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遊戲中學會遵守規則。教育金句(連載37)

2020-12-17 郝老師談教育

681.什麼是真正的教育者?用相信和尊重點燃自己,更照亮別人,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682.「有益的忽視」,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父母或者老師不要總是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683.孩子的有些行為,看起來似乎價值不大,但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卻是有好處的。

684.不需要花費金錢的遊戲,是孩子個性發展的有利因素。只要他們有遊戲的意願,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遊戲。

685.雖然沒有任何像樣的玩具,他們卻可以成為自主活動的參與者和主導者,並從中獲得樂趣,得到磨練。

686.在孩子們幼小的時候,夥伴遊戲的吸引力就強大得讓他們難以抵禦,與同伴們在一起的那種既相互鬥爭又緊密聯合的關係,令他們著迷。

687.遊戲中的自由與限制,會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係,這實際上是他們走向社會的一種有益的演習。

688.遊戲中,一群孩子在一起制定遊戲規則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相處的的過程,通過妥協和讓步,他們懂得了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的一些規則。

689.一個能接納每一個成員的臨時遊戲組合,也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的精神避難所,他們知道被孤立的滋味。

690.通過遊戲,孩子們在頭腦中逐步形成了這樣的概念:獲得自由的同時則意味著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

相關焦點

  • 0-6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發育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立下規矩之後又應該怎樣對孩子實施呢?
  • 教會孩子遵守交通規則,呵護生命安全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遵守交通規則很重要。尤其是年幼的兒童,只有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幼兒的交通規則意識呢? 如教會孩子認識交通信號燈,根據信號燈提示來安全通行;認識斑馬線,要走人行橫道過馬路;乘坐火車時,要站到黃色安全線外等。 家長帶孩子出行時,可以引導孩子觀察一些交通事故,讓孩子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危害,從而對孩子進行警示教育。
  • 論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學會講規則
    但是,幼兒在園的基本活動是遊戲,而維果茨基告訴我們:「規則是遊戲本質的特徵」,由此可見,幼兒不能像在家裡那樣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要遵守集體的規則。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教學模式也日趨豐富,在傳統的集體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又出現了分組活動、分區域活動等等。
  • 為什麼小孩子不遵守規則?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不遵守規則讓你頭疼,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改變一些壞習慣,然後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讓你孩子的編輯遵守規則。以下不好行為父母一定要注意:1.說話出爾反爾2.把孩子的錯誤作為發洩情緒的工具。父母要求他們的孩子做,他們必須首先做好。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規則,父母在帶孩子旅行時應自覺遵守,強調公共道德和秩序,並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我們常常會告訴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要,但是卻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他需要遵守什麼,不該違背什麼。那需要孩子遵守什麼、又不能違背什麼呢?就是規則!還記得動物園的老虎咬人事件嗎?引發全面展開了對不遵守規則和秩序的大討論。
  • 幼兒園親子比賽家長莫「猴急」應遵守比賽規則
    我們大班年級上午進行的是個人項目「找朋友」,規則是家長手持一張數字卡站在起點,發令槍響後跑到終點把卡片交給孩子,孩子根據數字卡上的數字在框子裡找到相應的點子卡,帶著點子卡和數字卡一起迅速跑回起點,看誰的卡片送得又快又準。  比賽開始,一些家長心態發生了變化,在好勝心的驅使下頻頻犯規。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吃虧,越早建立規則意識越好
    社會想要和諧的運行,必須要在規則之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遵守規則才能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孩子最初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他們橫衝直撞,碰壁之後才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家長如果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越早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越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 6歲女孩被罰獨自留家:「有病」的規則,憑什麼讓孩子遵守?
    文丨功夫媽咪如何教育好一個孩子,是老母親們最大苦惱,即便是大明星也不能例外。就在前幾天,演員程莉莎就為教育兒子的問題而感嘆太難了。她在微博上說:期末考試的第二天,她沒收了兒子的iPad並且刪掉了他所有的遊戲。因為兒子沒有遵守約定好的考試期間不玩遊戲、不玩iPad的規則。
  • 引導孩子遵守規則,是父母對孩子更好的保護
    在生活中,作為大人,我們知道要遵守秩序和規律。過馬路不能亂闖紅燈,開車不能超速行駛等,否則就可能會遭遇交通事故、帶來傷害。遵守規則,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由。孩子也同樣需要遵守規則,而這需要我們大人進行引導。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家長這樣引導,輕鬆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不理解規則,便難以遵守秩序有時成人的要求對於孩子來說形同虛設,這跟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有限或是不能充分地理解規則有關。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研究指出,4歲之前的孩子是很難有規則意識的,他往往只是依照自己的「規則」來行事,這個發展階段被稱為「前道德階段」。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不會將規則當成一種約束,而是喜歡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而當孩子長大一些,進入「他律道德階段」後,他便會開始注重規則,將規則當成一種權威且不可變通的要求來遵守了。
  • 3步法,幫你從吼孩子,到讓孩子自覺遵守規則
    所以想要讓孩子配合和自覺遵守規則,首先需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遵守規則。不同年齡的孩子對規則的概念理解不同,而通過繪本故事可以讓孩子在其中一點點的明白是什麼規則,應該怎麼去遵守。這樣就避免了家長抽象的給孩子解釋規則。而且讓孩子在遵守之前就知道了有規則這麼回事。否則孩子會以為突然間爸爸媽媽變得不愛自己了,就會不知所措或者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 井然有序的生活需要孩子創造,培養孩子遵守秩序的五點建議
    雖然老師再三強調要注意遵守秩序,可是孩子們上車的時候還是擠來擠去,一個體弱的小姑娘甚至被擠哭了。老師後來在車上嚴肅強調了紀律性,要孩子們遵守秩序。可是一個多小時後,在目的地下車時,孩子們還是擠成一團,有個孩子的背包被擠開了,食品掉了一地,而其他孩子則不管不顧,直接從食品上踩了過去。老師看直接教育不管用,於是想了個辦法。他組織孩子們一起玩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做「小豬過河」。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導孩子養成遵守秩序的五點建議
    雖然老師再三強調要注意遵守秩序,可是孩子們上車的時候還是擠來擠去,一個體弱的小姑娘甚至被擠哭了。老師後來在車上嚴肅強調了紀律性,要孩子們遵守秩序。可是一個多小時後,在目的地下車時,孩子們還是擠成一團,有個孩子的背包被擠開了,食品掉了一地,而其他孩子則不管不顧,直接從食品上踩了過去。老師看直接教育不管用,於是想了個辦法。他組織孩子們一起玩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做「小豬過河」。
  • 聰明媽媽做好這5點,讓孩子自律、遵守規則,成為老師喜歡的學生
    但是,很少有家長反思過,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為什麼孩子在遵守紀律方面比不上同齡人?守紀律是培養孩子社會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養成孩子的紀律意識,你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道德正直和自律的人,更融洽地進行人際交往,這是每個父母都必須要做的功課和需要達到的目標。
  • 應該教孩子無條件遵守規則嗎?規則是幫助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如果是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兩頭視線可及的幾百米內都沒有任何車輛,甚至行人都沒幾個,過斑馬線時應該告訴孩子「存心有天知」要無條件遵守規則並一起等紅燈?還是告訴孩子要靈活變通,不要死磕規則,以防孩子太過死板?
  • 想讓孩子自覺、開心地遵守規則?按這三步走!
    「禁止」、「限制」、「法律」、「懲罰」……對應到家庭教育領域,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常見的家庭規則:作業不做完,不許出去玩;周一到周五,不許打遊戲;放學之後,必須馬上回家,不許在外面瞎跑。……發現沒有?如果孩子能夠做到雙方制定的規則,那麼建議家長優先使用內部激勵手段。比如,肯定孩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努力完成作業的好品質等。
  • 為什麼要讓孩子形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優秀的爸媽一定要知道
    孩子的規則教育是從小到大慢慢培養的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從18個月左右開始,兒童就已經有了聽話和順從的能力。這種順從行為是兒童自控能力發展的開始,是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機。而這時如果因為孩子年齡還小,溺愛孩子,縱容孩子不遵守家庭和社會規則,不對孩子嚴格要求,導致孩子錯誤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孩子就會形成不遵守規則的習慣。
  • 家長如何讓孩子遵守規則?承擔自然後果比說教更管用
    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越多地獲得無條件的愛支持的時候,他就知道什麼是應該遵守的這樣內在構建的規則和外在的要求相匹配的時候,他們就能夠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所以在孩子年齡越小,家長越要給他們無條件的愛,這樣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孩子才能夠更好地遵守。所以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制定規則要嚴格執行,比如說玩遊戲半個小時,就不要因為求饒或者撒嬌而延遲時長。
  • 孩子缺乏規矩意識,總是亂闖禍,三個方法教他們遵守規則
    很多家長也要遵守規則,按時上班,遵守公司公章制度。規則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孩子不遵守規矩,就會對社會造成傷害。孩子不遵守規則,很多都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不重視。家長認為孩子年紀還小,現在不用遵守,孩子只要身體健康就好。
  • 錯過社會規則敏感期,孩子可能一直都「長不大」
    比如像模像樣的學著媽媽的樣子做飯;學爸爸的樣子「修理」家裡的電器;覺得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一本正經的要求道歉;格外的在乎是否公平,規則是否被遵守;…… 1、寬容地看待孩子對規則的「執拗」,正確的引導規則意識進入社會規則敏感期的孩子,喜歡建立並嚴格遵守規則。如果有人不遵守或者破壞規則,就會讓孩子格外的痛苦。比如和別的小朋友玩遊戲,輸了的可以獲得對方的一件小玩具。可是遊戲結束後,對方的小朋友反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