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

2020-12-19 寶寶知道

現在的爸爸媽媽,都希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鍛鍊他們的獨立能力。但是,一味地縱容,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變得自私、沒禮貌,甚至是叛逆。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發育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立下規矩之後又應該怎樣對孩子實施呢?很多父母都在被這些問題難住了,今天就給您排憂解難,看看6歲前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1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孩子有怎樣的行為才算粗野、粗俗呢?比如陽陽第一次跟朋友家的孩子玩,直接打小女孩,還搶人家小姑娘的玩具。陽陽的這種做法,也和父母的縱容有關。日常在家,也總是搶姐姐的東西。父母只是拉開,卻沒有糾正孩子的這種暴力行為。慢慢長大,一個不如意就哭鬧撒潑,出門看見認識的不認識都會動手打,而在家掐姐姐打姐姐也是常態。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地告訴他:「陽陽以後不能這樣做了,這是粗野的行為,是要挨批評的!」然後讓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比如媽媽可以問:「陽陽現在知道錯了,那麼以後要玩小朋友的玩具,應該怎麼做呢?」爸爸媽媽心平氣和地引導,在這樣的環境中,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尋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這時候也要適當地給他鼓勵,並給他立下這條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如何處理已經自己的情緒,如何處理已經發生了的情緒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等他長大後,他也會用這套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著想。

2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6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就想陽陽一樣,總是說:「媽媽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媽媽牽著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別人拿走了,陽陽就會大哭起來……

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還記建立自我意識,可以拿著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訴他:「這一件是你的,這一件是爸爸的,這個是媽媽的,這件是姐姐的。」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經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的時候,爸爸媽媽也要刻意地多給孩子提問:「這是你的嗎?」讓他獨立地進行判斷,並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這種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3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好,自己玩耍的時候總喜歡亂扔玩具,玩厭了就屁顛屁顛地拋開,等著媽媽幫他收拾殘局。很多媽媽們都不會說什麼,覺得「孩子還小,也不懂收拾,幫他收反而更省事」

其實6歲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東西,只是爸爸媽媽的寵愛和遷就,讓他失去了鍛鍊自己的機會。不妨就給他立下規矩,每次玩完之後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寫完作業要收拾書桌等等,讓他學會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這樣的規則能讓孩子學會照顧環境,最終形成的是對環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養。而且孩子在對東西進行歸位的同時,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收拾書桌的過程中,他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東西要放在哪裡,這樣對他的創造力也有所幫助。長大後,無論孩子到了什麼環境,他都能養成「歸位」的好習慣,生活也會更加整潔。

4誰先拿到誰先使用

後來者必須等待

在家裡,爸爸媽媽總是「孩子第一」,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飯先給孩子吃,水果先讓孩子挑等等,但是,家長這樣的一味謙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覺得「爸爸媽媽都要讓著我,我是最大的!」,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長大後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喲!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要從家長們做起。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並且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比如吃飯的時候,媽媽先到飯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總是不來,那就讓他嘗到沒有菜吃的後果;刷牙的時候誰先到洗手間就先刷牙……這樣慢慢地,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後到」的習慣。

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5不可以打擾別人

當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而且現在許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許孩子在任何時候打斷自己講話,而且還會高興地回應孩子,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孩子讓成不顧一切打擾別人的習慣,長大以後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在集體中生活。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幫他改正,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你想想,如果寶寶在睡覺,小朋友老是過來跟你說話,寶寶會高興嗎?」用心平氣和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知道被別人打擾是很不開心的事情,然後再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他懂得當別人在忙的時候不應該去打擾他,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換位思考,也會變得更加善解人意,這樣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6做錯事要道歉

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地面對,並且有勇氣主動承認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反省自己,也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了。

6歲前的孩子,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可以減少一點對孩子的溺愛,給他們立下嚴格一點的規矩,並跟著孩子一起認真地遵守,從小就培養孩子遵守規則、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而且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也會喜歡上遵守規矩的「遊戲」,在「遊戲」中健康地成長起來。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0-3歲是培養寶寶社會能力的最佳時期
    0-3歲的寶寶也要發展社會能力嗎?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的語言、動作、智力、好奇心、情感發展等在這個年齡段是培養社會能力的最佳時期。方法如下:一、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0-3歲需要給足孩子愛和關心,尤其是寶寶8個月前,迅速回應寶寶的需求,給足愛和關心,避免情緒化、愛哭鬧的狀況發生。
  • 6歲女孩被罰獨自留家:「有病」的規則,憑什麼讓孩子遵守?
    文丨功夫媽咪如何教育好一個孩子,是老母親們最大苦惱,即便是大明星也不能例外。就在前幾天,演員程莉莎就為教育兒子的問題而感嘆太難了。她在微博上說:期末考試的第二天,她沒收了兒子的iPad並且刪掉了他所有的遊戲。因為兒子沒有遵守約定好的考試期間不玩遊戲、不玩iPad的規則。
  • 為什麼要讓孩子形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優秀的爸媽一定要知道
    孩子的規則教育是從小到大慢慢培養的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從18個月左右開始,兒童就已經有了聽話和順從的能力。這種順從行為是兒童自控能力發展的開始,是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機。而這時如果因為孩子年齡還小,溺愛孩子,縱容孩子不遵守家庭和社會規則,不對孩子嚴格要求,導致孩子錯誤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孩子就會形成不遵守規則的習慣。
  • 0-6歲是孩子性格搭建關鍵期,不樹規則、養品性,活該你娃不孝順
    「文/茉莉媽咪(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面對眾多親子教育等熱門話題,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著名教育學專家,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過:孩子很多性格,品德等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若不在6歲之前關注,樹立規則,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那麼6歲之後再想改正孩子的壞習慣就非常困難。六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出了問題再解決已經來不及李玫瑾教授在育兒心理課程上為大家舉了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
  • 多少家長錯過孩子的黃金8年,沒有教育和陪伴,耽誤最佳成長時期
    導讀:多少家長錯過孩子的黃金8年,沒有教育和陪伴,耽誤最佳成長時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多少家長錯過孩子的黃金8年,沒有教育和陪伴,耽誤最佳成長時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0-3歲與3-6歲孩子不同的教育引導方式
    0-3歲與3-6歲的教育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教育,無論哪種教育理念最終都會關注到這兩個階段的教育。這兩個階段的教育是如此的重要,但兩個的階段學習方式又是如此的不同。很多教育學家和發展心理學家在研究0-6歲時,也發現0-3歲與3-6歲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 0-13歲是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教育孩子的時機非常寶貴,一去不復返,0-13歲這段時間錯過了,就沒有了!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給孩子立規矩、養習慣0~6歲是關鍵
    但是一個從小沒有規矩、不懂得遵守規則的人,長大後是很難懂得遵守社會的規則的。在1978年的,全世界諾貝爾獲獎者聚會時,有記者問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裡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兒園。」
  • 為什麼小孩子不遵守規則?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不遵守規則讓你頭疼,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改變一些壞習慣,然後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讓你孩子的編輯遵守規則。以下不好行為父母一定要注意:1.說話出爾反爾2.把孩子的錯誤作為發洩情緒的工具。父母要求他們的孩子做,他們必須首先做好。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規則,父母在帶孩子旅行時應自覺遵守,強調公共道德和秩序,並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 李玫瑾:0-3歲養育期,3-6歲的教育期很重要,3招幫孩子更好成長
    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都不同,但是成長的規律是共通的。李玫瑾教授認為,0-3歲是孩子的養育期,3-6歲是孩子的教育期,孩子的性格等基本在6歲之前就已經定型了。013歲前的養育,3-6歲的教育,是孩子未來發展的基礎要讓孩子以後的發展更加順,家長從小就要重視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以及教育
  • 6歲前是左右腦開發「最佳時期」,抓住機會,孩子智力「翻一翻」
    現代教育要跟上時代的變化,讓孩子在幼小時候發掘自身潛能,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能得到健全的發展。但這需要父母有明智的想法和明確的行動力。而不是盲目從眾的將孩子交給早教班、才藝班等各類興趣班,讓孩子被動學習。
  • 0-7歲孩子28個早期教育的黃金期,你抓住了嗎?
    在這期間,孩子必須在充滿視覺、聽覺等多種刺激的環境中度過。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將在這段時間裡構築起人生成長的基礎。」   0-5歲是孩子智力發育的黃金期,孩子越小,大腦的塑造性越強。
  • 3步法,幫你從吼孩子,到讓孩子自覺遵守規則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6歲以下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面臨六大危害:1.影響腦部發育,使孩子注意力缺乏、認知力延遲、學習能力下降、更衝動以及缺乏自制能力,容易發脾氣。2.孩子的腦部與免疫系統仍在發展,會更容易受到輻射影響。3.如果兒童在睡房使用電子產品,肥胖發生的概率會提高30%。
  • 快速看懂0-6歲孩子的31個敏感期,得貼牆上一天背一段
    由於每個孩子各有差異,進入敏感期的時間也會略有不同。0~1歲階段0~1歲的孩子生長發育非常快,所以在這一階段我們按照月齡做了細分。3~4歲階段9、社會規範敏感期特點:開始喜歡結交朋友,喜歡參與群體活動。這是教孩子孩子學會遵守社會規則、生活規範,以及日常禮節的最佳時機。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夠高人一等,從小就聰明伶俐,既然父母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
  • 0-6歲孩子早教的關鍵期
    上過早教和沒上過早教的孩子 0歲時在同一起跑線3歲後的差距,30年的追趕仍難以逾越0-3歲這一階段是孩子感官發展、語言發展、肢體協調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最敏感的時期,很容易受到環境與教育的影響,確實非常重要。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為什麼有的孩子很難遵守秩序呢?●自控能力有限,約束力男女有別很多小朋友難以實現自我約束、喜歡為所欲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有待發展。孩子們只有在自我意識萌發,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抑制機能逐漸成熟之後,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開始發展。因此,孩子們通常是在2歲之後才能慢慢地進行自我控制。
  • 1-3歲是早期最佳時期 如何教育孩子
    1-3歲是早期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是進行快速學習的好時機,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不要等到孩子該上學了才考慮這個問題,那時學習的關鍵期早就過了。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卻不了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現行的教育制度已經存在很多年了,整個社會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認識。 到底,父母該如何教育1-3歲的寶寶呢? (一)針對1-3歲寶寶的好奇心,鼓勵其探索意識促進協調能力發展。
  • 0-6歲是最佳時期,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
    隨著二胎的開放,越來越多父母生出了自己的第二個寶寶,可以說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哪個父母不喜歡自己的寶寶呢,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了,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到了3歲,竟然連一句「媽媽」都不會喊,上了小學更是說話「口齒不清」,表達能力欠佳,讓許多做父母的,感到很心累
  • 調查:超9成人認為學習英文的最佳起始年齡在0-6歲
    白皮書顯示,高達95.2%的用戶認為學習英文的最佳起始年齡在0-6歲幼兒階段,超半數家長認為在0-3歲嬰幼時期便可開始給孩子英文薰陶。白皮書稱,八成以上在線幼兒啟蒙英語的家長用戶為女性,以80後、90後女性居多,生長於信息化時代的她們對網際網路和在線教育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高,對孩子英語啟蒙意識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