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教孩子無條件遵守規則嗎?規則是幫助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2020-08-22 屁屁的好媽媽

如果是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兩頭視線可及的幾百米內都沒有任何車輛,甚至行人都沒幾個,過斑馬線時應該告訴孩子「存心有天知」要無條件遵守規則並一起等紅燈?還是告訴孩子要靈活變通,不要死磕規則,以防孩子太過死板?

我認為成人應和孩子一起遵循交通規則。

我們需要明晰規則執行背後的意義。我們去遵守交通規則,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生命負責。建立的規則意識是幫助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學校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有父母隔牆把孩子從外面放進學校來,讓孩子在院子裡玩。當他們再次這麼做時,我趕到了現場。我告訴他們,你用這樣的方式,實際上正在給你的孩子建構一個品質:別人的家門是可以隨便進的,別人的東西是可以隨便拿的。

那對父母非常尷尬,無言以對,我讓他們從正門進來接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從此以後,這樣的情況再也沒有發生。

這就是規則,一旦成人破壞了規則,讓孩子形成了經驗,他就會自然而然地按照經驗去做,隨意插隊,隨意進別人的家門,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我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和父母講規則,而是我清楚地知道,這樣的行為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對做事的成人意味著什麼,所以執行規則時非常坦蕩。這樣的話,規則才能回歸它本來的位置,才能客觀公正。

你對規則的理解是什麼樣的,孩子吸收的就是什麼。你對規則的理解停留在執行規則,這時規則只是一種工具,而工具和生命永遠是分離的狀態。規則不融入你的生命,那麼它也不會融入孩子的生活。直到你和規則精神融為一體時,你才能真正感染和幫助別人。

規則不是工具,是關於教育的長遠目標,是生命的目標。我們必須把目光投向那個方向,然後實實在在地按照規則去生活。

成人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一旦你有了意識,即使不說出來,正向的能量也會影響孩子。你是否把規則和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而不是企圖用規則幫別人解決問題,你才有機會了解規則精神是什麼。

當人和規則精神融為一體的時候,呈現一種愛的能量,而這種能量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並且孩子可以從這樣的事件中脫離出來,認識事件,從而成長。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讓孩子遵守規則?承擔自然後果比說教更管用
    孩子越小能夠充分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支持,他們就越能體會到感受規則的重要性。當孩子從受到規則束縛到認為規則能夠更好地規範行為這個過程中,他們更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做自律。如果能夠從外在規範中形成一套自我的內在規範系統,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將會是更好的行為約束。
  • 為什麼小孩子不遵守規則?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不遵守規則讓你頭疼,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改變一些壞習慣,然後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讓你孩子的編輯遵守規則。以下不好行為父母一定要注意:1.說話出爾反爾2.把孩子的錯誤作為發洩情緒的工具。父母要求他們的孩子做,他們必須首先做好。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規則,父母在帶孩子旅行時應自覺遵守,強調公共道德和秩序,並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 規則,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規則不是為了讓孩子在懼怕和壓力下,成為聽話的孩子,而是讓孩子的規則下學會自由,更重要的是學會為自己負責。 這就是兩個家庭的不同,我們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沒有對與錯,各自為各自的選擇負責。 在學校裡的每一條規則,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為自己負責的品質。 比如「為傷害他人的行為道歉,也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這條規則,經常會出現在孩子打架的場合。我們怎樣讓孩子體驗到規則背後的精神呢?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媽媽我可以跨越護欄到對面去嗎?」「不可以!」……我們常常會告訴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要,但是卻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他需要遵守什麼,不該違背什麼。那需要孩子遵守什麼、又不能違背什麼呢?就是規則!就從現在的校園來說,小到學生遲到曠課、公然和老師頂撞,大到校園欺凌、離家出走、打架鬥毆,屢屢觸碰規則的底線,如果這類不遵守規則的孩子踏入社會,一定會成違背規矩的人,且傷及的不僅是自己還有他人。還記得某位歌唱家的兒子嗎,從小拿了一堆的獎,還沒成年,就因打架鬥毆甚至犯刑事案件等被判處有期徒刑,就因為漠視規則,將原本大好的前程白白葬送了。說了這麼多,那什麼是規則?
  • 寶爸有話說: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學會自己約束自己
    大家好,我是寶爸,很早就想寫一篇以孩子如何學會自己約束自己為主題的文章了,今天突然有所感悟,那麼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感,如何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約束自己。
  • 教會孩子遵守交通規則,呵護生命安全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遵守交通規則很重要。尤其是年幼的兒童,只有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幼兒的交通規則意識呢? 如教會孩子認識交通信號燈,根據信號燈提示來安全通行;認識斑馬線,要走人行橫道過馬路;乘坐火車時,要站到黃色安全線外等。 家長帶孩子出行時,可以引導孩子觀察一些交通事故,讓孩子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危害,從而對孩子進行警示教育。
  • 教孩子遵守規則的繪本——《和甘伯伯去遊河》
    目前,大部分中小學已經公布了開學時間,父母在歡呼神獸終於要歸籠的時候,也別忘了為孩子做好開學前準備,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學校生活。我們搜集了十幾所學校為2020幼升小新生開出的繪本書單,並將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繪本進行介紹,希望能為家長進行親子閱讀提供幫助。
  • 孩子缺乏規矩意識,總是亂闖禍,三個方法教他們遵守規則
    第一個方法:學會遵守規則的習慣。首先家長要教會孩子遵守規則,平時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要遵守規則。比如孩子在家要按時吃飯,不能吃零食。孩子玩過的玩具,不玩不要亂扔,要放在收納盒裡整理好。這樣孩子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慢慢就會形成習慣。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除了這些,他還熱心地幫助老師給後來的小朋友安排位置:「花花,你排第一個好嗎?小宇,現在先別玩了,和我們一起來排隊吧。」為什麼有的孩子很難遵守秩序呢?●自控能力有限,約束力男女有別很多小朋友難以實現自我約束、喜歡為所欲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有待發展。
  • 0-6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發育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立下規矩之後又應該怎樣對孩子實施呢?
  • 慢養良育(總序136):如何讓孩子自覺學會遵守規則
    出生第581天(一)(總序136):如何讓孩子自覺學會遵守規則今天白天在奶奶家吃了好幾個砂糖橘。回到家以後,姥姥和媽媽再也不讓她吃了,把剩下的三個放在了奶粉旁邊。已經被砂糖橘完全折服的她對這三個小東西卻是念念不忘,一晚上都在惦記著它們。
  • 引導孩子遵守規則,是父母對孩子更好的保護
    在生活中,作為大人,我們知道要遵守秩序和規律。過馬路不能亂闖紅燈,開車不能超速行駛等,否則就可能會遭遇交通事故、帶來傷害。遵守規則,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由。孩子也同樣需要遵守規則,而這需要我們大人進行引導。
  • 孩子看電視說話不算數,怎麼辦?3步幫助孩子自覺遵守規則
    ,言而無信嗎?孩子這樣的表現是一個很正常的心理現象,我們成人也是如此。當我們自己正在開心的玩一個遊戲或者刷抖音時,被強行制止,會很情願嗎?被譽為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的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類有一種自然傾向去完成一個行為單位,如去解答一個謎語,學習一本書等,這就叫「心理張力」。
  • 這樣給孩子立規則,家長省心、孩子受益
    也有可能是,父母們對於家庭規則的制定還不夠上心,思考得太少,無法正確引導孩子遵守規則。現在,仔細考察一下,你的規矩是否也犯了這些失誤?規則的制定並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基本是一言堂。但作為孩子本身卻得無條件地接受這些規則。所以,規則的實行性很可能僅僅是來自爸媽的權威。  ·規則並不堅定。如孩子吵鬧著要吃糖或看電視,有些父母會發怒後又心軟讓孩子,違反規則。
  • 6歲女孩被罰獨自留家:「有病」的規則,憑什麼讓孩子遵守?
    在給孩子制定規則的時候,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以及性格特點,而且是孩子真實的發展規律,而不是大人想像中孩子應該有的樣子。這樣制定出來的規則,孩子才有能力去遵守和執行。(3)規則沒有考慮「意外」因素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生活本就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意外,而意外的出現也會影響到規則的執行。
  • 缺乏規則感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關於規則教育,父母要多注意
    這種「絕對的自由」將賦予孩子「絕對的選擇權」,這也是塑造獨立人格的基礎。父母必須明白:服從和敏感並不意味著要遵守規則。它只能表明孩子知道如何服從,遵守規則則強調內在化過程。只有擺脫監督,才能實現真正的獨立。學會懲罰孩子也是規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父母給予適當的懲罰,他們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感,使他們學會承擔後果並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吃虧,越早建立規則意識越好
    社會想要和諧的運行,必須要在規則之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遵守規則才能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孩子最初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他們橫衝直撞,碰壁之後才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家長如果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越早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越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 孩子在遊戲中學會遵守規則。教育金句(連載37)
    用相信和尊重點燃自己,更照亮別人,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者。682.「有益的忽視」,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父母或者老師不要總是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683.孩子的有些行為,看起來似乎價值不大,但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卻是有好處的。684.不需要花費金錢的遊戲,是孩子個性發展的有利因素。
  • 3步法,幫你從吼孩子,到讓孩子自覺遵守規則
    所以想要讓孩子配合和自覺遵守規則,首先需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遵守規則。因為每一次孩子對規則界限的試探,都是他對這個社會的試探。這正是孩子成長的必要環節,也是我們培養孩子的黃金時機。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刷牙像打仗,關電視就鬧,怎麼讓孩子遵守規則?
    孩子不遵守規則,但是您又說不建議打罵孩子,我真是不知道拿她怎麼辦了。解答:就如同我們前面所說,有些原則和界限是必須堅持的,比如坐安全座椅、刷牙等,有些規則是可以提前協商共同討論後制定的。我們希望孩子遵守的界限和規則可能相對固定,但是具體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達到這個目的,卻有多種可能性。至少,堅持原則和界限不等於要通過打罵來進行。比如刷牙這件事,我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會拿著他們的牙刷,而把我自己的牙刷給他們。於是,我給他們刷幾下,他們給我刷幾下,這個時候他們覺得這種輪流很有意思,能給媽媽刷牙他們也覺得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