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畢業後,我來到了縣城最偏遠的山區學校

2020-12-16 淘故事APP

「灌溪,灌溪的這裡集合……你們是哪裡的?」

已經在臺上收拾的教育局工作人員好像突然反應了過來,看著落在角落的我們三人,略帶著幾分詫異帶過了視線問道。

「老營盤的。」一旁的男人接過了話,微胖的臉盡力擠出了一絲笑容。

「再等會吧,剛剛聯繫過了。老營盤已經在路上了,別急。」

這般交流終究沒有持續多久,看著周遭的新教師已經走得個七七八八,我心中不免有了幾分急躁。

「剩下灌溪、小龍、水槎、老營盤、碧溪……灌溪,灌溪還有一個名額,你……」

閉上了眼,選崗時躍動的心跳安靜了下來,腦海中選崗時的一幕幕逐步湧現。

「都說了不要選老營盤,超級累的!算了算了,老營盤也挺好的……」

朋友的消息響了起來,與此同時,一個面色略微黝黑的中年男子從大堂外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

「有沒有英語?有沒有英語?」

還沒有等臺上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反應過來,中年男子便帶著幾分著急的問道。

「初中呢?」

中年男子搖了搖頭,不死心的問道。

我們剩下的三個新教師,如同看到了救星一般仔細打量起了眼前匆匆趕來的中年男人,同時心中也不由自主的咯噔一聲。

我們不是初中,更不是眼前男人期待的英語教師。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眼前梳大背頭黝黑面孔的中年男子姓羅,正是我即將任職學校的校長。

「你以前高中是哪個學校畢業的?」聲音從前座飄了過來。

「泰中。」

「那能不能教初中數學?」那邊的聲音明顯多了幾分喜意。

「我……」我擠著笑容,支支吾吾的說道。「沒有什麼經驗,而且……我……剛畢業……」

「初中教師資格證呢?」那一邊車速陡然慢了下來。

「沒有。」

……

接下來的是逐步無言的沉寂,沿著望不到盡頭的319國道一點點蔓延,只把遠處大山的輪廓一點一點的拉進。

並不算平穩的道路上,另一位新入職的教師姓翁,此刻正疲憊的靠著座椅,半眯上了眼睛。

我略帶著煩躁的打開了地圖,地圖上清晰的顯示著,距離老營盤學校共剩下60千米。

……

「郭老師。」

我緊緊的抓住了車座,有點不知所措的小聲喊道。

「嗯?別擔心,就是發燒了,一會就到了。」

眼前的郭老師費力的踩著自行車,中山裝高大的背影艱難的轉動,伴隨著嘈雜的咯吱咯吱扭過頭對我擠出了一個笑容。

我扭過頭,那輛讓我們一群小孩子羨慕已久的二八自行車扁圓的車輪在泥水上划過一道道弧線,軋出一道道意外好看的車轍。

一旁起起伏伏的田野,是淡青色的蔓延,一陣風掠過,所有稻苗歡快的擺起了手。

這一瞬間,我肚子裡的翻雲覆雨少了幾分,臉色也湧現了幾分笑容。

「等會回家了要告訴爸爸媽媽生病了,晚上餵你喝藥。」郭老師小聲的囑咐道。

「我奶奶說,爸爸媽媽在廣州,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要很久很久才能回來。」

與此同時,疾馳著的自行車陡然停了下來,面前是一道沒有盡頭的鐵軌,自左而起,駛向了大山。

「轟隆隆,轟隆隆……」

讓人覺得略微恐怖的聲音響起,我好奇又畏懼的抬起了頭。遠處一道如同恐怖怪獸的巨影正飛速逼近。

一道晃眼的光亮起。

「嗚……」

郭老師轉過了身子,寬大的雙手捂住了我的雙耳。

「看。」鳴笛聲之中,郭老師指著眼前的一節一節的龐然大物說道。

「很快了,很快你的爸爸媽媽就會坐著它回來看你了。」

「你晚上的時候他們坐在火車裡面,等你睡醒了,就能見到爸爸媽媽了。」

「郭老師,很快是什麼時候?」

「過年……」

郭老師的聲音淹沒在轟鳴聲中,我的目光沉浸在一節節車廂之中。

一晃而過的龐然大物,慢慢的變得親切了許多……

「到了。」

一旁的翁老師搖了搖我的身子,小聲的提醒道。

我迷迷糊糊的從車上走了下來,腦海中的記憶也一點點的瓦解,消散。

「你們幾個先去二樓接待室。」開車的中年男人揮了揮手,對著教學樓下一位戴著眼鏡的青年教師說道。「陳主任,你先帶他們過去。」

落在隊伍後面的我疲憊的轉過了身子,背對著只有三層的教學大樓望去,面前是一座又一座就在眼前的大山。

此時已經逼近下午,一片片的雲霧從空中蕩落,纏繞在山尖。

我仿佛一覺醒來就與城市隔絕,回歸到了最深處的大山之中,只有山腳那若有若無的幾棟房子讓我依稀能夠感覺到偏遠這個詞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接待室正在二樓,帶我們上來的陳主任也匆匆的離開了,只把我們三個留在了這區區不到二十平的接待室中。

只是在這牆壁上漏水爬上了星星點點青苔的接待室之中,我卻看到了一塊又一塊的榮譽獎狀。

一塊挨著一塊,密密麻麻的貼滿了整座接待室的牆壁之上。

「榮譽學校」、「優秀學校」……無數種獎狀,獎牌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光,即使是它周圍四面八方仍舊坐落著一座座大山仍熠熠生輝……

……

「我是你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姓楊,記住我的號碼,以後遇見事情,第一時間就給我打電話!」

我望著臺下的四十八雙略微畏懼的眼睛,佯裝著兇神惡煞的說道。

實際上這群可愛的學生不會知道,他們面前的班主任明明是色厲內茬,第一次遇見你們的他,也是表現的異常的小心翼翼。

我接手的班級是三一班,面對著的是一群剛剛從村小轉上鎮小,甚至他們之間很大一部分都要頭一回的離開自己溫暖的小床,拋下自己朝夕相處的玩具玩偶,開始體驗寢室的獨立生活。

在他們住宿的頭一天,一群小傢伙顯得膽怯而激動,三十個人窩在一個寢室之中,睜大著閃閃發亮的雙眼,不知所措的看著自己身旁的陌生同學。

我在窗角,望著黑暗中一雙雙散發光芒的眼睛,不由自主的揚起了笑容,心中默默的說道。

「同學們好。」

……

接下來的一天,班上的工作也逐步進行著。

選班幹部、安排食堂吃飯座位、帶著一群臉上寫著茫然小朋友熟悉整個學校、教學生折被子、帶著學生第一次打掃我們班的公共地區……

第一次成為寄宿生的小朋友,第一次來到這個陌生的學校,第一次學會排隊打飯吃飯的他們,顯得可愛而堅強,儘管這種堅強並沒有持續多久。

「老師,羅娟她哭了!」在一次晚自習時,一個聲音突然在不知所措的同學們中響了起來。

第四排一個女生正趴在桌子上,小聲的哭泣著。

我正想走過去,窗外報名時見過一面的羅娟爸爸正帶著苦笑的對我示意。「老師,幫我叫一下羅娟。」

「不準哭,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要記得去吃飯,有事就給我打電話……」

羅娟爸爸一邊嚴厲的說著,同時小心的幫女兒戴上一隻嶄新的電話手錶,一邊還不好意思的對著笑了笑。

「從小嬌生慣養,這不是我剛要去東莞了,就去泰和給他買了個手錶,以後還希望老師多多關照……好了,不要哭了!」

直到這位父親戴好手錶毫不猶豫的離開了教室後我才明白,這群小傢伙似乎並沒有我想像中這麼堅強,而這個嚴厲的父親有著天底下所有父親一樣的品性。

當再一次回到教室後,我發現教室的這群小傢伙眼中已經多多少少泛起了淚光。

腦海中忽然想起了前一天開會鄭書記的聲音。

「我們老營盤學校是留守兒童最多學校,所以還希望各位班主任一定要加強對這群孩子的關心!他們的爸爸媽媽不在家,你們老師就是他們的爸爸,他們的媽媽!」

深吸了一口氣,我小聲的說道。

「我們班上爸爸媽媽都不在家的有多少人?」

譁啦啦,一大片手聽話舉了起來。

四十八的三年級小朋友中,有三十三個孩子認真的舉著手,剩下的孩子不甘示弱的說道。

「我只有媽媽在家,爸爸昨天坐火車去深圳了。」

「我媽媽後天就坐火車去廣東了,過年她才會回來!」

「我爸爸也坐火車去北京了,他坐火車要坐好久好久!」

……

「那你們知道為什么爸爸媽媽去那麼遠的地方嗎?」

奶聲奶氣的聲音響了起來,角落一個小男孩站了起來。

「他們去賺錢了,去供我們上學,還要養我們的爺爺奶奶。」

「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不能讓他們擔心……」

「轟隆隆,轟隆隆……」

孩子們的聲音淹沒在轟鳴聲中,一群孩子的目光帶著我轉向了窗外。

一層又一層的山體中,一節火車車廂在樹蔭中若隱若現,在一群人渴望的目光中越來越遙遠。

……

「吉安高鐵試運行成功,預計十二月份成功通車!」

突然翻看到這篇文章的我在樓梯上駐步下來,然後連忙轉過了身子,向著教室跑去。

我想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這群孩子。(故事名:畢業後,我來到了縣城最偏遠的山區學校;來自淘故事)

相關焦點

  • 到偏遠山區學校任教能入編制,想不明白代課十幾年的老師也不願去
    【到偏遠山區學校任教能入編制,想不明白代課十幾年的老師也不願去。】縣城學校招聘教師難,空缺很多,而偏遠山區學校同樣子空缺老師很多,兩頭都難招老師,教育為何會走到如此之路?雲客的愛人原本也是一名代課教師,因受不了一個月剛得幾百塊錢的工資而辭掉不做,跟俺愛人一樣代課的她的同學博玲,在縣城某小學代課了十幾年,直到去年,她才考得入編,條件是要到偏遠山區學校任教,距離縣城她家有七八十公裡。
  • 湘潭市民家中如有閒置書籍,能否捐贈給偏遠山區學校的孩子?
    然而,一些偏遠地區的孩子想要閱讀喜歡的課外書籍,可不像城裡孩子那麼容易。三年前,蓮城志願者協會通過開展「愛心書屋」活動,將不少課外書籍送到多所偏遠山區學校。這不僅僅是一場簡簡單單運送書籍的志願行動,更是一次知識的傳播,他們的愛心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 寄送給偏遠山區學子的溫暖!1400件嶄新校服樂清打包出發 ...
    樂清市宏慈愛心公益聯合會20來名志願者來到友義骨傷醫院宏慈愛心公益聯合會公益倉庫,整理1400件嶄新校服,這些校服由樂清市百瑞得服裝有限公司捐贈,將寄往新疆、青海的偏遠山區,給當地的學子送去溫暖。樂清市百瑞得服裝有限公司位於南塘鎮,專業生產校服,每年都會清理庫存,將冗餘的校服捐贈給有需要的人。去年,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詢問樂清市宏慈愛心公益聯合會志願者陸浩,是否需要這批衣服?
  • 【暖心】在潛山最偏遠學校 她用愛心伴隨學生成長
    9月6日,從縣城出發,縣新聞中心、縣教育局採訪組一行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潛山縣最偏遠的學校——水貴學校,採訪這裡的一位老師。「一定要注意調節目鏡、物鏡和反光鏡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調焦對光後,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了,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下。」
  • 偏遠山區學校將告別「兩人一鋪」
    宜昌市教育局負責人稱,明年春季開學時,該市偏遠山區學校將全部告別「兩人一鋪」。    近年來,宜昌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改薄(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大為改善。但是,在極少數邊遠山區學校,部分學生還是「兩人一鋪」。
  • 《我和我的家鄉》學校原型是什麼 最後一課原型故事介紹
    《我和我的家鄉》學校原型是什麼從中國最美高鐵之一的杭黃高鐵千島湖站下車,再沿湖穿山行車四十多分鐘,便來到藏在青山翠谷中的富文鄉中心小學。但就在幾年前,這所如今的「網紅小學」和中國大多數鄉村小學一樣,面臨著三大現實難題:生源流失嚴重,學生大多數為留守兒童,以及留不住好老師。
  • 中國第一份偏遠山區數字教育現狀調查-中國,第一份,偏遠山區,數字...
    ……但是對於今天的故事主人公陳璐——一個普通的山區女孩陳璐來說,這個時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穿衣起床,準備花兩個小時步行一段崎嶇陡峭的山路,到達數十公裡之外的學校——對於她來說,這個世界僅僅意味著從家裡到學校的那段崎嶇山路,沒有韓寒,沒有微博,更沒有蘋果。
  • 縣城高中日益衰落,但河南省這所偏遠的縣城中學卻越來越厲害!
    縣城高中日益衰落,但河南這所偏遠的縣城中學卻依舊厲害!1,縣城中學什麼時候開始衰落?我考大學是在上世紀90年代,那個時候,我們縣城中學真的很牛,幾乎每年都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但不可忽略的事實是,縣城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概率越來越小了,有些縣城中學恐怕幾年也不會出一個清華北大。原因其實大家都明白,最關鍵兩個字是「流失」。第一是尖子生的流失。我們讀書那個年代,全縣最好的學生都去了縣城一中,尖子生雲集。但從很多年以前,縣城已經留不住尖子生,不少頂尖的生源都去了省城或者一些地級市,一些私立學校用優厚待遇也挖走了不少尖子生。
  • 隆回縣鴨田鎮:為紮根偏遠山區教師排憂解難
    該鎮中心學校校長龍會課在麻羅完小查看學生作業。紅網時刻9月15日訊(通訊員 胡富元 譚湘 彭有為) 9月13至15日,邵陽市隆回縣鴨田鎮人大主席羅志軍深入全鎮各中小學校進行調研,切實為偏遠山區的基層教師排憂解難。
  • 江春生慰問山區偏遠學校教師
    嶽西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淼 通訊員 範勇 龍恆友)9月10日是第35個教師節,縣委副書記、縣長江春生深入青天鄉道義小學、包家鄉中心學校走訪慰問教師,並向全縣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離退休教師致以節日的祝福和誠摯問候。
  • VIPKID英語公益項目進入偏遠山區學校,山村孩子感受北美外教魅力
    網際網路的普及帶來了無限可能,偏遠山區的孩子也能通過網際網路了解外面的世界,更能通過網際網路獲得全球優質的教育資源,VIPKID英語利用國內網際網路資源,直接對接北美外教,讓偏遠山區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北美外教純正的發音和幽默的互動方式,為孩子們打開英語語言這上大門,激發孩子學英語的興趣。
  • 假如給我60萬年薪,我不會選擇去偏遠山區支教,因為我更看重這些
    一、年薪60萬到偏遠山區支教,到底值不值?對於年薪只有6萬的老師來說,這個60萬的年薪確實是一個天文數字,肯定會有非常多的老師會選擇去,但是也不能保證所有人都會爭著頭皮去,比如我就不會去。二、對於人來說,什麼最重要?有句話叫「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錢達到多少才算有錢或者沒有錢呢?這都是相當的數量。其實,在人的一生中,有比錢更重要的。
  • 最美教師 | 東莞初中陳恩愛:在最偏遠的山區 綻放最美麗的芳華
    陳恩愛 東莞鎮中心初中自1991年師範畢業來到東莞鎮中心初中任教,陳恩愛紮根山區29年,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忘我工作,把最美的青春和年華獻給了山區的孩子。這裡經常塵土飛揚,喝水都要到學校後邊的山溝裡挑……不由得讓她產生了想回家的念頭。可是走上講臺的她看著山區孩子們一雙雙渴盼知識的眼睛,還有同事和領導的噓寒問暖,她決定留下來。慢慢地,她適應了這裡的一切。
  • 什麼力量讓一個偏遠山區學校的1000多名高考學生全部上線
    這幾天,各大媒體都在報導各地的高考成績、高考狀元……今天,我也想來贊一贊一所「名校」的高考。這所「名校」,不在北上廣,也不在省會一線城市……這所學校,是偏遠山區裡的一所縣城中學——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民族中學。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位山區女孩的讀書故事
    女方姓彭,山西運城人,也屬於太行山區。妻子樸實,通情達理,孝敬老人。 2004年,妻子難產。鄉衛生所只有止痛藥,只能輸液,而去縣城,又太遠了。在鄉衛生所的病床上,妻子生下一個女嬰,兩個月後,不幸去世。 這個女嬰,就是本文主人公趙敏。 小小的趙敏,生下來就失去了母親。
  • 一位山區女孩的讀書故事(決勝2020)
    女方姓彭,山西運城人,也屬於太行山區。妻子樸實,通情達理,孝敬老人。2004年,妻子難產。鄉衛生所只有止痛藥,只能輸液,而去縣城,又太遠了。在鄉衛生所的病床上,妻子生下一個女嬰,兩個月後,不幸去世。這個女嬰,就是本文主人公趙敏。小小的趙敏,生下來就失去了母親。
  • 5家積分超市落戶台州偏遠山區學校和民工子弟學校
    盛鷗鷗攝  拉杆書包、羽毛球拍、英漢互譯字典……4月18日,黃巖區新城新家學校的大廳東北角,開了一家特別的小超市,貨架上擺放著各種學習用品、體育用品和生活用品。特別之處在於,這裡的東西只兌換不賣。  這是台州市春雨公益協會針對偏遠山區學校和民工子弟學校推出的積分超市項目,首批計劃設立5家。
  • 朗朗讀書聲在山間迴響 新環境愛心書屋走進偏遠山區學校
    9月18至19日,新環境攜帶愛心物資來到懷化漵浦縣金龍小學以及邵陽隆回縣金山小學,為當地的孩子們送去了圖書,並捐出愛心善款進行公益助學活動。   如今的金龍小學,上學的硬體環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對於山區的孩子而言,這些還遠遠不夠。金龍小學校長羅守仁介紹稱,整個學校目前有50多名孩子,從幼兒園到四年級,每個年級只開設了一個班,其中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包括課外讀物,教學用品等都是學校需要的。
  • 阿卡索「雙師課堂」進偏遠山區學校 讓孩子也能跟著外教學英語
    近年來,阿卡索以科技普惠優質教育,通過多種公益項目與活動,積極踐行「普惠教育」理念,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將優質的外教資源帶給更多家庭,輸送至更多偏遠地區。 助力教育精準扶貧 阿卡索多次前往偏遠山區學校
  • 泉州眾多愛心人士捐助貴州 在偏遠山區建起多座校舍
    泉州眾多愛心人士捐助貴州 在偏遠山區建起多座校舍黔東南大山深處 泉州民間大愛播撒希望■多年來泉州眾多愛心人士捐助貴州,在偏遠山區建起多座校舍兩天後,泉州真情在線公益組織募資援建救寨的小學將舉行落成竣工儀式。村民把這所希望小學叫做泉州真情小學。老潘是泉州人,已是花甲之年,2008年參加汶川地震救援後,因為一個公益項目來到黔東南。這些年來,泉州民間公益團隊對黔東南的援助,大多通過老潘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