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裡面的內容,很多人一提到《三字經》一定會很快的就說出這幾句話,但是後面內容的一定不知道。但是現在的小學生,隨便找出一個人,都可以非常流利地背誦出。
原來,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校會將《三字經》發給學生們,學生平時的時候,就拿著這本書背誦,主要講的是什麼,有的學生根本就不懂,有的孩子需要一整個學期才可以完全的背誦下來,很多家長發出疑問,真的有必要背誦《三字經》嗎?
最近幾年,國家的經濟不斷增長,「國學」也在國內掀起一片熱潮,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不足以教導孩子,於是將眼光轉向了中國傳統文化。起初的時候,家長們信賴國學教材,隨後又開始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
但是,易中天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公開表示,現在的孩子不要再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那些都是毒藥。易中天:「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那麼我為他鼓掌。」
易中天稱,《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澱,但是《弟子規》卻沒有歷史依據,完全就是毒藥。《三字經》是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書裡的知識都通過押韻的形式進行闡述,讓孩子們可以很快的記住這些知識。
《三字經》中只有一處受到爭議,那就是「夫婦從」,「夫婦從」的意思並不是婦從夫,而是夫妻之間相互服從,因為夫妻是一生的伴侶,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服從就可以得到的。《三字經》是了古代人知識的結晶,並不能和《弟子規》和《千字文》相提並論。
《弟子規》出現的時間比較晚,是晚清時代的作品,通過斷章取義的手段,隨意編寫的一篇兒童讀物,他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及《三字經》。而且在《弟子規》中,保留了清代人的迂腐思想,並不值得學習。
《弟子規》的編寫很大一部分都是摘抄自《論語》,但是《論語》是一本大人的讀物,其中的意義有很大的歧義。很多人在讀了《論語》之後,都不是很理解,可想而知,現在兒童在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會變成什麼樣。
《弟子規》全篇都在講如何去「服眾」,不提倡「有條件服從」,文章中講解的都是「無條件地去服從」。直接將傳統文化中「夫婦從」的含義捨去了,用直接的「服從」進行闡述。
讓孩子學習國學沒有錯,但是讓孩子學習全部的《三字經》和《弟子規》等知識就是浪費時間了,畢竟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如果一味的之乎者也,實在是太奇怪了。