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視互聯」(ID:wxs360),作者:貓叔,36氪經授權發布。
11月25日,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委公告,果麥文化首發申請獲創業板上市委員會通過。不出意外的話,6個月內,果麥文化就將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這也意味著,A股繼新經典、中信出版以及此之前已經過會的讀客文化後,又迎來了一家民營出版公司。
作為果麥文化的創始人,路金波號稱國內網絡文學界鼻祖,曾擔任文學網站「榕樹下」主編,是典型的文學小青年,跟寧財神、邢育森並稱為「網絡文學三駕馬車」。
如今「榕樹下」已經關站,而路金波的創辦的果麥文化,旗下擁有了韓寒、易中天、馮唐、安妮寶貝、嚴歌苓、安意如、李繼宏、張皓宸等一大批優秀作者,成為了國內最成功的的出版商之一。
從文學青年到文化商人,路金波的運作策略之一就是把旗下作者變成公司股東。所以果麥文化的股東名單顯得星光熠熠,韓寒、易中天、馮唐等作家均在果麥文化間接持股,並成為了果麥文化資本運作中的關鍵性因素。
從果麥文化的整個發展歷程來看,公司往往通過重金+股份的方式,來取得名家的作品版權,並與名家形成利益的深度捆綁。
果麥文化成立於2012年,由路金波和韓寒母親周巧蓉共同發起創立。說白了,其實就是路金波和韓寒共同創立的公司。
在果麥合伙人名單中,有韓寒、易中天、張皓宸、李繼宏、馮唐的妻子黃山等多位知名作家或其親屬,持股分別為4.5278%、0.1864%、0.1981%、0.2796%、0.1864%。
這樣的明星陣容,無疑給果麥帶來了穩定的名家版權輸出,跟名家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2年以來,果麥文化跟楊紅櫻籤約有100多部作品,跟易中天籤約有40多部作品,跟韓寒、馮唐等作家籤約10多部作品。
截至今年6月底,易中天《中華史》系列、蔡崇達《皮囊》、張皓宸《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韓寒《我所理解的生活》等圖書產品的銷量超百萬冊。
從具體業務看,圖書策劃與發行業務在果麥文化營收的佔比極高,在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4.82%、94.58%和96.44%。
其中,易中天是果麥文化的眾多作家中的佔據重要地位,其在2019年為公司帶來近3000萬元收入,而韓寒因為近年新作品較少,同期僅貢獻416萬元。
對明星股東的依賴,可能會產生兩個後遺症:
1、明星股東的作品,能否撐起一家上市公司?
近年來,韓寒、易中天等明星股東作品明顯減少,雖然舊作依然強勁,但必然呈逐年下降趨勢。
尤其是一旦公司上市,明星股東必然套現,甚至離場。
事實上,韓寒母親周巧蓉在果麥文化創立時就以30萬元入股10%,後來又在2017年追加166萬元投資。結果2018年2月,周巧蓉轉手將1.5%的股權賣給浙江傳媒,獲利達2550萬元,投資回報率超10倍。所以上市後明星股東套現幾乎是必然的。
這樣的情況下,明星股東作品難以為繼,版權到期可能不再續約,而果麥文化又對股東作品頗為依賴,那公司本身的運營可能會遇到很大的麻煩。
2、對股東的依賴,是否會滋生關聯交易?
招股書顯示,果麥文化每年都對韓寒及其控制的上海有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進行版權採購2017年至2019年版權採購金額分別為183.34萬元、123.55萬元、121.93萬元16.84萬元。
2018年,果麥文化向韓寒預付了大額款項,年末餘額達944.29萬元,而對其餘關聯方佛壬文化預付金額合計超200萬、小亮人在2017年至2019年也有近200萬預付款項存在。
預付版權費本身無可厚非,但版權費的金額是否合理卻不好衡定,而韓寒作為大股東周巧蓉之子,是否會存在利益輸送可能性,上市後如何對此進行監管、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個問題。
根據開卷信息數據顯示,在2019年度大眾出版民營圖書公司排名中,果麥文化圖書零售碼洋佔有率排名第九,競爭對手新經典、讀客文化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五。細分領域來看,文藝類圖書市場佔有率果麥文化排名第五,新經典排名第一,讀客文化排名第四。
很明顯,果麥文化落後於另外兩家民營圖書公司新經典和讀客文化。
不過,在公版圖書市場,果麥文化碼洋佔有率連續三年排名第一,超過了讀客文化和新經典。
2012年,果麥文化推出了法國名著《小王子》的李繼宏譯本,嘗到了公版書的甜頭。
2015年,果麥文化推出了《浮生六記》,2017年至2019年在中國古典文學類圖書中連續三年位列銷量排名第一。隨後《閒情偶記》《小窗幽記》《隨園食單》等「中國人的生活美學」系列產品也較為成功。
2016年,果麥文化與新世相聯手打造了青春版《紅樓夢》,在宣傳中號稱歷時三年修訂製作,並請來了範冰冰、張靜初等明星為其宣傳。
公版書不需要籤訂版權合同,可省去大量版權成本,而且自帶粉絲和讀者,果麥文化的做法就是,憑藉強大的策劃能力,將公版圖書精緻化再出版,然後再藉助強大的營銷能力,讓感官愉悅度為優先考慮的年輕讀者重新發現「老舊」書籍的本來魅力,用環保輕質紙,配合博雅宋字體,既精緻化了而且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
這樣的做法,看上去情懷滿滿、功德無量,但其實就是一個大寫的「精明」。
「封面好看」,是很多讀者對於果麥圖書的印象之一。不過,很多業內人士對於果麥公版書的質量卻頗有微詞。
「懂策劃,會營銷,文案做得好,出書速度快,但內容實在不敢恭維。」一位圖書編輯作為同行這樣評價果麥文化的公版書。
果麥文化在宣傳李繼宏版《小王子》時聲稱,是「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糾正現存56個版本的200多處錯誤。」李繼宏也被果麥文化包裝成「天才譯者」,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豆瓣上李繼宏版本的《小王子》評分僅7.7分,而其他版本的《小王子》評分普遍在9分以上。
IP是泛娛樂時代的核心資源,對於出版這個夕陽行業來說,影視改編才是IP價值最大化的重要輸出途徑。而果麥文化早在三年前就已經涉足影視。
2017年,果麥文化完成了B、C兩輪融資,合計募資2.97億人民幣。兩輪融資分別由博納影業與IDG資本領投,華蓋資本、淺石創投跟投。同時在業務範圍上進行了變更,主要是新增了之前沒有的影視策劃業務。
其中,博納影業持股9.25%,而韓寒亦持有博納影業0.06%的股份。華蓋映月背後股東包括導演寧浩控制的北京壞猴子和上市公司視覺中國。
需要說明的是,2017年博納影業還以2.5億投資了韓寒的亭東影業,再加上韓寒與果麥千絲萬縷的聯繫。博納影業、韓寒和果麥文化之間形成深度捆綁,結成了利益共同體。
如今果麥文化和博納影業上市A股指日可待,韓寒儼然抓住了這場資本盛宴。
在博納影業、果麥文化和韓寒的聯合操盤之下,韓寒《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分別斬獲票房6.3億、10.49億元和17.03億元。
果麥文化至今共參與過五個電影項目,三部是韓寒的電影。還有一部是根據果麥文化股東馮唐小說改編的《萬物生長》,以及跟博納影業一起參與的院線電影《萬萬沒想到》。
公開資料顯示,果麥文化擬向社會公開發行不超過1801萬股,募集資金3.5億元用於版權庫建設項目,即在三年內採購圖書版權550種,涵蓋圖書、視頻、音頻、影視改編等多種權利。
果麥文化意圖比較明顯,靠圖書出版積累IP,掌握話語權,影視則是公司最具想像力的變現渠道。在資本綁定了博納影業和韓寒後,果麥文化的影視輸出戰績不錯。
果麥文化手上有不少知名IP,但適合影視化的IP其實並不多,而且果麥文化並沒有獨立操盤影視項目的能力,目前影視方面的業績嚴重依賴於韓寒。可以想像的是,未來果麥文化的主要任務還是積累IP,未來要現在在影視行業立足,或者形成穩定持久的IP輸出團隊,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