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2020-08-04 育朵

在中班孩子們體檢的時候,老師要求小朋友們結束後都出來排隊。孩子們出來後大多都忘記要排隊的事,只有小軒站到了老師要求的地方,而且看到跑出來沒有排隊的小夥伴時他還會大聲提醒:「一起來排隊吧。」除了這些,他還熱心地幫助老師給後來的小朋友安排位置:「花花,你排第一個好嗎?小宇,現在先別玩了,和我們一起來排隊吧。」為什麼有的孩子很難遵守秩序呢?

●自控能力有限,約束力男女有別

很多小朋友難以實現自我約束、喜歡為所欲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有待發展。孩子們只有在自我意識萌發,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抑制機能逐漸成熟之後,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開始發展。因此,孩子們通常是在2歲之後才能慢慢地進行自我控制。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但由於額葉的抑制機能發展水平有限,與成人「聚光燈」式的意識模式不同,嬰幼兒的意識模式更像是一盞「燈籠」——他們具有超強的信息吸收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卻不善於將注意力聚焦到某一具體的任務上,其行動與規劃力常常因此受阻。

具體來說,3~4歲孩子的堅持性和自製性都很差,5~6歲的孩子才能基本實現自我控制。另外,孩子是否能掌握自控能力還存在性別差異。由於受到激素分泌水平以及流經不同腦區的血流數量不一等因素的影響,女孩通常會比男孩更早地具備自控能力。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不理解規則,便難以遵守秩序

有時成人的要求對於孩子來說形同虛設,這跟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有限或是不能充分地理解規則有關。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研究指出,4歲之前的孩子是很難有規則意識的,他往往只是依照自己的「規則」來行事,這個發展階段被稱為「前道德階段」。

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不會將規則當成一種約束,而是喜歡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而當孩子長大一些,進入「他律道德階段」後,他便會開始注重規則,將規則當成一種權威且不可變通的要求來遵守了。

●受家長態度影響,規則難以執行

家長對待孩子日常行為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遵守規則的表現。如果平時家長對寶寶百依百順、過於溺愛,或對孩子的違規行為有時懲罰有時屈從,態度難以統一,就容易使孩子在規則的邊界不斷試探,或直接無視規則、反覆違規;

如果父母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地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指示行事,很有可能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致使其凡事總想跟大人對著幹;而對於那些過於忙碌,對孩子的需求不管不問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孩子也有可能會出於對關愛的渴望,以違規的方式來吸引他人的注意。怎樣讓孩子懂規則、守秩序呢?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以遊戲的方式加強自控力訓練

遵守秩序往往意味著孩子需要克制衝動、抵制誘惑,因而,對孩子進行自控力訓練有助於他自我約束、不再違規。提高自控最理想的訓練方式是和孩子一起玩自控類遊戲。比如我們可以跟孩子玩「大小西瓜」的遊戲,當我們說「大西瓜」的同時做出「小西瓜」的手勢,而孩子需要立即說出「小西瓜」並做出「大西瓜」的手勢。

在玩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可以隨時互換角色。另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玩一個叫「子曰」的遊戲—父母變成司令官給孩子下達指令讓孩子去做,如果這個指令前面有「子曰」兩個字的時候,孩子就要服從這個指令,而當這個指令前面父母沒說「子曰」兩個字的時候,孩子就要抑制住自己的衝動,不能去做這個行為。如果孩子總是不分場合地大聲說話,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會說悄悄話」的遊戲,讓孩子學著控制自己的音量。

而如果孩子不是因為病理性原因而存在多動的問題的話,我們可以跟他玩「我們都是木頭人」的遊戲,讓他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學著控制自己的行為動作。

●邀請孩子共同制定規則

鼓勵孩子一同參與規則制定,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形成將大有禆益。制定與執行規則時需要遵循3條主要原則:規則的設定要具體明確;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制定規則的意義;當孩子違規時,要嚴格一致地執行商定的懲罰措施。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例如,跟孩子商量每天幾點鐘需要上床睡覺時,可以先問問孩子,他在睡前希望爸爸媽媽跟他一起做哪些事情。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要告訴孩子當這些事情完成之後,當時鐘的長針與短針分別指到哪裡的時候,他就需要按時睡覺;如果做不到應該承擔什麼樣的後果(如第二天不能吃零食)。

在商定這些規則的時候,需要同時告訴孩子,按時睡覺是為了讓勞累了一天的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會讓他變得更加健康與強壯。當孩子在反覆被提醒卻依舊無法執行規則時,父母也不能一味遷就,而應當按照雙方的約定溫和而堅定地讓孩子承擔違規的後果。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滿足孩子的自主性與被關愛的需求

一個有能力、懂規則的孩子如果不願意主動地遵守秩序,往往是由於其自主性需求或被關愛的需求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心理學研究顯示,愛與規則是教養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兩個維度,兩者會從不同的角度為孩子提供安全感。

所以,如果爸爸媽媽既能讓孩子體會到充分的關愛,又能儘量滿足孩子恰當的自主性需求,那麼孩子就會更自覺地接受與執行家庭的合理化規則。

相關焦點

  • 引導孩子遵守規則,是父母對孩子更好的保護
    在生活中,作為大人,我們知道要遵守秩序和規律。過馬路不能亂闖紅燈,開車不能超速行駛等,否則就可能會遭遇交通事故、帶來傷害。遵守規則,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由。孩子也同樣需要遵守規則,而這需要我們大人進行引導。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我們常常會告訴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要,但是卻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他需要遵守什麼,不該違背什麼。那需要孩子遵守什麼、又不能違背什麼呢?就是規則!還記得動物園的老虎咬人事件嗎?引發全面展開了對不遵守規則和秩序的大討論。
  • 孩子缺乏規矩意識,總是亂闖禍,三個方法教他們遵守規則
    當孩子在馬路上玩耍的時候,不僅影響他人的正常步行,還會被其他車輛碰撞,這樣孩子的安全沒有保障。但是造成孩子沒有保障的原因就是孩子不遵守交通規則。孩子在公共場合也不能大聲喧譁,影響別人的休息,這樣遵守公共場合的秩序,有序的進行,孩子就會做一個遵守規則的人。
  • 孩子愛犯熊,大多是因為沒有規則意識
    作為家長,我們應及時正確教育和引導。▼ 孩子缺乏規則意識,原因是什麼?缺乏規則意識的孩子,說是一顆定時炸彈也不過分。一般來說,這些熊孩子缺乏規則意識,往往由於以下三個原因:1.規則意識淡薄孩子們天生沒有規則意識,如果他們也沒有得到良好的後天教育,那便成了熊孩子。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吃虧,越早建立規則意識越好
    社會想要和諧的運行,必須要在規則之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遵守規則才能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孩子最初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他們橫衝直撞,碰壁之後才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家長如果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越早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越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導孩子養成遵守秩序的五點建議
    培養建議建議一:給孩子一個整齊有序的環境要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父母首先要注意加強孩子的秩序感。父母要做到家中的環境整潔、有序,這樣孩子在無形中就會形成一種秩序感。當孩子亂拿亂放東西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把東西放回原來的位置。」
  • 孩子遵守交通規則有多重要?家長千萬不能忽視
    孩子遵守交通規則有多重要?小編那天過馬路的時候聽到這樣的對話:「媽媽,紅燈讓我們等一會兒吧」,「沒關係,現在我們有急事,而且旁邊沒有車過來」,聽到這句話我心裡一驚,忍不住偏過頭去看那對母女,眼睜睜的看著那個帶著孩子飛快穿梭過馬路的父母,我都看不下去了。
  • 教會孩子遵守交通規則,呵護生命安全
    如教會孩子認識交通信號燈,根據信號燈提示來安全通行;認識斑馬線,要走人行橫道過馬路;乘坐火車時,要站到黃色安全線外等。 家長帶孩子出行時,可以引導孩子觀察一些交通事故,讓孩子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危害,從而對孩子進行警示教育。
  • 寶爸有話說: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學會自己約束自己
    為什麼明明制定了規則,卻不遵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到的,孩子和家長都沒有這麼強烈的規則意識,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感。規則意識就是指發自內心潛意識的用規則來規則自己行動的意識,比如說我們在校遵守校規,在公司遵守公司制度,在社會遵守法律法規,在道路上行走遵守交通規則,在社會中生活,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用規則意識和規則能力來約束自己。
  • 如何引導孩子尊重秩序和規律?
    一旦我們為自己的堅定贏得了孩子的尊重,同時也尊重了孩子,就很容易引導孩子發展對秩序和規律的尊重。如果我們過分保護孩子,他無法體驗不尊重規律的後果,那麼他就不會尊重秩序和規律。如果他被刀傷過,他就會對刀的鋒利產生尊重;如果沒有正確使用過火,就會被燒傷;如果沒學會平衡身體,騎自行車時就會摔倒;如果沒學會躲閉,就會被棒球打到。這些現象都表明了秩序和規律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存在。
  • 為什麼小孩子不遵守規則?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不遵守規則讓你頭疼,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改變一些壞習慣,然後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讓你孩子的編輯遵守規則。以下不好行為父母一定要注意:1.說話出爾反爾2.把孩子的錯誤作為發洩情緒的工具。父母要求他們的孩子做,他們必須首先做好。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規則,父母在帶孩子旅行時應自覺遵守,強調公共道德和秩序,並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4種方法建議收藏!
    規則是自由的前提,有了規則意識才能保證自由在更安全的環境當中。所謂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就是教會孩子如何遵守規矩。當然,規則意識不僅僅涉及到安全方面,還體現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飯、睡覺、行為習慣、情緒管理等,都涉及到規則意識的建立。要讓孩子在愛與自由中成長,讓孩子具有安全感、秩序感,並感受到公平和正義,我們無法靠權威、控制和威脅來管理孩子,唯有藉助規則。
  • 家長如何讓孩子遵守規則?承擔自然後果比說教更管用
    建立規則家長所需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認為有了規矩孩子就能執行,這需要過程,可能當時孩子會聽話,但是他們是活在當下的,一旦適應了之後,有可能把規矩忘在腦後,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過程。家長要意識到規則建立的前提是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無條件的愛。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甚至是小學之後才意識到規則的重要性,其實建立規則的過程需要從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
  • 井然有序的生活需要孩子創造,培養孩子遵守秩序的五點建議
    培養建議建議一:給孩子一個整齊有序的環境要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父母首先要注意加強孩子的秩序感。父母要做到家中的環境整潔、有序,這樣孩子在無形中就會形成一種秩序感。當孩子亂拿亂放東西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把東西放回原來的位置。」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
    導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無「規則」意識,只因家長愛的太過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知愈心理:愛孩子就要從小教孩子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現在許多孩子不聽從父母的教育,原因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建立規則感。他不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犯了錯誤後,父母教育他也聽不進去。想要讓孩子有規則感,需要採取一些方法。 02在愛與規則之間,所有的家長都在尋找一個平衡點。規則,是人們公共制定並且共同遵守的約定。這樣的約定,表明了所有人之間的一種界限,而這種界限給了我們自由的空間。給孩子建立規則,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 教養是社會立足之本,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未來少走彎路
    1.父母教育的缺失,沒有引導孩子認識規則意識許多家庭都會出現孩子玩完了玩具卻沒有收拾乾淨的情況,父母看到後也只是念叨幾句,也沒有讓孩子收拾乾淨,孩子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他的責任,沒有人提醒他這些是他自己的事,父母不知道孩子沒有自我管理意識,因此也不存在什麼自律強不強之類的問題,不懂自律規則的孩子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因為他們連自己的小事都做不了
  • 《大衛,不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4種方法建議收藏
    什麼是規則意識?規則意識,是指發自內心的、以規距和準則作為自己的行為準繩的意識,規則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形成的有效性的約定。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自由的前提,有了規則意識才能保證自由在更安全的環境當中。所謂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就是教會孩子如何遵守規矩。
  • 應該教孩子無條件遵守規則嗎?規則是幫助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如果是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兩頭視線可及的幾百米內都沒有任何車輛,甚至行人都沒幾個,過斑馬線時應該告訴孩子「存心有天知」要無條件遵守規則並一起等紅燈?還是告訴孩子要靈活變通,不要死磕規則,以防孩子太過死板?
  • 建立孩子規則感,杜絕孩子以「我還小」做理由,家長可以這樣做
    導讀:建立孩子規則感,杜絕孩子以「我還小」做理由,家長可以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建立孩子規則感,杜絕孩子以「我還小」做理由,家長可以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