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易中天中華史》

2021-02-21 恕人律己

      前段時間利用上下班的路程,聽完了《易中天中華史:朱明王朝》這一卷。而最新的一卷是《嚴嵩與張居正》,目前暫時沒有人講播,所以我終於算趕上更新的進度了。

      最新的一卷我也並不想買書來讀,一是因為聽書不花錢,白嫖使我快樂。二是因為我已經有好幾本沒讀完的書了,所以這個系列我還是好好聽別人講給我聽吧。

      我實在沒有想到,讀書或聽書,會有一種追番的感覺。雖然我目前只追《進擊的巨人》,但對於一套系列歷史書會這樣一本接一本的關注,還是從沒有過的。在《嚴嵩與張居正》之後,我猜想後面的內容就要慢慢的重新進入世界視野了。這段時間的歐洲可是熱鬧非凡,而過不了多久,明朝就要自己作死了。我很期待明末清初這一段時間的內容,而進入清朝以後的時期,我更感興趣歐洲、美洲的發展。我不知道易中天先生會把中華史具體寫到哪個時代,我查到的是「近現代」。而「近現代」到底離現在有多「近」,是個問題。畢竟我們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反動勢力還在小島上掙扎(按山高縣的說法,我們還沒法修「中華民國史」)。不過我感覺,等易中天先生把整個清朝的歷史寫完後,保不齊統一大業就完成了。所以,我衷心的希望易中天先生健康長壽,能夠把《易中天中華史》寫完!

      我之前看過一本《中國通史》,說實話用了很多時間,但那本書實在枯燥乏味,或者說太學術了。讀著是真費勁。而當我聽《易中天中華史》的時候,就感覺很流暢,似乎像是在聽小說。在讀的時候,也感覺很有意思(我讀的那本是《禪宗興起》,講的是禪宗的發展,同時講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相關知識)。對於只想單純了解歷史、喜歡歷史,而非學術研究的人來說,《易中天中華史》真的非常合適。起碼能夠給你梳理一下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讓你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非常期待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的專家學者教授們,可以發現「夏」或者與他相等的歷史的考古證據。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不管是5000多年還是3000多年,我們都是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我們努力把她再延續2000年,這樣不就成正經的5000年了嗎!我覺得,把中華文明傳承、發揚下去,要比證明她已經有5000年重要的多。

      到目前為止,我感覺《易中天中華史》一是增加了我的歷史知識,二是讓我有了新的看歷史的角度。這個新的角度,是很有意思的。比方說對於同一段歷史,或者歷史人物,我就聽到過各種不同的解釋。可能宋朝跟明朝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這兩個朝代,有人說強,有人說弱,各種說法都有。因角度的不同造成了結論的不同。至於承認一個朝代的正統性與接替他的朝代的正統性所造成的正史與其他說法的異同就太複雜了,我摻和不了。就像儒家討論了幾百上千年的正統性一樣,最後還是會出現各種爭議。所以,歷史似乎真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這個小姑娘到底怎麼樣才好看,是環肥燕瘦,還是閉月羞花,那就各花入個眼吧。至於所謂的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沒啥用,多數情況下人是很難吸取教訓的。畢竟從某些角度來看,人類文明發展了幾千年,其實人類的心理並沒什麼大變化。

      在我聽這個系列的這段過程中,主播並不是固定的一個人。其中講的最多的那個主播還是挺不錯的,好像叫「凱文」(英語口音)。在其他主播裡,有一個女士講的,我聽著就有些不適應。因為她總是壓低聲音,給我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她講的那本是關於武則天的,不知道是不是刻意想讓一個女士來講講女皇的事兒,但效果並不好。假如這個系列可以是一個人,例如「凱文」,或同水平的主播從頭到尾講到底,我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聽完《朱明王朝》後,我又聽了三本王小波的小說。我感覺現在不如幾年前那麼喜歡他了,雖然聽到的故事生動、人物熟悉,「偉大友誼」還是那麼吸引人,但總感覺已經沒有了前些年的喜愛。其實小說沒變,只是聽小說的人變了。

      最近也沒順利的讀完什麼書,好幾本書都是讀了一點就讀不下去了,也就沒有讀後感。而聽書始終不如讀書,所以還是得多讀書,然後多思考,進而多寫作。但這對於現在的我來說真的太難了,準確的說這些事我一直都沒做到過。對於未來能不能做到這些事,我也是悲觀的。有時候我就忽然覺得,或許不讀書、不思考才是正確的、一勞永逸的。我現在有很多奇形怪狀的想法,但總是飄忽不定,有點像天上的雲,一會一個形狀,一陣風過後可能連雲都沒有了。或許只能歸結為2020年真的比較玄幻吧。

      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多讀書,多聽書。《易中天中華史》,也十分推薦讀一讀、聽一聽。

      下一篇,聊聊那幾本沒有讀完的書吧。

相關焦點

  • 《易中天中華史》:首部全球視野下的中華史
    、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用五到六年時間,創作六部共三十二卷歷史巨著《易中天中華史》:套裝一《先秦》,套裝二《秦漢魏晉南北朝》,套裝三《隋唐》,套裝四《宋元》,套裝五《明清》,套裝六《近現代》。
  • 《易中天中華史》:一部被低估的歷史文化巨著
    、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用五到六年時間,創作六部共三十二卷歷史巨著《易中天中華史》:套裝一《先秦》,套裝二《秦漢魏晉南北朝》,套裝三《隋唐》,套裝四《宋元》,套裝五《明清》,套裝六《近現代》。
  • 《易中天中華史》水準如何?學術大咖轉型娛樂明星後的浮躁之作?
    民國時期,讀書人間流傳一個笑話,說這「文人」也分新舊兩路:老派文人見面,愛互相探聽對方在讀何書,而新式文人碰頭,第一句往往是互問近日在寫啥書。這段子出自梁實秋筆下,當然是不懷好意的調侃,是對當今文化人,讀書稀疏、卻「勇於著述」的一個嘲諷。但我敬重的當代文豪易中天先生,也許是足以推倒一世智勇的例外。
  • 易中天被指知識背景不足 回應稱思想方法更重要
    隨著《百家爭鳴》將於12月初出版,《易中天中華史》系列第一篇章收尾。果麥文化供圖    學者易中天今年宣布要寫36卷的《易中天中華史》,分六個篇章出完,消息一出惹來眾多質疑。近日,易中天在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表示自己寫「中華史」在學術上已經比較嚴謹,別人的質疑來自於不明白他的寫法並不是傳統寫史的「那一套」。繁忙中他多次感嘆自己目前時間太少,計劃減少社會活動,「明年我會放慢腳步。」
  • 知乎: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評價那麼差?
    但是這不代表他有歷史學造詣,他也知道自己寫的《品三國》《品三國前傳之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讀史》《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易中天中華史》,都是為了銷量而迎合市場的暢銷書,跟歷史學沒有關係。答主:一篇讀罷四川大學 中國史碩士在讀補上作品分析:如何評價易中天近幾年陸續出版的《中華史》系列圖書?原文:因為歷史學家無論從歷史學的哪個維度來評價,易中天都差。這不是文人相輕或者羨慕嫉妒恨,而是歷史學者的良知。
  • 歷史的四維視角——讀《易中天中華史》
    學者易中天曾在書中對中華史進行了精闢概括,然而究竟什麼是歷史,其體系的建構又體現在哪些方面,這構成了本文的思考。  在筆者看來,「歷史」一詞的建構體現為四重維度:首先是「原始的歷史」;其次是「記錄的歷史」;第三是「傳播的歷史」;最後是「接納的歷史」。歷史通過這四重維度的建構而成為一個整體,以下具體闡述歷史的建構過程。
  • 易中天被投訴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後裔:公開侮辱乾隆皇帝
    》更是火的一發不可收拾,從2013年起,易中天教授便開始著力於著書立說,宣布寫作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而易中天憑藉著自身的名氣和滿腹經綸也榮獲了海內外的廣泛好評,他的書還曾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
  • 如何看待鄭強,易中天,王德峰?各取其長,善莫大焉
    2006年易中天老師在《百家講壇)上講《易中天品三國》當時的收視率不亞於現在任何綜藝節目,易老師當年的火爆人氣,不輸任何大牌明星。他現在沒那麼火,是因為從2013年5月開始,他就遠離喧囂,隱居江南某小鎮,潛心寫作《易中天中華史》了。
  • 閒侃「網紅校長」鄭強,「學術超男」易中天,「哲學王子」王德峰
    大中學生,正處於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聽鄭教授的演講,可以起到正本塑根的作用,這就是鄭強教授演講的價值所在。「學術超男」易中天被譽為「學術超男」的易中天教授,也許現在的00後對他不太熟悉,但是80後和90後對他印象非常深刻。
  • 「死也不原諒易中天」
    重講的原因,是因為尹宣先生翻譯的這部《辯論》,不但是研究美國憲法和歷史的重要文獻,而且是一部標準的學術著作,閱讀起來並非沒有一定難度;而像我這樣關心憲政問題,卻又並非研究憲法,更非專門研究美國憲法史的人,還真是不在少數。他們未必有時間和耐心讀完這部長達63萬字的巨著。我一向認為,學術是一種好東西,好東西就應該有更多的人分享;而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就只能換一種表述方式。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初衷。
  • 真實的易中天:清貧困苦,抑鬱不得志!
    然而當時要想能坐在座位上聽易中天講一節課,至少要提前半小時到,要搶到前排更是困難重重。能容納三百人的教室,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是搬著小板凳來聽課的人。作家野夫來武漢插班的時候,向學長詢問在武大裡都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那位學長就告訴他,一定要聽易中天老師講課,無論他講什麼課,有機會聽就一定要去。
  • 副教授易中天為什麼沒能轉正?
    然而當時要想能坐在座位上聽易中天講一節課,至少要提前半小時到,要搶到前排更是困難重重。能容納三百人的教室,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是搬著小板凳來聽課的人。作家野夫來武漢插班的時候,向學長詢問在武大裡都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那位學長就告訴他,一定要聽易中天老師講課,無論他講什麼課,有機會聽就一定要去。
  • 易中天的將心比心,讓全國公安文藝骨幹笑了
    之後合班聆聽著名作家、學者、教育家、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易中天講授《中華經典與中國美學》。公安大學木樨地校區階一教室座無虛席,代表全國200多萬公安幹警的文藝骨幹和英模學員時而屏聲靜氣,時而哄堂大笑,時而掌聲雷動。有點像全家人在收看CCTV-10歷史類節目《百家講壇》中《易中天品三國》一樣,精彩還原真實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
  • 對話易中天:讀書,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央視網記者專訪知名學者、作家易中天,聊聊讀書那些事兒。  央視網記者:人為什麼要讀書?  易中天:唯獨人類才有文字,有文字才可能有書籍,所以,貓咪們宅在家裡無所事事,就只能打呼嚕,人卻可以讀書。當然,你也可以不讀,但是多一個選項總是好的。書籍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讀書也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 易中天談宗教和信仰
    以下內容根據易中天在中國科技大學演講整理: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我的結論是沒有。為了證明這個結論,我們講邏輯講證據,我們是不是真的沒有宗教沒信仰呢?我們必須給宗教和信仰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行為規範,以及生活方式。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什麼是信仰?
  • 為什麼受歡迎的副教授易中天未能成為全職教授?當他離開時
    然而作為這樣一位頗受歡迎的大學教授易中天在武漢大學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機會成為一名常客,最終選擇了離開,這讓無數人感到非常遺憾。戀愛史,認識武漢大學易中天教授出生於湖南省,他的父親易庭源是我國著名會計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傑出教授。出生於書香門第,易中天從小就對歷史研究感興趣。
  • 人氣爆棚的副教授易中天為何沒能轉正?他離職時說:武漢天氣不好
    然而當時要想能坐在座位上聽易中天講一節課,至少要提前半小時到,要搶到前排更是困難重重。能容納三百人的教室,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是搬著小板凳來聽課的人。作家野夫來武漢插班的時候,向學長詢問在武大裡都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
  • 易中天指導女兒選專業
    易中天的獨生女易海貝在同濟大學建築系本科、碩士畢業,現在上海工作。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易中天講述了獨特的育兒方式:「女兒從不培優」。易中天說,在子女教育中,父母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寬鬆、自由、民主的氛圍,讓下一代自由成長,「因為每個人只有一個人生,人生道路只有自己選擇,別人替代不了」。   易中天說,自己從小就愛讀書,不管讀什麼書,父母都不會橫加幹涉,而是利用高校資源儘量給他借書。易中天說,自己的古文功底主要是在青少年時期打下的。
  • 股東名單驚現韓寒、易中天,出版業巨頭將上市,IP開發已成行業方向?
    果麥文化先後與安妮寶貝、韓寒、馮唐、嚴歌苓、易中天、李繼宏等知名作家或學者保持了緊密合作。並積極涉足電影投資,先後聯合出品了《萬物生長》、《後會無期》、《乘風破浪》等電影。從其披露的信息可見,在傳統出版業面臨緊縮的當下,果麥文化的圖書出版收入在近年穩定地保持在50%左右。
  • 易中天精彩語錄集錦:學生是被「燻」出來的
    易中天在東南大學作主題為「中庸的原則」的講座。記者劉莉攝中國江蘇網10月17日訊    一臉嚴肅,言語犀利甚至尖酸,易中天昨晚一出現在東大「名家講壇」,在場所有人都感到強大的氣場。不過,妙語連珠和偶爾誇張的神情,又讓臺下的大學生倍感親切。作為「東南大學新生文化季」的重要活動之一,著名學者易中天為東大學生作了一場關於中庸原則的演講,現場掌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