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像打仗,關電視就鬧,怎麼讓孩子遵守規則?

2020-10-03 百科育兒大分享

問: 我對孩子很頭痛,說好的規則總是不遵守。


我說睡前要刷牙,但是她總是不配合,刷牙和打仗一樣難。我說時間到了要關電視,她就哭鬧不讓關,答應了多看一集,結果看了一集又一集,就是不肯關。出門連安全座椅都不願意做,有時候只能抱在膝蓋上,暗示她在膝蓋上也坐不住,總是掙扎個不停。


孩子不遵守規則,但是您又說不建議打罵孩子,我真是不知道拿她怎麼辦了。


解答:


就如同我們前面所說,有些原則和界限是必須堅持的,比如坐安全座椅、刷牙等,有些規則是可以提前協商共同討論後制定的。


我們希望孩子遵守的界限和規則可能相對固定,但是具體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達到這個目的,卻有多種可能性。至少,堅持原則和界限不等於要通過打罵來進行。


比如刷牙這件事,我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會拿著他們的牙刷,而把我自己的牙刷給他們。於是,我給他們刷幾下,他們給我刷幾下,這個時候他們覺得這種輪流很有意思,能給媽媽刷牙他們也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孩子們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就會一邊給他們刷牙一邊講自己即興編的小故事,他們總是聽得很入迷,刷牙自然就很配合。有時候孩子爸爸給孩子刷牙之前會看繪本,比如《牙齒村》、《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等,或者一邊給孩子刷牙一邊說「我是牙膏衛士,我要把藏在牙齒後面的牙齒細菌給刷掉」。


現在兩個孩子都大了, 我會鼓勵他們做「雙胞胎」,就是一個負責決定先刷哪個位置,一個負責模仿,兩個人刷一樣的地方,用一樣的姿勢,刷相同的次數……你看,規則是「我們應該刷牙」, 但是堅持這個規則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而且也可以很歡樂。


再比如看電視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試試「鬧鐘法」:和孩子事先討論和約定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或者看幾集(一般幼兒的節目的長度通常都在每集 5—10 分鐘),開始的時候定好鬧鐘,等鬧鐘響的時候請孩子自己關掉電視,很多時候孩子都不需要大人提醒,一聽到鬧鐘的聲音就會自己關掉。


這種方法對 2-3 歲的孩子通常更有效,因為這個年齡段大人請他們做什麼不做什麼,孩子都很容易會反著來,但如果是「鬧鐘告訴我的」, 孩子通常會配合。


當然我也明白,不是所有的規則或者安排都能愉快地堅持,但是在歡樂和打罵之間,還有很多中間地帶和其他的方法。而這些中間地帶,也往往是需要我們有意識學習和練習的地方。


還是以看電視的事情為例,使用過「鬧鐘法」的朋友會發現,這個方法不會一直有效,也不會對所有的孩子都有效。當我們發現,無論什麼方法,孩子都堅持要一集接一集地看,否則就會哭鬧,這該怎麼辦呢?


父母要做的是:理解感受、堅持規則和轉移注意力。


理解感受其實是最難的,因為很多媽媽會覺得我如果要堅持規則就必須對孩子非常嚴厲,措辭、語氣和表情無一不強硬才可以。其實真的大可不必。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想要的東西得不到,自然而然會失望或者沮喪,有時也會氣憤或者傷心,這是非常基礎的情緒,沒有對錯。將心比心想想,我們想做的事情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做,我們也不會特別開心,對吧?


理解情緒後就不會模糊焦點,就不會認為不讓孩子看電視就等於不能抱孩子或者不能和孩子溫聲說話。其實溫和的態度和堅守原則本身不是對立的,在理解孩子感受的情況下溫和地告訴孩子和安撫孩子,和孩子一起展望明天可以繼續看的場景,這些與「今天不可以再看了」都不衝突。


當然,孩子乍一聽會哭鬧,可能還不讓父母抱,也不聽父母的任何言語, 沒有關係,耐心陪伴和等待即可。孩子嘗試過就會發現:原來哭鬧不可以任意改變規則。堅持幾次之後,孩子就不會再嘗試通過哭鬧來解決問題了。


在孩子發現哭鬧無效而停下來的時候,有的父母通過不動聲色轉移注意力,孩子就可以繼續其他的遊戲或者互動,有的孩子則需要讓父母抱著安撫一下自己的情緒,有的孩子則需要父母通過情景復盤解釋來溝通……孩子和孩子不同,在不模糊焦點和堅持大原則的前提下,靈活變通就好。


如果孩子年齡夠大,理解表達能力足夠好了,也可以在彼此情緒平和的時候,和孩子進一步討論規則在不同的時候是否可以變動,比如周末和平時是否可以有不同,我們去別人家做客和在自己家裡是否可以不同等等。

相關焦點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我們常常會告訴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要,但是卻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他需要遵守什麼,不該違背什麼。那需要孩子遵守什麼、又不能違背什麼呢?就是規則!還記得動物園的老虎咬人事件嗎?引發全面展開了對不遵守規則和秩序的大討論。
  • 聰明媽媽做好這5點,讓孩子自律、遵守規則,成為老師喜歡的學生
    我列出了一些父母們在這個方面容易發生的幾個失誤:1、用說謊威嚇來管教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在每頓飯後和睡覺前刷牙,不要恐嚇他:如果他不刷牙,小精靈會在午夜時分來把他的每顆牙都從他的嘴裡拔出來。讓你的孩子知道不遵守規則會受到某種懲罰。
  • 為什麼小孩子不遵守規則?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怎麼辦
    有時候,孩子不遵守規則的原因是因為父母不良的行為,也不樹立好榜樣。如果你的孩子不遵守規則讓你頭疼,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改變一些壞習慣,然後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讓你孩子的編輯遵守規則。以下不好行為父母一定要注意:1.說話出爾反爾2.把孩子的錯誤作為發洩情緒的工具。
  • 6歲女孩被罰獨自留家:「有病」的規則,憑什麼讓孩子遵守?
    堅定捍衛規則的家長,可能會不允許孩子參加party,即使不讓孩子吃飯睡覺也要完成規定好的任務……儘管這樣做可以讓規則繼續執行下去,但孩子的參與度降低了,親子關係鬧僵了,大人也身心疲憊,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呢?要避免執行規則帶來的負面影響,就需要在制定規則的時候考慮到「意外」因素,而且考慮得越充分越好。此外,規則還應該定期地進行優化和調整。
  • 孩子不願刷牙:表達憤怒情緒之時,正是協商建立「生活規則」之機
    爸爸說,寶寶,刷牙去吧。孩子回答,我不刷牙。爸爸說,每天都要刷牙啊,嘴巴有細菌呀。孩子大哭,我不刷牙,我不刷牙,我就不刷牙!怎麼辦?爸爸想到了一個辦法,隨口就說「那你不刷牙,你就今天不能吃糖了,好不好?」寶寶說,好,我不吃糖,我也不刷牙。爸爸說,好。
  • 0-6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發育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立下規矩之後又應該怎樣對孩子實施呢?
  • 引導孩子遵守規則,是父母對孩子更好的保護
    在生活中,作為大人,我們知道要遵守秩序和規律。過馬路不能亂闖紅燈,開車不能超速行駛等,否則就可能會遭遇交通事故、帶來傷害。遵守規則,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由。孩子也同樣需要遵守規則,而這需要我們大人進行引導。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但由於額葉的抑制機能發展水平有限,與成人「聚光燈」式的意識模式不同,嬰幼兒的意識模式更像是一盞「燈籠」——他們具有超強的信息吸收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卻不善於將注意力聚焦到某一具體的任務上,其行動與規劃力常常因此受阻。
  • 解決孩子不愛刷牙的煩惱,父母需要這五個「小心機」
    前幾天,朋友就發信息跟我吐槽,孩子不愛刷牙,每次給孩子刷牙就哭鬧,弄得像打仗似的,她說,雖然也知道刷牙對孩子的重要性,但是接二連三這樣,她最近乾脆都不給孩子刷牙了,怕了。 其實,越早給孩子刷牙,孩子也越能適應刷牙,越往後孩子越難接受,越不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
  • 【貝果推薦】如何養出自律的孩子?
    孩子必須依靠父母、老師和社會日復一日的管教,才能將外界的規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最終形成自律。兩歲孩子的規則意識才剛開始萌芽,連他律的遵守都難,怎麼可能自律?這期望恐怕太高了點。從他律到自律是需要時間引導的。培養孩子自律的過程中父母不能偷懶,更不能指望一個規則說了一兩次孩子就能遵守,就能形成自律。
  • 3步法,幫你從吼孩子,到讓孩子自覺遵守規則
    所以想要讓孩子配合和自覺遵守規則,首先需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遵守規則。不同年齡的孩子對規則的概念理解不同,而通過繪本故事可以讓孩子在其中一點點的明白是什麼規則,應該怎麼去遵守。這樣就避免了家長抽象的給孩子解釋規則。而且讓孩子在遵守之前就知道了有規則這麼回事。否則孩子會以為突然間爸爸媽媽變得不愛自己了,就會不知所措或者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 3個方法讓孩子輕鬆愛上刷牙,媽媽不生氣,孩子更聽話
    你不給孩子刷牙嗎?"她開始倒一肚子苦水:"怎麼沒給刷?可是他死活不愛刷牙,無論怎麼給他講道理,都不配合,把他拉進洗漱間,他掙脫跑出去,反覆折騰好幾次,還不一定能刷成,每天早上簡直像打仗一樣。"我不由在心裡感嘆:"給孩子刷個牙都跟打仗一樣,你這當媽的一天得有多累呀。"
  • 五個「小心機」,解決孩子抗拒刷牙的苦惱,讓刷牙變得有趣
    前幾天,朋友就發信息跟我吐槽,孩子不愛刷牙,每次給孩子刷牙就哭鬧,弄得像打戰似的,她說,雖然也知道刷牙對孩子的重要性,但是接二連三這樣,她最近乾脆都不給孩子刷牙了,怕了。另外,兒科醫生建議,直至孩子6歲前,最好都由家長幫助刷牙,這樣才能真正完成牙齒的清潔。其實,越早給孩子刷牙,孩子也越能適應刷牙,越往後孩子越難接受,不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
  • 教孩子遵守規則的繪本——《和甘伯伯去遊河》
    和幼兒園相比,小學一年級需要遵守更多更嚴格的規則,比如,固定的上下課時間、嚴格的課堂紀律、小組合作值日打掃衛生、課後作業……繪本《和甘伯伯去遊河》曾榮獲英國繪本屆奧斯卡獎——凱特·格林納威大獎,這個故事有助於引導孩子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 教會孩子遵守交通規則,呵護生命安全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遵守交通規則很重要。尤其是年幼的兒童,只有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幼兒的交通規則意識呢? 如教會孩子認識交通信號燈,根據信號燈提示來安全通行;認識斑馬線,要走人行橫道過馬路;乘坐火車時,要站到黃色安全線外等。 家長帶孩子出行時,可以引導孩子觀察一些交通事故,讓孩子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危害,從而對孩子進行警示教育。
  • 為什麼要讓孩子形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優秀的爸媽一定要知道
    而這時如果因為孩子年齡還小,溺愛孩子,縱容孩子不遵守家庭和社會規則,不對孩子嚴格要求,導致孩子錯誤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孩子就會形成不遵守規則的習慣。 3歲時孩子一上幼兒園就開始要求孩子嚴格按作息時間表休息、嚴格遵守集體生活的規則和人際交往規則,這種斷崖式的跨越過程讓孩子非常難以適應,孩子會感受到痛苦和巨大的壓力,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自控能力的發展。
  • 應該教孩子無條件遵守規則嗎?規則是幫助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如果是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兩頭視線可及的幾百米內都沒有任何車輛,甚至行人都沒幾個,過斑馬線時應該告訴孩子「存心有天知」要無條件遵守規則並一起等紅燈?還是告訴孩子要靈活變通,不要死磕規則,以防孩子太過死板?
  • 孩子遵守交通規則有多重要?家長千萬不能忽視
    孩子遵守交通規則有多重要?小編那天過馬路的時候聽到這樣的對話:「媽媽,紅燈讓我們等一會兒吧」,「沒關係,現在我們有急事,而且旁邊沒有車過來」,聽到這句話我心裡一驚,忍不住偏過頭去看那對母女,眼睜睜的看著那個帶著孩子飛快穿梭過馬路的父母,我都看不下去了。
  • 「敢考狀元」為什麼你制定好的規則,孩子不遵守?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為什麼你制定好的規則,孩子卻不遵守?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制定規則呢?一個沒有規則的孩子做事就沒有界限,也不懂得承擔相應的責任。不過這個5歲的孩子還小,偷偷的吃了幾口之後就溜走了。下午的時候,妻子給孩子們在準備巧克力冰激凌,東東看到冰淇淋之後,就吵著要吃,但是爸爸卻以沒有把食物吃完為理由拒絕了孩子。隨後的場面是這個孩子大哭大鬧。當時其實客人們也很納悶,說一個5歲的孩子幹嘛這麼嚴格?經過爸爸的訓練,不過半年之後,當這些客人再一次來到東東家的時候,他們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嚴格。
  • 孩子在遊戲中學會遵守規則。教育金句(連載37)
    「有益的忽視」,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父母或者老師不要總是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683.孩子的有些行為,看起來似乎價值不大,但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卻是有好處的。684.不需要花費金錢的遊戲,是孩子個性發展的有利因素。只要他們有遊戲的意願,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