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業之(4)——培養規矩意識

2020-09-13 正向看世界

幼兒時期的孩子,由於受到父母及爺爺奶奶的獨寵,欲望極易得到滿足。很容易養成任性,自我的壞習慣。家長要十分注意對孩子進行規矩意識,規則意識的培養,教會孩子從小懂規矩。

一些專家認為,孩子不應受到規矩的約束與限制,認為應該遵從孩子的天性發展,認為遵從天性,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才能得到極大發揮。個人不贊同這種觀點,首先規矩不是禁錮孩子的思維,規矩是給孩子劃清界限,俗話說,不辰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矩,規則,規範,更加有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其次,人是社會的人,人在社會中生存,自然應該有一套生存法則,人人都應該遵從午序良俗,才能被社會接受。其三,只有人人都守規矩,講規則,社會才能變成和諧有序。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呢?個人有如下幾點意見。

一是父母家人要言傳身教,行為示範,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比如尊老愛幼、公共場所不大聲喧譁、自覺排隊等等。

二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比如看電視時間要提前定好、吃飯不能剩下、書本不亂丟,玩具自己收納,飯前洗手等。

三是在外遵守公序良俗,不違反公共秩序。比如不闖紅綠燈、公交車上不大聲喧譁、不亂扔垃圾等。

四是要持之以恆。規矩意識的養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不斷強化。

五是發現錯誤,一定要及時糾正,並講清原因。原則問題不能讓步。

(圖文系作者原創,勿侵)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業之(3)——培養孩子合作意識
    在當今中國社會,孩子愈來愈成為家庭的核心,孩子除了受到父母的寵愛之外,還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的溺愛,說是眾星捧月一點不為過。每個家庭對孩子都是傾其所有,即使是嬌生慣養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但是成長的環境與教育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育不當,容易使幼兒形成惟我獨尊、自私等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了讓孩子成長為更優秀的人,就要從小注重教育,培養孩子合作意識。
  • 人民日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業(轉給家長)
    現如今,許多家長忙著工作,忙著事業,把孩子扔到學校,交給老師,什麼都不管......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老師的問題。這個觀念顯然是錯誤的!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好的老師,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遠替代不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 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業之(6)——培養專注力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專注力強的孩子,做事情容易成功,學習成績也會很好,專注力不好,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做事情容易三心二意,虎頭蛇尾,在學習上也往往比較困難,老師在家長會上也會經常告訴家長,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缺陷,幾乎成了學習不好的學生的共同特點。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非常重要。
  • 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業(1)——幼兒階段
    養不教,父之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真正的啟蒙教育應該是家庭教育,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家長應把教育孩子當成事業來做。幼兒階段的教育尤為重要,是孩子未來成長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見一斑。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強,所以家長及其他成員的「示範」作用非常大,應充分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作用,身教優於言傳。
  • 教育孩子先培養規則意識,對孩子來說不識規矩,難成大器
    現在我們教育孩子喜歡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很多人把孩子的調皮搗蛋,看成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但孰不知這樣的孩子在別人眼中看來只是不懂規矩的孩子。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父母從來沒有認真地教過孩子規則意識,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懶散,毫無紀律與規範性,經常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舉止,給其他人帶來了很差的印象。
  • 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業之(2)——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增長知識,強健心智,開闊視野的重要渠道,家長要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幼兒階段,家長要當好陪讀。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有給孩子講故事的經歷,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堅持給孩子讀故事。我認為家長陪著孩子拿著書本讀故事效果更好,可以讓孩子知道,故事是來自書本,從小養成愛書的習慣。
  • 孩子不聽話?沒規矩?教育專家教你這樣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
    因此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規則意識的培養,將會促進幼兒的終身發展。而當今社會的幼兒家庭成員,由於教育觀念的問題,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傾向於智力投資,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質、社會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啟蒙與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現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願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爭執,發生攻擊性行為等任性自私、不守規則的表現。
  • 沒有「規矩意識」的孩子,將來怎麼辦?兩個方法培養規矩意識
    導語:在親戚家做客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場景:親戚家的小孩來到家裡之後,會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總是碰碰這個、摸摸那個,就很有可能會弄壞,沒過多久,家裡會被小孩搞得不成樣子,而家長通常都會呵斥一聲,但也就和耳旁風一樣,小孩根本不會放在心上。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謂的&34;的一個典型現象。
  • 教育孩子是家長的事業之(5)——適當的挫折教育
    現實生活中,家長總是以「愛」的名義過度寵愛著孩子,在生活中總是一味地滿足還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到委屈,過度關心,做好一切鋪墊,讓孩子始終在平坦的大道上一帆風順,這就使得孩子對真實的生活並不了解,一旦失去了父母的幫助,或者父母無力幫助的時候就會束手無策,面對困難,問題就會變得焦慮,甚至恐懼,面對失敗就無法接受。從而滋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問題。
  • 家長的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轉給家長)
    對於年幼的孩子,有些毛病一旦養成,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無論你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肯定會後悔。教育孩子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因為工作繁忙就不管孩子。作為父母,生下孩子就得負責任啊!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
    導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好孩子,是家長最重要的事業
    現如今,許多家長忙著工作,忙著事業,把孩子扔到學校,交給老師,什麼都不管......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老師的問題。這個觀念顯然是錯誤的!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好的老師,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遠替代不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 孩子的物權意識如何培養?家長學會這幾種方法,讓孩子更好成長
    文/小熊育兒日記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如同一張潔白無瑕的紙張,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建立起對外界的基本認知。而物權意識的覺醒,則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課。合理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能夠更好的規範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意識的物權的概念,成長為更加優秀的人。
  •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4種方法建議收藏!
    規則是自由的前提,有了規則意識才能保證自由在更安全的環境當中。所謂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就是教會孩子如何遵守規矩。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所謂的「自由」帶給孩子的是危險。就如《大衛,不可以》當中小男孩大衛爬上高高的凳子,伸手去夠更高處的壁櫥最上層的餅乾桶。相信很多孩子都有過相似的爬高經歷,在兒童居家安全十大安全隱患當中,爬高排行第三!壁櫥柜子等家具,如果不穩,孩子攀爬容易砸傷。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CPSC)做過調查,在美國每兩周就有一個小孩因為家具或是電視翻倒而致死。
  • 培養學齡前孩子的安全意識(下)——幾個必須要知道的方法
    之前重點介紹過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上、中篇,有的家長可能會問,為什麼從事件一開始,孩子的處理方法也不錯,既沒有緊張也沒有把平時家長的告誡忘腦後勺。那麼,孩子平時的安全教育是從哪些方面著手的?比如:孩子小的時候想要嘗試爬高,在有家長保護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這樣的遊戲,但一定有前提條件的。不允許自己獨立嘗試!再比如,孩子想要嘗試用剪刀,不是絕對不可以,而是先要進行演示,其次也要告知操作風險(剪刀可以剪紙,但手指頭也有可能變成被劃傷),再次可以手把手的教,然後讓孩子自己小心嘗試。所以,大人眼中的危險不需要完全禁止,而是需要在一定條件的進行!
  • 日本少兒教育這麼發達,主要培養孩子這幾個意識
    日本的家長也特別重視對孩子合作精神的培養。小學生上學,家長是不接送的。上學和放學,一般是和附近的同學一起走,以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合作精神。小孩子外出乘公交車,乘客讓座,有的家長並不歡迎,主張讓孩子站著。這些家長認為站著乘車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也不至於養成他們心目中只有自己的習慣,培養他們適應環境。總之,日本的集體主義觀念在日本人少兒的時候就被灌輸入他們的思想和意識之中。
  • 沒有原則的父母,難以教出有規矩的孩子(請家長務必仔細看看 )
    很多家長都希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所以,一味地縱容,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 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總是唱反調,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看到這兩個例子的時候,如果反觀自身,我們會發現在生活裡,這樣的例子其實比比皆是,似乎所有的規則都是為孩子制定的,而成年人大多時候都在做一個法官,一個監督和評判孩子是否遵守規則的法官。「法官們」並不在意自己是否遵守了規則,只有當孩子提出質疑時,才會被迫意識到自己在規則方面出現的問題。
  • 《大衛,不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4種方法建議收藏
    什麼是規則意識?規則意識,是指發自內心的、以規距和準則作為自己的行為準繩的意識,規則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形成的有效性的約定。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自由的前提,有了規則意識才能保證自由在更安全的環境當中。所謂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就是教會孩子如何遵守規矩。
  • 知愈心理:愛孩子就要從小教孩子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現在許多孩子不聽從父母的教育,原因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建立規則感。他不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犯了錯誤後,父母教育他也聽不進去。想要讓孩子有規則感,需要採取一些方法。我就不明白,我立這些規矩還不是都為了他好,他為什麼就是不能好好遵守呢?這種現象並不是個例,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家長立的規矩往往形同虛設,孩子不是乾脆不執行,就是背地裡「陽奉陰違」。有的家長笑稱:教育一個孩子,就是小時候和孩子鬥勇,長大後和孩子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