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什麼時候可以出版,讀完《二十四史》得多長時間?

2020-12-14 騰訊網

眾所周知,二十四史是記錄咱們華夏文明的正史,記錄上下五千年歷史,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明朝崇禎十七年,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二十四史分別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的來歷

早在漢末三國時期,就已經有「三史」的概念了,「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替換了《東觀漢記》。

一直到大清,乾隆年間,《明史》刊行,後又增加了《舊唐書》和《舊五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

也就是在乾隆之前,史書是「二十一史」,乾隆之後,才有的「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可信度

人們普遍認為二十四史寫得最好和最公正是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這前四史也都是私人編寫的。其實在《宋史》之前,所有的史書,都是私人編寫的,可信度應該都很高,宋史之後,多多少少有些人為的改動和側重點,有點不符合歷史真相也在所難免。

二十四史特別之處

唐朝是唯一有兩本正史的朝代,即《舊唐書》和《新唐書》,和漢朝時不一樣,而《漢書》記載的是西漢,《後漢書》記載的是東漢。

編寫最好的應該是《史記》,相比多數人也都認可,有最好的就有最壞的,編寫最壞的應該是《晉書》,《晉書》和《史記》雖然都有一些神話傳說,但《晉書》的作者卻是一個小說家,雖然文採不錯,但不寫實。

《漢書》的作者是班固兄妹,班固寫著寫著進了監獄,隨後死在獄中,他妹妹接著寫,也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女性作者。

《三國志》也是正史,和《三國演義》不是一本書。

清史

從清朝滅亡後,無論是學者還是大眾都希望能有一本《清史》,但時至今日,依舊只有一本《清史稿》。

而我們的《清史》編撰工作,建國之初就考慮編撰,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被擱淺,但是從02年開始準備,於2004年已經全面啟動,但一直沒有正式出版,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洪武皇帝修撰《元史》,用時不到一年,《明史》的修撰從康熙到乾隆,前前後後近百年,也是二十四史中,質量很好的,相信我們從《清史稿》到最終的《清史》,也一定是最好的。

有必要學習《二十四史》嗎

這個問題也不是問題,現在問題是,不是說有沒有必要,而是有沒有能力,二十四史共計3千多卷,大約4000多萬字,就是對古文有研究的朋友,想通讀一遍二十四史恐怕也是得花十年左右的功夫,有誰有這份堅持嗎?

有很多朋友,喜歡讀古典版,小編竊以為,古文版的收藏挺好,但是沒有標點,沒有斷句,讀起來仍有一定困難,也完全沒有必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到底有多少人讀完過「二十四史」?韓寒的牛皮,成為經典笑話梗!
    ,還變售了老婆陪嫁金簪,才換得回家研讀。比如大史家呂思勉,意在通史寫作,據其高足黃永年估算,呂不僅「二十四史」研讀完過,甚至「或逾四遍」。尤其是前四史,他讀得更為仔細些。再比如,晚清民國之際的蜀中史學家張森楷,他藉助成都第一藏書樓「賁園」(該園還在)的閱讀便利,寫出了《二十四史校勘記》,看其序,就是讀完過的。
  • 真的會有人讀完「二十四史」嗎?韓寒的牛皮如今成為經典笑話
    所謂「二十四史」就是過去的人對所有皇家欽定的「正史」的簡稱,從漢代的《史記》到清初修纂的《明史》,一共有24部,論時間,約2550年前的黃帝,到1644年大明崇禎五千年的文獻,論字數,據統計一共有4700萬字,密密麻麻的字基本囊括了我國數千年的公事秘辛,人世間能有幾部這樣的書,對於這
  • 「二十四史」驗文人真偽,韓寒一句話露怯,他還不知道得意洋洋!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紀傳體史書的總稱。總共有4700萬字,可以說要想了解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只要把《二十四史》理解通順就好了。因為《二十四史》概括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人世間能有幾部這樣的書?《二十四史》是研究古代歷史的必經之路。在中國文明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 《今注本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等七種出版發行
    近日,《今注本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等七種共98冊,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今注本二十四史》是1994年8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立項的大型文獻整理項目,迄今已二十餘年。該項目旨在通過校勘和注釋,推出一整套能夠代表當代學術水準、能夠為史學研究者及普通閱史者提供極大助益的二十四史權威版本。
  • 熟讀二十四史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二十四史是什麼?二十四史約4700萬字,正常人的閱讀速度是一分鐘400字左右,假設一天閱讀1個小時,也要堅持五年半的閱讀時間,但是你要知道這些史書都是古文撰寫,有很多字都是不認識的,而有些認識的字你也不知道它的意思,需要看注釋或者查閱相關書籍,一來二去大把的時間都用在查閱資料上面,就算你讀完了,但是你知道事情的緣由嗎?結局嗎?
  • 毛澤東讀《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記載著我國長達4000多年浩瀚的歷史,是我國眾多史學家、文學家等經過長時間的嘔心瀝血編纂而成的。毛澤東所以對這部宏偉巨著始終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除了史書本身獨特的吸引力之外,還有書中記載的諸多內容吸引著他。《二十四史》是一部史書,又是一部百科全書。
  • 二十四史全譯
    >  翻譯工程浩大  《二十四史全譯》收錄自《史記》至《明史》二十四部史書,文白對照,全譯無刪減。出版前,原文、譯文近一億字的書稿共計精校十二遍。  全譯本  《二十四史全譯》將紀、傳、志、表全部翻譯,內容不加刪減。編委會還組織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專家,對二十四史中佔百分之二十的志書(制度史)如:天文志、五行志、歷律志、禮樂志、輿服志、刑罰志、食貨志等全部作了整理和翻譯。這些艱深的制度史的系統整理和翻譯,尤其具有文化價值。
  • 「清史」對話「明-清史」|一字之「差」與求同存異
    你在口述的時候,你要知道人家到底在說什麼。好比說我對共和國史非常不了解,我上次跑田野的時候,某人跟我說什麼某某革命,我就疑惑那到底是什麼?當研究者知識儲備量不夠的時候,其實你很難去理解談話內容,繼而去跟人家對話。也因為這套田野模式太過仰賴訪問者個人的學識能力,所以它很難傳以子弟,形成一個很有效的教學體系。況且這套田野模式隨著訪談對象的差異,還帶有很大的隨機性跟不確定性。
  • 《清史鏡鑑》第十輯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清史鏡鑑》第十輯已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清史鏡鑑》第十輯目錄 序//戴逸 政治經濟 清季政壇「不倒翁」王文韶//蘇明強 晚清的兩位奇官:吳大澂與成琦//習驊 郭影秋對清史研究的貢獻
  • 《二十四史》4000萬字,多少人通讀?韓寒當年吹的牛,如今又出現
    有讀者朋友留言,說的是他在網絡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名38歲的鄉鎮幹部,自封自《二十四史》誕生以來第一位基本全文閱讀完它的鄉鎮幹部。」乍一看,這個新聞標題極具吸引力,尤其那些對二十四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 【清史探秘】解讀臺灣版《清史》之得失
    次年,第三次「國民大會」中200多位代表聯名提出「請政府迅速編成清史以維護文化傳統案」,聲稱「大陸確已著手編擬清史,顯有篡竊之企圖,故此事刻不容緩」。 在這一波波聲浪之下,蔣介石終於同意纂修清史,並在「國防研究院」成立了清史編纂委員會,張其昀為主任,蕭一山為副主任,彭國棟任總編纂。
  • 《清史地圖集》序
    清代全國的治理體系,除了內地行省制之外,北部邊疆是將軍制,青藏是朝廷管轄的政教合一體制,而內蒙古則轄屬於理藩院,把全國管理得井井有條,均值得用歷史地圖來直觀地反映。這些都應該可以用地圖反映出來。 因此,編繪研製《清史地圖集》不僅是清史研究、歷史地理研究的需要,也是賡續歷史地圖事業,學術價值非常高,當然難度也很大。 就具體做法而言,上文提到某標準年份雖然選定了,但是要編出來還是很不容易的。當初,譚先生布置開元二十九年政區圖由我來做,他說:「老鄒,你先要編一個開元二十九年唐朝政區表。」
  • 點校本《二十四史》迎來大修
    背景資料    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是當年毛澤東主席指示,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由中華書局組織全國百餘位文史專家,全國學術界、出版界通力合作,歷時20年完成的新中國最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系統完整、科學規範的現代整理本,也是海內外學術界和文史愛好者普遍採用的最好的現代整理本。
  • 二十四史:33句經典,讀完豁然開朗(附「二十六史」及作者名)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皆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新元史》被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然而,多數地方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文末附全部書名及作者)以史為鑑,可知興替。33句史書經典,讀完讓你神清目明。
  • 「新清史」之爭 21世紀如何書寫中國歷史(上)
    (二)「新四書」及其他在羅友枝與何炳棣的相關文章問世前後的短短幾年間,美國清史學界幾部頗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專著相繼出版,議題都涉及到清朝統治的滿洲因素,勢頭之強勁令人驚詫,因為作為中國史研究的一個特定領域,對於與滿族史相關的清史研究,中國學界幾十年中都鮮見如此集中地、大量地出版過如此重頭的研究成果。
  • 大部頭的二十四史,如何高效地攻讀
    大部頭的二十四史,如何高效地攻讀二十四史始於司馬遷的《史記》,他創立了我國史學的模板,即紀傳體。二十四史具體分為,本紀,志,列傳。司馬遷著《史記》可以先讀高祖本紀,然後讀高祖時代的大臣的列傳。再讀文帝本紀,然後讀和文帝同時代的大臣的列傳。
  • 清朝已經沒了百餘年,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中間經歷了什麼?
    因為元朝在編撰前朝的歷史記錄的時候,沒有動這些歪心思,往往是有什麼就記載什麼,有什麼就記錄什麼。沒有動歪心思的背景之下會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相對而言南北宋給我們傳遞出來的信息更加準確、更加明朗一些,當然這是後話。目前來看清朝已經滅亡了,那就得抓緊時間給清朝修建清史稿了。
  • 命運多舛的清史:大清已經亡了100多年,它的歷史怎麼還沒修完?
    不過,令人納悶的是,已經亡了100多年的清朝,卻仍然沒有一部定稿的史書,現在存世的清史仍然被叫作「清史稿」。元朝修《宋史》用了2年半,明朝修《元史》僅用了幾個月,清朝修《明史》雖也歷經百餘年,但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也被譽為是編纂得最仔細、最可靠的史書。
  • 「整理國故,融化新知」——「二十四史」點校記
    歷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主要有過三種版本:清乾隆年間的武英殿刻本、清朝末年由五個書局刻印的「局本」,以及解放前由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但目前通行、被公認為最好的版本則是中華書局1958年啟動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點校本,選用了當時最好的底本,改正錯字、校補遺缺、加註標點、劃分段落,並撰寫了內容翔實的校勘記,成為國內外學術界普遍使用的權威版本。
  • 水仙用水泡多長時間可以上盆,需要注意什麼?
    我們養水仙的時候,不但可以水培,而且也可以土培種植,正好前兩天容姐才土培了水仙花,所以就把如何為水仙上盆的方法分享給你,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水仙用水泡多少時間可以上盆?為什麼浸泡水仙種球?我們浸泡水仙種球的時候,根據水仙種球白色營養物質是否很快被泡出,而決定泡多長時間,如果採用的方法得當,水仙中的營養物質很快被浸泡出來,那一天也是完全可以的,不必一定要兩天的時間。如何浸泡水仙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