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接連暴漲的運費和附加費,使船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從預虧230億到預盈140億。
11月20日,馬士基貨櫃船發生事故丟失至少27個貨櫃,90個貨櫃受損。
11月30日,ONE貨櫃船發生事故損失1816個貨櫃,有64個是危險貨物貨櫃。
12月1號,OOCL從1月16日暫停珠江三角洲經濟中心港口的危險品貨運。
12月起,THE聯盟、達飛、赫伯羅特、ONE陸續發布通知停航。
1月份,歐基航線運費5位數起......
缺拖車,沒空櫃,爆倉甩櫃,船舶事故和漲價停航等等一系列的意外今年就沒停過,外貿人身心疲憊。面對缺艙少櫃高運費的問題,這家貨代巨頭租船租箱應對運力危機,開創先河為我們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
近幾個月來,由於市場的極端情況,丹麥運輸和物流集團DSV Panalpina選擇了非常規方法,避開了航運公司,改為租用三艘多用途(MPP)船和貨櫃,每艘船可以載運650 teu的貨櫃,用於12月份在中國和北歐之間運送貨物。
三艘單獨的租船航行,每艘船僅航行一次,貨源、貨物類型和貨櫃箱型都不一樣,同時重點強調,這次運輸並不是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只是希望能儘快幫助客戶完成中歐之間的貨運。
Sea-Intelligence Consulting的執行長Lars Jensen分析稱,「DSV 的舉動證明了目前在亞歐之間的貨運航線上正在出現的極端情況。亞歐航線通常僅由容量為18,000 teu或適合更高船舶運營水平的公司,以確保足夠低的運營成本。所以,部署微小的650 TEU船對市場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跡象,充分表明當前的亞歐運費高,一些非常規的運輸手段也是有利可圖的。」
雖然這波操作很牛,但是其他大型貨運公司效仿DSV的可能性很低,越到年末運力越緊張,很難找到合適的船隻和空貨櫃。除了租船之外,還有很多貨代公司開始「集改散」,滾裝船接貨櫃、散貨船接貨櫃出運等等,如果難定船公司的話,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根據上海航交所發布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11月27日,上海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2091美元/TEU,一周內上漲27.2%。不過,實際費率可能要高得多,因為航運公司要收取各種附加費等。小編採訪上海玉漭物流得知,實際價格「更接近3500至7000美元」。
與11月初相比,漲幅分別達到67.8%和62.6%。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更是高達170%和203%。
在全球運力緊張,運費直線上漲,缺箱爆倉的情況下,各貨代能夠剝繭抽絲,另闢蹊徑,又是租船又是改散貨,這才是物流貨代公司最牛的樣子。同時希望即將到來的2021,能夠給我們新的希望。
資料來源/上海航交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