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被指知識背景不足 回應稱思想方法更重要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易中天生活照。解飛供圖

    隨著《百家爭鳴》將於12月初出版,《易中天中華史》系列第一篇章收尾。果麥文化供圖

    學者易中天今年宣布要寫36卷的《易中天中華史》,分六個篇章出完,消息一出惹來眾多質疑。目前該系列第一篇章的前五卷《祖先》《國家》《奠基者》《青春志》《從春秋到戰國》已陸續上市,即將於12月初發布該篇章最後一卷《百家爭鳴》。近日,易中天在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表示自己寫「中華史」在學術上已經比較嚴謹,別人的質疑來自於不明白他的寫法並不是傳統寫史的「那一套」。繁忙中他多次感嘆自己目前時間太少,計劃減少社會活動,「明年我會放慢腳步。」

    京華時報記者高宇飛

    聊中華史

    歷史創造歷史本身

    用5到8年時間完成36卷本的「中華史」,易中天說自己並不是在寫歷史教科書,「一般中國通史要寫到的我可能不一定寫,他們怕漏掉什麼,但你什麼都不漏就等於什麼都沒說。」

    范文瀾等老一輩歷史學家曾啟迪易中天的寫作,但他稱他們也有一些陳舊的歷史觀,受到被曲解的唯物史觀的影響,「比如決定歷史的動因,那時喜歡討論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人民創造歷史,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歷史創造歷史本身,有其內在邏輯。」

    易中天稱寫史時不會像一般歷史學家一樣來看歷史,會用哲學的思辨眼光來看,「我更重視邏輯的真實,邏輯的真實就是指從這個時期到那個時期,他們之間有什麼內在邏輯上的關係,我會把這個線索理出來。」

    文明求同文化存異

    易中天反對「以論帶史」,但他認為寫史需要「史觀」,需要全球視野。書中可見易中天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的視野。談文化,易中天認為中西最大區別為西方是「個人意識」,中國是「群體意識」。

    在未出的篇章,易中天說自己有幾個比較:「第二部有一個重要的比較就是漢帝國和羅馬的比較。羅馬前五百年是羅馬共和國,後五百年是羅馬帝國,分界點是安東尼到屋大維,這個時期正好是王莽稱帝。」

    易中天表示:「文明應該求同,文化可以存異。」他認為「獨立、自由、平等」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而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也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

    寫作難題

    材料的取捨必須心狠

    不用老一輩歷史學家的方法寫通史,易中天要把自己所說的「3700年中華史」進行材料的取捨,這是寫作中最難的部分。談及此,易中天搖搖頭說:「可惜了,沒那麼大容量就必須心狠,很多好故事用不了。像毛遂自薦我都沒用啊!」

    單就《百家爭鳴》來看,易中天的「取捨」也有他的道理,他沒有為老子專寫一章節,在他看來只有哲學系教科書才會面面俱到,「讀者會想"老子關我什麼事",討論諸子爭論的是什麼問題才夠吸引人。」

    易中天說,寫這系列書時會比較嚴謹,如果觀點並非自己的,一定會按照學術書標準做註解,「我不會剽竊,這是職業道德」。他認為書中註解夠詳細了,「我跟最嚴格的學術書唯一不同的是,人家要標出引自哪個出版社,幾版幾頁,我用不著那麼詳細。」易中天稱他有自己的考慮,「如果在正文部分注那麼詳細會嚇跑很多讀者,他就不看了。」

    為眾掃盲

    荀子「性惡論」是誤讀

    在《易中天中華史》裡,易中天為讀者進行了「掃盲」,比如人首蛇身的女媧仔細考證其實是一隻青蛙;女媧氏、伏羲氏、遂人氏那會兒是沒有「氏」的;「堯舜」或許存在但不是神奇的人物;「封建」是「封邦建國」等等。

    荀子「性惡論」分析多見於各大教科書,易中天卻分析荀子是「善能勝惡」,他認為人們是因為荀子有一篇《性惡篇》的文章而產生了誤讀,「荀子講的性不是人性,他講的是人的自然屬性,是先天的動物性。他認為人的動物性是惡的,而人的社會性是善的。」

    以德治國是周人的理念

    在第三卷《奠基者》,易中天表示自己根據金文、甲骨文考古證據有理論的重大發現,一些學者認為是在商朝就有以德治國理念,而易中天認為「以德治國是周人的理念」,「商代甲骨文裡所有的"德"都不是道德的"德",是"得到"的"得",並且它還有第二個解釋是"直"。到了金文裡面,"得"加了一個心變成"德","內心"的正直才是道德,這時意思才變。而第一個有這個變化的金文是周成王時代的作品。」易中天自信地表示,這個證據雄辯地證明了道德這個觀念是從周人開始的。

    回應質疑

    思想方法比知識背景重要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馬勇曾表示,易中天36卷寫到後來會很難,他認為易中天的知識背景沒辦法和范文瀾那一代比。對此易中天說:「我感謝他的關心,但是他多慮了。」

    易中天回憶,自己在武漢大學讀書時,受好友鄧曉芒(著名哲學學者)影響,對德國古典哲學有興趣,「我們的思想方法受康德和黑格爾的影響特別大。黑格爾講"邏輯與歷史的一致",這是我們都贊同的。」易中天坦言自己知識背景不如范文瀾他們,但他可以揚長避短,知識背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的思想方法,恰是老一輩史學家沒有的。」易中天認為沿著這個邏輯走不會錯。

    對於用5到8年寫完3700年中華史而引來的質疑,易中天稱:「我當年做《文心雕龍》研究只看了四本權威書,二手資料不用看。」他反問:「我為什麼要按別人的邏輯來?我畢竟和傳統寫史方法不一樣,他們是要讀完的。」

    生活節奏

    明年會放慢腳步減少活動

    傳言易中天在寫作「中華史」系列的日常安排是早上7:30睡到自然醒,起床燒開水,泡茶進書房,接著出門鍛鍊,然後回來洗澡吃飯寫作。記者向他求證時,他擺擺手說:「我現在太忙了,時間越來越少。」他不知道自己未來多久出一本,但是明年想儘量寫完第二部。

    今年,易中天在電視上出現了,不過不是《百家講壇》,而是擔任主持人講述民生話題。網友依舊贊其「幽默風趣」,可易中天卻告訴記者,現今太過繁忙,已讓身體吃不消了,「明年我會放慢腳步,儘量少參加一些活動。」

    明年易中天想多用些時間來寫書,在他看來這才是最要緊的事。66歲的易中天曾寫下博文解釋為什麼自己要在成名後「出力不討好」寫36卷《易中天中華史》:「年輕人折騰,因為他來日方長;老年人,要折騰,因為他機會不多。」

相關焦點

  • 對話易中天:讀書,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央視網記者專訪知名學者、作家易中天,聊聊讀書那些事兒。  央視網記者:人為什麼要讀書?  易中天:唯獨人類才有文字,有文字才可能有書籍,所以,貓咪們宅在家裡無所事事,就只能打呼嚕,人卻可以讀書。當然,你也可以不讀,但是多一個選項總是好的。書籍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讀書也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 如何看待鄭強,易中天,王德峰?各取其長,善莫大焉
    所以,易中天離開武大轉投廈大,真實原因應該是:第一,覺得待遇不公,心中不快;第二,學術思想被抑制。如何看待易中天被捧為文化偶像?易老師從2005年4月開始,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解歷史文化知識。哪怕是他現在正在撰寫的《易中天中華史》,也不乏批評者指出該書:「生動有餘,嚴謹不足,其中充斥著太多作者個人的人生經驗,更像一部文學作品,而非純粹史學書籍,不可當信史視之。」確實,易老師這部皇皇巨著,面世後在史實、義理、考據等方面有不少地方被學界指摘。
  • 閒侃「網紅校長」鄭強,「學術超男」易中天,「哲學王子」王德峰
    在2006年8月央視的一次訪談中,主持人追問易中天為何離開武大,他回答說是武漢的天氣不好,不願做過多解釋,似乎不想讓母校難堪。其實,他給的這個答案網友不大相信,反而是原武大校長劉道玉的說法更令人信服。所以,易中天離開武大轉投廈大,真實原因應該是:第一,覺得待遇不公,心中不快;第二,學術思想被抑制。如何看待易中天被捧為文化偶像?易老師從2005年4月開始,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解歷史文化知識。
  • 易中天稱自己為「一等爸爸」,為何卻從不教育女兒?看後受益匪淺
    說起易中天教授,他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很多人認識易中天教授想必都是從《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中吧,他以幽默的白話形式講解歷史故事,通過他的講解,原本複雜難懂的歷史故事變得有趣易懂。也因為他的講解,讓很多人了解了歷史,甚至愛上歷史。但在易中天教授的眼裡,他卻是一個「三等的教授」。為什麼這麼說呢?
  • 易中天 喜歡權謀是一種悲哀
    春秋戰國出思想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處於社會轉型期。換句話說,這個亂帶來的結果或者它的原因不是社會轉型,那就白亂了。那種亂的結果就是民不聊生,是民族的災難,沒有任何意義。春秋戰國,是因為社會要轉型,才出現了所謂「禮壞樂崩,天下大亂」的狀態,到最後完成了社會轉型,這個時候才有可能出思想。因此,與其說「亂世出思想」,不如說「轉型出思想」。
  • 易中天的將心比心,讓全國公安文藝骨幹笑了
    易老師從2013年開始,決心以「顛覆傳統史學的寫作方法、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用五到六年的時間,創作六部32卷歷史鴻篇巨著《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現代》。」時至今日,已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21卷。公安部年輕有為的領導專門購買了一套,請易老師籤名。
  • 中學數學 十種最常用的解題思想方法 讓數學更簡單!
    常用的轉化思想方法有:2.1直接轉化法:直接把新的知識轉化為前續學過的知識。作用已學過的知識去理解新知識,獲取新的知識,接著把新的知識吸收,繼續解決新的問題.2.2 構造法:就是構造一個數學情境,建立一個數學模型,把問題溶入進去,使問題簡單化,直觀化,從而達到求解的過程.
  • 副教授易中天為什麼沒能轉正?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百家講壇》裡見識過易中天的妙語連珠、風趣幽默,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武大的學生都如此敬愛他。他兢兢業業的態度,讓聽他課的學生都學到了真正的知識。易中天講課絕不照著ppt直接念,他是一定要對自己的所有課認真負責的。當時的老校長劉道玉,也是個伯樂,一眼就相中了易中天這匹千裡馬。他作為一個學者,非常欣賞易中天,和易中天的交情頗深。
  • 知乎: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評價那麼差?
    易老師的本職工作研究藝術學、美學的,不是搞歷史學研究的,如果你想對美學和藝術學感興趣,那他的書可以作為半專業書籍來看,比如《〈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人類學藝術原理》《中西美學比較論》《藝術的特徵》等作品。
  • 易中天說鄧曉芒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誰是真正的哲學家呢
    易中天說:「鄧曉芒教授在我心目中,不客氣的說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他是唯一,不是之一,在我心目中,不代表別人。」易中天把鄧曉芒說成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不著調,真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鄧曉芒連哲學家都算不上,更不要說什麼唯一了。周國平,研究尼採出名的,他就不承認自己是哲學家,「我知道我的地位,我不是,我只是大家通往經典著作的橋梁。」周國平說得很清楚,他們這些學者不過就是一個橋梁而已。錢鍾書在《圍城》中也說過,中國從來沒有過哲學家,只有哲學家學家。
  • 易中天:別去數落你的孩子,做好你的樣子就行了
    易中天表示,這樣跟孩子說,孩子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甚至還會有些反感。易中天先生認為:你吃鹽吃多了,過得橋過多了,你的腦袋裡裝了很多教條。丁元英的觀點和易中天先生的思想是一樣的,他們都認為,要讓孩子直起腰杆,讓孩子敢於說出自己真實想法,讓孩子和父母處於人格與尊嚴的平等,而不是你養我,我就低你一截。父母做錯了,孩子永遠不敢有一句怨言。
  • 真實的易中天:清貧困苦,抑鬱不得志!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百家講壇》裡見識過易中天的妙語連珠、風趣幽默,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武大的學生都如此敬愛他。他兢兢業業的態度,讓聽他課的學生都學到了真正的知識。易中天講課絕不照著ppt直接念,他是一定要對自己的所有課認真負責的。當時的老校長劉道玉,也是個伯樂,一眼就相中了易中天這匹千裡馬。
  • 聽《易中天中華史》
    前段時間利用上下班的路程,聽完了《易中天中華史:朱明王朝》這一卷。
  • 《易中天中華史》水準如何?學術大咖轉型娛樂明星後的浮躁之作?
    講學中的錢穆可以,儲備不足,自信過甚,已先天註定《易中天中華史》是一個倉促臨盆的早產兒。他的孱弱、嬌嫩、乃至身心有障礙,都是與生俱來的病症,需要生產者不定期追蹤檢查才好。立意就已經浮躁,拿出來的成品,理所當然終難免位居下陳的尷尬,更難脫天橋練攤的格調。公平地講,易老師是一個性情極活躍、智力極發達、也身懷許多雜學技藝之人。他在通史寫作方面,並非全然毛糙新手。在過去數十年書齋生涯中,他對於文學、美學、政治學、思想史等等門類,都有較深入的研究,對於寫作思路有過很多的思考,也出過諸如《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等等成品,廣受好評。
  • 易中天徵春聯:一樹寒梅風帶雨
    詳情請見以下兩個公眾號連結:立春了,一起寫副春聯吧我挑選的春聯我覺得是個很有意思的活動,一方面春聯是傳統文化、傳統民俗的一種,另一方面易中天先生也在通過春聯普及古典詩詞的格律知識和審美傾向。格律和審美真是對聯乃至詩詞非常重要的內容。當代人和傳統文化的割裂,導致現在寫對聯、寫詩詞都不大講究平仄格律,這實在是件很可惜的事情。
  • 易中天公開表示,拒絕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都是害人的
    但是,易中天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公開表示,現在的孩子不要再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那些都是毒藥。易中天:「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那麼我為他鼓掌。」易中天稱,《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澱,但是《弟子規》卻沒有歷史依據,完全就是毒藥。
  • 易中天:做父母的,這輩子都別跟孩子說這3句話,對孩子沒有好處
    易中天表示,孩子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甚至還會有些反感。易中天先生認為:你吃鹽吃多了,過得橋過多了,你的腦袋裡裝了很多教條。我很贊同易中天先生這個看法,有些父母自己格局本來就有限,還把條條框框教給孩子,這是對孩子的束縛。
  • 學英語,背景知識重要嗎?別扯了!
    這句話大家不陌生,但「文化」不等於「文化背景知識」。關於所謂文化背景知識,它是很多學習者學到一定程度,產生的一些「學然後知不足」的感受,並非學習經驗、更談不上方法。你要了解多少「背景知識」才夠?你一輩子在全球跑,都不可能全知道,何況只是在幾本教科書、幾年的課堂呢?更別說這個「背景」還是在不斷變化的。你怎麼就知道那條知識匹配學習的哪個環節?
  • 「死也不原諒易中天」
    重講的原因,是因為尹宣先生翻譯的這部《辯論》,不但是研究美國憲法和歷史的重要文獻,而且是一部標準的學術著作,閱讀起來並非沒有一定難度;而像我這樣關心憲政問題,卻又並非研究憲法,更非專門研究美國憲法史的人,還真是不在少數。他們未必有時間和耐心讀完這部長達63萬字的巨著。我一向認為,學術是一種好東西,好東西就應該有更多的人分享;而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就只能換一種表述方式。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初衷。
  • 易中天指導女兒選專業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讓人更像人,而不是像工具,或者是機器上的一個部件。」易中天說,在子女教育中,父母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寬鬆、自由、民主的氛圍,讓下一代自由成長,「因為每個人只有一個人生,人生道路只有自己選擇,別人替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