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兩頭視線可及的幾百米內都沒有任何車輛,甚至行人都沒幾個,過斑馬線時應該告訴孩子「存心有天知」要無條件遵守規則並一起等紅燈?還是告訴孩子要靈活變通,不要死磕規則,以防孩子太過死板?
我認為成人應和孩子一起遵循交通規則。
我們需要明晰規則執行背後的意義。我們去遵守交通規則,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生命負責。建立的規則意識是幫助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學校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有父母隔牆把孩子從外面放進學校來,讓孩子在院子裡玩。當他們再次這麼做時,我趕到了現場。我告訴他們,你用這樣的方式,實際上正在給你的孩子建構一個品質:別人的家門是可以隨便進的,別人的東西是可以隨便拿的。
那對父母非常尷尬,無言以對,我讓他們從正門進來接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從此以後,這樣的情況再也沒有發生。
這就是規則,一旦成人破壞了規則,讓孩子形成了經驗,他就會自然而然地按照經驗去做,隨意插隊,隨意進別人的家門,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我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和父母講規則,而是我清楚地知道,這樣的行為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對做事的成人意味著什麼,所以執行規則時非常坦蕩。這樣的話,規則才能回歸它本來的位置,才能客觀公正。
你對規則的理解是什麼樣的,孩子吸收的就是什麼。你對規則的理解停留在執行規則,這時規則只是一種工具,而工具和生命永遠是分離的狀態。規則不融入你的生命,那麼它也不會融入孩子的生活。直到你和規則精神融為一體時,你才能真正感染和幫助別人。
規則不是工具,是關於教育的長遠目標,是生命的目標。我們必須把目光投向那個方向,然後實實在在地按照規則去生活。
成人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一旦你有了意識,即使不說出來,正向的能量也會影響孩子。你是否把規則和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而不是企圖用規則幫別人解決問題,你才有機會了解規則精神是什麼。
當人和規則精神融為一體的時候,呈現一種愛的能量,而這種能量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並且孩子可以從這樣的事件中脫離出來,認識事件,從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