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33句經典,讀完豁然開朗(附「二十六史」及作者名)

2020-12-14 中式大美生活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皆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約前2550年),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

1921年,《新元史》被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然而,多數地方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

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文末附全部書名及作者)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33句史書經典,讀完讓你神清目明。

01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史記·秦始皇本紀》。

吃一塹,長一智,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鑑。

02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自古如此。

03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再聰明的人,也有失誤的時候;再愚笨的人,也有成功的時候。

04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滑稽烈傳》

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真心、善意的。

05

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史記·李斯列傳》

慈愛的母親有敗家的孩子,嚴格的家庭裡沒有刁滑而兇悍的奴僕。

06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商君列傳》

依賴品行立足的人越來越興盛,依賴武力讓人順服的人會逐漸走向消亡。

07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能夠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夠說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說出怎麼做的人不一定能做得好。

司馬遷

08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裡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想法再好,也不如切實行動。

09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漢書·高帝紀上》

順應道德的人才會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

10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成帝紀》

過而能改,就是好樣的。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就是過錯。

11

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漢書·韋賢傳》

留給兒子滿滿一筐黃金,不如教他讀書。

12

福善之門莫美於和睦,患咎之首莫大於內離。--《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

和睦,是獲得福分和親善最好的方式。而內部分離,則是最大的災禍和兇險。

13

千人所指,無病而死。--《漢書·王嘉傳》

品行惡劣,受到眾人的譴責,沒有病也會羞愧而死。

14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揚雄傳》

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15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漢書·項籍傳》

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後迎戰只會被控制。

班固

16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聰明人捨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17

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後漢書·劉般傳》

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

18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後漢書·第五倫傳》

用行動來教育的,別人會跟著做;用空話來教育,只能導致爭吵。

19

牆高基下,雖得必失。--《後漢書·郭太傳》

高聳的大牆,其基礎卻低矮不堅實,這樣的牆就算建成了,也一定會倒塌。

20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楊震傳》

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21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馬援傳》

大丈夫立志,越是處境困難時越是堅定不移,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壯。

22

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三國志·鍾會傳》

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23

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三國志·三嗣主傳》

對於讀書這件事,唯一擔心的是人們不喜歡它。多讀點書,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24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25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

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朋友。任何事情一旦過度,就會走向反面。

26

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晉書·宣帝紀》

長久積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了壞事,很快就會傳遍各地。

27

全一人者德之輕,成天下者功之重。--《晉書·武帝紀》

成全一個人功不足道,拯救天下人功德重大。

28

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隋書·文帝紀》

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需要修養的品行很多,但誠和孝是最重要的。

29

成敗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紀》

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係,世事不會一直太平安寧。

30

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傳》

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

31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傳》

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帽;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32

聚如丘山,散如風雨,迅如雷電,捷如鷹鶻。--《元史·郝經傳》

(用兵之道)聚集在一起時如山丘一樣不可撼動,分散時如風雨無處不在,行動像閃電一樣迅速,動作像鷹鶻一樣兇猛。

33

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明史·湯和傳》

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微瑣事。

附:二十六史及作者

《史記》:西漢司馬遷

《漢書》:東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 範曄

《三國志》:西晉陳壽

《晉書》:唐朝房玄齡等21人

《宋書》:南朝梁 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 蕭子顯

《梁書》、《陳書》:唐朝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朝李百藥

《周書》:唐朝令狐德棻

《隋書》:唐朝魏徵

《南史》《北史》:唐朝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北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修

《宋史》《遼史》《金史》:元朝脫脫等

《元史》:明朝宋濂等

《明史》:清朝張廷玉等

《新元史》:清朝柯劭忞

《清史稿》:民國趙爾巽主編

圖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到底有多少人讀完過「二十四史」?韓寒的牛皮,成為經典笑話梗!
    所以我看網上,時不時有雅人追問:有沒哪個牛人,能把那堆「二十四史」讀完,甚至讀過許多遍的?黃永年要知道,「二十四史」足有四千萬字,這是啥概念呢?搬句套話,差不多就是「學海書山」。可較真求證起來,「二十四史」或說並世所有「正史」,真正讀完一趟甚至多遍的,的確不乏其人。主要齊集在清代康乾以來大咖中。讀完所有正史的,就我眼目所及,明之前文獻不見有人申明、或揄揚。只是遲至17、18世紀,整套的正史讀完的,開始陸續出現,並且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
  • 真的會有人讀完「二十四史」嗎?韓寒的牛皮如今成為經典笑話
    「二十四史」,歷代讀書人都是不敢掉以輕心的,能讀則讀,開卷必有益,但是要讀完這「二十四史」是個非常繁雜的大工程的,很多圖書館裡面都有,但是你看到基本都是擺列到慢慢一大柜子,就像是一堵厚重的宮牆。就算是在古代,古人無書不讀,但是能夠有條件並且真正讀完所有正史的,還是屈指可數的,要知道「二十四史」有足足四千萬字,據統計,假設一個人每天讀數萬字,一年讀365萬字,他也需要將近11年才能將「二十四史」全部讀完一百年,而從現在看來,歷史上能真正做到且有條件完成的人真的不多,歸咎起來主要是這幾個原因:第一是因為「二十四史」
  • 辛棄疾平生得意之作《賀新郎》,讀完令人豁然開朗
    辛棄疾是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他深謀遠慮,智略超全,26歲就向皇帝上奏《美芹十論》,33歲預言金朝十年必亡,41歲就在湖南創建飛虎軍,時人比之為「隆中諸葛」。不過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從29歲到42歲,13年間調換14次官職,這也使他無法大展宏圖。
  • 139句名言,讀完讓人豁然開朗,中小學生寫作文當素材也很實用!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中小學生必備的139句名言,這些名言都可以當作文素材用,可以讓作文增加亮點,對語文學習很有幫助,同時這些名言也充滿智慧,讀完讓人豁然開朗,可以收穫很多人生哲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語文老師整理的139句名言名句,分為17個類別,分別是關於:愛國、集體、人生、道德、勤儉、誠信、謙虛、立志、意志、磨鍊、求知、進取、行動、交往、友誼、惜時、勞動,這些類別都是中小學生作文常見的主題,所以收藏下來對寫作很有幫助。
  • 《二十四史》100句精華和3000對偶佳句
    6、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13、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
  • 《清史》,什麼時候可以出版,讀完《二十四史》得多長時間?
    二十四史分別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的來歷早在漢末三國時期,就已經有「三史」的概念了,「三史」通常是指《史記》、《
  • 作家冰心這十句名言,句句經典,讀完你會覺得文字的魅力無限大
    可能聽到這個名字你會有點恍惚,如果說起冰心,那麼你一定豁然開朗。今天是這位現代女作家、詩人、翻譯家誕辰120周年,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她筆下十段經典語錄,讀完一定會讓你真正能體會到文字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
  • 二十四史全譯
    歷時十三年,二百多名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古籍研究所專家,二百多名古籍編輯、校對、製作人員,經反覆斟酌、修改,統一體例、精心校對,始竟其功。全書五千萬字的譯稿不斷完善,每一部史書的譯文都整體修改三次以上。出版前,原文、譯文近一億字的書稿共計精校十二遍。  全譯本  《二十四史全譯》將紀、傳、志、表全部翻譯,內容不加刪減。
  • 100句《二十四史》精華名句+對偶句,孩子誦讀積累,寫作下筆有神
    100句《二十四史》精華名句+對偶美句,孩子誦讀積累,寫作下筆成章!今天老師分享一份《二十四史》100句名句+對偶佳句,家長朋友給娃收藏列印,相信對孩子語文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幫助!
  • 熟讀二十四史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二十四史是什麼?為什麼熟讀二十四史的人絕非等閒之輩?二十四史約4700萬字,正常人的閱讀速度是一分鐘400字左右,假設一天閱讀1個小時,也要堅持五年半的閱讀時間,但是你要知道這些史書都是古文撰寫,有很多字都是不認識的,而有些認識的字你也不知道它的意思,需要看注釋或者查閱相關書籍,一來二去大把的時間都用在查閱資料上面,就算你讀完了,但是你知道事情的緣由嗎?結局嗎?
  • 《南史》8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智慧,讀完受益匪淺!
    《南史》8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智慧,讀完受益匪淺.1.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語出唐朝李延壽《南史·陳暄傳》。軍隊可以上千日不去使用,但是卻不可以一日不去警備和訓練。2. 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夭也。
  • 《二十四史》裡的這100句精華,堪稱經典!
    在《二十四史》浩如煙海的文字裡,語文君為你精選了這100句精華之句,絕對值得收藏!1、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記》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3、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史記》4、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 「二十四史」驗文人真偽,韓寒一句話露怯,他還不知道得意洋洋!
    二十四史涵蓋了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是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重要文獻。字數比字典還有多,是古代考生必讀書籍。韓寒,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他曾表示他讀過《二十四史》,可他也只是粗粗的略過了一遍,並沒有仔仔細細地讀,仔仔細細地去理解。左進右出,這種只有在那些外行面前吹噓一番,並沒有讀文章的那種實際意義。可他的這一番吹噓,卻成了經典的笑話梗。
  • 經典時習班 | 經史合參的意義和方法
    通讀二十六史。自2006年讓法律系學生背《論語.學而第一》堅持至今。「潛心聖學、篤志經史、躬行實踐」,積澱了深厚的儒家修行素養。中國文化寶庫體現在經史子集中,道術皆在其中。經是根本,是中國智慧的核心,信仰的靈魂。史子集都是經延伸出來的。有一個共同點,經史子集都是人編的。由人推演出天道、地道。
  • 《二十四史》4000萬字,多少人通讀?韓寒當年吹的牛,如今又出現
    有讀者朋友留言,說的是他在網絡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名38歲的鄉鎮幹部,自封自《二十四史》誕生以來第一位基本全文閱讀完它的鄉鎮幹部。」乍一看,這個新聞標題極具吸引力,尤其那些對二十四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 二十四史中為何無西夏史?今人撰寫西夏史,能否成為第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清乾隆時期經過乾隆皇帝欽定刊印的,故也稱「欽定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的記載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時期(約前2550年),下止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卻唯獨沒有西夏史,那麼是否可以將西夏史列入其中組成「二十五史」呢?二十四史:貫穿中國上下四千多年的正史,的確無西夏正史二十四史作為中國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其實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二十四史》經典24句: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又稱「正史」。常言道: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下面這24句話,取自《二十四史》,字字句句發人深省。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 竟如此上癮:不讀「二十四史」,怎麼知道帝王將相是壞的呢?
    說起這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這是中國曆朝撰寫的史書的總稱,也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所以又被稱為「正史」。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其中包含了許多經典的人生智慧。什麼是二十四史?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積累:《二十四史》經典名句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積累:《二十四史》經典名句,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寧夏華圖分享「二十四史中的經典名句」,大家可以轉發收藏,作為申論學習的素材。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古人的智慧凝結為一句句至理名言。一部《二十四史》,幾千年的興衰變遷,都記錄其中。   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釋義】   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 《二十四史》裡的16句千古名言,句句皆智慧
    一部《二十四史》,幾千年的興衰變遷,都記錄其中。下面這16句話,取自《二十四史》,字字句句發人深省。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這裡的「小人」,並非是見利忘義的小人,這句話是強調與不同的人相處,需採取不同策略。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朋友。任何事情一旦失去分寸,就會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