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規矩誰的錯?家庭教育責任重大,父母需做到4點制定規則

2020-12-25 布丁媽媽私享會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待人彬彬有禮,沒有任何一個人喜歡一個目中無人,蠻橫嬌縱的孩子,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教育孩子並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績,更要悉心的呵護、培育孩子,不能嬌縱他,不能因為自己教育的缺失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現在國家大力提倡並開放二胎政策,但是多數家庭還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的性格往往都是自以為是,特立獨行,目中無人,而這一習慣性格的養成,多數與父母的錯誤方式有關係。愛孩子並不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對孩子的任何行為都聽之任之,更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教養的人。

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我還記得學校裡當時分了好幾個小「幫派」。每一個小「幫派」的小頭頭兒都是那種飛揚跋扈,個性張揚的人,一言不合就會把自己看不慣的同學堵在操場的角落。後來有個女生我聽說被學校開除了,她坦承她的這種性格這種行為與自己的父親有關。她說她親眼目睹了她的父親把母親按在地上拳打腳踢。她制止不了,她只好衝上去揍了父親一拳。後來她的腦海裡不斷重複著她看到的那些畫面,她開始夜不能寐,從此性情大變,一步步走到今天這樣。

為什么女孩兒會變成這樣?因為她的爸爸親自給他上了一堂課,一趟有關於「暴力」的課。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尤其重視我們大人本身行為對於孩子的影響,並要及時制止這種不良行為的發生。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自身的行為特點,為孩子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規則,那麼我們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制定切實可行規則

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爸爸媽媽是可以容忍的,什麼事情爸爸媽媽是絕對不會容忍的。我們首先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原則!

規則不僅僅是為孩子制定,更是為整個家庭進行制定,這種方法是為了父母自身要做到以身作則,並不會凸顯家長的優越性設立,否則父母總是高高在上,說是什麼就是什麼,孩子沒有任何的選擇和決定全力,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並不利。

昨天晚上洗好澡之後,我和孩子在床上坐著一起塗鴉,我對她說該去刷牙了,剛剛洗澡的時候你沒有刷牙。她說她不想刷,我說不可以,必須要刷,然後她就氣急敗壞地躺在床上對我發脾氣,對我大喊,為什麼總是要她去刷牙刷牙的!

我壓住心裡的怒火,我給她提供了兩個選擇,如果她肯去刷牙的話,我明天上班可以不帶iPad,那麼她放學之後就可以用iPad玩一會兒遊戲。如果她繼續這樣在床上發脾氣不去刷牙,那麼我會改掉iPad密碼,以後再也不能玩了。

雖然事後我覺得用iPad來讓她做選擇可能不好,但是至少給了她選擇的權利,給了她考慮的空間。最後的結果也是我們都想要的,她去乖乖刷了牙,而我今早把iPad留在家裡,我們都遵守了這個規則。

2、不要試圖一次解決所有問題

孩子們目中無人,沒大沒小往往通過很多不同的行為表現出來。如果你發現孩子一直重複著某一種不良行為,那就要注意了。也許你的孩子有一大堆行為問題等著你來解決,但是切記不要操之過急,想要改善孩子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次只解決一種,這樣才更有效果。

孩子有問題那是因為孩子在成長,問題體現的是孩子的成長變化,如果孩子不犯錯,反而影響到了孩子的進步,但是這種問題的出現,爸爸媽媽不要過於焦急,只要不是觸犯到原則性問題,爸爸媽媽放緩改正的腳步即可,總有一天,孩子自己也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

3、父母自己先冷靜下來

當孩子破壞了你們之間的規則時,你可能會氣急敗壞。但是請你每次要發脾氣的時候,做一個深呼吸,讓自己保持冷靜。你要記住,你是在規範孩子的行為,不是在憤怒中斥責孩子,孩子不是你發洩自己不良情緒的工具!

情緒容易傷人,衝動是魔鬼,可以讓很多的孩子遭受到不白之冤,過後父母后悔但時間長了,孩子內心會產生很多壓抑與抑鬱因素,一旦條件合適,孩子就會產生很大的問題,並且也會造成孩子內心的創傷無法彌補。

父母保持冷靜狀態,才能在親子溝通時互相信賴與坦誠,出現問題先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進行不知道原委的指責,孩子也因為父母的緩緩行為,慢慢的真誠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更好地去積極改正自己的錯誤。

4、讓孩子明白違背規則的後果

無規矩不成方圓,假如孩子無視你,繼續違背你們之間的規則,依然沒有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那你需要向他講明白他這樣做會引起什麼後果。例如「如果你在五分鐘之內沒有把電視關掉,那麼晚飯後我們就不下樓去找你的朋友們玩了」

設立規矩,就要有遵守規矩的意識,就要勇於承認各種規矩可能帶來的束縛,並且規矩的制定之初也經過了一家人的討論而成,所以如果孩子違背規則,那就給予相應的懲罰。懲罰不必很重,主要是表明對於規則不遵守是有一定的措施,保證孩子下次進行遵守即可。

其實很多父母都已經認識為孩子制定一套規則的必要性,他們也知道自己的溺愛和嬌慣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絲毫益處的。所以選擇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關心愛護孩子,又能夠嚴格要求孩子,也有很多父母在給孩子定規則立規矩的時候走了許多彎路,過於武斷,過於壓制,這樣不僅沒有起到好的作用,而且淡化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父母在為孩子定規則立規矩的時候,不要忘了鼓勵孩子,也要充分考慮這個規矩是否適合孩子。

從每一件小事開始,抓住每一個細節,積極參與,和孩子們一起做得更好!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先培養規則意識,對孩子來說不識規矩,難成大器
    想到這點,頓時把甜甜嚇得不輕,於是決定在今後的生活裡,一定要緊抓培養兒子的規則意識。1.家庭教育沒有到位現實告訴我們兒童時代的教育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現在我們會發現生活中很多大人都沒有規矩意識,這就導致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這就屬於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到位,才導致很多孩子的規矩沒有被立起來。
  • 父母傷痛了心:已制定好的規則,孩子卻不遵守,該怎麼辦?
    一個家長說起了她跟上二年級的兒子發生不愉快事,是因為孩子吃飯不好好吃,天天知道玩手機看電視,然後做作業也磨磨蹭蹭,每次要求孩子遵守規則時,孩子總是嬉皮笑臉的。當我問到她是否有給孩子制定規則時?她回答說:「我確實制定了規則,但是孩子的規則就是不守規矩。
  • 有愛又懂規矩 孩子才有未來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觀念:認為在孩子小時候,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些規矩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懂。還有家長覺得,對孩子約束太多會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但自古以來,講規矩、懂規矩、守規矩,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樹德立人。
  • 心理諮詢師:父母應該給5歲的孩子制定哪些規矩?
    心理諮詢師:父母應該給5歲的孩子制定哪些規矩?近日,有網友在心理諮詢的公眾平臺上留言提問:父母應該給5歲的孩子制定哪些規矩?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在《圓桌派》中說了一席話,其中要給孩子制定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越早給孩子制定好規矩,他才能越早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才會對是非黑白有個基本認識。
  • 媽媽默許男童在地鐵倒立,不懂規矩的孩子,最終「規則」會教育你
    一些規則的制定初衷,是為了保護我們的人身安全。拿高鐵站的規則來說,易燃易爆炸的物品不允許被帶上車也是考慮到乘客出行的安全,如果沒有規則去約束,出現了意外,那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了,且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我們誰也承擔不起。
  • 多立規矩孩子就有好教養?錯!沒有這4個前提,再多規矩都白費力
    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太嚴格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民國年間,廣東一位省長寫過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書,書中寫到: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聽起來很拗口,但理解起來卻不難。
  • 做有原則的父母,培養懂規矩的孩子
    ,不能成方圓」,有人認為,孩子需要從小培養「規矩意識」,沒有規矩,不講紀律,無疑會阻礙孩子成長、成才。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 家庭教育這些誤區,你經歷過麼?父母都應該認真反思,別誤了孩子
    有時爸爸媽媽很著急,看到周圍其他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內心害怕孩子落後,就會隨大流也給孩子報名,結果有的孩子據說雙休日從早上八點一直到晚上六點都有班,比平時上學還累,父母為了送孩子還需要買電瓶車,因為汽車容易堵車,尤其在一些培訓班門口,電瓶車比較方便穿行,爭取時間。這重擔式教育方式只會壓垮孩子稚嫩的肩膀,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那該怎麼引導,父母還需做好以下幾點(見圖7-1)。父母要灌輸給孩子規則觀念父母要經常給孩子灌輸一個觀念:「萬物莫不有規矩。」古人稱圓之標準為「規」,稱方之標準為「矩」,這就是古人的聰明智慧,並告訴後人,生活在規矩中,人生就在方圓裡。規是約定性的,矩是約束性的,手中有尺度,心中有規範,人才站得直、立得正、走得遠。大社會有大規矩,小集體有小規範,微生活有細規則。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玩遊戲要遵守遊戲規則,比賽要遵守比賽規則。父母要時時處處提醒孩子,不遵守規則會有什麼後果出現,引起孩子對規則的重視。
  • 這樣教育孩子,你說得再多,孩子也不會懂規矩
    導讀:這樣教育孩子,你說得再多,孩子也不會懂規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樣教育孩子,你說得再多,孩子也不會懂規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養孩-如何給孩子制定規則
    這樣的養育方式很容易導致孩子不懂尊重、不講禮貌、以個人為中心、刁蠻任性、不服管教……這樣的「自由」教育,最後會變成放任自流。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必將演變為寵溺、嬌生慣養。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並不是徹底放棄規則。有規則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我的朋友在我的勸說下認識到了規則的重要性,也認為需要給孩子一些約束、樹立一些規矩。
  • 《規矩和愛》:何時給孩子立規矩最管用?這4個方法很有效
    父母不忍心給孩子立規矩父母好多時候對孩子是溺愛,父母有心為孩子定規矩,但是每次看到孩子犯了錯誤,哭哭啼啼的,父母就會妥協,好多時候都會把制定好的規矩打破。綜藝節目《我的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的教育方式引起網友的討論。
  • 父母如何給予孩子優良的家庭教育?這「3點」父母一定要做好
    ·孩子蔑視規則,容易犯錯 如果父母沒有給予孩子優良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做到講規矩、守規則,會讓孩子養成蔑視規則的心理。 在孩子看來,規則是約束自己行為,不讓自己獲得自由的枷鎖,只有掙脫枷鎖自己才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
  • 從現在開始,做有原則的父母,培養懂規矩的孩子
    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
  • 「敢考狀元」為什麼你制定好的規則,孩子不遵守?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為什麼你制定好的規則,孩子卻不遵守?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制定規則呢?一個沒有規則的孩子做事就沒有界限,也不懂得承擔相應的責任。後來記者採訪了解到,這個小男孩是家裡的獨生子女,4個老人特別疼愛孩子,每當犯了錯,父母要批評孩子的時候,就會有老人站出來保護他,就這樣養大的孩子,他從來不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我們再來看一個正面的案例,有一個爸爸自己服裝生意做的還不錯,也很好客經常會邀請很多朋友到家裡做客。
  • 孩子成長過程中,要不要制定規矩?家長必讀
    之前有家長問我,說這孩子成長過程中要不要給他制定規矩?我的回答是一定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規矩是不是最重要的?我覺得規矩不是最重要的,規矩的規則的維護和執行才是最重要。有一些教育專家發表過這樣的觀點,說有的家長脾氣太暴躁,一生氣一發火,把孩子心愛的玩具就給扔了,結果給孩子造成了一種終身的傷害。我倒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 孩子不守規矩?別怨孩子了,都是父母的錯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在這個社會,必然要遵守社會規則。對於孩子來講,守規矩不僅能幫助他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對自控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利的。我們父母也會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希望他們能按照規矩來執行。但是,不幸的是,很多孩子對父母的規矩都是抗拒的。
  • Kidsplus家長課堂:為什麼給孩子立的規矩不奏效?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的學期,您是不是也給孩子立了不少規矩?可等到真正開始實行時,是不是也遇到了各種問題和不配合?本周,在騰訊新聞開課live-2020母嬰親子峰會上,Etonkids家長大學曾珈校長給大家帶來了一場關於「規則」的主題分享。以下為曾珈校長主題演講的核心內容,相信會給您和孩子在制定和執行規則方面帶來切實的幫助。
  • 專訪俞敏洪:家庭教育 從「規矩」說起
    可以說,沒有父母對我的人格習性的規矩培養,我肯定做不了新東方。  你對孩子  也定「規矩」?  我對我的孩子定下的最重要的規矩就是每天必須讀書。  家規通常分為道德層面和習慣層面兩個部分。這兩方面同樣重要。
  • 孩子6歲以前,不立好4個規矩,以後很難有出息
    研究表明,孩子一生的90%左右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徵都是在3-6歲這個階段形成的,而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將很難改變。因此,作為父母,在孩子6歲之前,一定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心理專家建議,務必給孩子立下這4條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