到某天超出孩子心理承受的極限時,就變得不再聽話,甚至進行反駁。
  • 李玫瑾:孩子不聽話頂嘴時,父母謹記3步,娃成年後會十分感激你
    孩子小一點的時候都是白紙一張,乖巧懂事,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逐漸的越來越不好管,父母打罵也不管用,於是在熊孩子的路上漸行漸遠。熊孩子做事情是非不分,大人批評他,他往往用自己那套所謂的道理頂回去,這樣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父母有些時候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不知道如何辦才好。
  • 孩子成了「小槓精」?父母偷著樂去吧,這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
    2)頂嘴也是孩子在試探家長的底線很多時候,孩子頂嘴還有另一層含義,試探家長的底線。尤其是孩子想做什麼事而父母不讓的時候,孩子會嘗試用「頂嘴」的方式來試探父母最後能不能妥協,或者能放低「底線」到什麼程度。
  • 孩子不聽話,別著急,教子八計,不打不罵,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important}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經常有家長大倒苦水,說自己家孩子人挺聰明,但就是不聽話,小小年紀就「指揮不動」了,甚至你往東,他往西,就是不跟父母在同一根弦上。別著急,只要學會「教子八計」,肯定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 「沒有獎勵就不做」孩子愛講條件,是因為你沒給他劃好底線
    很多孩子和父母說話,會像個小販一樣,「討價還價」。「你不給我吃冰激凌,我就不寫作業了!」「你不給我買小汽車,我就不走了。」「你不給我買手機,我就離家出走!」很多時候,娃「討價還價」並非一定要實現,而是想試探父母的底線,看能不能突破。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別再「打一巴掌再給顆糖」,不利於娃成長
    生活中和明明媽媽一樣的寶媽很多,在孩子不聽話或自己氣急敗壞的時候,控制不住情緒就會動手打孩子,但打完就反悔了,又趕緊去彌補。 這種教育方式便是人們常說的「打一巴掌,再給顆糖」,但這樣做真的好嗎?
  • 為什麼你的孩子越打越不聽話?
    你的孩子,為什麼越打越不聽話?當你打孩子的時候,孩子到底獲得了什麼感受?她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父母認為,打孩子是為了約束孩子錯誤的行為,都是為了孩子好。偏偏孩子並沒有因此變乖,反而在學校學會了打架,帶來了更多的麻煩。孩子總是問爸爸:「你能換個老婆嗎?」雖說童言無忌,洋洋還是挺傷心的,「就差把心掏出來給他了,他怎麼就不領情呢?」
  • 馬伊琍:女兒,你別太聽話!「你要聽話」是孩子人生的緊箍咒
    自從有了娃,爸媽總會把「乖!」「你要聽話!」「真懂事!」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在爸媽眼裡,聽話、乖巧的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的標準。孩子小時候對父母有天然的依戀,總是被父母要求「你要聽話」,就相當於給孩子的思想戴上了一個緊箍咒,做什麼事都以別人為中心,成為永遠也掙脫不開的枷鎖。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最笨的父母才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子女如何教育一直都是很多家長心裡的一個大問題,每個父母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棟梁之才,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會慢慢發現孩子身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父母十分頭疼。以前很多家長在面對搞破壞、調皮搗蛋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去打孩子。
  • 養娃如打仗,別輕易讓孩子摸清你的底線,否則家裡將多個熊孩子
    文丨趙松珍聊育兒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聽話懂事的孩子是每個這樣都希望的,尤其是在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讓自己省心一些,但是因為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寵愛之下所長大的,所以熊孩子變得越來越多。而孩子其實也是非常精明的一種生物,他會懂得如何去試探父母的忍耐極限。
  • 「不聽話就把你抓起來!」別再恐嚇教育孩子了,只會給娃造成傷害
    編輯:張大貓生娃不易養娃更難,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件簡單輕鬆的事情。尤其是孩子小時候的叛逆期階段,不聽話的娃真是讓新手父母頭疼到不行,不知道該怎麼教育。靠嚇唬就能把孩子教育好了?昨天群裡聊天還聊到孩子不聽話的話題,結果有個寶媽神秘一笑,給我們推薦了一個小視頻的博主。
  • 疫情期間各種花式揍娃:「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
    孩子不聽話,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去教育孩子?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家長該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聽話呢?孩子不聽話,家長該不該打呢?相信沒有一個家長的內心是想打孩子的,可是有時候孩子不斷的煩相同的錯誤,多次教育無用。忍不住就會去吼,去揍。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大多數的家長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只是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們為什麼沒有做好!犯錯的原因是什麼?
  •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家長用威脅控制孩子,贏了娃輸了自己
    但是,這種成效也是三分鐘熱度,過不了多久,孩子該犯錯犯錯,該不聽話照樣不聽話。對此,很多家長都很發愁,到底該怎麼管教孩子,才能讓他們聽話呢?朋友家兒子今年3歲多,其他孩子都是都是鬧人的年紀,他卻異常乖巧。朋友說,是她管教有絕招,因為孩子每次不聽話,她都會說上一句:「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立馬抱著媽媽說「我聽話,媽媽別不要我」,然後就會變得很乖。朋友覺得這句話百試百靈,於是就經常跟孩子說。其實,不僅我朋友,身邊很多家長都經常跟不聽話的孩子這樣說。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教育專家: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小心地犯錯
    可是他才是一個兩歲的孩子啊,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外部世界很好奇,他們想去探索想去嘗試,所以經常會做一些在家長看來是「錯的事」,可是在孩子僅有的概念中,他們沒有對錯之分,他們只是想親自嘗試一下而已,而孩子的經驗也就是在這樣一次次試錯中積累出來的,父母對孩子的打罵只會讓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興趣和能力。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3點教你如何做
    通常的一種情況:孩子沒有自主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是不聽話;父母叫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不願意叫做不聽話。特殊的一種情況:有些父母的標準高,力求孩子也要完美,把自己的夢想全部規劃在兒女身上,只要兒女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完成通通是不聽話。
  • 孩子哭鬧不聽話,別再用這2種錯誤方式,教你一招管好孩子
    2、打罵威脅式處理這裡解釋一下,什麼叫威脅式,如「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不聽話,你就別跟著我了」「再哭,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表面屈服,內心卻變得更加叛逆不聽話,就是我們常說的「這孩子怎麼越打越皮實,怎麼打都不怕」,而且等孩子長大後,你又是否確定還能打得過他?
  • 吼沒用,打還樂,為啥你的批評不管用?7大前提3個底線得摸清
    吼沒用,打還樂,該怎么正確批評呢?」小編膨脹了——和娃鬥智鬥勇多年,身經百戰如我,總結了一套「小·接地氣·有乾貨·不吼不叫·編的批娃與自我批評大典」,希望能幫到在崩潰邊緣瘋狂試探的孩子爸、孩子媽。你養了十年了,管不了孩子,這孩子在我這待仨月,我也管不了』。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培養有自控力的孩子,家長可以這樣做
    而對比自己當孩子的時候,都是很順從的,基本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搞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總是不聽話,老是跟父母頂嘴,還經常討價還價。相信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時代一直在進步,但是父母們還是想沿用上一代的教養模式來教養孩子,自然是行不通的。
  • 非得反覆強調並最終發火,孩子才聽話?溫和型父母管不了孩子嗎?
    但溫和型父母真的管不了孩子嗎?當孩子有好幾次做一些讓人生氣的事情時,父母會習慣性地做出「不聽話」的評價。但問題是,給孩子定性根本無濟於事,反而容易激化親子間的矛盾。其實父母們不妨做個有心人,記錄孩子不聽話的次數、觀察孩子每一次「不聽話」時的程度輕重,以及偶爾聽話的那天具體是哪個環節發生變化了,才讓孩子乖乖聽話。記錄這些信息能便於我們更快準地找到突破口。
  • 不打不罵,一樣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
    中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棍棒之下出天才」。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挨過多少家長的罵,挨過多少家長的打。打罵教育有時確實是可以把孩子當下的問題解決了,但是之後卻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一旦家長覺得這種方法可行的時候,就會形成習慣,每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對孩子進行打罵。如果家長忽略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本而一味的打罵孩子,這是非常可怕的。對於家長來說,如何教育孩子也是一門學科,孩子身上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有原因的,家長就應該要對症下藥。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第一時間應該先反省自己,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他是不聽誰的話?孩子不聽話到底有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