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先培養規則意識,對孩子來說不識規矩,難成大器

2020-11-02 母嬰說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開放與先進成為了時代的主旋律,而守舊與規則已被人們摒棄許久了。現在我們教育孩子喜歡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很多人把孩子的調皮搗蛋,看成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但孰不知這樣的孩子在別人眼中看來只是不懂規矩的孩子。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父母從來沒有認真地教過孩子規則意識,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懶散,毫無紀律與規範性,經常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舉止,給其他人帶來了很差的印象。

辣媽甜甜:再不教孩子規矩,長大後他就廢了

甜甜是一名九零後的全職媽媽,生下兒子後丈夫讓她在家裡安心教育兒子,現在兒子已經8歲了,全家人都非常呵護這個寶貝兒子,但是在最近這段時間,兒子讓甜甜很是傷神。原來上周末甜甜帶著兒子去超市採購,就在甜甜去買日用品的時候,她發現兒子不見了。等到她找到兒子的時候,發現兒子正在零食貨架前吃零食。這下可把甜甜氣壞了,甜甜上去就搶走兒子的零食並跟兒子說:我們沒有買零食,這個就不是我們的,你怎麼能隨便吃呢?!

誰知兒子卻氣鼓鼓地跟她說道:我吃了再買不行嗎,媽媽?甜甜聽到這句話,頓時覺得兒子現在非常不懂事,於是又苦口婆心地跟兒子說:我們沒有付錢,就說明這個零食不是我們的,只有在我們付錢之後才能吃

兒子望著甜甜,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甜甜心想現在兒子年紀還小,必須趕緊培養他社會規則意識,否則長大還得了,現在隨便吃超市的零食長大後那不就成了搶劫了?想到這點,頓時把甜甜嚇得不輕,於是決定在今後的生活裡,一定要緊抓培養兒子的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對孩子的發展究竟有多重要?

1.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表示,從小遵守規則意識的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這與孩子的智力水平發展成正比。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與智商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夠發現自我控制能力好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來說都比較優秀,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也是懂規則遵守規則的。

2.守規矩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新環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接觸各種各樣的新環境,根據研究發現遵守規則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新環境,而屢屢破壞規矩的孩子容易被集體和領導排斥。而且我們也知道人是群居動物,在我們的生活發展中離不開群體生活,所以要鍛鍊孩子的規則意識,才能使孩子更容易適應新環境,也有利於他的生活發展。

3.守規矩能培養孩子正直善良的品性

制定規則並不是僅僅為了限制孩子的行為,還能給孩子心中的道德規範建立一項標杆。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守規矩懂規則的孩子,一般具有正直與善良的品性,而屢屢破壞規則的孩子容易成為社會混混。

為何有些孩子的規矩沒有立起來呢?

1.家庭教育沒有到位

現實告訴我們兒童時代的教育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現在我們會發現生活中很多大人都沒有規矩意識,這就導致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這就屬於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到位,才導致很多孩子的規矩沒有被立起來。

2.父母不重視立規矩

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老一輩的帶。這就導致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出現很多壞習慣,但是父母又沒有時間教育,就會使得孩子的規則意識越來越差。

3.溺愛孩子使規矩成為擺設

溺愛是阻止孩子成長的最大因素,很多家庭由於過度溺愛孩子使家庭規則成為擺設,孩子就會覺得規則是可以隨便破壞的,只要向爸媽爺爺奶奶撒個嬌,或者是哭鬧一會兒就可以。對孩子的溺愛使規矩成為擺設,是孩子的規矩意識從小沒有立起來的最大原因。

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1.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

讓孩子成為規則的制定者,有助於鼓勵與激勵孩子共同維持規則。當父母規定孩子玩耍的時間長短時,不妨讓孩子也參與進來,公平公正的制定規則,如果可以的話,把規則寫在紙上面,這樣能夠給孩子更強的參與感,也能讓孩子更加認可制定的規則。

2.父母以身作則的教育孩子守規矩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小偷的孩子長大後也容易成為小偷,這是因為孩子是父母天生的模仿者,父母做什麼孩子就會學做什麼。所以要教育孩子守規矩,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機的時候,自己卻在旁邊玩個不停,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就是兩面派,那麼自己也可以偷偷的玩手機。

3.以講道理代替打罵教育

很多父母盲目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套言論,他們認為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直接打一頓會使他乖乖就範,但是這樣只會激起孩子內心的不滿,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被打,所以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父母先要給孩子講道理,讓他心中明白是非對錯,這樣也有利於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很多不懂規矩的孩子就是因為心裡沒有是非對錯的界限。

一說到規則意識,很多朋友都覺得規則就是給大人限定的,因為只有大人才有能力做壞事,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規則意識要讓孩子從小就要培養起來,否則當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長大了就會變成人們口中的壞人。

所以為了孩子未來的人生有一個好的發展,各位父母千萬不要忽視對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最後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大家還有其他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沒規矩?教育專家教你這樣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
    因此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規則意識的培養,將會促進幼兒的終身發展。而當今社會的幼兒家庭成員,由於教育觀念的問題,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傾向於智力投資,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質、社會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啟蒙與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現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願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爭執,發生攻擊性行為等任性自私、不守規則的表現。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媽媽,我可不可以先看會兒電視再寫作業?」「不行!」「媽媽我可以跨越護欄到對面去嗎?」「不可以!」……我們常常會告訴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要,但是卻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他需要遵守什麼,不該違背什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不遵守規則,是內心深處不希望自己被外界回落這現實制約,希望一切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想怎樣就怎樣,就像自己很強大一樣,強大到似乎自己面前就沒有危險存在,可是當危險來臨時,卻已追悔莫及。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
    導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業之(4)——培養規矩意識
    幼兒時期的孩子,由於受到父母及爺爺奶奶的獨寵,欲望極易得到滿足。很容易養成任性,自我的壞習慣。家長要十分注意對孩子進行規矩意識,規則意識的培養,教會孩子從小懂規矩。一些專家認為,孩子不應受到規矩的約束與限制,認為應該遵從孩子的天性發展,認為遵從天性,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才能得到極大發揮。
  •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但做朋友之前請先立好規矩
    我們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則之上。規則意識,是家長必須幫孩子培養的,否則,孩子越大家長管理起來越難!熊孩子都是父母嬌慣出來的,尤其是家裡老人幫忙看起來的孩子,由於過分溺愛,導致孩子蠻橫任性、不懂禮貌。
  • 「感統課堂」孩子不聽話,感統訓練如何培養規則意識?
    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場漫長的旅程,途中家長會遇到許多育兒的困難,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其中最難解決的路障。關於孩子的教育,聽到最多家長吐槽的話就是:孩子哭鬧耍賴皮、對人不禮貌、難管不聽指揮。其實很多都是不遵守規則的表現,說明孩子缺乏一定的規則意識。人的一生中需要遵守各種規則,小到孩子平時的行為準則、學校的制度,長大後還會面對社會規則、法律法規,因此幫助孩子理解、遵守生活中可能會接觸到的規則是很有必要的。
  • 注重在每一階段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不過,我們必須為他們初步樹立一些規矩和限制的意識。,都注重在這一階段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話,叫隨心所欲不逾矩。,有的都成了。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通常也沒有責任感,還是幼兒期的家庭教育,我們要學會說不。
  • 孩子的規則意識有無大用?不懂規矩,孩子成為他人笑柄
    對於陳女士來看,孩子已經染上了壞習慣,如果不加以改正,孩子的一生都會受到影響。其實,從檸檬的行為中可以看出,孩子還沒有建立規則意識,不知道在某些時刻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通過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那些擁有規則意識的孩子,能夠更快地適應新的的環境,而對於破壞規矩的孩子則往往會出現被排斥的現象。人本來就是群居動物,因此家長應該要鍛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適應能力更強。
  • 知愈心理:愛孩子就要從小教孩子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現在許多孩子不聽從父母的教育,原因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建立規則感。他不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犯了錯誤後,父母教育他也聽不進去。想要讓孩子有規則感,需要採取一些方法。我就不明白,我立這些規矩還不是都為了他好,他為什麼就是不能好好遵守呢?這種現象並不是個例,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家長立的規矩往往形同虛設,孩子不是乾脆不執行,就是背地裡「陽奉陰違」。有的家長笑稱:教育一個孩子,就是小時候和孩子鬥勇,長大後和孩子鬥智。
  •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4種方法建議收藏!
    這個階段,就是需要我們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時候了。《大衛,不可以》這本繪本故事書中,小男孩大衛,伴隨著媽媽一聲聲「大衛,不可以!」不停地「搞破壞」,不免讓我們深思: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 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業之(3)——培養孩子合作意識
    在當今中國社會,孩子愈來愈成為家庭的核心,孩子除了受到父母的寵愛之外,還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的溺愛,說是眾星捧月一點不為過。每個家庭對孩子都是傾其所有,即使是嬌生慣養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但是成長的環境與教育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育不當,容易使幼兒形成惟我獨尊、自私等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了讓孩子成長為更優秀的人,就要從小注重教育,培養孩子合作意識。
  • 孩子缺乏規矩意識,總是亂闖禍,三個方法教他們遵守規則
    很多家長也要遵守規則,按時上班,遵守公司公章制度。規則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孩子不遵守規矩,就會對社會造成傷害。森林裡禁止點火,但是一個孩子不遵守規則,貿然的點火燻松鼠。造成了這起巨大的火災事件,如果當時孩子要遵守規則,不玩火,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的消防員也不用犧牲了。
  • 《大衛,不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4種方法建議收藏
    這個階段,就是需要我們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時候了。《大衛,不可以》這本繪本故事書中,小男孩大衛,伴隨著媽媽一聲聲「大衛,不可以!」不停地「搞破壞」,不免讓我們深思: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 寶爸有話說: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學會自己約束自己
    ,可到後來,小明媽媽發現小明的作業越來越不認真,最後甚至沒有完成作業就先去玩手機了,小明媽媽發現這件事情之後自然是對著小明一頓教育,而小明此時就低著頭,一言不發。這裡面是不是有規則呢,首先看第一個媽媽個小明制定好了規則,而小明成為了規則的破壞者,沒有遵守規則,第二個場景是規則的制定者媽媽主動破壞了自己定的規則? 那麼這些問題出現的根到底在哪裡呢?為什麼明明制定了規則,卻不遵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到的,孩子和家長都沒有這麼強烈的規則意識,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感。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吃虧,越早建立規則意識越好
    社會想要和諧的運行,必須要在規則之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遵守規則才能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孩子最初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他們橫衝直撞,碰壁之後才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家長如果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越早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越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 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總是唱反調,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當Y老師回到辦公室發現自己的雞蛋被做過實驗後,她生氣地說:「我們要求孩子遵守規則,不經過允許不可以動別人的東西,我們為什麼自己不遵守?」大家面面相覷,空氣一瞬間似乎凝固了。幼兒班和小學班級有一個教室常規:在教室裡請小聲說話。
  • 教育孩子到底該不該"立規矩",規則的意義:別混淆了界限和限制
    ,關於教育孩子到底應不應該"立規矩"的討論,似乎就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但給孩子立規矩的討論往往摻雜著很多糾結,大家都害怕各種條條框框會讓孩子叛逆,不自由的孩子也極力想要掙脫控制,最重要的是在這些負面影響下親子關係也必定非常糟糕。
  • 孩子能有多「熊」?父母幫孩子培養規則意識,別任他由著性子胡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們生活中常常能碰到「熊」孩子,有的會令你在地鐵、公交上煩躁不安,有的會讓你在超市、商場崩潰不已。但是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熊」孩子家長對孩子進行規則方面的教育。
  • 若媽媽在家中是這個地位,孩子將來難成大器,過來人的說法很靠譜
    文|好孕姐一般來說,媽媽在家中地位最高,孩子其次,爸爸最低這種家庭組合最幸福。畢竟,媽媽包攬家中事務最多,對孩子付出也最多,能有較高的地位,對一家人都好。但是,若媽媽在家中是這個地位——最低地位,那麼孩子將來難成大器。
  • 媽媽默許男童在地鐵倒立,不懂規矩的孩子,最終「規則」會教育你
    當然,也會被路人指認為,家長不會教育孩子。如何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家庭教育》中提到: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我們可以給孩子們自由,但不能任由他們放肆,如若人人都無視規則,那麼這個社會就亂套了,所以我們應當儘早培養規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