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規矩意識,總是亂闖禍,三個方法教他們遵守規則

2020-08-19 熊孩子教育啟蒙

導語:孩子年紀小,有很強的天性,喜歡自由自在。但是有些孩子年紀還小,不懂社會上的一些規則。總是橫衝直撞破壞社會上的規則,所以要有一定的秩序還有規則,這樣才能更好地約束孩子。不然大家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約束力,社會就開始亂套了。

生活中處處都是規則,比如在馬路上要遵守道路規則,紅燈停綠燈行。孩子上課要尊重學校規則,尊重老師,遵守學校的紀律。很多家長也要遵守規則,按時上班,遵守公司公章制度。規則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孩子不遵守規矩,就會對社會造成傷害。

大家還記得上半年的時候四川火災嗎?多少個消防員犧牲還有損失了多少的國家財產。森林裡禁止點火,但是一個孩子不遵守規則,貿然的點火燻松鼠。造成了這起巨大的火災事件,如果當時孩子要遵守規則,不玩火,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的消防員也不用犧牲了。

孩子不遵守規則,很多都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不重視。家長認為孩子年紀還小,現在不用遵守,孩子只要身體健康就好。家長這樣的教育態度,縱容孩子成為一個不守規矩的人。由於家長的不作為,孩子在生活中也是經常來挑戰底線。比如很多小朋友經常會買一些零食,孩子吃完零食,垃圾袋隨處扔,這樣的現象很常見。

經常還會在道路上看到孩子在人行道上你追我趕,孩子這樣的行為很危險。我們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車輛是越來越多,電動車也佔據了人行道。當孩子在馬路上玩耍的時候,不僅影響他人的正常步行,還會被其他車輛碰撞,這樣孩子的安全沒有保障。但是造成孩子沒有保障的原因就是孩子不遵守交通規則。

還有的孩子喜歡打破規則得到好處,比如考試的時候,孩子作弊。這樣孩子的考試成績會比較高,孩子通過違法行為獲得有利,但是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負面作用。這樣孩子得到了好處,就會通過撒謊或者繼續作弊來掩飾,時間長孩子也成為很多壞習慣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呢?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學會遵守規則的習慣。

首先家長要教會孩子遵守規則,平時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要遵守規則。比如孩子在家要按時吃飯,不能吃零食。孩子玩過的玩具,不玩不要亂扔,要放在收納盒裡整理好。這樣孩子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慢慢就會形成習慣。

孩子在公共場合也不能大聲喧譁,影響別人的休息,這樣遵守公共場合的秩序,有序的進行,孩子就會做一個遵守規則的人。

第二個方法:家長要做好榜樣。

想要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很多孩子最喜歡模仿的對象就是家長,所以家長給孩子做好榜樣,做一個遵守規則、遵守秩序的人。這樣孩子受到家長的影響,潛移默化中也會學習父母,孩子漸漸的遵守規則。

其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學習父母的優點,不只是遵守規則,還能是其他好的習慣,所以說家長要做一個正能量的人,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家長的優點。

第三個方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人,會遵守自己的責任,這樣也是遵守規則的人。家長平時教育中可以教會孩子有責任感,教會孩子知道什麼是責任,這樣孩子就能知道什麼是自己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家長教育時間長,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責任,這樣孩子不管到哪裡都能遵守那裡的秩序還有規則,而且還能鍛鍊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人,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有益。

總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名流千古的話,到今天還是能夠適用。生活中孩子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不能總是事事躬親的幫助孩子解決。而且幫助孩子太多也會造成孩子有依賴,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所以教會孩子遵守規則,這樣孩子遇到問題,就會按照規則辦事,家長也能放心很多。

相關焦點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
    導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知愈心理:愛孩子就要從小教孩子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現在許多孩子不聽從父母的教育,原因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建立規則感。他不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犯了錯誤後,父母教育他也聽不進去。想要讓孩子有規則感,需要採取一些方法。我就不明白,我立這些規矩還不是都為了他好,他為什麼就是不能好好遵守呢?這種現象並不是個例,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家長立的規矩往往形同虛設,孩子不是乾脆不執行,就是背地裡「陽奉陰違」。有的家長笑稱:教育一個孩子,就是小時候和孩子鬥勇,長大後和孩子鬥智。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父母要灌輸給孩子規則觀念父母要經常給孩子灌輸一個觀念:「萬物莫不有規矩。」古人稱圓之標準為「規」,稱方之標準為「矩」,這就是古人的聰明智慧,並告訴後人,生活在規矩中,人生就在方圓裡。規是約定性的,矩是約束性的,手中有尺度,心中有規範,人才站得直、立得正、走得遠。大社會有大規矩,小集體有小規範,微生活有細規則。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玩遊戲要遵守遊戲規則,比賽要遵守比賽規則。父母要時時處處提醒孩子,不遵守規則會有什麼後果出現,引起孩子對規則的重視。
  • 教育孩子先培養規則意識,對孩子來說不識規矩,難成大器
    1.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表示,從小遵守規則意識的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這與孩子的智力水平發展成正比。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與智商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夠發現自我控制能力好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來說都比較優秀,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也是懂規則遵守規則的。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吃虧,越早建立規則意識越好
    社會想要和諧的運行,必須要在規則之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遵守規則才能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孩子最初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他們橫衝直撞,碰壁之後才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家長如果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越早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越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 孩子的規則意識有無大用?不懂規矩,孩子成為他人笑柄
    陳女士的兒子檸檬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可是,她最近很苦惱,總是接到班主任的電話,反應檸檬在學校的規則意識比較差,尤其是在上課的以及體育課,表現得格外另類。老師在上面講課,檸檬則經常以上廁所為名,溜出教室,當然了,並不是真的上廁所,而是去外面找個地方玩了。
  •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4種方法建議收藏!
    文/ 花生麻麻聊成長圖/ 網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進入兩歲之後開始越來越「失控」,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你讓他不要動危險的東西,他總是趁你不注意,偷偷去拿;你越是大聲說:「不可以!」他越是玩得起勁……育兒界有個專有名詞來形容這個時期的小孩——terrible2——「麻煩的兩歲」,或者叫「可怕的兩歲」。
  • 父母給孩子立這些規矩,會讓他們一輩子受益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給他們立規矩,教他們明是非。、幫助孩子養成什麼習慣、給他們立哪些規矩。兩歲之前,孩子還沒有規則意識,而且缺乏行為控制能力和理解能力,這個時候家長不用急著去給他們立規矩。
  • 為什麼小孩子不遵守規則?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不遵守規則讓你頭疼,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改變一些壞習慣,然後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讓你孩子的編輯遵守規則。以下不好行為父母一定要注意:1.說話出爾反爾2.把孩子的錯誤作為發洩情緒的工具。父母要求他們的孩子做,他們必須首先做好。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規則,父母在帶孩子旅行時應自覺遵守,強調公共道德和秩序,並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 0-6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
    現在的爸爸媽媽,都希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鍛鍊他們的獨立能力。但是,一味地縱容,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變得自私、沒禮貌,甚至是叛逆。
  • 家長如何讓孩子遵守規則?承擔自然後果比說教更管用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會要求父母更寬廣的空間,這個要求和孩子的社會化又有所交集,孩子會開始意識到這世界不是由他一個人所能主宰,需要配合空間和環境才能達到想要的需求。只有在規則之下才能讓每個人有更大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需要孩子內心的過度才行。
  • 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總是唱反調,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看到這兩個例子的時候,如果反觀自身,我們會發現在生活裡,這樣的例子其實比比皆是,似乎所有的規則都是為孩子制定的,而成年人大多時候都在做一個法官,一個監督和評判孩子是否遵守規則的法官。「法官們」並不在意自己是否遵守了規則,只有當孩子提出質疑時,才會被迫意識到自己在規則方面出現的問題。
  • 孩子的幾個「壞習慣」有問題,父母這樣定規矩讓孩子主動去遵守
    最近,一位媽媽留言:孩子六歲,準備出門買東西時,孩子的購物車總是裝滿了,他把孩子帶了出去,但他總是「哭著放手」威脅孩子。父母同意這個條件,孩子他根本沒有視力,製造麻煩,丟東西,馬虎。實際上,如果您想與您的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並讓他積極遵守,您最好嘗試這樣做:在制定規則時,您必須採取友善而堅定的態度,並與您的孩子目光交流。孩子們。確保孩子重複規則。
  • 孩子不聽話?沒規矩?教育專家教你這樣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
    因此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規則意識的培養,將會促進幼兒的終身發展。而當今社會的幼兒家庭成員,由於教育觀念的問題,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傾向於智力投資,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質、社會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啟蒙與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現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願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爭執,發生攻擊性行為等任性自私、不守規則的表現。
  • 孩子愛犯熊,大多是因為沒有規則意識
    高強度幹擾甚至使得臺上的樂手都停了下來,最終這位母親連同孩子尷尬地被保安請了出去。熊孩子行為不僅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候可能還會釀成大禍。一個10歲男孩在家裡看動畫片時,屋外有施工者使用電鑽,他嫌太吵竟用小刀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於是,施工者立馬懸在空中動彈不得,後經消防大隊緊急救援才安全著陸。從上面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熊孩子闖禍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規則意識。
  • 你不教孩子守規矩,世界又怎麼規矩待他(規矩、榜樣、教養)
    要知道,你不教孩子守規矩,世界又怎會規矩待他呢?02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有規矩,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規矩是非常重要,一個有規矩的孩子,並不是「乖」,「聽話」就行,更重要的是要孩子懂得遵守規則。保護弱小,照顧老弱病殘,確實是我們應該做的。
  • 「感統課堂」孩子不聽話,感統訓練如何培養規則意識?
    其實很多都是不遵守規則的表現,說明孩子缺乏一定的規則意識。人的一生中需要遵守各種規則,小到孩子平時的行為準則、學校的制度,長大後還會面對社會規則、法律法規,因此幫助孩子理解、遵守生活中可能會接觸到的規則是很有必要的。
  • 《大衛,不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4種方法建議收藏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進入兩歲之後開始越來越「失控」,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你讓他不要動危險的東西,他總是趁你不注意,偷偷去拿;你越是大聲說:「不可以!」他越是玩得起勁……育兒界有個專有名詞來形容這個時期的小孩——terrible2——「麻煩的兩歲」,或者叫「可怕的兩歲」。
  • 懂規矩,有規則意識就像在懸崖邊上設置的欄杆,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比如一位家長會說到孩子對什麼東西都只有三分鐘的熱度,無法堅持下去,所以無論是給孩子報什麼班到後來都會半途而廢。家長提到孩子的這一現象時感覺很頭疼。不知道是什麼造成了孩子這樣的現象。在教育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應有的規矩,這就造成後面孩子的無約束性,逐漸自由散漫毫無規則可言。家長們都希望通過外在的某一種方法,能夠使孩子的行為得到一些調整和改變。其實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家庭,家長才是形成孩子最終行為習慣的根本原因。說到這兒,可能很多家長都會大喊冤枉,誰不想孩子能擁有好的行為習慣呢?誰也不會故意的讓孩子沒有規矩。那咱們孩子的規矩意識到底來自於哪裡呢?
  • 孩子缺乏安全意識怎麼辦?家長不要慌,不妨從這三個地方著手
    當天,同事去接孩子放學,孩子一看到媽媽來接自己很是開心,於是跑跳著朝媽媽奔來,同事趕緊制止孩子,可是孩子卻視而不見。這次「小車禍」讓同事開始擔憂起孩子的安全問題。「這孩子安全意識實在是太薄弱了。」同事平時對於孩子的安全意識並沒有過分強調,她覺得孩子不小了,總歸會「心裡有數」。但是這次的小意外卻讓同事發現自己以往對孩子的認知存在著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