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利用上下班的路程,聽完了《易中天中華史:朱明王朝》這一卷。而最新的一卷是《嚴嵩與張居正》,目前暫時沒有人講播,所以我終於算趕上更新的進度了。
最新的一卷我也並不想買書來讀,一是因為聽書不花錢,白嫖使我快樂。二是因為我已經有好幾本沒讀完的書了,所以這個系列我還是好好聽別人講給我聽吧。
我實在沒有想到,讀書或聽書,會有一種追番的感覺。雖然我目前只追《進擊的巨人》,但對於一套系列歷史書會這樣一本接一本的關注,還是從沒有過的。在《嚴嵩與張居正》之後,我猜想後面的內容就要慢慢的重新進入世界視野了。這段時間的歐洲可是熱鬧非凡,而過不了多久,明朝就要自己作死了。我很期待明末清初這一段時間的內容,而進入清朝以後的時期,我更感興趣歐洲、美洲的發展。我不知道易中天先生會把中華史具體寫到哪個時代,我查到的是「近現代」。而「近現代」到底離現在有多「近」,是個問題。畢竟我們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反動勢力還在小島上掙扎(按山高縣的說法,我們還沒法修「中華民國史」)。不過我感覺,等易中天先生把整個清朝的歷史寫完後,保不齊統一大業就完成了。所以,我衷心的希望易中天先生健康長壽,能夠把《易中天中華史》寫完!
我之前看過一本《中國通史》,說實話用了很多時間,但那本書實在枯燥乏味,或者說太學術了。讀著是真費勁。而當我聽《易中天中華史》的時候,就感覺很流暢,似乎像是在聽小說。在讀的時候,也感覺很有意思(我讀的那本是《禪宗興起》,講的是禪宗的發展,同時講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相關知識)。對於只想單純了解歷史、喜歡歷史,而非學術研究的人來說,《易中天中華史》真的非常合適。起碼能夠給你梳理一下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讓你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非常期待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的專家學者教授們,可以發現「夏」或者與他相等的歷史的考古證據。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不管是5000多年還是3000多年,我們都是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我們努力把她再延續2000年,這樣不就成正經的5000年了嗎!我覺得,把中華文明傳承、發揚下去,要比證明她已經有5000年重要的多。
到目前為止,我感覺《易中天中華史》一是增加了我的歷史知識,二是讓我有了新的看歷史的角度。這個新的角度,是很有意思的。比方說對於同一段歷史,或者歷史人物,我就聽到過各種不同的解釋。可能宋朝跟明朝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這兩個朝代,有人說強,有人說弱,各種說法都有。因角度的不同造成了結論的不同。至於承認一個朝代的正統性與接替他的朝代的正統性所造成的正史與其他說法的異同就太複雜了,我摻和不了。就像儒家討論了幾百上千年的正統性一樣,最後還是會出現各種爭議。所以,歷史似乎真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這個小姑娘到底怎麼樣才好看,是環肥燕瘦,還是閉月羞花,那就各花入個眼吧。至於所謂的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沒啥用,多數情況下人是很難吸取教訓的。畢竟從某些角度來看,人類文明發展了幾千年,其實人類的心理並沒什麼大變化。
在我聽這個系列的這段過程中,主播並不是固定的一個人。其中講的最多的那個主播還是挺不錯的,好像叫「凱文」(英語口音)。在其他主播裡,有一個女士講的,我聽著就有些不適應。因為她總是壓低聲音,給我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她講的那本是關於武則天的,不知道是不是刻意想讓一個女士來講講女皇的事兒,但效果並不好。假如這個系列可以是一個人,例如「凱文」,或同水平的主播從頭到尾講到底,我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聽完《朱明王朝》後,我又聽了三本王小波的小說。我感覺現在不如幾年前那麼喜歡他了,雖然聽到的故事生動、人物熟悉,「偉大友誼」還是那麼吸引人,但總感覺已經沒有了前些年的喜愛。其實小說沒變,只是聽小說的人變了。
最近也沒順利的讀完什麼書,好幾本書都是讀了一點就讀不下去了,也就沒有讀後感。而聽書始終不如讀書,所以還是得多讀書,然後多思考,進而多寫作。但這對於現在的我來說真的太難了,準確的說這些事我一直都沒做到過。對於未來能不能做到這些事,我也是悲觀的。有時候我就忽然覺得,或許不讀書、不思考才是正確的、一勞永逸的。我現在有很多奇形怪狀的想法,但總是飄忽不定,有點像天上的雲,一會一個形狀,一陣風過後可能連雲都沒有了。或許只能歸結為2020年真的比較玄幻吧。
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多讀書,多聽書。《易中天中華史》,也十分推薦讀一讀、聽一聽。
下一篇,聊聊那幾本沒有讀完的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