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二十四史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2020-12-14 水冰木寒

二十四史是什麼?

二十四史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共二十四部史書的統稱,共計3300卷,約4700萬字,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明末崇禎皇帝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同時又以中國歷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為框架,反映了中國錯綜複雜的歷史進程,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為什麼熟讀二十四史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二十四史約4700萬字,正常人的閱讀速度是一分鐘400字左右,假設一天閱讀1個小時,也要堅持五年半的閱讀時間,但是你要知道這些史書都是古文撰寫,有很多字都是不認識的,而有些認識的字你也不知道它的意思,需要看注釋或者查閱相關書籍,一來二去大把的時間都用在查閱資料上面,就算你讀完了,但是你知道事情的緣由嗎?結局嗎?都不知道,那你就需要重新回頭再讀了,一對比又要多花費很多時間,所以熟讀二十四史的人至少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十幾年如一日讀史書,忍耐力,堅持力,執行力非常人能比,這種人又豈非等閒之輩。

讀史可以明智。《晉書·符登傳》中「義感君子,利動小人」這就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對待君子要用道義去感動他,對待小人用利益去打動他。《漢書·成帝紀》中「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犯了錯不悔改才叫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了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不悔改,對待這種人就只好退而遠之。《漢書·項籍傳》中「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率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後應戰只會被控制,所以在追女孩時要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大到王朝更替,小到衣食住行,冥冥之中就像存在輪迴,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熟記歷史,就能讓我們知道何事而為,何事而不可為,在以後的前進道路上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

熟讀二十四史的人並不是說混得有多好,多麼有錢,而是一種思想境界的差距,是常人難以參透的感知。我有個大學同學就讀完了二十四史,熟讀並不知道,但確實是讀完了,從他身上就能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見識宏博,談吐不凡。所以一個人如果真的能夠熟讀二十四史,那麼這個人一定不是等閒之輩,甚至在某一境界已經後無來者。

相關焦點

  • 你只知孟晚舟的父親是任正非,卻不知其母孟軍,也絕非等閒之輩
    這樣的氣度實在是讓人敬佩不已。孟晚舟的優秀我們都能清晰看見,而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的父母,也一定是十分厲害的。我們都知道孟晚舟的父親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那你知道她的母親孟軍,也絕非等閒之輩嗎?任正非一直致力於周旋女兒的事情,而孟晚舟的母親孟軍也做出了自己的行動,給任正非減少了不少壓力。孟軍選擇去加拿大陪著女兒孟晚舟,幫忙照顧下孩子,享受著子女的陪伴。
  • 竟如此上癮:不讀「二十四史」,怎麼知道帝王將相是壞的呢?
    說起這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這是中國曆朝撰寫的史書的總稱,也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所以又被稱為「正史」。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其中包含了許多經典的人生智慧。什麼是二十四史?
  • 《二十四史》4000萬字,多少人通讀?韓寒當年吹的牛,如今又出現
    有讀者朋友留言,說的是他在網絡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名38歲的鄉鎮幹部,自封自《二十四史》誕生以來第一位基本全文閱讀完它的鄉鎮幹部。」乍一看,這個新聞標題極具吸引力,尤其那些對二十四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 到底有多少人讀完過「二十四史」?韓寒的牛皮,成為經典笑話梗!
    如今人不讀書,又多矜氣作之,動輒顯擺比劃閱讀數量。所以我看網上,時不時有雅人追問:有沒哪個牛人,能把那堆「二十四史」讀完,甚至讀過許多遍的?從這個層面看,清及以前,真讀完所有正史的,實不過寥寥數人而已。天時地利等外在條件完全具備,可通讀「二十四史」的,多出現在民國。圖:賁園,號稱「成都天一閣」,百年老建築,今存和平街可考的,是呂思勉、顧頡剛、范文瀾、錢穆、張舜徽諸人讀過。
  • 二十四史全譯
    >  翻譯工程浩大  《二十四史全譯》收錄自《史記》至《明史》二十四部史書,文白對照,全譯無刪減。  全譯本  《二十四史全譯》將紀、傳、志、表全部翻譯,內容不加刪減。編委會還組織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專家,對二十四史中佔百分之二十的志書(制度史)如:天文志、五行志、歷律志、禮樂志、輿服志、刑罰志、食貨志等全部作了整理和翻譯。這些艱深的制度史的系統整理和翻譯,尤其具有文化價值。
  • 二十四史之首絕非浪得虛名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之首。《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願望沒有實現,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願。
  • 毛澤東讀《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記載著我國長達4000多年浩瀚的歷史,是我國眾多史學家、文學家等經過長時間的嘔心瀝血編纂而成的。毛澤東所以對這部宏偉巨著始終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除了史書本身獨特的吸引力之外,還有書中記載的諸多內容吸引著他。《二十四史》是一部史書,又是一部百科全書。
  • 點校本《二十四史》迎來大修
    中華書局版點校本《二十四史》16開特精裝亞麻布面 全80冊 定 價:¥38500元     借半個世紀中國史學研究發展之勢,聚中國史學界濟濟人才,16日下午,中國史學界聚集北京共襄盛舉,新中國規模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進入實質性修纂階段:總體修訂目標、步驟和各史修訂思路初步確定。
  • 《今注本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等七種出版發行
    近日,《今注本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等七種共98冊,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今注本二十四史》是1994年8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立項的大型文獻整理項目,迄今已二十餘年。該項目旨在通過校勘和注釋,推出一整套能夠代表當代學術水準、能夠為史學研究者及普通閱史者提供極大助益的二十四史權威版本。
  • 大部頭的二十四史,如何高效地攻讀
    大部頭的二十四史,如何高效地攻讀二十四史始於司馬遷的《史記》,他創立了我國史學的模板,即紀傳體。二十四史具體分為,本紀,志,列傳。因為西方人只能夠研究西方的史學,他們不懂中文,所以很難研究中國的二十四史。這就造成了學術上的真空。而我國的翻譯界的前輩,將西方哲學著作都轉譯成了中文,即商務印書館的藍皮書,黃皮書系列,也包括許多西方的一手的史學著作,比如自希羅多德開始的西方《歷史》一書。這對於有志於此的國人是一大的便利。眾所周知,到晚清還有開科取士的傳統,士大夫們讀的都是四書五經。
  • 「整理國故,融化新知」——「二十四史」點校記
    歷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主要有過三種版本:清乾隆年間的武英殿刻本、清朝末年由五個書局刻印的「局本」,以及解放前由商務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但目前通行、被公認為最好的版本則是中華書局1958年啟動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點校本,選用了當時最好的底本,改正錯字、校補遺缺、加註標點、劃分段落,並撰寫了內容翔實的校勘記,成為國內外學術界普遍使用的權威版本。
  • 《清史》,什麼時候可以出版,讀完《二十四史》得多長時間?
    眾所周知,二十四史是記錄咱們華夏文明的正史,記錄上下五千年歷史,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明朝崇禎十七年,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分別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的來歷早在漢末三國時期,就已經有「三史」的概念了,「三史」通常是指《史記》、《
  • 讀書筆記丨「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為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那就是形上學。
  • 「二十四史」驗文人真偽,韓寒一句話露怯,他還不知道得意洋洋!
    《二十四史》是中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二十四史》記載的範圍廣闊,歷史悠久,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史書,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完善不足 再次修訂傳統的《二十四史》沒有標點符號,沒有斷句,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國家領導人建議,對《二十四史》進行校訂。
  • 真的會有人讀完「二十四史」嗎?韓寒的牛皮如今成為經典笑話
    所謂「二十四史」就是過去的人對所有皇家欽定的「正史」的簡稱,從漢代的《史記》到清初修纂的《明史》,一共有24部,論時間,約2550年前的黃帝,到1644年大明崇禎五千年的文獻,論字數,據統計一共有4700萬字,密密麻麻的字基本囊括了我國數千年的公事秘辛,人世間能有幾部這樣的書,對於這
  • 南懷瑾老師:道家的五種神仙絕非等閒之輩
    我們現在無法證明,姑且不加討論,但是有一點必須值得特別注意的,在中國文化中,儒家對於從倫道德,教育修養的最高標準,是把一個普通平凡人的人格,提升到迥異常人的聖賢境界,已經足夠偉大。道家所說的解脫有好幾種,一種叫做「屍解」,屍體留在這裡人已經修成功了。但是屍解也有很多方法,譬如修到最後很難解脫,故意闖個禍犯個罪,被殺頭或槍斃,叫做「兵解」。這是借用別人的力量把自己這個肉體處理了,把這個蛋殼打破好跑出來。借兵解而去的還不是太高明,可見功力還不到,跳不出來嘛,這是說跳出三界之難。
  • 二十四史中為何無西夏史?今人撰寫西夏史,能否成為第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清乾隆時期經過乾隆皇帝欽定刊印的,故也稱「欽定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的記載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時期(約前2550年),下止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卻唯獨沒有西夏史,那麼是否可以將西夏史列入其中組成「二十五史」呢?二十四史:貫穿中國上下四千多年的正史,的確無西夏正史二十四史作為中國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其實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宋書》
    書籍介紹《宋書》,「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南朝梁沈約撰,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沈約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採註記,撰續成書。紀轉部分成於南齊永明六年,諸志當成於隆昌元年之後。
  • 《二十四史》高清PDF版(全86冊)電子書限時免費領取
    本資源為「二十四史」高清PDF版,由中華書局出版。「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共計3217卷,約4700萬字(以中華書局點校本統計)。《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